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南美白對蝦是當今世界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蝦類之一。南美白對蝦原產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張偉權教授率先由美國引進此蝦,並在一九九二年突破了育苗關,從小試到中試直至在全國各地推廣養殖。我江蘇、廣東、廣西、福建、海南、浙江、山東、河北等省和自治區已逐步推廣養殖,天津市漢沽區楊家泊鎮養殖的南美白對蝦世界聞名,有“中國魚蝦之鄉”的美稱,其中隸屬南美白對蝦的技術最為成熟。
價值
南美白對蝦肉質鮮美,加工出肉率可高達67%,適溫範圍廣,可在18-32℃生長,適鹽範圍也廣,可在鹽度1-40‰條件下生長,是一種優良的淡化養殖品種。南美白對蝦生長快,抗病能力強,已逐漸成為我國南方的主要養殖蝦種,有利海民增加收入。我國鹽城、廈門、北海、南寧和廣州等地均有蝦苗、蝦無節幼體或親蝦供貨。
敵害生物
(1)捕食性動物,包括鯰魚、黑魚等肉食性魚類以及蟹類等;
(2)競爭性生物,包括爭食性生物如草魚、鯉魚、鯽魚、小型蝦蟹及與對蝦爭奪水體的絲狀藻類和水草;
(3)致病性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
生活習性
南美白對蝦殼薄體肥,肉質鮮美,含肉率高,營養豐富。南美白對蝦適應
能力強自然棲息區為泥質海底,水深0~72m,能在鹽度0.5~35‰的水域中生長,2~7cm的幼蝦,其鹽度允許範圍為2~78‰。能在水溫為6~40°C的水域中生存,生長水溫為15~38°C,最適生長水溫為22~35°C。對高溫忍受極限43.5°C(漸變幅度),對低溫適應能力較差,水溫低於18°C,其攝食活動受到影響,9°C以下時側臥水底。要求水質清新,溶氧量在5mg/L以上,能忍受的最低溶氧量為1.2mg/L。離水存活時間長,可以長途運輸。適應的pH為7.0~8.5,要求氨氮含量較低。可生活在海水、鹹淡水和淡水中。剛孵出的浮游幼體和幼蝦在餌料生物豐富的河口附近海區和海岸瀉湖軟泥底質的淺海中的低鹽水域(4~30%)覓食生長,體長平均達到12cm時開始向近海回遊,大量回遊是在一個月的最低潮時,與滿月和新月的時間相同。養殖條件下,白天一般都靜伏池底,入暮後則活動頻繁。
在養殖上,南美白對蝦具有個體大、生長快、營養需求低、抗病力強等優點,對水環境因子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強,對飼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達65%以上、離水存活時間長等優點,是集約化高產養殖的優良品種,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養殖對蝦中單產量最高的蝦種。
種群分布
原產國家厄瓜多,原產地中南美太平洋海岸水域,生長氣候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海域,分布於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灣中部即主要分布秘魯北部至墨西哥灣沿岸,以厄瓜多沿岸分布最為集中,生命周期一年。
分類學
門 | 節肢動物門(PhylumArthropoda) |
亞門 | 鰓亞門(SubPhylumBranchiata) |
綱 | 綱甲殼綱(ClassCrustacea) |
亞綱 | 軟甲亞綱(SubClassMalacostraca) |
目 | 十足目(OrderDecapoda) |
亞目 | 枝鰓亞目(SubOrderDendrobranchiata) |
科(SubFamily) | 對蝦科(FamilyPenaeidae) |
屬(SubGenus) | 對蝦屬(GenusPenaeus) |
簡介
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學名凡納對蝦,屬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甲殼綱(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亞目(Natantia)、對蝦科(Penaeidae)、對蝦屬(Penaeus)、Lito-penaeus亞屬,是廣溫廣鹽性熱帶蝦類。俗稱:又稱白肢蝦(white-leg shrimp)、白對蝦(white shrimp),以前翻譯為萬氏對蝦,外形酷似中國對蝦、墨吉對蝦,平均壽命至少可以超過32個月。成體最長可達24cm,甲殼較薄,正常體色為淺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紋。步足常呈白堊狀,故有白肢蝦之稱。
情況
