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

聖公會

聖公會,英文:Church of England,英國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會。也稱英格蘭聖公會或安立甘教會。英國17世紀經歷了很多戰爭、鬥爭,國王與國會之間的鬥爭。英國16世紀亨利八世,因為不滿意教皇不批准他和他的西班牙妻子離婚,因為她沒有生育,英國王位的繼承權可能旁落到其對手西班牙王室的手中,所以在英國發起宗教改革,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會,成為英國的安立甘宗,英國國王把自己封為教會的最高領導人。

簡介

英國國教英國國教

聖公會(Anglican Church),又稱安立甘會或英國國教,是基督新教的一個教派——聖公宗。與信義宗﹑歸正宗同屬基督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創始並作為當時英國的國教,由英國國王擔任教會最高首腦。

“安立甘”就是英文“Anglican”(英國的)的音譯。普世華人基督徒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但聖公宗到了美國之後,英文名稱卻該為The Episcopal Church。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教會。

聖公會與天主教一樣相信使徒遺傳,尤其在按立神職人員的續承上。聖公會實行三階級的聖職,主教(會督)Bishop,牧師(會長)Priest和會吏Deacon。

聖公會是和天主教差別最少的一種新教,和其它新教教派一樣不崇拜偶像、不陳列耶穌受難像以外,使用的《聖經》(不適用於大中華地區)、教職人員服裝、宗教儀式等都和天主教一樣,聖公會教會並不自認為屬於新教(Protestant),認為自己也是大公教會(即天主教),稱教宗為“羅馬主教”,教宗認為只要不承認教宗至高無上地位的西方教派,都屬於新教。

聖公會的最高主教是坎特伯里大主教,副手是約克大主教。

英格蘭聖公會的教堂有權選擇自己的方式來進行禱告和崇拜儀式。在一些教堂里儀式複雜,裝飾金碧輝煌,牧師穿著長袍(robe),其氣氛極像天主教儀式(theCatholicservice),在英國被人們稱作高教堂(HighChurch);在一些非常普通的教堂(LowChurch),其儀式(ritual)十分簡單,牧師不穿精美的長袍(robe),教堂裝飾簡潔。

歷史

聖公會聖公會

15、16世紀的英國教會較為黑暗,俗人授予聖職在各地依然盛行。許多主教為國王任命,他們看重政治利益而不注重神學和聖德的修養,而低級神職則較為貧窮。

16世紀英國專制王權與羅馬教廷爭奪英國教會最高統治權和經濟利益的鬥爭加劇。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也覬覦教會占有的大量土地財產,這些矛盾由於教皇遲遲不批准亨利八世的離婚請求而演成公開對抗。

1529年起亨利八世操縱議會實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先後通過法令禁止向教廷納貢,取消其最高司法權和其他種種特權。

1534年的《至尊法案》正式宣布國王為英教會的最高首腦,建立脫離羅馬教廷的英國國教會。但基本沿用舊教教義、禮儀和主教制。愛德華六世時國教教義和儀式逐漸接近於新教。

1553年瑪麗女王登位一度復辟天主教。

1558年伊莉莎白一世即位,重立英國國教會,規定官方教義和禮儀,鎮壓不服從國教的天主教徒和清教徒。

1563年頒布《公禱書》和《三十九條信綱》,規定英國國教的教義,以聖經為信仰的唯一原則,否認教皇的權力。

在17世紀英國革命中廢除作為維護專制君主制和對抗清教運動的工具的國教會。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再次恢復國教會,並企圖轉向羅馬舊教。

1688年政變後國教會深受加爾文教影響,逐漸變成資產階級化的教會。

18和19世紀分別出現過提倡新教傳統的福音運動和強調天主教傳統的牛津運動。這兩派繼續存在於聖公會內。

組織

現有7000萬信徒,凡英國的前殖民地都有,有29個成員教省。英國本土有兩個:坎特伯雷和約克。有450個教區,6400座聖堂,分布於164個國家。

教義

A、聖經:是信仰的寶庫,是天主聖言。

B、傳統:相比之下保留較好《宗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前四次大公會議和早期教父著作,具體表現在公禱書中。

C、聖事:聖洗,聖餐,為主要聖事,其餘五件為次要聖事。但禮節也較隆重。

制度

A、主教:保留初期教會就開始的三級神職制度,主教是教會的首牧,負責保護教會的信仰及傳統,維持教會的紀律,祝聖其他主教,派立聖品行堅振禮。

B、牧師:亦稱會長,聖道及聖事的執行人,牧放信友。

C、執士:協助牧師主持聖事,溝通,探訪病人。

關於女神職人員

1988年,蘭柏會議通過了婦女可以晉升牧師神職的決議,可任何地方可以自由選擇定奪,這是整個歷史上第一次,這給聖公會帶來了生機和希望,同時也帶來了矛盾與挑戰。許多人認為這是提高婦女地位,也是挽救聖召危機的良方。但內部有許多反對這決定,並有250個男性神職皈依了羅馬天主教會。天主教會認為婦女按神律不得任聖職。

