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苦苣菜生盤霜霉](/img/4/269/nBnauM3X4MjM0EDMyYDM4EzNxMTMxIzM0YTMxADMwAzMxAzL2A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中國分布:
苣蕒菜SonchusarvensisL.:黑龍江衛星(MLSAU2227)。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L.:河南許昌(MLSAU449);四川涪陵(MLSAU527),鹽邊(MLSAU2256),寶興(MLSAU2367);貴州貴陽(MLSAU530);雲南文山(MLSAU529),昆明(MLSAU2458);陝西西安(MLSAU421);西藏拉薩(MLSAU2478);青海西寧(MLSAU422)。
據Ito(1936),王寬侖、張中義(1990)和李玉等(1988)報導,還分布於我國台灣、吉林、寧夏。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立陶宛、匈牙利、吉爾吉斯斯坦、亞塞拜然、波蘭、法國、英國、羅馬尼亞、拉脫維亞、南斯拉夫、哈薩克斯坦、喬治亞、俄羅斯、愛沙尼亞、德國。本種特點
1914年Sawada對幾種菊科植物上寄生的Bremia作了很細緻的形態比較及互動接種試驗,將采自我國台灣省,寄生於苦苣菜SonchusoleraceusL.上的菌立為新種並命名為BremiasonchiSawada。可能他後來發現這上面寄生的菌,已於1852年由Sahlech-tendal以BotrytissonchicolaSchlechtendal的名稱發表,因此Sawada於1925年又重新以新組合Bremiasonchicola(Schlechtendal)Sawada的名稱發表。1942至1944年間,凌立和戴銘傑(Ling&Tai,1945)在四川成都對菊科植物上的Bremia進行了廣泛的試驗研究後,將本菌組合成B.lactucae的變型[B.lactucaeRegelf.sonchicola(Schlechtendal)Ling&M.C.Tai]。Ito(1936),Savulescu(1962),Novotelnova&Pystina(1985)等都贊同將它獨立成種。按命名優先權法則,應採用1925年Sawada所組合的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