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布倫[美國第八任總統]

范布倫[美國第八任總統]
范布倫[美國第八任總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丁·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國第八任副總統(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總統(1837年-1841年),他是《美國獨立宣言》正式簽署後出生的第一位總統。 祖籍荷蘭,是第一位荷蘭裔美國總統。1821年,范布倫當選為美國參議員,後又擔任第十一任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第一任時,范布倫進入內閣任國務卿。1832年范布倫被提名為傑克遜的副總統(第八任美國副總統),並於1835年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1836年,范布倫擊敗輝格黨(現共和黨前身)的四名對手,當選為總統。四年後競選連任未成。後來又兩度參加競選,皆遭到失敗,從此退出政壇,影息故鄉。1862年7月24日,他於肯德胡克附近自己的莊園中去世。 1962年歷史學家投票排名:馬丁·范布倫在31位總統中排名第17位;在12位“普通總統”中排名第6。他排在門羅之上,塔夫脫之下 。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范布倫家族的祖居地在荷蘭海爾德蘭省的比馬爾森村,其最早的美洲移居者是馬丁·范布倫的曾祖父科內利烏斯·馬森,1631年,他作為自由契約奴漂洋過海來到北美。登記時,因一時疏忽將自己家鄉錯寫成布倫·馬爾森,此後范布倫便作為家族姓氏得以沿用。范布倫的父親叫亞伯拉罕·范布倫(1737~1817)是個小種植園主和小酒店老闆,擁有六個奴隸。老范布倫雖然沒有進入政壇,卻十分關心時事,第一次革命時期參加了反英鬥爭,建國後成為民主共和黨的追隨者。范布倫的母親瑪麗亞·霍斯·范艾倫·范布倫(1747~1818)的祖籍也在荷蘭。亞拉伯罕·范布倫是她的第2任丈夫。

1782年12月5日,馬丁·范布倫在紐約州金德胡克村出世。范布倫家中荷蘭語為第一語言,所以范布倫在說英語時偶爾也流露出荷蘭口音。少年范布倫家境並不寬裕,經常舉債度日。范布倫放學後常常要去幫助父親運貨或打雜,由於個頭矮小,被人戲稱為"小蒲包"。在小范布倫的眼中,父親的酒店是個色彩繽紛的大世界,它是大人物們經常光顧的場所。他們在這裡喝酒,閒聊,大談政治,當時一些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常常在這裡進行政治辯論。在這裡,小范布倫初步受到了政治薰陶,並喜愛上了這一職業。雖然他並沒有介入爭論,卻逐步成了一位堅定的反聯邦黨人。

范布倫最早受教育的場所是家鄉的村辦學校,破舊的校舍和淒冷的鐘聲伴他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後來,他曾在金德胡克學院短期就讀。在那個時代,律師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是通向財富和仕途的一條捷徑。為了儘快改變自己的命運,范布倫在十四歲時開始研習法律,閱讀了大量法律和文史名著,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為了過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整個求學期間,他常常外出打工。由於擔心被看不起,即使生活再拮据,范布倫也十分注意衣衫整潔得體。這一習慣後來成了他被政敵們譏諷嘲弄的把柄。范布倫在二十歲那年成為執業律師。

范布倫執律師業所涉及的地域範圍主要是金德胡克及其附近地區,由於知識淵博,辯才出眾,精通律師業務,因此他的律師工作十分順利成功。就在這個時期,他開始進入政壇,成了當地民主共和黨領袖柯林頓·列文斯頓的追隨者,曾借債為該黨領袖助選。

范布倫於1807年2月21日結婚成家。新娘是漢娜·霍斯小姐,也是一位荷蘭後裔,長得清純可愛,待人熱情誠懇,與范布倫是國小同學。兩人情投意合,婚後生活十分和睦,共養育了四個子女 。

