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原道

艾原道

艾原道(Sylvester Joseph Espelage O.F.M),又名艾習德,美國籍方濟會(Ordo Fratrum Minorum)會士,天主教武昌監牧區宗座監牧(1923-1930.5),天主教武昌代牧區宗座代牧(1930.5-1940)。

艾原道主教艾原道主教
艾原道(Sylvester Joseph Espelage O.F.M),又名艾習德,美國籍方濟會(Ordo Fratrum Minorum)會士,天主教武昌監牧區宗座監牧(1923-1930.5),天主教武昌代牧區宗座代牧(1930.5-1940)。
1877年3月24日,艾原道生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洗名西爾物斯德肋(Silvestes),1892年入方濟會,隸屬於方濟會辛辛那提聖若翰洗者會省。他的弟弟,即伯納德·艾斯皮蒂奇(Bernard Theodore Espelage O.F.M),在艾原道的影響下,於1910年加入了方濟會,並在1940年被祝聖為美國蓋洛普教區第一任正權主教。
1900年1月18日,艾原道被祝聖成為神父。1900年2月,被委派至堪薩斯州的東部萊昂縣的首府恩波利亞,服務於當地的耶穌聖心堂;後來又返回辛辛那提,擔任當地的聖額我略堂的堂區主任司鐸
1905年初,艾原道前往中國,抵達武昌傳教區,他是方濟會和若翰會省歷史上第一位
艾原道神父在武漢(1927年)艾原道神父在武漢(1927年)
抵達中國傳教的美國籍會士;
被委派在天主教鄂東代牧區文學書院擔任外語教師, 1908年初,赴湖北鄂城、黃岡蘄州等湖北東部地區農村傳教,1910年調任至漢口聖若瑟堂,擔任鄂東代牧區主教公署經理處主任,深得田瑞玉主教(Gratianus Gennaro O.F.M)的信任;任內主持興建了漢口天主堂醫院(武漢市第二醫院)。1913年返回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返回中國,提倡興辦教育,於武昌郎家巷創立天主教文學中學,並擔任學校教務總監。
1923年12月12日,為貫徹教會本地化政策,教廷駐華全權代表剛恆毅總主教在漢口將鄂東代牧區分割,以長江以南六縣(原計畫為十縣,後劃出四縣成立蒲圻監牧區)建立武昌監牧區,即管轄武昌,黃石鄂城陽新鹹寧大冶的教務。隸屬於漢口代牧區管轄,艾原道遂代理教務;遂利用原兩湖修院房舍建立教區安東尼小修院,1924年初,在黃石港建立教區預備修院。1925年7月17日,教廷委任艾原道為武昌監牧區監牧。
1926年初,艾原道赴美參加芝加哥國際聖體聖事大會,期間,在美國
20世紀初的美國方濟會會士20世紀初的美國方濟會會士
廣泛活動,募集資金和人員來華。1927年1月,由艾原道出資,美籍德國女士何德美在漢北醫院創立育嬰堂,1927年7月,遷往花園山原文學書院舊校舍(今武漢市兒童福利院)建立花園山育嬰堂。1928年3月,邀請盧森堡修女赴黃石港,建立了育嬰堂和國小;同年,艾原道在花園山聖家堂創立聖若瑟診所,不久遷移至原嘉諾撒仁愛修女會會院,發展成為聖若瑟醫院(今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1928年9月,在武昌大堤口天主堂附近建立聖羅撒女子國小和聖羅撒診所;1929年又增設附屬天主教成德國小;1929年10月,協助美國主母會建立天主教善導女子中學。
1930年5月30日,天主教武昌監牧區升格為武昌代牧區;1930年6月2日,教宗庇護十一世電諭宗座駐華代表剛恆毅總主教,特任艾原道神父為武昌代牧區宗座代牧;1930年7月7日,教廷傳信部正式發表任命令,同日,根據傳教區體制,教宗授予艾遠道主教職務,領銜Oreus城(古希臘城市,位於今馬其頓)主教。根據辛辛那提會省省會長的建議,特命艾原道前往美國接受祝聖。1930年8月初,艾原道前往美國,1930年9月7日,抵達辛辛那提,於城外的方濟會的初學修院避靜。
1930年9月17日,為方濟各會會祖聖五傷方濟瞻禮日,祝聖典禮於美國俄亥
花園山天文台原貌(毀於抗戰)花園山天文台原貌(毀於抗戰)
俄州西南的辛辛那提城的聖方濟主教座堂舉行,主禮為天主教聖達菲總主教區總主教Thomas Daeger,襄禮為天主教長沙代牧區代牧主教翁明德和天主教宜昌代牧區代牧主教顧學德周邊各教區主教,修會省會長,司鐸,修女以及屬於方濟各會的濟南,西安,長沙等地的修會代表,艾原道神父的母親,兄弟姊妹十多人,當地民眾等應邀參加了典禮。
1931年8月,武漢遭遇大洪水,漢口市區被淹,大批難民於武昌蛇山避難;艾原道命令所屬修女等為難民送診施藥;在此前後,艾原道於花園山主教公署後建立天文觀測台;又於曇華林建立武昌方濟印書館等設施;使武昌代牧區有了較大的發展;形成了以花園山聖家堂為中心,從大堤口(聖多默堂)到糧道街,包括教堂、育嬰堂、醫院、印刷館、學校、救濟院等在內的天主教建築群。
1933年10月1日,艾原道受教廷委派,於長沙聖母無染原罪主教座堂祝聖義大利方濟會會士石道琪(Hyacinthe Gaudencio Stanchi O.F.M.)為天主教長沙代牧區主教。
艾原道時期發行的《日課經》(1940年)艾原道時期發行的《日課經》(1940年)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花園山天主堂出版《益華報》,由艾原道擔任總發行人,宣傳中國抗戰,揭露日軍侵華暴行。武漢會戰前後,艾原道開放教區所屬的天主教國小,中學;設立難民收容所,收容戰爭難民3000多人;又聯合基督教聖公會等組建武昌救濟院;武漢淪陷以後,接管了屬於政府慈善事業的“廣仁堂”、“乞丐收容所”和“敬節堂”、”殘老所“等,組建婦女習藝所。
1940年10月25日,艾原道病逝於武昌聖若瑟醫院。後被安葬於武昌蛇山。此時的武昌教區,已經擁有6座大教堂,53座小教堂,11000多名教友。1954年夏秋,時任武昌教區代理主教的花園山聖家堂總本堂司鐸蔣蘇在武昌安東尼中修院的修士幫助下,將艾原道主教的遺骸遷移,埋葬於武昌教區主教公署(今天主教中南神哲學院)院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