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花旗集團的歷史可追溯到當時數家從事金融服 務業的機構。首先是1812年於美國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它是貿易融資的先驅。集團其他主要的前身是1873年CharlesD.Barney在費城成立的證券經紀公司,以及1892年EdwardB.Smith在費城成立的一家證券公司。
1910年,花旗的另一前身——所羅門作為一家工業債券交易商在紐約成立,後來發展成一家業內領先的債券交易所。1998年,花旗銀行集團與旅行者集團以700億美元合併,在花旗紅雨傘商標下也聚集了眾多品牌,包括花旗銀行、旅行者、美邦、CitiFinancial(前身為:商業信貸)和Primerica。這些經久不衰的品牌互相整合,使集團能夠提供全方位銀行服 務,從個人銀行服 務到企業和投資銀行服 務、保險、證券經紀、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等。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團之一。
花旗集團在短短五年時間裡,總資產規模擴大了71%,股東權益增加92%,資本實力不斷提高;總收入提高72%,利潤增長2.6倍,表現出不凡的盈利能力;其股票在進行一次送股(每3股送1股)和22次分紅派息(每股分紅總計$3.82)的情況下,每股淨值仍提高了一倍,價格翻了一番。花旗股票是紐約股市著名的績優藍籌股,如其業務品牌一樣著名。
花旗集團作為全球卓越的金融服 務公司,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約為二億客戶服 務,包括個人、機構、企業和政府部門,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服 務從消費銀行服 務及信貸、企業和投資銀行服 務、以及經紀、保險和資產管理,非任何其它金融機構可以比擬。現匯集在花旗集團下的主要有花旗銀行、旅行者人壽和養老保險、美邦、Citi-financial、Banamex和Primerica。英國《銀行家》雜誌對世界前1000家銀行2002年各項指標排名中,花旗集團以一級資本590億、總資產約10970億、利潤約152.8億美元三項排名第一,盈利水平占1000家大銀行總盈利2524億美元中6.1%。根據花旗集團最新年報顯示,花旗集團2003年一級資本已達669億、總資產12640億、利潤178.5億美元,比上年又分別增長了13.4%、15.2%和16.8%。
在過去的10年裡,花旗集團的股票價格、盈利能力和收入複合年增長均達到兩位數字,而且盈利增長高於收入增長。尤其令同行所嘆服的,
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機和反恐戰爭等一系列重大事件,1000家大銀行總體盈利水平分別下挫14.9%和29.7%的情況下,花旗集團仍達到3%和4.5%的增長,顯示了花旗金融體系非凡的抗風險能力。
花旗集團目前是全球公認的最成功的金融服 務集團之一,不僅是因其在全球金融服 務業盈利與成長速度最高的企業中連續占據領先地位,更由於它是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金融服 務連鎖公司。花旗集團為100多個國家2億多位顧客服 務,每位客戶到任何一個花旗集團的營業點都可得到儲蓄、信貸、證券、保險、信託、基金、財務諮詢、資產管理等全能式的金融服 務,平均每位客戶的產品數在全球同行企業中排名第一,因此花旗集團的客戶關係服 務網路是花旗不可估量的一種資源,桑迪·維爾就曾驕傲地說過:“這個網路是我們唯一擁有的真正有競爭力的優勢,不管你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你都可能找到一家花旗銀行的機構可以為你服 務。”
發展歷史
花旗銀行花旗銀行是1955年由紐約花旗銀行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併而成的,合併後改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為第一花旗銀行,1976年3月1日改為現名。
紐約花旗銀行的前身是紐約城市銀行(CitybankofNewYork),1812年由斯提耳曼家族創立,經營與拉丁美洲貿易有關的金融業務。1865年該行取得國民銀行執照,改為紐約花旗銀行。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一。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十四。
該公司在2008年《財富》500強排名榜單排名中文常用名稱總部所在地主要業務營業收入百萬美元
17花旗集團美國銀行159,229
花旗公司

花旗集團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宣布合併,合併組成的新公司稱為“花旗集團”,其商標為旅行者集團的紅雨傘和花旗集團的蘭色字標。旅行者集團前身旅行者人身及事故保險公司(TheTravelersLifeandAccidentInsuranceCompany)成立於1864年,一直以經營保險業為主,在收購了美邦經紀公司(SmithBarney)後,其經營範圍擴大到證券經紀、投資金融服 務領域。1997年底又以90億美元的價格兼併了美國著名的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公司,成立了所羅門·美邦投資公司,該公司已居美國投資銀行的第二位。