額角尖端的長度不超出第1觸角柄的第2節,其齒式為5-9/2-4;頭胸甲較短,與腹部的比例約為1:3;額角側溝短,到胃上剌下方即消失;頭胸甲具肝刺及鰓角剌;肝剌明顯;第1觸角具雙鞭,內鞭較外鞭纖細,長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約為第1觸角柄長度的1/3);第l-3對步足的上肢十分發達,第4-5對步足無上肢,第5對步足具雛形外肢;腹部第4-6節具背脊;尾節具中央溝,但不具緣側剌。
南美白對蝦原產於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魯北部至墨西哥灣沿岸,以厄瓜多沿岸分布最為集中。南美白對蝦具有個體大、生長快、營養需求低、抗病力強等優點,對水環境因子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強,對飼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達65%以上、離水存活時間長等優點,是集約化高產養殖的優良品種,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養殖對蝦中單產量最高的蝦種。南美白對蝦殼薄體肥,肉質鮮美,含肉率高,營養豐富。收成後其耐活力較差,所以大多是速凍上市的。
在20世紀80年代,對蝦養殖業的發展曾給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寫下輝煌的一筆,極大地帶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並帶動了沿海地區育苗、餌料生產、冷藏加工等相關產業鏈的同步發展,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可是,進入90年代,特別從92年起,由於對蝦病毒病在全國各地的蔓延,水產工作者一時又找不出合適的對策,導致對蝦養殖業大傷元氣,經濟效益一落千丈。因此,水產工作者們一方面刻苦鑽研對蝦病毒病,另一方面探索對蝦養殖業新的替代品種、新的經濟成長點,於是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浮出水面。
1988年7月,南美白對蝦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從美國夏威夷引進我國,1992年8月人工繁殖獲得了初步的成功,1994年通過人工育苗獲得了小批量的蝦苗,1999年深圳天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三高海洋生物技術公司合作,引進美SPF南美白對蝦種蝦和繁育技術,成功地培育出了SPF南美白對蝦苗。2000年的早期苗的價格達到了400-600元/萬尾,2001年後逐步降低並基本維持在100元左右/萬尾。成品蝦價格也由引進初期的每斤近百元降至目前的10元左右。
南美白對蝦人工養殖生長速度快,60天即可達上市規格;適鹽範圍廣(0-40‰),可以採取純淡水、半鹹水、海水多種養殖模式,從自然海區到淡水池塘均可生長,從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溫,抗病力強;食性雜,對飼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達生長所需。是“海蝦淡養”的優質品種,使其養殖地域範圍擴大。養殖南美白對蝦,放養蝦苗規格要在2厘米以上,經淡化到零度的種苗,池塘以3-5畝為宜,水深1.5米左右,放苗時間在5月底、6月初,水溫在20℃以上,一般養殖條件下,畝放蝦苗2萬尾,並搭養500-100尾花、白鰱,以投餵顆粒飼料為主,定期使用光合細菌和水質調節劑,調控水質,預防蝦病。
苗種選擇
每年仍會爆發不同規模的病害,從已有的防治手段來看,還不能徹底杜絕病害的發生,只能採取預防的手段,這其中苗種的選擇尤為重要。南美白對蝦最適合的放養規格是體長0.8cm~1.2cm的仔蝦,此時用肉眼即可清楚地觀察到蝦苗的形態和活動狀態,而品質優良的蝦苗應具有以下特點:
(1)蝦苗個體大小均勻,體色透明,活力強。
(2)蝦苗的觸鬚要並在一起尖挺向前,尾扇要完全打開,腹節要較長。
(3)蝦苗體表要乾淨,無寄生生物和損傷。
(4)蝦苗的腸胃飽滿,胃呈橙紅色,腹節肌肉寬度與腸道寬度之比應大於4:1。(5)在靜止狀態下大部分蝦苗呈伏底狀態,受到水流刺激後有頂水現象。對對蝦養殖容易造成巨大損失的就是爆發病毒性疾病,如白斑病、黃頭病(YHV)、脫拉病毒(TSV)等,因為針對這些疾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蝦病爆發將使養殖者血本無歸。所以只能從源頭解決,選擇經過PCR檢測的蝦苗不會攜帶有害病毒,可有效地避免病毒由蝦苗帶入養殖地,大大減少了養殖中爆發病毒性疾病的幾率,因此養殖者在購買蝦苗時一定要對蝦苗進行檢測,以降低養殖風險。
蝦苗放養
