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孢盤霜霉

小孢盤霜霉

小孢盤霜霉。霜霉目腐霉科菌類。病斑葉面生,邊緣不明顯,初期淡黃綠色,後期黃褐色。菌叢葉背生,白色,較稀疏。分布在中國、日本。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小孢盤霜霉小孢盤霜霉
病斑葉面生,邊緣不明顯,初期淡黃綠色,後期黃褐色。菌叢葉背生,白色,較稀疏。孢囊梗常1-2枝有時3枝從氣孔出,高293-1006(平均603)μm,上部5-7次叉狀分枝,主軸長170-640(平均360)μm,寬6.7-15(平均8.5)μm,基部略膨大,分枝較纖細,彎曲,末枝長4.6μm,頂端擴大成球形,半球形,有時為盤狀,膨大部周圍有3-6個小梗,長約3-6μm,頂端平截。孢子囊球形至橢圓形無色,長10.2-17.4(平均14.0)μm,寬8.7-14.5(平均12.6)μm,長:寬=1-1.13(-1.3)(平均1.14)。卵孢子未見。

中國分布:

山苦蕒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四川雅安(MLSAU445),新都(MLSAUY444),灌縣(MLSAU2042);青海西寧(MLSAU450)。
剪刀股IxerisdebilisA.Gray:四川汶川(MLSAU2394)。
齒緣苦蕒Ixerisdentata(Thunb.)Nakai:河南鄭州(MLSAU449);陝西武功(ML-SAU441)。
苦蕒菜Ixerisdenticulata(Houtt.)Stebb.:甘肅蘭州(MLSAU448),天水(MLSAU451)。
根據Sawada(1914)及戴芳瀾(1979)記載,在我國台灣省的IxerisdebilisA.Gray和I.dentata(Thunb.)Nakai上也有本菌寄生。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

本種特點

本種系1914年Sawada根據我國台灣省IxerisdebilisA.Gray上的菌建立的。它與BremiaovataSawada的寄主在分類系統上關係很近,孢子囊的體積也都較小,但其區別在於本種的孢子囊多為球形或橢圓形,而後者的孢子囊為卵形或卵圓形。

盤點霜霉目的真菌(三)

霜霉目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的1目。霜霉目是卵菌綱中最大、發展階段最高的1目。霜霉目下分腐霉科、霜疫霉科霜霉科和白銹科4科,約20屬320種。本期為第三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