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板鄉

花板鄉

花板鄉位於縣境東南部,幅員面積18.17平方公里,下轄花板橋、觀音堂、龍泉罐、獅子寶、柏林、翹家橋、玉皇廟、象鼻嘴、梓桐廟、雙星寨、金竹沖、楊家廟等12個村,87個村民小組、3871戶,14990人。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花板鄉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6公里,幅員面積18.17平方公里,東接廣安區廣門鄉、棗山花板鄉鎮,南鄰齊福鄉、西接普安鎮,北枕石埡鎮,省道儀華路穿鄉而過,下轄花板橋、觀音堂、龍泉罐、獅子寶、柏林、翹家橋、玉皇廟、象鼻嘴、梓桐廟、雙星寨、金竹沖、楊家廟等12個,87個村民小組、3871戶,14990人,其中農業人口14554人,耕地面積8528畝,其中田6278畝、土2250畝,林地1079畝園地168畝。全鄉有哈尼、彝、侗、苗、滿、瑤、布衣、白、藏族等10個少數民族共62人。花板鄉為淺丘地形,盛產稻米、玉米、紅苕、蔬菜,尤以生豬、蠶桑為主要產業,遠近馳名,2004年全鄉社會總產值5053萬元,財政收入75.64萬元。全鄉已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話、村村通公路,村村實現通訊網路無縫覆蓋,村村通有線電視,全鄉有線電視用戶已達1000餘戶,2002年被評為“省級文化先進鄉(鎮)”。場鎮實現寬頻網路和天然氣通達使用,區位優勢明顯。

政府業績

近年來,花板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府的領導下,在縣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鄉人民的共同花板鄉努力,經濟社會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2004年底,全鄉生產總值達到5053萬元,其中農業增加值256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80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6.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00萬元,糧食總產6325噸,油料265噸。新增有規模開發50畝以上的農業業主15戶,農業產業化開發面積達到1200畝。生豬出欄1.82萬頭,優質水產品實現120噸。養蠶1500張,產繭達到30000公斤。鄉鎮企業總產值126000萬元。常年勞務輸出達到35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9‰,計生率達到88.5%。
(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為民辦實事,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全力打造誠信、服務、民本政府。
花板鄉黨委、政府高舉鄧小平中國特色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公僕意識,堅持以民為本,造福桑梓服務民眾的思想,因地制宜,辦實事、促發展、謀福祉。
近年來,先後投資33萬餘元開通了縣城至花板有線電視一期光纜信號,完成了二級光纜村村通達,全鄉有線電視用戶達1000餘戶,廣播及有線電視資源得到最大最佳化;投資180萬元征地5畝修建花板國小教學樓及職工住宿樓,實現鄉小的整體搬遷,投資60萬元遷建祖師廟基點國小,全鄉基礎教育布局已趨最佳化;投資160萬元修建了象鼻嘴村、梓桐廟村、獅子寶村、雙星寨村、柏林村村級公路。投資40萬元對花板鄉衛生院進行了危改,並對四個村級衛生所進行了裝備。投資37萬元建成鄉宣傳文化服務中心,成功創建省級文化先進鄉(鎮)。完成了觀音堂村、楊家廟村、龍泉罐村退耕還林面積2000畝,對全鄉農村電網順利實施改造,在上級統一領導下圓滿完成農村稅費改革,保證了基層組織正常運轉。重點幫助43戶水淹區特困戶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啟動了龍泉罐村、獅子寶村、柏林村扶貧建設,制定了三年工作規劃,歷年來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手術,每年資助25名貧困學生上學;改善場鎮環境,招商引資300萬元開通場鎮天然氣,引進業主建成花板鄉楊家廟母(肉)豬養殖場、龍泉罐養殖場,規模示範效益凸顯。進一步完善伍家寨森林公園旅遊資源的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招商引資開發旅遊資源的環境。
(三)、團結一致、真抓實幹,奮勇爭先,開拓創新,全力構建和諧社會。
1.在研究鄉情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鄉黨委制定實施“突出重點、規模開發、市場導向、多輪驅動”的發展戰略,組織引導農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發展特色農業:一是繼續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鼓勵發展白色農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2005年,按照現代白色農業標準化生產模式,發展楊家廟村果菌套作基地和稻菇連作基地35000平方尺。二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最佳化農作物品種結構,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示範區建設,形成初具特色的優勢農業產業帶,著力培育和壯大稻米水果蠶桑生豬勞務等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優質糧油、認真落實基本農田保護政策,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鞏固和發展花板橋村、觀音堂村、翹家橋村、玉皇廟村、楊家廟村優質水稻生產基地,整個儀北路沿線土地無拋荒,優質水稻種植面積達5000畝以上;大力發展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以楊家廟母(肉)豬繁育基地為龍頭,帶動楊家廟村、觀音堂村、龍泉罐村、象鼻嘴村、梓桐廟村、雙星寨村、金竹沖村生豬繁育基地村的重點建設,推廣種草養畜和標準化養殖技術,加快生豬改良及規模養殖步伐。力爭全年生豬出欄1.9萬頭以上,改良換種3000 頭以上,充分結合扶貧攻堅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利用荒山荒坡實施林下種草,推行“糧-經-飼”三元種植模式,積極發展牛、羊、兔、鵝等草食牲畜的規模養殖,做到草畜配套,擴大家禽養殖總量。三是大力推進基地建設,重點建設龍泉罐村、獅子寶村、柏林村,著力發展優質柑橘200 畝,高接換種60萬株,優質黃花梨200畝,優質枇杷100 畝,建設300畝果園一個。加大對花板橋村無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設,新增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100畝,經濟作物海椒、大豆600畝;在鞏固現有蠶桑業的基礎上,力爭擴大規模,建設觀音堂村、龍泉罐村、楊家廟村等蠶桑基地,進一步帶動全鄉蠶桑業的發展,爭取2005年實現發種1500張。著力發展勞務輸出,全年新增輸出400人次,新增勞務收入700000元以上。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合組織、農業業主在產業化經營中的示範帶頭作用,拓展定單農業規模,大力發展農村專業經合組織,抓好“支部加協會”工作,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
2.大力實施扶貧攻堅,加快脫貧致富步伐。2005年,黨委政府決定將扶貧攻堅作為中心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和辦事日程,將全鄉新增可支配財力的20%用於扶貧攻堅,並積極向上級爭取扶貧項目和資金,全面推行新村扶貧、衛生扶貧、文化扶貧、科技扶貧和勞務扶貧,切實改善貧困村、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著力構建使貧困地區得到實惠的長效機制。注重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大力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和技能培訓、技術示範活動,為貧困村農民提供各種資金、信息、技術和政策支持,努力提高其素質,務必使每個貧困戶掌握一門以上的實用技術,全年全鄉扶貧培訓達 人次以上,全面完成年度扶貧目標。
3.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1).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繼續鞏固水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成果。
(2)、認真搞好農民新村建設,規劃花板橋村、楊家廟村農民新村建設今年內必須啟動,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的建設,加強配套設施建設,農民新村的改水、改廁面達到90%,符合衛生村的各項標準。
(3)積極爭創縣級文明衛生城鎮,積極爭取自來水飲水項目,多方籌集資金建設農貿市場和垃圾處理中心,科學規劃,力爭完成場鎮的美化、綠化和亮化。增強場鎮對全鄉經濟的輻射帶動功能,不斷提高場鎮化水平,改善投資環境,建設文明、富裕、環境優美、鄰里和睦、思想健康向上、安居樂業的新型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