早期從政經歷

馬丁·范布倫 馬丁·范布倫

1808年,范布倫出任哥倫比亞縣遺囑檢驗法官。他的業務水平很高,工作態度認真,完全勝任這一工作。

1812年,范布倫被民主共和黨人推選進了紐約州參議院,成了麥迪遜總統的堅定支持者和崇拜者。他贊同政府為發展經濟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積極維護債務人的利益,主張國家應出面干預銀行業中的欺詐性活動。他在議會中多次發表演說,堅決支持1812年對英戰爭,後又擁護政府為結束戰爭而採取的外交行動。此時的紐約政壇上民主共和黨內部兩大派別的角逐十分激烈。范布倫在"公羊尾巴派"的支持下出任該州的總檢察官,但三年後又在黨派競爭中失勢。他還與一幫地方政客控制了紐約的政治機器,試圖操縱地方的選舉政治。大約就是在這時,他的政治形象被人為地扭曲了,政敵們攻擊他狡猾善變,玩弄詭計,並給他起了一些不雅的綽號,如"小魔術師"、"金德胡克紅狐狸"等。

1821年,范布倫當選國會參議員。儘管政敵們給他潑了不少污水,政壇上流傳了大量關於他閃爍其詞和左右逢源的故事,但他的同僚們也注意到他確實不僅思維敏捷,管理有方,而且並不是一個見風使舵的偽君子。范布倫這時仍堅持傑斐遜主義的基本主張:一個節儉的政府,其權力受到嚴格的限制。因此,在參議院他很快就成了傑斐遜民主主義傳統的繼承者和捍衛者。他重申傑斐遜的民主原則和理想,反對民主共和黨內某些人與聯邦黨人合流的政治主張,反對政府實施的某些有損州權的措施。他還猛烈抨擊最高法院,批評它的複審慣例。

在1824年的大選中,參選者眾多,形勢錯綜複雜,最後,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五個人的身上:約翰·C·卡爾霍恩、約翰·昆西·亞當斯、威廉·哈里斯·克勞福德、亨利·克萊和安德魯·傑克遜。范布倫是克勞福德的支持者,但後者由於中風而退出了競爭,小亞當斯脫穎而出,當選總統,執行"國家主義"政策。在國會中,范布倫挑起了反"國家主義"的大旗,對小亞當斯的國內外政策大張撻伐,使其很難有所作為,而范布倫的政治聲望卻一路攀升。1828年大選開始後,范布倫全力支持安德魯·傑克遜,認為他是傑斐遜主義的忠實繼承者。他不遺餘力地四處遊說,網羅了小亞當斯總統的各種反對力量,組成了一個強大的競選陣營。

1829年,范布倫出任紐約州州長一職,其間,出台了一個抑制銀行業舞弊行為的法令,並採取了相應的保障措施。但范布倫出任州長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給傑克遜助選。經過他的努力,傑克遜在紐約州的選舉中大獲全勝,為其當選總統鋪平了道路 。

國務卿時期

馬丁·范布倫 馬丁·范布倫

傑克遜就任總統後,立即任命范布倫出任美國第10任國務卿。在外交領域,范布倫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通過與英國進行談判,使英國開放了西印度群島與美國的直接貿易。范布倫還派人與土耳其方面交涉,訂立了一項對美國有利的雙邊條約;他還與墨西哥就購買德克薩斯一事進行了談判。

在國內事務方面,范布倫更是傑克遜總統的左膀右臂,幫助傑克遜解決了許多難題和危機。他支持傑克遜更換了大批前總統小亞當斯任命的官員。其間"伊頓事件"鬧得滿城風雨,范布倫通過努力,終於打破了由該事件所引發的閣員之間的人事僵局,這使他與總統的關係更加密切。為了贏得總統的信任,年屆五十的范布倫還專門學會了騎馬,以便在傑克遜遛馬時伴隨左右。而作為回報,傑克遜選定范布倫為他的繼承者。

副總統卡爾霍恩既是傑克遜競選總統時的搭檔,又是他的政治繼承人,但他的這一地位逐漸被范布倫所取代,卡爾霍恩不甘心吃這個啞巴虧,他和他的黨羽也在尋機報復。經幕後醞釀,1831年范布倫辭去國務卿職務,奉命出使英國,旨在讓傑克遜對內閣全面調整。利用該次調整引發的政壇震動,卡爾霍恩的追隨者在參議院否決了對范布倫的任命。卡爾霍恩得意地斷言:范布倫徹底完蛋了!但實際上,卡爾霍恩此舉使人們的同情心倒向范布倫,從而為他的東山再起創造了條件。

