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分布在全國各產茶區,主要為害茶苗莖基部,初發病時莖基部產生紫褐色條點或條斑,後變為褐色,上生白色絹絲狀體,逐漸由莖基部向土表擴展,病部後期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白色,後變為黃褐色或褐色。該病造成茶苗皮層軟腐,地上部的葉片變黃,後乾枯或全株死亡。
病原
Sclerotiμm rolfsii Sacc. 稱齊整小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Athelia rolfsii (Curiz) Tu.&Kimbrough.稱羅耳阿太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病菌形態特徵參見桑樹白絹病。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體或小菌核在病部或土壤中越冬。翌春溫濕度適宜時,產生菌絲,向四周擴展,有的蔓延到鄰株;此外還可通過雨水、水流及農具等傳播,也可隨調運苗木進行遠距離傳播。該菌生長適溫25—35℃,一般6—8月高溫雨季利其發生。土壤粘重、土質偏酸、排水不良茶園易發病,前茬為豆類或與其間作的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擇無病高燥地塊種植茶樹。發病重的地區或田塊,可在植前用50%棉隆可濕性粉劑處理土壤,每667m2用藥1—2.5kg,與細土拌勻,撒在土表後及時耕耙,15天后栽植茶苗,注意防止藥害。(2)選用無病苗木,汰除病苗。(3)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4)發現病株馬上拔除,病穴用0.3%的96%硫酸銅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消毒後,再補栽茶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