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合併組成的花旗集團,成為美國第一家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共同基金、證券交易等諸多金融服 務業務於一身的金融集團。合併後的花旗集團總資產達7000億美元,淨收入為500億美元,在100個國家有1億客戶,擁有6000萬張信用卡的消費客戶。從而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團之一。
2014年4月8日,花旗集團宣布,該集團將支付11.3億美元,了結有關該集團在金融危機期間出 售抵押貸款支持債券的指控。
大事記
1812年6月16日,後來發展成花旗銀行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BankofNewYork)由紐約州政府特許設立,許可資本(authorizedcapital)200萬美元,給付資本(paidincapital)80萬美元。同年9月14日,城市銀行在紐約市正式開業,為紐約商人服 務。
1865年,加入新成立的美國國家銀行體系(U.S.nationalbankingsystem),並更名為“紐約國家城市銀行”(TheNationalCityBankofNewYork)。
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
1897年,在美國的主要銀行中,首家設立外國業務部,並開始外幣交易業務。
1902年,業務拓展到亞洲、歐洲、印度。並在上海、馬尼拉等地設立辦事處。
1904年,開創旅行支票(traveler'schecks)業務。銀行總部移至華爾街55號,並一直使用到1961年。
1913年,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首要參股人。1914年11月10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設立分行,成為首家在外國設立分行的美國國家銀行。
1915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設立辦事處。成為美國有最大海外機構網的國際銀行。
1918年,收購一家美國的海外銀行“國際銀行”(InternationalBankingCorporation)。
1919年,成為美國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銀行。
1921年,在美國的主要銀行中,首家採用複利法給儲蓄賬戶(savingsaccount)計息。
1928年,在美洲的主要銀行中,首家給存款人提供無質押個人貸款(unsecuredpersonalloans)。
192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併購“農民貸款信託公司”(Farmers'LoanandTrustCompany),並將之更名為“城市銀行農民信託公司”(CityBankFarmersTrustCompany)。
1936年,在紐約市的銀行中,首家開辦不需要最低餘額的支票賬戶(checkingaccount)業務
1939年,在美國以外共有分布於23個國家的100間辦事機構,成為最大的國際性銀行。
1945年,在一系列戰爭貸款及勝利貸款活動中,售出了56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U.S.Treasurysecurities)。
1955年,更名為“紐約第一國家城市銀行”(TheFirstNationalCityBankofNewYork)
1961年,發明negotiable定期存款(negotiablecertificateofdeposit)。成立“第一國家城市海外投資公司”(FirstNationalCityOverseasInvestmentCorporation)作為海外分支及從屬機構的控股公司(holdingcompany)。位於公園大道399號的新總部大樓建成。
1962年,在銀行150周年慶之際,更名為較短的“第一國家城市銀行”(FirstNationalCityBank)。
1964年,進軍租賃業務。
1965年,進軍信用卡業務。
1966年,在倫敦市場開辦DollarCertificatesofDeposit,是自1888年來,倫敦市場的首家negotiableinstrument。
1967年,開辦花旗銀行的第一張信用卡“第一國家城市簽賬服 務”(FirstNationalCityChargeService),俗稱“囊闊所有卡”(the"Everything"card)。
1968年,一家銀行控股公司“第一國家城市股份公司”(FirstNationalCityCorporation,後更名為Citicorp)成為第一國家城市銀行的母公司。
1969年,“囊闊所有卡”改制成為“主人簽賬”(MasterCharge,後更名為萬事達卡,MasterCard)。
1974年,第一國家城市股份公司更名為花旗公司(Citicorp),以方便其國際業務。
1976年,第一國家城市銀行變成“花旗銀行國家協會”(Citibank,N.A.)(N.A.表示NationalAssociation)。
