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簡介
武漢市兒童福利院是政府舉辦的武漢市唯一的兒童福利事業單位。其前身是美國天主教武昌教區首任主教艾原道於1928年創辦的“武昌花園山育嬰堂”。1951年6月由政府接管。該院占地23畝,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正式職工120人,契約用工百餘人,常年養育670餘名孤殘兒童,其中90%是殘疾兒童。1983年被武漢市政府列為二級保護文物。1986年和1987年先後成立了武漢市中山特殊教育學校和武漢市傷殘兒童康復中心,與武漢市兒童福利院屬一套班子三塊牌子。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始終貫徹“養、治、教、康”相結合的方針,通過多年不懈努力,將昔日破舊不堪的育嬰堂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設施齊備、功能完善、人文和諧、全國一流的孤雛樂園。
近年來,我院堅持社會福利社會化的發展道路,逐步實現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由救濟型向福利型、由經驗型向專業型轉變。在養育模式上突破過去的單一的院內集中供養形式,向家庭寄養、助養、收養等多種養育方式拓展。全院有近半數兒童常年生活在社會愛心家庭中,享受父母親情、家庭溫暖。在實踐中探索出的“社區家庭寄養模式”的經驗,在全國得到推廣和宣傳。通過最佳化資源配置,完善管理服務措施,將院內特殊教育、學前教育以及醫療康復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每年約有300名社會兒童來我院接受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和醫療康復服務。
我院與110進行24小時聯動,救助社會棄兒,年平均救助兒童350餘人次。為最大程度幫助殘疾兒童消除病患、恢復生理機能,我院匯集社會愛心力量,與六個愛心慈善組織建立了助護、助醫、助養、助學等長期支持合作關係。近年來,我院在做好全院兒童日常保健、計畫免疫和危重患兒救治的同時,積極實施民政部推行的“明天計畫”工作,每年有近50名殘疾兒童得到手術康復治療,總量占全省手術康復指標三分之一,部分兒童手術康復後被領養家庭收養。
在兒童教育方面,我院立足於養育成人,培育成才,除教授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外,更注重孤殘兒童品德教育和社會適應性的教育,成立了孤兒藝術團,對促進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近幾年,已有26名孤兒進入大學、中等職業教育學院學習深造,部分已學成回報社會。
在探索兒童福利工作發展的歷程中,武漢市兒童福利院注重總結與積累,每年都有十餘篇論文在專業刊物上公開發表。先後參加了民政部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孤殘兒童特殊教育與發展論壇”會和歷屆“兒童福利院院長論壇”會,並在會上交流,每屆都有論文獲獎和參與交流。全納式幼兒教育課題研究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優秀課題,學前教育也被作為全納教育試點教育基地。申報的湖北省“十一五”規劃課題《孤兒養育問題與對策研究》被獲準立項。
獲得榮耀
武漢市兒童福利院積極倡導以德治院,開展“塑家工程”和“大手牽小手,結對育孤雛”活動,營造愛孤敬業、積極奉獻的院本文化,不僅擁有一個朝氣蓬勃、熱心兒童福利事業、團結進取的領導班子,而且還培育了一批適應新形式、業務素質較高的職工隊伍,共同承擔孤殘兒童撫養、救治、教育和康復的崇高職責,在事業發展建設中發揮著骨幹作用。近幾年以來,相繼榮獲“全國十佳兒童福利機構”、“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貢獻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 “最佳文明單位”,省十佳文明示範崗、多次被武漢市直機關黨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武漢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也是武漢市民政局歷年的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在平凡的崗位上還湧現出一批愛崗敬業的市級勞模和先進個人。
未來的幾年,我院將搶抓民政部推行 “藍天計畫”的機遇,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服務設施,不斷提高孤殘兒童服務水平,為建設“創新武漢”、“和諧武漢”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為孤殘兒童奉獻一片愛心,共撐一片藍天。
衷心感謝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慈善組織和愛心人士給予孩子們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辦公地址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花園山1號(曇華林戈甲營社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