對於蝦苗的放養,為了確保養成能獲得良好的效果,除了要求蝦苗的數量和質量要完全符合養成生產的要求外,由於蝦苗個體小,身體脆弱,對環境條件的變化十分敏感,也需正確掌握蝦苗放養方法。蝦苗從室內育苗池移放到養成池,水體的光照條件、水溫、鹽度、水質、餌料的種類和數量都發生相當大的變化,為了讓蝦苗能儘快適應養成池的環境,提高放苗的效果,放苗時應儘量處理好幾個注意事項:
1.自然水溫在22℃以上才能放苗。雖然南美白對蝦的耐寒能力較強,但建議放苗的溫度以高些為好,有利於提高蝦苗的成活率。
2.育苗池與養成池的鹽度不能相差太大。育苗場鹽度通常在25以上,且較穩定。養成池的鹽度往往變化較大,如港灣和河口地區的蝦池在雨季的鹽度偏低。因此,在放養前要測定養成池的鹽度,若育苗場和養成池的鹽度相差5以上,要進行必要的蝦苗淡化。
3.儘量選擇在晴天天氣放苗。放苗時間應根據不同季節而定,一般早春季節氣溫較低,宜在中午或下午放苗;夏、秋季氣溫水溫較高,宜選擇在早晨或傍晚放苗。
4.購苗時,應選擇信譽好,產量較穩定的育苗場,蝦苗的數量和質量較有保證,有利於計畫生產和投餵管理。推薦海南文昌木蘭灣的升輝蝦苗,大家可以去關注下。
養殖信息
經濟效益
截止2013年,南美白對蝦仍是養殖效益較高的蝦,特別是在南美白對蝦的銷售與與網際網路的對接,也促進了南美白對蝦的銷量,使養殖可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提高成活率
2001年以來,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不斷擴大,苗種的供應直接影響著這一養殖品種的發展,根據不斷對南美白對蝦育苗生產研究,現通過對生產中每一個技術環節及技術要點的總結,探討南美白對蝦淡化育苗生產及提高仔蝦淡化成活率和苗種質量的方法。
準備工作
1、育苗池及工具的消毒:首先將工具及育苗池用清水浸泡並洗刷乾淨,然後用50-100ppm的漂白粉或20-30ppm的高錳酸鉀浸泡洗刷,徹底消毒。
2、育苗用水的處理:淡化育苗用水雖不像前期育苗那樣要求嚴格,但也有其一定的要求,水質的好壞影響淡化成活率的高低及苗種質量,因而也應注意選擇和處理。主要是:水質要清新無污染,透明度高(40cm以上),pH值7.8-8.5、溶解氧6mg/L以上、氨氮0.1mg/L以下。放置時間較長的水質,還應進行適當消毒,以殺滅病原體;水入池時用120目以上的尼龍網袋過濾,在進苗的前天或當天上午,淡水入淡化池,水深0.6-0.8m,然後用粗鹽、氯化鉀、硫酸鎂、氯化鎂、氯化鈣等或海水精把水調到與進仔蝦池相似的鹽度,並按3-5g/m2濃度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鹽(EDTA-Na),微量增氧,力求使淡化池水質與原育苗池水持一致。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待投入的鹽充分溶解後才能進苗。
蝦苗選擇
首先,要注意苗種的遺傳因素,注意引
進南美白對蝦原種或SPF蝦苗,多次近親繁育的苗種、病苗、弱苗、規格不齊的苗種不要引進;其次蝦苗要求健壯活潑,體形細長,大小均勻,體表乾淨,頭胸甲邊緣不捲起,雙眼清澈對稱,尾扇張開,肌肉充實,腸胃飽滿,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游泳有明顯的方向性,且有頂水遊動(逆水性)和沾壁行為,放在手掌上會跳動,身軀透明度大,全身無病灶;從育苗池隨機取若干尾蝦苗,用擰乾的濕毛巾包裹,10分鐘後放回原池,如蝦苗存活,則是優質蝦苗,否則是劣質苗。淡化育苗放養的南美白對蝦蝦苗規格最好達0.5cm以上。個體太小養成的成活率較低。
放養密度
密度的高低是影響淡化成活率的重要內容,確定合適的放養密度是提高成活率和獲得較好苗種的有效手段,實踐證明在工廠化育苗淡化期間,蝦苗的放養密度以10萬-15萬尾/畝為宜。
溫度控制
溫度的高低影響出苗效果,為了保證成活率和苗種質量,應注意溫度的控制,一般苗進入淡化池時的溫度調節到與苗袋的溫度基本一致即可(23℃左右),穩定4-5小時後開始加溫,將溫度逐漸提高到27-28℃,並在此範圍穩定,出池前3天開始降溫,出苗時將溫度調節到與池塘一致(自然溫度),淡化期間注意保持溫度的穩定,防止溫度的突變,出苗時一定也要保持與室外自然溫度一致,嚴防溫差過大。
養殖要點
養殖水質
南美白對蝦體型與中國對蝦酷似,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一般可達11-13cm。南美白對蝦為廣鹽性熱帶蝦類,常棲息在泥質海底,白晝多匍匐爬行或潛伏在海底表層,夜間活動頻繁,喜靜怕驚。養蝦用水為無污染的河水或與經曝曬過的井水混合後使用,水質的主要技術指標為:pH值7.6-8.6,水溫為16-35℃(漸變幅度),鹽度0.5-40‰(漸變幅度),氨氮l,溶解氧>5mg/l,其它指標應不超過國家規定的漁業水質標準。
水質處理
1、水色急劇變化
理想水色應為憂綠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黃綠色或茶褐色。養殖前期,由於池水中浮遊動物過多遠超過蝦苗所能利用的數量,且大量攝食進行光合作用的單胞藻類,導致池水造氧功能降低,水色變渾濁和清白,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