1977年,花旗銀行開建花旗卡銀行中心(CiticardBankingCenter),利用花旗卡與自動櫃員機(ATM)進行服 務。24小時的自動櫃員機不再僅是供緊急提現之用,而成為正常業務的一部分。
1979年,成為全球的首要外幣交易代理。1981年,收購“大來信用證”(DinersClub)。
1982年至1984年間,在加利福尼亞、佛羅里達、依利諾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收購儲蓄(Savings)與貸款業務,使花旗集團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控股公司。
1984年,花旗銀行倫敦分行成為錢伯斯清算公司(CHAPSClearingCompany)的創始成員機構之一。錢伯斯清算公司是僅次於美國Fedwire的全球第二大實時大體結算系統(real-timegrosssettlementsystem)。
1985年,在紐約開辦“直接連入”(DirectAccess®)服 務,通過個人計算機跟花旗銀行連結。
1986年,在紐約與香港首次使用觸屏式自動櫃員機(touch-screenautomatedtellermachine)。
1989年,成為抵押信用卡(securitizedcreditcardreceivable)的首要發行人。在紐約長島市科特廣場(CourtSquare)的一座新摩天大樓建成。
2014年3月2日,花旗集團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年度報告中表示,一個聯邦大陪審團正在調查該行及其子公司BanamexUSA遵守美國銀行保密法及反洗錢規定的情況。
企業文化
以人為本
企業文化的核心花旗銀行自創業初始就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戰略,十分注重對人才的培養與使用。它的人力資源政策主要是不斷創造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親情化企業氛圍,讓員工與企業同步成長,讓員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園感”。花旗銀行CEO桑迪·維爾的年薪高達1.52億美元,遙居美國CEO的前列;再以花旗銀行上海分行為例,各職能部門均設有若干副經理職位,一般本科畢業的大學生工作3年即可提升為副經理,碩士研究生1年就可提升為副經理,收入則是中國同等“職級”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客戶至上
企業文化的靈魂花旗銀行企業文化的最優之處就是把提高服 務質量和以客戶為中心作為銀行的長期策略,並充分認識到實施這一戰略的關鍵是要有吸引客戶的品牌。經過潛心探索,花旗獲得了成功。2006年花旗銀行的業務市場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的1億多客戶,服 務品牌享譽世界,在眾多客戶眼裡,“花旗”兩字代表了一種世界級的金融服 務標準。尋求創新
企業文化的升華在花旗銀行,大至發展戰略、小到服 務形式都在不斷進行創新。它相信,轉變性與大膽性的決策是企業突破性發展的關鍵,並且如果你能預見未來,你就擁有未來。這就是說,企業必須永無止境、永不間斷地進行創新。管理團隊
董事會
*C.MichaelArmstrong休斯(Hughes)、美國電話電報(AT&T)及Comcast公司,退任主席
*AlainJ.P.Belda
美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主席與首席執行長
*GeorgeDavid
聯合技術公司(UnitedTechnologiesCorporation1),主席與首席執行長
*KennethT.Derr
雪佛龍股份有限公司,退任主席
*JohnM.Deutch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RobertoHernándezRamírez
墨西哥國家銀行(BancoNacionaldeMexico),主席
*AnnDibbleJordan
顧問
*DudleyC.MecumCapricorn控股有限責任公司(CapricornHoldingsLLC),常務董事
*AnneMulcahy
施樂(Xerox)公司,主席與首席執行長
*RichardD.Parsons
時代華納,主席與首席執行長
*CharlesPrince
花旗集團,首席執行長
*JudithRodin
洛克菲勒基金會,總裁
*RobertE.Rubin
花旗集團,行政委員會主席與主席辦公室成員
*FranklinA.Thomas
TFFStudyGroup,顧問
*SanfordI.Weill
花旗集團,主席
*RobertB.Willumstad
花旗集團,總裁與首席營運長(ChiefOperatingOfficer)
*GeraldR.Ford閣下
榮譽董事。美利堅合眾國卸任總統。
中國市場
花旗集團在中國的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是首家在中國開業的美國銀行。至2006年,花旗銀行已是中國頂尖外資銀行,為客戶提供最廣泛的金融產品。花旗銀行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天津設立企業與投資銀行分行;在上海和北京設立個人銀行營業網點;在廈門和成都設有代表處;中國區總部也設在上海。作為花旗集團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網路的一部分,花旗銀行是中國最具全球性的外資銀行。花旗銀行在中國主要為跨國公司、合資企業、本地企業和個人提供廣泛、多樣的金融服 務。花旗銀行通過不斷創新,始終站在行業發展的前沿。2005年,花旗集團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在中國的投資業務推廣。