1993年聖公會第一次聖女主教。

合一運動

從1543年分裂直到1689年殘酷迫害天主教。1778年才許可才教會合法存在。(1535-1681年間有600多位主教、神父、修女被殺)1896年,教宗良十三世經調查宣布英國從1559年,帕克爾開始聖秩全部無效,1992年,多方交談之後,君士坦丁堡總主教開始承認英國聖公會聖秩有效。俄羅斯,莫斯科總主教堅決反對。

經過16世紀的宗教改革,歐洲大陸被分為南北二個戰線,南為天主教,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和法國南部、北為誓反教,德、法國北部、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這就是教會歷史上的第三次大分裂。451年加采東大公會議分出東方教會(拒絕承認基督二性一位)、1054年分出東正教會。這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分裂,其中政治原因較多,個人利益扮重要角色。希望各教會能懷著謙遜之心,遵守吾主的教訓,朝著合一的方向發展,共同服務人群,建立人間天國。

祈禱/禮儀用書

公禱書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全球聖公會)

1980替用禮文書(Alternative Service Book, 1980) (英國國教會 The Church of England)

Common Worship(英國國教會 The Church of England)

聖餐崇拜禮文 (第二式) (香港聖公會)

日常禮讚 (香港聖公會)

信條

承認普世神聖大公教會的三大信經:尼吉亞信經、使徒信經和阿塔拿修信經

聖公會現時是英國(英格蘭)、奈及利亞的國教。

在中國大陸傳教1799年成立差會。1844年來華。

衍生教派

中華聖公會教堂中華聖公會教堂

一、清教徒:PURITANISM,純潔教派。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在英國國教內部改革分裂出來,認為英國國教改革並不徹底,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色彩尤其是禮儀方面,他們希望把天主教的色彩從國教中清除出去。徹底清除非聖經成分,完全的政教分離,想通過改革而建立新的教會,他們不承認英國國王為教會最高元首,而應是天主。

1559年他們脫離聖公會組成清教派。他們在英國遭受迫害,於1620年,被迫離開英國遷至美國,和印第安人發生衝突。有部分人員留在英國,他們又分為兩派:

A、長老制清教徒:思想保守,他們有意與政府妥協,得以存留並得政府認可;

B、獨立派清教徒:堅決反對英國女王為教會的元首,反對政府干涉教會,而仍受政府迫害。 

移民美國的多屬於第二派,他們激進,反對天主教,燒教堂,殺害神職人員。現在基本上能和平相處。現在說英語的國家,宗教、政治、經濟、文藝和哲學方面,受到了清教派的影響。

二、衛理公會:METHODIST成立於1744年。英國聖公會的牧師。約翰姨斯理1703——1791年,他在英國發動改革運動於1744年在倫敦召開會議,正式成立衛理會。

主張:聖經唯一,他們的聖經66卷,因信得救、努力追求個人對天主救贖的經驗以及聖神對個人救贖的見證。在理論上人不靠天主的聖寵能戰勝誘惑,只承認聖洗和聖餐,堅持政教分離。他們反對聖公會,故而在英國也受到迫害,而遷移至美國。1893年正式在美國建立衛理公教會。

三、(附)摩門教(產生於美國)

1、對聖經:聖經不完備,有許多錯誤,人應接受摩門經。

2、對上帝:三位一體,聖父有血有肉,聖子小於聖父,聖神是一種能力。

3、對教會:自從宗徒以後,真正的教會不復存在,現在的教會是假的是魔鬼的工具。直到1830年他們的先知約翰降生後,獲得天主的特別啟示,再傳福音,建立聖徒教會。

4、他們認為原罪根本不存在。

5、一夫多妻制。(已被廢除)

相關事件

聖公會約克郡大主教約翰撒塔姆,在2013年1月8日參觀約克一家軍人中心,並發起一項對抗睡眠障礙的活動。他對在場民眾說,英國比起中國、日本、荷蘭等國,顯然更不幸福、更不公平。他認為,判斷一個社會健康程度的標準是看它如何對待那些最弱勢的人。撒塔姆主教說:當前,英國很不幸福。就全球的數據來看,中國是最幸福的,然後是日本和荷蘭。因為它們有著最公平的社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