處理方法:
(1)適當補水和施肥,以調節池水中藻類的組成,使綠藻或硅藻成為優勢種群,並形成一定的數量。
(2)如果是純淡水養殖,還可以施用適量的粗製海鹽或海水晶,以維持水體微量的鹽度,滿足南美白對蝦的生理需要。
(3)施用生石灰合沸石粉,以調節水色,使水體pH7.5~8.8範圍內,水體透明度維持在30cm~40cm。
2、地衣過度生長
(1)在天熱炎熱季節放苗,一次注足池水1.2m~1.5m,並且儘快施肥,將池水水質控制好,抑制池底地衣的生長。
(2)採取人力撈出,一般在晴天中午進行,否則容易造成池中蝦體缺氧浮頭。
(3)使用粒狀的含氯消毒劑,在地衣生長區域投撒,當藥物沉降到池底後慢慢溶解而發揮藥效,使地衣的基部枯死腐爛,約一天后,成團的地衣將浮上水面,在用人力將其撈出。
3、有害物質超標
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池水水質要求是氨態氮0.3mg/L~1.9mg/L,亞硝酸鹽0.02 mg/L~0.09 mg/L。如果水質嚴重惡化,處理方法有:
(1)用枯草桿菌或芽孢桿菌等微生態製劑全池潑灑。
(2)使用水質改良劑,如沸石粉、活性炭、陶土等。
(3)合理補水或換水,最好直接將較差的池水放掉,再注入新鮮水體入池,並正確使用增氧機。
4、藍藻泛濫成災
養殖後期,在蝦池下風口處的水面上漂浮著一層翠綠色的“水華”,這些“水華”是由於飼料投餵量過大,在池水中的殘餌及蝦體排泄物降解轉化過程中,而使池水有機質含氮量升高,水體pH值一般達到8.0~9.5,偏鹼性,導致蝦體不易消化的藍藻大量繁殖,並最終成為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優勢種群。當池水中溶解氧含量不足時,很快導致藍藻大量死亡,藻體死亡後的蛋白質容易分解而產生大量的有毒羥胺、硫化氫,引起嚴重的“泛池”事故。處理方法有:
(1)經常加注清水,並注意調節好水質,可以控制藍藻的繁殖。
(2)當池塘有藍藻大量繁殖時,選擇在晴天的中午於下風口處排放池水,儘可能降至最低水位,一般可以排放到池水1/3左右,然後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以殺滅藍藻,但要注意觀察,隨時能夠採取加水、增氧等搶救措施,否則不宜使用。
(3)在池塘下風口處的水面用密眼篩絹網撈取藍藻,也可以局部潑灑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以殺滅藍藻。
水質改良
定期定量使用水質改良劑,目的是為提高溶解氧,穩定藻相的波動,減少PH的波動、降低氨氮、降低有機物及其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正確使用生物製劑,如光合細菌等,調整和保持水體穩定的微生態環境,以減少環境變化對蝦的影響,達到生態養殖的目的。
具體做法:每半月加麥飯石、沸石粉或以沸石粉、過氧化鈣為主要成分的水質改良劑。沸石粉的使用量,正常情況下,每半月至20天每畝加20-30公斤,或按產品銷售使用說明使用。水質改良劑除沸石粉、麥飯石外,還有微生物製劑.
微生物製劑又稱益生菌、利生菌、益生素,主要包括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EM原露等,微生物製劑能降低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有機污染物及其分解產生的有害物質等,穩定pH值,提高水中的DO及水體生態環境中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生物多樣性。
另外,有些微生物製劑如芽孢桿菌還能利用其分泌的多種酶類及抗生素,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減少甚至消滅病原體的影響來改善水質,達到防病的目的。據有關研究檢測表明,一定的微生物製劑可以大幅度減低病毒的感染能力,其機理和這些微生物在水體增殖過程中分泌的胞外物質有關,這種物質對白斑病毒等的感染性有抑制作用。
因此為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要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製劑,進行無公害健康養殖,在養殖過程中做到少用藥或不用藥。
入塘準備
養蝦池塘可新開發也可利用原池進行改造,養蝦池每個池塘的適宜面積為5-30畝,長方形或正方形,池深2.5-3.0米,養殖期可保持水深2.0-2.5米,池底平整,堤坡完好,保水性能強。養蝦池的防滲材料一般選擇HDPE土工膜。蝦池設進排水系統,進排水閘要有過濾網,也可不設進排水系統,用泵提水即可,蝦場最好要有蓄水池,以供養蝦換水用。
清淤整池
