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煲

芥菜煲

圍繞芥菜其實可以建立一門民族植物文化學。全世界的芥菜可分為油用和蔬菜用兩大類,《聖經》里有個關於芥菜種子的著名比喻,指的是油用芥菜:“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里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

來源

生於中國的芥菜都是蔬菜用的,著名的品種有四川的榨菜,北方的雪裡紅,客家的梅菜和潮汕的包心芥菜。這些芥菜,從種植到加工,與國計民生的關係都是很密切的。

原產於潮汕的包心大芥菜就是一種很具代表性的芥菜。潮州人對於芥菜,其實帶有點崇拜的意味。潮語形容某人運氣不濟,生產欠收,會說他是“種大菜生姑蠅(一種病害),種地豆(花生)獨粒仁”。古代的潮州女子還有坐大菜的習俗,當她期望嫁個好丈夫時,就會在春日悄悄跑到菜地里,坐到芥菜上面,口裡默念:“坐大菜,明日選個好夫婿!”這無疑是將芥菜當成婚姻神了。

特色

在潮汕,芥菜主要用於醃製鹹菜。關於潮州鹹菜,我之前已經寫過了,那是一種很好吃的酸菜。去年上海詩人默默來汕,一個人吃了三碟鹹菜還意猶未盡。鹹菜又是製作潮菜的重要配料,可以做出鹹菜豬肚湯、鹹菜角螺湯、鹹菜蚝仔湯等很多風味潮菜。但芥菜本身也是一種潮菜原料,可以做成“厚菇芥菜”。厚菇芥菜常被列於潮菜筵席的冬筵選單中,是一種典型的潮州素菜。關於潮州素菜,可以說是一類很特別的菜餚,足可以在飲食史上大書特書。

潮州素菜,不是字義所表示的齋素食物,而是介於葷菜和齋菜之間的一類菜餚。通常是以蔬菜為原料,與肉類共燉入味,上菜時又將肉類棄去,見菜不見肉。以厚菇芥菜來說,傳統做法是將芥菜心氽水後,與厚菇、火腿、肚肉、排骨、蝦米、干貝等共煮,上席時將葷料一概棄去,將原湯加濕澱粉和雞油淋在厚菇和芥菜上面。這菜看上去像是一道素菜,吃起來卻是肉味香濃,菜爛軟滑,菇醇鮮嫩。

素菜葷做表達的是“有味者使之出,無味者使之人”這樣一種烹飪思想。火腿、肚肉等是“有味”的,芥菜是“無味”的;所謂烹飪,就是損有味而補無味。

著名的潮州素菜還有“護國菜”和“八寶素菜”,也都是素菜葷做。其中的八寶素菜相傳出自佛門,說是康熙年間潮州開元寺舉辦廚藝比試,有個廚子深諳素菜葷做之道,懂得葷和素結合起來後味道將會更加濃郁,就事先將肉湯吸附在毛巾中,躲過檢查,做菜時又將毛巾的肉湯煮出。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我自小就聽過,有的版本甚至說吸附的是蛇肉湯。故事的結局當然是這個使用了液體味素的廚子奪得了第一名。

芥菜煲 芥菜煲

八寶素菜的故事其實反映了潮州人的飲食理想和追求:為了達到味的最高境界,可以不擇手段,可以打破一切固有的界限和秩序,包括敢於冒犯清淨威嚴的佛門。我相信這也是潮汕文化的特質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