很快,范布倫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並於1833年出任該職。

副總統時期

作為副總統,范布倫全力支持傑克遜的各項施政措施,並且繼續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扮演為總統"救火"的角色,這更堅定了傑克遜要幫助他當總統的想法。儘管在某些問題上,范布倫並不完全贊同傑克遜的主張,但只要總統作出了決定,他總是鼎力相助。特別是在與銀行進行的艱巨鬥爭中,正是由於范布倫的公開支持,傑克遜才取得了成功。

傑克遜總統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根據他的安排,民主黨人早在1835年5月就確定了范布倫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與之抗衡的是輝格黨。此時的輝格黨剛剛組建,綱領尚不明確,組織鬆散,其策略是分別讓幾位大名鼎鼎的輝格黨候選人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參加競選,對范布倫進行層層阻擊。但在美國,造就總統的重要因素是政治組織和競選策略的優勢。范布倫充分利用了民主黨成熟的組織架構,並在一些人們普遍關注的的問題上(如聯邦的經濟政策、如何對待黑奴制度等)左右逢源,設法討好南方和北方,因此,順利地贏得了大選的勝利(但雙方的選民票數非常接近) 。

總統任期

1837年3月4日,范布倫出任美國第8任總統。選舉結果使他認識到,反對派的實力是強大的,勝利者必須保持謙虛和冷靜的頭腦,所以在就職典禮上,他盡力使傑克遜成為人們歡呼的對象,而自己卻以守成者的面目出現。

范布倫上台時,整個美國正處在繁榮和平靜的狀態。可是兩個月以後,一場經濟大恐慌迅速席捲了全國。經濟恐慌所引起的嚴重蕭條造成了人民生活窘迫,社會秩序動盪。范布倫把危機的主要原因歸於美國的銀行制度。他致力於維護國家和政府的償付能力,反對在美國增設新的銀行,禁止把政府的資金投放到州銀行,為建立一個處理政府收支的獨立的財政制度而奮鬥。

馬丁·范布倫畫像(1837年) 馬丁·范布倫畫像(1837年)

1837年9月,范布倫提出《獨立國庫法》,建議建立一個獨 立的金庫系統,由獨立金庫掌管政府資金,以保證財政的獨立,防止某些利益集團從銀行業中撈取好處。但由於遭到了強有力的反對,該法案直至1840年才成為法律。為了支持國家財政,范布倫還要求發行一千萬美元國庫券。但范布倫的各項措施並未得到迅速貫徹,國會的行動極為遲緩,反對黨則乘機大肆攻擊政府的腐敗無能,漠視下層民眾,民主黨內部也發生了分裂,使范布倫政府舉步維艱。但范布倫仍堅定地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針行事,僅憑這一點就不能說他是一個毫無原則的人。

勞資矛盾在經濟危機時期變得更加尖銳了。美國的普通工人不僅勞動時間長,工作條件惡劣,而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也比較低,因此不斷進行抗議和罷工鬥爭,向政府施加壓力。面對普遍的社會危機,1840年3月,范布倫政府同意將每日工作時間縮短至十小時。

在范布倫那個時代,奴隸制問題已成為影響國家安定和統一的突出問題,對此,范布倫的宗旨是盡力緩和南北矛盾,維持現狀。在德克薩斯問題上,他設法阻止了合併計畫,因為它將會導致奴隸制區域的擴大和國內的分裂,為此他遭到了南方奴隸主的攻擊。但由於他繼續執行傑克遜的印第安人政策,強迫塞米諾爾從佛羅里達遷移至西部,他又遭到了反奴隸制一方的強烈反對。