蝦池中的殘餌、對蝦排泄物、動物屍體、死亡的藻類和枯死的水草等是綜合形成淤泥的基礎,也是造成蝦池老化、病害發生和低產的原因之一。清淤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有害的沉積物清除掉。
具體做法為:收蝦之後,應將池內積水排淨,封閘曬池,維修堤壩、閘門,並徹底清除池中污泥與雜草,清淤的深度為10-20厘米,對投餌馬道和池塘死角進行重點清理。新建池塘可不清淤,但需藥物消毒。
藥物清池
1、清池前要儘量排除池水,以節約用藥量;
2、應選擇晴朗天氣進行,以提高藥效;
3、順風施藥,可藉助風力潑灑均勻;
4、藥物下池後要不斷攪水,做到邊潑灑邊攪動,使藥物與積水均勻混合;
5、注意池內死角、積水邊緣坑窪處和蟹洞內都應與藥液接觸;
6、清池後要全面檢查藥效,如果施藥後仍發現有活魚,則應再次清池;
7、各種藥物均有一定毒性和腐蝕性,操作時要注意安全,不要和人體皮膚接觸,用過的器具應及時清洗。
消毒除害
由於蝦苗下塘時僅為0.7-1.0cm,體質較瘦弱,避敵害能力差,尤其在蛻皮時更易遭襲擊,因此,養蝦的池塘比養魚池塘要求條件高,必須做到年年清淤消毒,將池塘內的敵害生物及病原菌殺掉。
清塘藥物及使用
1、生石灰
生石灰是廣譜性消毒劑,對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均有殺滅作用,生石灰還能穩定水質條件,改變土壤結構,增加底質通透性,同時還可起直接施肥的作用,有利基礎餌料生物的生長。因此,生石灰是比較理想的清池藥物。
用法為:在春季放養蝦苗以前,每畝用75-100公斤生石灰,全池遍撒,然後進水洗池。也可帶水清塘,每立方米水體用量為0.5-1.0公斤,用鐵鍬均勻撒入池中即可。
2、漂白粉或漂白精
漂白粉或漂白精是廣譜消毒劑,可以全面地殺死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及病毒、細菌等各種微生物病原體等。漂白粉進入水中後,能產生具有很強殺菌能力的次氯酸,漂白粉的有效氯越高,殺菌能力越強。
用量是:每立方米水體加入含有效氯25%-30%的漂白粉50-70克或含有效氯60%的漂白精25-35克,用水溶解後潑灑全池,並將此液潑灑在乾露的池面上。
3、茶籽餅
茶籽餅是山茶科植物油茶果實榨油後所剩下來的渣滓,其有效成份是皂角甙。皂角甙是一種溶血性的毒殺劑,能選擇地殺死魚類和軟體動物,但對甲殼類和其它餌料生物的毒害較小。皂角甙對魚類的毒性要比蝦類大50倍。這種藥物的藥效持續期短,只需幾天藥性即可因生物降解而消失。因此茶籽餅對於清除害魚效果較好,但對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體無效。
使用方法:使用時將茶籽餅烘乾粉碎,用水浸泡一晝夜,按每立方米水體15-20克的用量撒入水中,經1-2小時即可殺死魚類和貝類。為了提高池塘消毒除害的效果,有些池塘採用生石灰和茶籽餅相結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進水方式
清池之前即應安裝濾水網,避免清池後仍有敵害生物從閘門縫隙進入池內。外閘槽應安裝網目1厘米左右的平板網,阻攔浮草、雜物進入袖網。內閘槽需安裝60目錐形袖網。錐形袖網的網長8-10米。濾水網應嚴密安裝,用棕絲、橡膠嵌條或麻片塞嚴閘槽和閘底的縫隙。
在藥物清塘後10天便可進水。進水應緩慢,切勿因水流過急而衝破濾水網。每次進水前應檢查濾水網是否破損,並紮緊、扎牢網口,避免滑脫。進水之後應將網袋內的魚、蝦等雜物倒出池外,紮好網口,經清洗後掛於閘框上涼曬。
肥水方式
池塘的肥水工作要在放苗前15天開始進行,為便於繁殖基礎餌料生物,前期進水70-80cm,選擇晴天施放肥料。新蝦池以試用發酵後的有機肥為好,每畝施用20-25公斤,分2-3次投入。老蝦池以施化肥為宜,一般畝施氮肥1公斤,磷肥1公斤,以後每周施肥一次,用量減半。
投放蝦苗
蝦苗選擇
(1)蝦苗規格儘量均勻;
(2)體形比較粗壯;
(3)體色白色透亮;
(4)規格最好是在1.0cm左右;
(5)遊動活潑,逆水能力強,易附壁、附底;
(6)胃腸內食物飽滿;
(7)無畸形,一般高溫育苗或用某些藥物就容易造成畸形;
(8)體表光滑,無聚縮蟲等附著物、無斑點;
(9)蝦苗淡化要求鹽度至2‰以下(或根據池塘水質情況而定),淡化全程不少於7-10天;
(10)有條件的單位最好進行病毒檢疫。
記數方法
蝦苗計數採用乾稱量法或杯量法。這兩種方法稱量,蝦苗的數量較為準確,以便養殖期間的管理。
蝦苗運輸
蝦苗運輸應根據路程遠近、運輸時間及運輸者所具備條件而定。通常近距離可採用拉魚箱運輸,遠距離使用尼龍袋充氧運輸。
1.拉魚箱運輸:將魚箱加水1/3,充氧,在水溫20℃以下時,每0.1立方米可裝全長1cm蝦苗40萬尾,可經受5-8小時運輸。運輸時避開中午炎熱天氣,中途不能停車。
2.尼龍袋運輸:使用容量為30升的尼龍袋,裝水1/3,可運輸體長為1cm蝦苗2萬尾,充入氧氣,在20℃左右可經10-15小時運輸。
放苗密度根據
池塘放苗密度應根據蝦池條件,水交換條件,餌料供應情況,蝦苗的規格和養殖技術,管理水平等來確定養成規格和計畫產量,並按照計畫產量、規格和預計蝦苗成活率確定合理放苗量。
