入藥部位
果皮。
性味
苦,寒。
歸經
心經。
功效
除濕止痢,止血。
主治
痢疾、血崩、濕疹。
相關配伍
1、治赤白痢:橡實殼、甘草、荔枝殼、石榴皮。上等分,細銼。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普濟方》橡實散)
2、治血崩:荔枝殼燒灰存性,研末。好酒空心調服,每服二錢。(《同壽錄》)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5-9g;或入散劑。
外用:適量,煎水洗。
採集加工
6-7月採收成熟的果實,在加工時剝取外果皮,曬乾。
形態特性
荔枝常綠喬木,高10-15m。偶數羽狀複葉,互生,葉連柄長10-25cm,或過之;小葉2或3對,少4對,小葉柄長7-8mm,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5cm,寬2-4cm,先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全緣,無毛,薄革質或革質。圓錐花序頂生,闊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淺杯狀,深5裂,被金黃色短絨毛;花瓣5,基部內側有闊而生厚毛的鱗片;雄蕊6-7,有時8,花絲長約4mm;子房密被小瘤體和硬毛。果卵圓形至近球形,長2-35cm,成熟時通常暗紅色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長環境
多栽培於果園。華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廣東和福建南部、台灣、栽培最盛。
藥材性狀
乾燥的外果皮,呈不規則的開裂,表面赤褐色,有多數小瘤狀突起,內面光滑,深棕色。薄革質而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