在外交方面,范布倫比當時的政治家們都要高出一籌。在加拿大邊界危機問題上,他表現得十分沉著老練。范布倫剛剛上任就遇到了卡羅琳事件。加拿大一些反對英國統治的起義者在攻打多倫多失敗後,撤至尼亞加拉河。同情他們的美國人立即派出救援船向他們運送給養。其中一艘名為"卡羅琳"的輪船被英軍截獲,衝突中船隻被毀,並造成了美國人的傷亡。范布倫總統公開發表講話,譴責了殺害平民的暴行,並派出軍隊加強戒備,但同時宣布美國不介入加拿大的內部事務。1839年,美加雙方在美國緬因與加拿大新不倫瑞克之間的未定界地區發生糾紛,戰爭一觸即發。但范布倫再次發布公告,宣布美國保持中立,最終通過和談避免了衝突。

在嚴重的經濟蕭條之中,美國迎來了1840年總統競選。這是美國有競選以來到那時為止最喧鬧招搖的一次大選,充滿了政治醜聞。競選雙方各顯神通,別出心裁,但不是在競選綱領上,而是利用歌曲、招貼畫和各種裝飾物進行宣傳炒作,甚至招搖撞騙,整個競選就像一場鬧劇。黨內的分裂和政治醜聞嚴重損害了民主黨人的形象,而輝格黨則攻擊范布倫搞糟了國民經濟,說他是一個過著奢侈生活,不顧百姓死活的腐敗的貴族,"打倒小范,小小范!"的歌曲響徹大街小巷。反對范布倫的勢力聯合在威廉·亨利·哈里森的旗幟下,誇張地向廣大普通民眾宣揚說:哈里森是他們的領袖,是一個"住小木屋,喝烈酒"的漢子。於是,小木屋和烈性酒成為輝格黨人競選運動的象徵。輝格黨人的方法雖然粗俗,卻贏得了陣陣喝彩聲和眾多的選票 。

政界元老

民主黨人始終認為輝格黨勝之不武,自競選失敗之日起就開始籌劃下一屆總統選舉,范布倫仍是他們公推的候選人。因此,在1844年競選運動開始之時,形勢對范布倫十分有利。但這時范布倫走錯了一步棋,導致了他最終滿盤皆輸。他與輝格黨結成競選聯盟,把反對立即吞併德克薩斯納入綱領,並發表了公開信。范布倫之所以這樣做,是害怕吞併德克薩斯會增加蓄奴州的數目,並由此導致全國性的爭端。但此舉不僅使他失去了南方人的選票,也自亂陣腳,造成了民主黨內部的爭吵。

在1844年5月的民主黨提名大會上,支持吞併的派別有備而來。范布倫在頭幾輪投票中遙遙領先,但後來形勢發生了逆轉,由於反對勢力的活動,選票大批倒向了田納西州的詹姆斯·波爾克,使他取得了提名,並最終當選總統。這是美國選舉史上出現的第一匹黑馬,也是第一位以不足一半的競選票當選的總統。

馬丁·范布倫畫像(1855年) 馬丁·范布倫畫像(1855年)

波爾克總統上任後曾任命范布倫為駐英國公使,但他沒有接受,因為他不認為自己在政治上徹底失敗了,還在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波爾克當政後期,美國又進入了新的危機時期,特別是國內圍繞奴隸制問題的鬥爭日益劇烈,因此各個政黨都不約而同地請出有軍事背景的人物作為總統候選人。輝格黨人推出的是侵墨戰爭的英雄扎卡里·泰勒將軍,而民主黨人起初推出的則是1812年戰爭的英雄劉易斯·卡斯,這一提名得到了波爾克總統的大力支持。此時的紐約州民主黨已分化為兩大對立的集團--以范布倫為首的"焚燒穀倉派"和受到波爾克支持的"守舊派"。"焚燒穀倉派"堅信只有限制奴隸制才能拯救聯邦,反對提名卡斯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於是他們聯合自由土壤黨提名范布倫為總統候選人。這一提名對於卡斯和民主黨的打擊都是沉重的,卡斯失去了大量本黨成員的選票,從而使並非政治家的輝格黨人泰勒當選為新的美國總統。這是范布倫最後一次在政壇亮相,從此他便退出了政壇。