投苗量計算
每畝放苗量(尾/畝)=計畫產蝦量(公斤/畝×要求出池時每公斤尾數÷預計成活率
一般情況下,未經中間培養的蝦苗一般成活率為30%-50%,經過中間培養的蝦苗一般成活率為70-80%。
投放條件
(1)養成池水深應達70-80cm,水質肥沃,水色為黃綠色、黃褐色、綠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 。
(2)池水溫度恆溫在18℃以上,放苗時溫差不超過±2℃。
(3)蝦池鹽度不得低於0.5‰,育苗池水與養蝦池水的鹽度差不應超過2‰,否則應採取逐步過渡法,使蝦苗逐步適應池水鹽度後再放苗。
(4)養殖池水pH值在7.8-8.7之間。
(5)大風暴雨天氣,不宜放苗。
放苗注意事項
(1)放苗前要對池水進行分析,確認符合養殖水質條件後方可放苗。必須採用後未發現死苗再大批放苗。
(2)一個養蝦池的蝦苗應一次放足,避免多次放苗,否則容易造成蝦苗體長大小不一,在缺餌料的情況下會出現大蝦吃小蝦的現象。
(3)放苗地點要選擇蝦池避風的一邊,切忌在迎風處或淺灘處放苗,以免蝦苗被風直接吹到灘面死亡。
(4)蝦苗計數要準確,放養時最好重新計數。
(5)長途運輸苗種而不進行中間培育的單位,在放苗時,可取出0.5%-1%苗樣置於該養殖池中的網箱中,正常管理一日後,再次計數,藉以估計放苗成活率。
成長期養殖
養殖模式
根據養殖條件的不同,在養殖模式上可採用主養、混養、套養等不同的養殖模式,目的是在不同養殖環境條件下即不浪費水體資源又能取得更高產量和效益。
三種混養模式
1、南美白對蝦與河蟹混養,不但充分利用水體餌料資源(水草、殘餌等),還具有防蝦病的作用,河蟹可將體弱多病的蝦或死蝦吃掉,減少病原的傳播。
2、南美白對蝦與刀額新對蝦、羅氏沼蝦混養,以增加蝦的養殖品種和產量效益。
3、南美白對蝦與花白鰱混養,在養殖期間,淡水池塘藻類易繁殖過盛,造成“轉水”,利用花白鰱以浮游生物為食的習性,控制水中藻類數量,以調節改善水質。
三種套養模式
1、草魚池套養南美白對蝦
2、鯉魚池套養南美白對蝦
3、鯽魚池套養南美白對蝦,這三種養殖模式都是利用了水體的養殖空間及水體餌料資源,可以很好的控制水體中輪蟲的數量,調節改善水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十月份要出池,否則水溫低於十四度南美白對蝦就會死亡,影響蝦的產量,從而影響到池塘的經濟效益。
巡池觀察
1、觀察池水狀況,溶解氧等水質要素,每日日出前及16時測量池內溶解氧、PH值等。最好每日測一次透明度,經常檢測池內游生物種類及數量變化,有條件者可檢測氨氮等其它水質要素的變化。
2、觀察對蝦活動及分布。
3、要定期對蝦體進行檢查,注意發現病蝦及死蝦,及時撈出病、死蝦,檢查死因。
4、每10天 測量一次對蝦生長情況。可測量對蝦體長,也可測量體重。對蝦體長是指從對蝦眼柄基部到尾節末端的長度,每次測量隨機取樣不得少於50尾。測量體重可撈取不少於50尾的對蝦,一次稱總量,再計算平均尾重。
5、觀察對蝦攝食及飼料利用情況。
6、定期估測池內對蝦尾數,3-6cm的小蝦可使用已知面積的小抬網,在池內多次多處抬蝦、憑經驗估測存池尾數,體長6cm以上的對蝦,可用鏇網定量。在池內多點打網,按池內對蝦分布抽樣。根據捕到的蝦數,利用公式,求出全池的蝦數。
7、注意閘門、溝渠、池壩安全、增氧機運轉是否正常,雷雨天注意用電安全。
鹽度控制
池水鹽度的控制海蝦雖說可以在淡水中進行養殖,但也不是純淡水,應還要有一些鹽度,水中鹽度控制在1-3‰為最佳,如果低於0.5‰,蝦的抵抗力減弱,容易患病,養殖效果差。如果鹽度低於0.5‰以下,可用滷水、海水精、工業用鹽等進行調節。
池水增氧
採用封閉半封閉養蝦方式必須使用增氧機。增氧機的作用有:增加池水溶解氧含量,將池水錶層高溶氧水和底層低溶氧水混合,提高池水整體溶解氧水平,避免池水分層現象加速水中有機物的分解,降低有毒物的毒性,減少水中有害物質,改善水質,促進蝦的新陳代謝,使蝦攝食旺盛,增強抗病力。因此,增氧機的使用已不單純為解救浮頭,而且成為改善水質的重要的有效措施。池塘可用葉輪式或水車式增氧機,增氧機數量根據養殖方式而定,主養池塘一般每千瓦負荷1-2畝水面。
增氧機的開機時間可根據溶解氧需要,但在正常情況下,到6月下旬,水溫達到25℃以上時開始啟動增氧機,以調活水質,增加池中溶氧量。前期一般每天中午開機,7、8月份高溫季節,堅持全天定時開機,
必需時使用增氧劑。此外,在陰天、下雨均應增加開機時間和次數,使水中的溶解氧始終維持在5mg/l以上。
注意:對蝦投飼時應停機半小時至一小時,以利對蝦攝食。
由於增氧機的使用已做為改善水質的重要手段來運用,為了使其作用更加明顯,我們在使用傳統的葉輪式增氧機的同時,對新的增氧方式進行了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每30-40畝水面配備一台功率為2.2千瓦的充氣泵,同2.5英寸的主管道相連,然後用0.4英寸的分管道通到各個養蝦池塘,再同充氣管相連分布到距池岸1.5m處,池中設定1.5千瓦葉輪式增養機1-2台。 在使用時,管道充氣全天進行,葉輪式增養機在夜間和白天必要時開啟。利用充氣管道式增氧設施進行養蝦的示範場,在養殖過程中,無疾病發生,蝦苗成活率達83%,最高單產達到10000公斤,南美白對蝦規格在56-60尾/公斤。