*2003年8月,被Euromoney中國授予"中國最受青睞的外資銀行"和"中國受歡迎的資金管理銀行"
*2004年6月3日,花旗銀行成為首家在華開設財富管理中心(CitiGoldCenter)的外資銀行,花旗財富管理中心在上海新天地落戶開張。
*2004年6月,首批獲得金融延伸產品的外資銀行之一花旗銀行成為首批獲中國銀監會頒發的金融衍生產品業務牌照,在中國開展風險管理和金融衍生業務。
*被《資產》雜誌評為2003年"中國最佳外資銀行"。
*2003年6月,花旗銀行成為首家在華推出個人外匯投資產品"優利帳戶"的外資銀行。
*2003年3月,花旗銀行獲得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批准,成為在中國首批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託管業務資格的外資銀行之一。
*2004年2月4日,花旗銀行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合作的首張信用卡發行。這張由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發行的信用卡是中國首張有外資銀行提供技術支持並參與管理的雙幣種信用卡。
*2003年1月2日,花旗集團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宣布建立戰略聯盟合作夥伴關係,聯手進軍前景廣闊的中國信用卡市場。2002年12月31日,根據雙方協定,花旗集團首期取得上海浦東發展銀行5%的股份。在監管許可的情況下,花旗集團還有可能增持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股份。
*2002年3月,作為中國首家獨資外資銀行率先獲得向中國國內居民和企業經營外匯業務許可。

*是上海證券市場B股美元清算的唯一外資銀行以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美元清算的主要銀行。
*花旗集團上海分行和深圳分行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成為首批獲準從事人民幣銀行業務的外資銀行。
*作為中國首家外資銀行,於1999年6月引進全新銀行專業售後服 務理念"Citi-Service",從而為客戶提供更為系統和有效的服 務;並於2001年成為首家在中國獲得ISO9002的認證證書的*1999年成為中國首家提供完整的國內資金管理系統的外資銀行(針對國內人民幣付款和收款)。
*作為中國首家外資銀行,在1999年7月正式加入上海ATM/POS網路,實現花旗銀行借記卡可在上海約1,500台自動取款機提款。從而為海外來華投資或旅遊的客商提供莫大的方便。
*1994年成為中國首家提供24小時人民幣自動提款和帳戶餘額查詢服 務的外資銀行。
社區建設
花旗集團在中國與當地社區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主要在教育、金融教育、小額信貸及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通過贊助獎學金、組織學術交流項目以及讓員工志願者教授實用銀行課程,花旗銀行與中國許多重點大學和學院及非政府盈利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的關係;同時還通過捐贈等方式,與一些著名非政府機構和非盈利性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其主要社區項目包括:*2004年11月宣布資助150萬美金幫助建立中國小額信貸促進網路和小額信貸培訓中心,以期支持小額信貸行業在中國持續、深入地發展。*自1993年以來,花旗集團一直支持中國的高等教育,在中國主要大學設立"花旗銀行獎學金和獎教金",致力於培養中國未來的金融業專業人才。
*拓展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的關係,成立了"復旦--花旗管理研究中心",提供網路遠程教學的必要設施,聘用海內外教授任"花旗座席教授"。
*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扶貧基金會以及中國其他的機構建立夥伴關係,通過向孟加拉鄉村托拉斯(GrameenTrust)一項為期三年的130萬美元的捐款,支持中國發展小額信貸業務(MicrofinanceIndustry),幫助中國中西部地區的貧困婦女脫貧。
*長期贊助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對教育培訓、環境保護等計畫提供支持,這些項目均得到了中央政府和社會的極大關注。
*投入支持世界資源研究所在中國一項名為"新風險"的項目。該項目致力於培養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中小企業。
*資助美國自然保護協會在中國雲南省開展的一項能源節省項目,該項目預計在未來5年能降低75%的木燃料消耗。
國際排名

其它相關
品牌
