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就
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少年時代在上海當過學徒、報童,後考入免費中學,又因日軍入侵而輟學。1940年開始在上海發表短篇小說和散文。1944年夏抵重慶,發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說《上海二十四小時》,對淪陷區人民的苦難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此後又在《新華日報》,《文哨》等報刊上續有作品發表。抗戰勝利後返滬,任職於生活書店編輯部,出版了長篇小說《霧城秋》。1948年春轉香港生活書店工作。解放初期在上海一家鋼鐵廠擔任領導,多年的工廠生活,對他後來的創作思想與創作題材都有很大的影響。不久,他就創作了反映工人生活的長篇小說《不疲倦的鬥爭》和話劇《鋼鐵的力量》等作品。1952年調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任專業編劇,先後創作了《偉大的起點》,《護士日記》等近20部電影劇本和《浮沉》、《火種》等長篇小說。
曾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
人生經歷
少年時的他當過報童、飯館的學徒、網球場的揀球小工等,並利用工余時間,去圖書館學習,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文藝作品。1938年終於考取了一所救濟會辦的中學。在校期間,開始了文學創作,他的幾個短篇小說都被一些報刊發表。1944年,他到重慶任中學教員,並發表了第一部中篇小說《上海24小時》,接著又陸續發表了《幼芽》等數部短篇小說。
抗戰結束後,艾明之回到上海,在生活書店編輯部工作,發表了長篇小說《霧城秋》和短篇小說集《飢餓的時候》。1948年,赴香港生活書店編輯部工作。1949年回到北京。
1949年7月,艾明之以代理副廠長的身份來到上海第三鋼鐵廠,三年的工廠生活為他以後創作工人生活題材的小說、電影劇本提供了素材。
1952年,艾明之調任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擔任編劇,第二年就創作了他的電影文學劇本處女作——《偉大的起點》,這是一部反映鋼鐵工人生活和工作的電影,三年的鋼鐵廠生活,大量的生活素材,使他得心應手,較好地塑造了勇於革新、刻苦學習的鋼鐵工人陸忠奎。《偉大的起點》於1954年獲文化部電影局頒發的電影文學劇本獎。
在以後的幾年裡,他以平均每年寫成並拍攝一部影片的創作速度向前邁進,這其中有許多影片都受到國內以及國外觀眾的好評,如《幸福》、《護士日記》等。
六十年代初,艾明之醞釀並開始創作他的宏偉計畫:以百萬字的長篇小說來描繪1918至1949年的中國工人運動。並於1963年出版了這部《火焰三部曲》的第一部:《火種》。得到了文藝界和廣大讀者的好評,正當他準備繼續創作時,“文化大革命”開始,創作被迫中斷。
粉碎“四人幫”後,艾明之又開始了創作,先後發表了電影文學劇本《一刻千斤》、《月到中秋分外明》、《小金魚》、《海上生明月》等。這時,他的創作已不僅僅只限於工人題材,有反映失足青年問題的,有以音樂為主線的劇本,題材的多樣,風格的多樣,反映了創作者的高水平,也反映了創作者勇於探索的精神。
艾明之曾任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影協第一至三屆理事。
著作書目
上海二十四小時(中篇小說)1945,讀書
霧城秋(長篇小說) 1947,新群
飢鋨的時候 (短篇小說) 1947,耕耘
列寧(傳)記1949,三聯
馬克思(傳記)1949,三聯
狼窯(長篇小說)1950,上海文化工作社
爐邊風波(獨幕劇)1950,上海文化工作社
競賽(短篇小說集)1951,華東人民
鋼鐵的力量(話劇)1951,上海勞動出版社
不疲倦的鬥爭(長篇小說)1953,人文
偉大的起點(電影劇本)1954,北京藝術出版社
年輕的心(短篇小說)1955,北京通裕文藝出版社
幸福(話劇)1956,作家
汽車在叫喚(短篇小說集)1956,作家
工人的兒子(中篇小說)1956,上海少兒
浮沉(長篇小說)1957,新文藝
護士日記(電影劇本)1957,電影
幸福(電影劇本)1958,電影
巨浪(電影劇本)1958,電影
常青樹(電影劇本)1959,電影
黃浦江故事 (電影劇本) 1959,上海文藝
風流人物數今朝 (電影劇本) 與費禮文合著,1960,上海文藝
陽光下(短篇小說集)1963,上海文藝
火種(火焰三部曲第1部,長篇小說) 1963,作家
小金魚(電影劇本)1982,電影
海上生明月(電影劇本)1983,電影
燃燒吧,上海 (火焰三部曲第2部,長篇小說) 1988,上海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