調控水質
投放蝦苗前的水質培養
養蝦池清池消毒後進入經過濾的海水,使蝦池水位達1~1.2米左右,然後封閘消毒。可用“魚安”或“強氯精”2~3ppm或漂白粉20ppm進行消毒。如果池水夜間出現發光,可用“蝦苗清”,或“滅光保水靈”處理。消毒3~4天后,施肥培水。培水可選擇浮游生物生長素、“肥水王”等,也可用尿素、磷肥。肥料用量多少應視蝦池的底質和水深情況而定。投苗前水質培養的標準要使水色達到茶褐色、黃綠色,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pH值8.5~9.0,晚間或早上可以看到成群的浮遊動物活動。達到以上標準後可以投放蝦苗。投苗前可用少量蝦苗先行試水,2天后觀察蝦苗活動正常後再投苗。
投苗後中期水質調控
投放蝦苗一個月後,隨著蝦苗的生長,其食性轉向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為主。而浮游生物在蝦池的作用,主要是調節水體的環境,調控透明度等,因此必須控制浮遊動物的生長。由於投餵人工飼料不斷增加,池內殘餌相應增多,加上蝦的排泄物和池內浮游生物死亡形成有機物的沉積,使蝦池變“肥”,此時要設法減“肥”。調控的方法:一是觀察到水色較深、透明度過低時,可向池內潑灑一些氧化消毒劑,把池底沉積的有毒物質氧化,降低毒性。同時可殺死一些藻類,降低池水“肥”度。二是添加新水,最好是加注清潔的淡水。
後期水質調控
對蝦養殖進入後期(60天以後),一要準確掌握和控制投餌量,不要超量投餌。二要清底排污,有中間排污的池塘要勤排污。沒有中間排污的池塘,可安裝吸污泵,把池底污物吸抽出池外。但要注意吸污方法,不要把池水搞成“翻底”。三要在清污後潑灑一些池底淨、沸石粉、白石粉等改善池底環境的物質並潑灑氧化消毒劑。四要在消毒3~4天后投放一些有益活菌,淨化水質。肉眼觀察,後期的水質的標準達到:水深褐色而不濁、不渾,聞到藻味而不臭,手感較清爽而不粘稠。經實踐證明,目前增氧效果最好、耗能最低的增氧機和增氧方式是鼓風機管道式底部充氣增氧和水面水車式增氧機結合,形成立體增氧,此種方法使池中溶氧均勻充足,可促進對蝦健康生長。
餌料要求
南美白對蝦食性廣而雜,對食物的要求低,餌料中只要含有25—30%的蛋白質成分,即可正常生長。但在人工高密度養殖條件下,餌料中蛋白質成分應在40%左右,以利於蝦的快速生長。
投餌事項
1、腐敗變質或有毒的餌料不喂,效價不高的植物性餌料少餵。
2、池水較肥,餌料生物豐富的池塘少喂,池水清瘦、餌料生物不多的池塘適當多餵。
3、水溫高於30℃以上應少餵、勤投;風和日暖時多餵;大風暴雨、寒流侵襲時應少餵或暫時不餵。
4、對蝦大量蛻皮的當天少餵(可減少20%左右),蛻皮兩天后適當多餵。
5、池內競爭生物較多時應適當多餵。
6、池塘內對蝦大小分化嚴重,參差不齊,這可能意味著長期缺餌,應適當多餵。
7、水質變壞或發生缺氧浮頭時應少喂,甚至暫時停喂,採取措施改善水後再正常投餵。
8、分散投餵比集中投餵效果好;多種餌料交替投餵比長期投餵單一餌料效果好。
投餌管理
南美白對蝦養殖採用天然餌料和全價人工配合飼料相結合的投餵方法。蝦苗前期以池中天然餌料主要是輪蟲和枝角類為食,以後逐漸添加人工配合餌料,養殖中後期以人工配合餌料為主,人工配合餌料應為營養全面,粘合度好、粒徑適當的顆粒餌料,粗蛋白含量36%以上。在投餵管理上,由於蝦類和魚類不同,胃小,腸道短,每次攝食量小,但消化排泄快,因此在投餵上要少量多次,隨時檢查蝦的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餵量。
另外,蝦同魚的攝食方法也不同,魚多為吞食,餌料的粘合度不需太強,而蝦的攝食方式為抱食,要求餌料的粘合度要好,否則餌料入水蝦一抱就散,不但蝦吃不飽影響生長,造成餌料的浪費,提高養殖成本,而且容易敗壞水質,誘發疾病。
餌料投餵方法為人工投餌,將人工配合餌料沿池邊均勻投喂,要堅持勤投少餵的原則,每天投餌4-6次。放苗後的第一個月,通常日投餵次數可安排4次,每日6-7點、10-11點、15-16點、20-21點 。以後隨著對蝦的增長,投餌量加大,可以增加投餵次數,每日投餵6次,從早6點到22點,大約三小時投餵一次,下午以後的投餵約占全天投餵量的60%。投餵量為池蝦總重量的3-5%,並隨天氣、溫度、水質、蝦的活動情況而增減。
為觀察蝦的攝食情況,可在池內設幾個投餌盤,投上餌料,觀察蝦對餌料的吃食和飽食情況,如投餌後很快被吃光,就應增加投餌量,如果在下次投餌之前仍有餘餌,就應減少投餌量。也可在投餌1小時後,檢查蝦胃的飽滿度,如果有2/3以上的蝦為飽胃,說明投餌充足,如果飽胃和半胃的蝦不足1/2,則是投餌不足,應當增加投餌量。
常見病及防治
白斑綜合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病原:白斑綜合症病毒(WSSV)或稱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桿狀病毒(HHNBV)。
