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10—1991)山東省慶雲縣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天津市赤色工會工委會委員,中共慶雲縣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冀魯邊區游擊隊支隊政訓處處長,政治部主任,中共冀中第二地委宣傳部部長,冀中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政治部民運部副部長,部長,河北軍區政治部民運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北省軍區民運部部長兼軍區合作總社分社主汪,省軍區政治部文化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政治部民運部副部長,宣傳部部長,北京軍區政治部群工部部長,北京衛戍區副政治委員,山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員。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范普權將軍原名范則博,是慶雲縣早期從事黨和革命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曾任北京衛戍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人物生平
1910年范普權出生於貧農家庭,9歲入私塾讀書,自幼聰明好學,1925年考入慶雲縣城高級國小,一年後因貧困退學,後在校長和幾位老師的幫助,讀完高小。1927年考入河北泊鎮省立第九師範學校,在學校受到共產黨的革命思想影響,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31年10月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學校黨支部成員,學生自治會主席,他和其他有志同學在學校先後成立了進步組織“讀書會”組織學生閱讀進步書刊,宣傳革命道理。師範畢業後,1933年到天津市從事工會工作,任天津市赤色工會工委會委員。後由於叛徒出賣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1934年秋返回家鄉慶雲板營高小當國小教師,傳播革命思想,秘密發展黨員,並在板營高小建立黨支部,發展張岫石、張玉朴等人加入共產黨,革命思想逐步發展到全縣教育界,在全縣起了一定的進步影響。
抗日戰爭爆發後,津南特委組建了新的中共慶雲縣工委,1937年7月范普權任慶雲縣委書記,率領本縣抗日武裝發展起來的一百餘人,二、三十支槍,參加中共魯北特工委組織的第三十一支隊,任政訓處處長,1938年任支隊政治部主任。范普權後來到冀南軍區工作,歷任冀南區二地委宣傳部長、第二軍分區政治部主任。1939年到延安馬列學院學習,1942年到中央黨校學習,1945年到冀中軍區,任軍區政治部民運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政治部民運部部長,河北軍區政治部民運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任河北省軍區政治部文化部部長,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政治部民運部副部長,1954年任宣傳部部長。回國後,1957年任北京軍區政治部群工部部長,1963年任北京衛戍區副政治委員,分管民兵工作。北京市革命委員會常務委員,1968年被任命為山西省軍區副政治委(因病未能到職)。
1991年4月13日,身經百戰的范普權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於1931年參加革命。
范普權將軍常對女兒們說:“你們父輩為人民立過功。但他是人民的公僕,將來既沒有遺產,也沒有特權留給你們。你們要靠自己奮鬥,在社會上立業。” 范普權將軍在孩子們懂事的時候,就常教育他們不要產生優越感,不要脫離民眾。當年組織安排范普權住獨院,可他堅持不去,執意住在大雜院裡。他說:“這裡離民眾近,有利於了解民情,更利於孩子成長。
老將軍與民眾休戚與共,女兒們也都自覺地照著父親的樣子做。組織上給范普權配了專車,女兒們從不動用。大女兒每年千里迢迢從山西來看父親,家裡人到北京站去接,都提著沉甸甸的大包小包,擠公共汽車回家。他的黑白電視機太舊了,女兒們湊錢給他買了台彩電,是二女婿用腳踏車從商店裡馱回來的。
范普權將軍南征北戰,積勞成疾,後來生活難自理,組織上給他配炊事員,他不肯要,堅持自己用顫抖的手做飯切菜。刀不聽使喚,經常切破手。他行動不便,干休所花500元買來一把輪椅,他硬讓退了回去,自己請人釘了只小推車,一直用到病故。
1990年,公務員的愛人來探親,看到范老的棉衣髒了,就拿去拆洗,誰知布洗起來一搓就爛。這位農家媳婦花了很長時間才把這件棉襖一針一線地縫起來。事後她感慨地對別人說:“如今我們農村的老頭也不穿這衣服啦。” 范普權將軍對自己和女兒是那樣的克勤克儉,而對人民和國家卻十分慷慨大方。他的錢大多捐給了公益事業或支援了有困難的同志。 將軍生前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座右銘。他去世後,女兒們把這名言鐫刻在他的骨灰盒上。
范普權將軍作為慶雲早期黨和革命鬥爭的領導人,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和無產階級作風,他是慶雲人民優秀的代表,我們永遠懷念他。
范普權同志是山東省慶雲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鬥爭。抗日戰爭中,他組織和發展抗日武裝,成為津南魯北地區抗日游擊活動的領導人之一。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和領導了攻打保定、唐河阻擊戰和大清北等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貢獻。他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歸國後,歷任北京軍區政治部群工部長、北京衛戍區副政治委員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范普權同志,因病於1991年4月1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1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資料)
其他信息
范普權將軍和他的四個女兒
作者:奚建生;張忠順;王其臣
1991年4月,身經百戰的老將軍范普權去世了。這位1931年參加革命,曾任北京衛戍區副政委,被授予少將軍銜和一級紅星勳章的老將軍留給女兒的僅有1000元存款。然而,將軍的四位女兒都清楚,父親給她們留下了比金錢更寶貴的財產,這就是自立、自強精神。
范老的女兒在學校里個個品學兼優。大女兒范書琴在北京化工學院畢業後,打起背包奔赴黃土高原安家立業。二女兒范秦秦在中國科技大學畢業時,正值母親身患癌症,她沒有提出留在北京,而是到四川的大深山裡去參加“三線”建設。三女兒范燕燕大學畢業後,被選調到空軍基層,擔任技術保障工作。小女兒范保生1968年參軍到東北,生活條件艱苦,沒向家中要過一分錢。
那時候他家有台黑白電視機,每當有好節目或重要新聞,他都要叫孩子們將全院的人請到家裡來看。
社會上住房緊張,老將軍的女兒也都遇到這個問題,但他們把自己置於普通民眾中,從不通過關係謀住房。大女兒一家老小三代6口人,住在一間15平方米的房子裡,由於潮濕,兩個孩子患了關節炎,他們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困難,也沒有去找爸爸的老戰友幫助。二女兒隨軍後住在部隊,9平方米的家裡生活著5口人。這個部隊的參謀長是范老教過的學生。女兒女婿從沒有找參謀長要過房子。
小女兒轉業回北京,被分配到離家很遠的街道辦事處工作,從沒有去找父親的戰友給調到離父親近一點的地方。范老一位女兒說:“儘管我們有爸爸老戰友的住址和電話號碼,但是爸爸一輩子嚴格要求自己和我們,所以我們都自覺地不去做違背老人心愿的事情。”
1989年內蒙古遭暴風雪襲擊,他一次就捐獻了7件新衣被。1990年是范老的八十大壽。女兒們商量,媽媽去世早,爸爸好不容易把他們拉扯大,這次非好好給他慶賀一番不可。當他聽說北京籌辦亞運會時,就給在外地的女兒寫信說:“不要來給祝壽了,爸爸要攢錢捐給亞運會呢!”後來,他給亞運會捐了500元。
范普權還定期要女兒們給他匯報工作和思想情況,提醒女兒們要保持廉潔的作風。
女兒們都牢記父親的囑託,在各自的崗位上不圖名利地默默奉獻,個個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
人民日報 1992.04.21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