退休後,范布倫隱居在林登沃爾德莊園。這是他任總統期間購置的產業,距他的出生地不遠。他喜歡與家鄉父老們一起消磨時光,更喜歡獨自一人照管農田和垂釣。同時,他還著書立說,寫有《美國政黨的緣起和進程》一書,在他去世後公開發表。范布倫在晚年曾到歐洲各地旅行,晉見過英國女王和羅馬教皇等各國的顯貴名流。南北戰爭爆發後,雖然他未完全放棄對待奴隸制的溫和立場,但全力支持政府進行反對南部分裂國家的內戰。1862年7月24日凌晨,他在林登沃爾德莊園去世。享年79歲。

主要成就

一八三七年九月,范布倫提出《獨立國庫法》,建議建立獨立的聯邦金庫系統,由它掌管聯邦資金,保證財政獨立,防止銀行業利用聯邦資金撈取好處。但遭到強力反對,直至一八四零年該提案才成為法律。范布倫還要求發行一千萬美元國債,來緩解經濟危機。始於一八三七年的經濟衰退持續了六年,因國會行動遲緩,反對黨對政府的攻擊,和民主黨內部的分裂,使范布倫政府舉步維艱。勞資矛盾在經濟危機中也變得很尖銳。普通工人勞動時間長,工作條件惡劣,政府工務員的工資也很低,他們不斷地通過抗議和罷工向政府施加壓力。一八四零年三月,范布倫政府將最長工作時間縮短至每天十小時。

外貌性格

白宮裡的馬丁·范布倫半身像 白宮裡的馬丁·范布倫半身像

范布倫個矮但體格健壯,身高約5英尺6英寸(約168cm)。膚色白皙,藍色眼睛,眼窩深陷,古典希臘式鼻子。前額高,隨著年齡的增長,淡黃色捲髮逐漸脫落,高聳的前額更加突出。就任總統時,只剩下頭頂的亂髮像一頂皇冠戴在頭上,加上巨大的絡腮鬍子,使得他的形象非常突出。說話語速快,發音有力清晰,據說在激動時會不知不覺地帶出一點荷蘭口音。衣著講究,毫無可挑剔之處。確實,他的整潔的外表經常成為報紙嘲弄的對象 。

范布倫基本上是一個樂觀、愉快的人,很容易微笑或者大笑。他的魅力、禮貌和優雅的舉止使得他成為一個備受追捧的晚會嘉賓。從年輕的時候起,他就是個迷人健談的人。然而,在政治方面,他寧願讓別人討論具體的問題,而不陳述他自己的觀點。他能夠讓別人說出他們的觀點,而同時絲毫不透露自己的想法,因此,贏得了狡詐的黨徒的名聲,正如他的一個同事所說的,他“用隱藏起來的槳劃向目標”。“肯德胡克的紅狐狸”、“小魔術師”這些不太好聽的綽號反映出他的形象。他發言謹慎,措辭小心周密,使得聽眾懷疑他所說的並不是他的真實感覺。范布倫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但也是一個有原則的人 。

軼事典故

馬丁范布倫是常用語 “OK” 的發明者,他來自紐約的肯德胡克(Kinderhook)、該地的別稱是「老肯德胡克」- “Old Kinderhook” ﹣ 而范布倫競選美國總統時、來自故鄉的助選團就取名為「老肯德胡克俱樂部」(Old Kinderhook Club),自此OK這個說法便成為 “一切都好” 之意被廣泛使用。

人物評價

正面評價

1美元總統幣上的馬丁·范布倫頭像 1美元總統幣上的馬丁·范布倫頭像

“我認為他不只應該得到我的信任,而且也應該得到國家的信任……他不僅完全有資格得到這個最高職位,而且他希望有才能的人來輔助這個最高職位,這些有才能的人將會發現他是一個真正的朋友,一個值得將他們的權利和自由託付給他的可靠之人。”——安德魯·傑克遜總統,1829年 。

“我越熟悉范布倫先生,我個人對他的尊重就越強烈。他是我見過的最文雅、最親切的人。”——作者華盛頓·歐文 。

“范布倫,就像莫里哀所寫的《安菲特律翁》中的梭西一樣,是‘全人類的朋友’,這也許是他在公眾生活中之所以成功的最大秘訣吧。特別是現在,他正在與競爭對手爭奪實現他的抱負的最後一步……范布倫的原則就是保護民主的法寶,只要聯邦不倒下,永遠不會失敗。” 。