症狀:不攝食,空胃;游泳無力,反應遲鈍;甲殼內表面有白色或淡黃色斑點,頭胸甲尤其明顯,有的呈花斑狀,甲殼易剝離;體色呈紅色。
防治:
對蝦病毒病尚無有效的防治藥物,海水蝦放入淡水中養殖也同樣有可能發生病毒病。主要是加強健康管理,切斷病原傳播途徑和進行綜合預防。
(1)徹底清污消除:清污後每畝用生石灰120-150公斤或漂白粉25公斤(含有效氯30%)進行消毒;
(2)放養無特定病原感染的高健康蝦苗(SPF)並控制放養密度;
(3)使用無污染和不帶病毒的水源,傳染性流行病發生時,養殖池不應大量交換水;
(4)如發現蝦池帶病毒但尚未發病,應採取增氧措施,保證溶氧不底於5mg/l;在飼料中添加0.1%-0.2%穩定性好的維生素C及免疫增強藥物;全池潑灑強克101(即超碘季銨鹽)藥物,對消除紅體症狀效果較好;
(5)保持蝦池環境因素穩定,池內藻相穩定,減少驚擾;
(6)使用藥飼,防止出現細菌、寄生蟲等並發疾病。
桃拉綜合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病原:桃拉病毒(TSV)
症狀:病蝦紅須、紅尾,體色變為茶紅色;胃腸道紅腫,不攝食或少攝食,空胃;活動能力明顯減弱,反應遲鈍,在水面緩慢遊動,撈離水體後即死亡;部分病蝦甲殼與肌肉易分離,久病不愈的病蝦甲殼上出現不規則的黑斑。該病發病迅速,死亡率高,一般蝦池發病後10天左右大部分蝦出現死亡,發病蝦規格以6-9cm居多,發病時間一般在養殖後的30-60天,環境劇變更易發生此病。防治:同白斑綜合症。
對蝦紅體症病因及防治方法
引起南美白對蝦的紅體症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對蝦感染白斑綜合症病毒、托拉綜合症病毒、細菌等都有可能出現體色變紅的症狀,但當養殖環境惡化時也會引起南美白對蝦的體色變紅。所以,當蝦池中個別蝦體出現紅體症狀時,應從多方面尋找原因,再針對主要原因對症下藥或採取綜合處理措施來控制病情的發展。 一般情況下,如果南美白對蝦攝食、遊動正常,只是附肢發紅,可以考慮是否由水質發生變化而造成;如果對蝦蝦體發紅,不攝食、遊動緩慢,就有可能是病毒或細菌性疾病感染。養殖生產中,對紅體症的治療通常是採用水體消毒、改善水質和內服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的綜合治療方法。實踐證明:雖然南美白對蝦紅體症對養殖生產危害很大,但只要能及時發現,及早採取綜合的處理方法,病情大多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固著類纖毛蟲病症狀及防治
症狀:鰓區黑色,附肢、眼及體表全身各處呈灰黑色的絨毛狀。取鰓絲或從體表附著物做浸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纖毛蟲類附著。蝦浮游於水面,離群獨游,反映遲鈍,食欲不振,以至停止吃食,不能蛻皮;午夜後至天亮前夕,當池水溶氧低於3mg/l時,常因呼吸困難而死亡。
防治:(1)養殖中後期適量換水,合理投餌,降低蝦池內有機質含量;(2)採取增氧措施,保持池水溶氧不低於5mg/l;(3)檢查診斷蝦體是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以便對症治療;(4)茶籽餅全池潑灑,濃度為10-15ppm,促使對蝦蛻皮,然後換水;(5)選用殺滅纖毛蟲類藥物治療。
空腸空胃偷死病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南美白對蝦偷死病與蝦塘的鹽度、PH值、水質的肥瘦、有機質、無機質的含量有關,不同條件的蝦塘對蝦發病時間、速度、程度不同:
池塘鹽度越低,放苗後初次發病的時間越推後,如比重1.005以下的池塘,發病時間在放苗後30-40天,每天都有少量的爛紅死蝦浮起,停料後會減少死蝦,養至60天抓蝦時發現死掉的病蝦不多;池塘鹽度越高,放苗後初次發病的時間越快,如比重1.020以上的池塘,發病時間最短在放苗後的6-7天,最長的不超過20天,當發現有少量的爛紅死蝦浮起時,3-5天內大部分蝦會死亡在塘底。
PH值低於7-8,養成活率較高;PH值高於8-9,養成活率較低。
水溫越低,放苗後初次發病的時間越推後;水溫越高,放苗後初次發病的時間越快。
水色瘦、有機懸浮物含量低的蝦塘,養成活率較高;水肥濃、有機質含量高的池塘,養成活率較低。
收捕方法
1、蝦陷網(或地籠網):一般傍晚下網,第二天早晨收網。可以根據第二天的需要量決定當天的下網數量,此種方法可以做到陸續供應市場,均衡上市。
2、放水收蝦:根據蝦在黃昏或黎明前後活動能力強的習性,在傍晚5-6點或早4-5時開啟閘門放水收蝦,先緩慢放水,當形成水流後再加大放水量,一般需要乾塘時用此法。
3、拉網: 底部平坦的池塘,在傍晚或黎明用拉網收蝦,一般拉網起捕率能達70%。不論利用哪種方法收蝦,網捕的蝦應全部出售,不能返池,否則會造成大量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