*花旗銀行-提供商業銀行服 務*Banamex-墨西哥最大的銀行
*BancoCuscatlan-薩爾瓦多最大的銀行
*BancoUno-中美洲最大的信用卡機構
*花旗貸款
*花旗保險-提供保險服 務
*花旗資本
*花旗財務
*大來信用證*Primerica
*史密斯·巴尼·希爾森-股票承銷商、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
*CitiCard
*CredicardCiti-巴西信用卡業務
*EggBankingplc-英國投資銀行
*CitiStreet
救助方案
美國政府2008年11月23日晚宣布與花旗集團達成協定,擬向後者提供一攬子救助方案,其中包括為花旗集團的3060億美元債務提供擔保,並注資200億美元。美國財政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以及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當晚發表聯合聲明說,財政部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將為花旗集團總計3060億美元的債務(包括住房抵押貸款、商業房地產貸款等)提供擔保,財政部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將從花旗集團獲得相應的優先股。同時,美聯儲還將為花旗集團3060億美元以外的風險資產提供無追索權的貸款。此外,美國政府還將從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中撥出200億美元用於購買花旗集團的股份,而花旗集團將向政府所持股份提供年利率8%的股息作為回報。
分支機構
大中華地區中國大陸(China-Mainland)
北京(Beijing)
廣州(Guangzhou)
上海(Shanghai)
重慶(Chongqing)
深圳(Shenzhen)
天津(Tianjin)
大連(Dalian)
南京(NanJing)
長沙(Changsha)
香港(HongKong)
杭州(Hangzhou)
成都(Chengdu)
貴陽(Guiyang)
廈門(Xiamen)
金鐘(Admiralty)
銅鑼灣(CausewayBay)
中環(Central)
紅磡(Hunghom)
觀塘(KwunTong)
美孚(MeiFoo)
旺角(Mongkok)
北角(NorthPoint)
沙田(Shatin)
尖沙咀(TsimShaTsui)
荃灣(TsuenWan)
屯門(TuenMun)
灣仔(Wanchai)
元朗(YuenLong)
澳門(Macau)
台灣(Taiwan)
新竹(HsinChu)
高雄(Kaohsiung)
台中(Taichung)
台南(Tainan)
台北(Taipei)
桃園(TaoYuan)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
澳大利亞(Australia)
Bahrain
孟加拉國(Bangladesh)
BruneiDarussalam
關島(Guam)
印度(India)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
日本(Japan)
韓國(Korea,Republicof)
馬來西亞(Malaysia)
Oman
巴基斯坦(Pakistan)
菲律賓(Philippines)
沙烏地阿拉伯(SaudiArabia)
新加坡(Singapore)
斯里蘭卡(SriLanka)
泰國(Thailand)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UnitedArabEmirates)
越南(VietNam)

比利時(Belgium)
捷克(CzechRepublic)
法國(France)
德國(Germany)
希臘(Greece)
匈牙利(Hungary)
義大利(Italy)
波蘭(Poland)
俄國(Russia)
西班牙(Spain)
土耳其(Turkey)
英國(UnitedKingdom)
拉丁美洲
阿根廷(Argentina)
巴哈馬(Bahamas)
巴西(Brazil)
智利(Chile)
哥倫比亞(Colombia)
多米尼克(DominicanRepublic)
墨西哥(Mexico)
巴拿馬(Panama)
秘魯(Peru)
玻多利格(PuertoRico)
烏拉圭(Uruguay)
委內瑞拉(Venezuela)
北美
加拿大(Canada)
美國(UnitedStates)
涉嫌操縱LIBOR
2014年4月,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起訴全球16家最大的銀行,指控它們涉嫌操縱倫敦銀行間拆放款利率(LIBOR),欺騙數十家現已破產的銀行。受指控的對象包括美國銀行、花旗集團、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滙豐控股、摩根大通、蘇格蘭皇家銀行、荷蘭合作銀行、萊斯銀行集團、法國興業銀行、農林中央金庫、加拿大皇家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和WestLB。
這是最新一起指控金融機構串謀操縱LIBOR的訴訟。作為全球性基準利率,LIBOR影響著全球550萬億美元資產的價格,從房貸到金融衍生品等金融產品均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