“他純潔的品德,他出眾的政治才能,他高尚的愛國精神,以及他的已經延續了近半個世紀的出色的政績,使他的名字值得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

負面評價

“范布倫與傑克遜將軍相比,就像糞土之於鑽石……他就是英國人所說的花花公子。當他早上走進參議院大廳的時候,大搖大擺地招搖過市,就像一隻貧民區的烏鴉。他像都市裡的女人一樣身穿緊身內衣,將身體束緊,如果可能的話,甚至比大多數女人束得更緊。從他的外表來看,很難判斷是男是女,只能從他的巨大的絡腮鬍子去判斷。”。

“這位民主黨總統的房子裝飾得富麗堂皇,具有帝王氣派,連真正的君主都會感到滿意……這就是對人民所宣傳的樸素、簡單、謙遜、因勞動而雙手粗糙的民主黨領袖……他也許可以稱自己是一個民主黨人——無疑他是這樣宣傳的,但是稱呼與事實具有很大的差別。

歷史評價

馬丁·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1782年12月5日-1862年7月24日),美國第八任副總統(1833年-1837年)及第八任總統(1837年-1841年),他是《美國獨立宣言》正式簽署後出生的第一位總統, 也是是第一位荷蘭裔美國總統。他創立了奧爾巴尼攝政團,長期控制著紐約州的政治。他一手造就了民主黨。范布倫組織了民主黨代表大會,在會上提名總統侯選人。這種方式一直延續到今天。范布倫代表東部,卡洪代表南方,形成了聯合陣線。此舉打破了傳統黨派觀念。傳統政黨以意識形態劃界,至少以政策劃界。范布倫的作法是政黨以選舉為界,不問意識形態,是為現代選舉的先河。范布倫發起的《安全資金計畫》,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抑制了紐約州銀行業的欺騙行為。 范布倫入主白宮時是一個反對奴隸制的民主黨人,直到他逝世時政見不變。

子孫後代

白宮圖 白宮圖

亞伯拉罕·范布倫(1807~1873)他畢業於西點軍校,在西部地區任步兵軍官,後晉升為上尉。1837年辭去軍職,在父親就任總統期間擔任父親的秘書。他的妻子(閨名安傑莉卡·辛格爾頓,南卡羅來納州人)在馬丁·范布倫任職期間充當白宮的女主人角色。墨西哥戰爭爆發之際,亞伯拉罕·范布倫以上少校職務重新參軍。扎卡里將軍駐紮蒙特雷的時候,范布倫擔任副官,表現出色。由於他在岡特雷拉斯和庫盧布斯庫戰役中的英勇表現,被晉升為中校。1854年,從軍中退休。

約翰·范布倫(1810~1866)律師。在他的父親被委派為英國公使即將上任之際,他在倫敦任美國公使館秘書。回到美國之後,他在奧爾巴尼開業當律師。在父親任總統期間,他出訪英國並受到了像皇族一樣隆重的歡迎。在接待會的新聞報導中,他的名字與諸多王公貴族的名字並列在一起,使得反對范布倫的美國報紙將他稱為“約翰王子”。1841年,他成為美國眾議院中的一名民主黨議員,反對彈劾泰勒總統和擴大奴隸制。在紐約州,他成為一名主要的廢奴主義者,一名燒倉派成員,反對在奴隸制問題上與南方進行任何妥協。作為一個能言善辯、激情洋溢的政治家,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能踏著父親的足跡入主白宮。

小馬丁·范布倫(1812~1855)“馬特”·范布倫,專修政治和歷史,擔任父親的政治助手,並將前總統所寫的回憶錄彙編成冊。然而遺憾的是,他與父親出訪歐洲時,突然死亡。

史密斯·湯普森·范布倫(1817~1876)曾擔任父親的政治助手,並起草了父親的一些演說詞。同時,作為總統遺留的文學資料的執行人,編輯了范布倫的文集。第一個妻子死後,與華盛頓·歐文的一個侄女結婚。

此外,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是范布倫的遠房侄外孫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