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姑娘[漢語詞語]

花姑娘[漢語詞語]

指長相漂亮的女子或姑娘。善良美麗大方單純,象出水芙蓉一樣美麗的女孩子叫做花姑娘,以前在抗日戰爭的時候花姑娘也是日本人對中國女孩子的稱呼,意思就是美麗的像花一樣。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原意是指年輕漂亮的女子或姑娘;後來在抗日戰爭中,日本鬼子看上的漂亮姑娘稱呼。

詳細解釋

含義

1.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七回:“(偽聯合村公所)村長就是‘二日本’王懷當……每日便派村警,四村催糧要款,抓民夫,派花姑娘。”

茅盾《劫後拾遺》六:“ 日本人多么精明,他們平時每到一個碼頭,美女是自己帶去的。現在是戰時,要花姑娘自然徵用。”

2. 沈從文《主婦集·貴生》:“我們五爺花姑娘弄不了他的錢,花骨頭可迷住了他。”

探源

據考證,“花姑娘”用作美女的意思,在中國過去有這樣的用法:

《漢語大詞典》“花姑娘”條雖然給出了兩個義項,但卻把“侵華日軍稱供他們欣賞的女子”作為第①義項(舉例為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和茅盾《劫後拾遺》),而把“指美女”作為②第義項(舉例為沈從文《主婦集·貴生》)。這就給人一種印象:與侵華日軍相聯的“花姑娘”是其本源——該詞是抗戰時才有的,而“指美女”是其後起引申義。受其影響,《漢語大詞典》乾脆認定“花姑娘”是“侵華日軍……生造的漢語詞”。這都是不符合漢語實際和歷史事實的。

據考察,“花姑娘”指美女的意義確實是存在的,不過不是產生於抗戰後,而是產生於抗戰前。沈從文作品中還有“花姑娘”指美女的其他例子,不少就是抗戰前的。此外還有更早更確鑿的證據。

例句1:不料這天居然也有一位八太爺光降下來。那位八太爺在船上找花姑娘,北人稱美女為花姑娘。找了半天,只找到了一個雞皮鶴髮的老太婆。(蔡東藩《民國演義》第一五八回)>

例句2:原來,張敬堯一直未上前線,他在岳州攻克後才到九江督師,一路上勒索巨款,干涉民財各政,軍隊抓夫,要花姑娘。……長沙變成了恐怖世界。尤其是晚間,張敬堯部藉口搜查亂黨,擅入民家,敲詐勒索,無所不為,只要見到女人,不問青紅皂白,就當作花姑娘欣賞。(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一三七)>

一是出自蔡東藩《民國演義》。蔡東藩(1877~1945)於1916年~1926年間,花費10載心血寫下11部歷朝通俗演義,《民國演義》是最後一部。據此可以斷定“花姑娘”至遲在1926年以前已在流行了,且作者特意交代一句“北人稱美女為花姑娘”,所以該例應是“花姑娘”一詞及其指妓女的意義早於抗戰的鐵證!

二是台灣學者丁中江教授的《北洋軍閥史話》。該書雖寫於20世紀60年代,然丁教授是著名史學家,治學極為嚴謹,因而他對北洋軍閥強拉民女作“花姑娘”的描寫是可靠的,與第一例相互發明,堪為有力佐證。雖然沒有發現更早的例證,但據此可以斷定,“花姑娘”的流行至少應是在清末和民國初年,它的產生還應更早些。金庸演繹清代故事的小說《鹿鼎記》也有美女“花姑娘”用例:

例句3:韋小寶道:“糟糕,這可又不巧得很了。我……我當做你們兩位也是……也是這裡的花姑娘。”( 金庸《鹿鼎記》第二十二回)>

例句4:一名侍衛搶上前來,指著鄭克爽道:“前晚在河間府院裡玩花姑娘,你欠下我一萬兩銀子,快快還來。”(金庸《鹿鼎記》第二十七回)

“花姑娘“指美女的意義一直沿用,即使抗戰期間也保留著:

例句5:大赤包變成全城的美女的總乾娘。……她以為若沒有她,日本駐北平的軍隊便無從得到花姑娘,便無法防止花柳病的傳播。(老舍《四世同堂》37)

例句6:上個月他在北平跑日本大使館新聞的時候,碰見了曹剛。曹剛親切地拉著他的手,非請他到前門外石頭胡同頭等班子打茶圍去不可。曹剛點名要的花姑娘是富有引誘男人經驗的頭牌老手。那穿著短袖喬其紗底絲絨織花拖地旗袍的美女,……顯得格外誘人。(柳溪《戰爭啟示錄》第十五章)

總之,“美女”是“花姑娘”的本源本義,這就揭開了“花姑娘”的身世之謎。《漢語大詞典》由於書證年代的滯後,誤把“指美女”作為第②義項,給人以“後起引申義”的錯覺,這明顯是源流倒置,本末顛倒;至於受此影響把“花姑娘”當作“侵華日軍……生造的漢語詞”的錯誤,也就不言自明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