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外交

舌尖外交

舌尖外交是2014年10月14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和義大利總理倫齊會談的話題。從餃子談到比薩、從前菜聊到主菜,展示了中國總理訪問歐洲的“舌尖外交”。由美食推動了兩國的外交。

簡介

“舌尖外交”“舌尖外交”

“中意兩國都是有飲食文化的國家。中國有餃子春卷,義大利有意大利麵比薩,都聞名世界。”2014年10月14日晚(義大利當地時間),中國總理李克強和義大利總理倫齊在共見記者時,李克強以美食為由推動兩國合作,“我們雙方在這個領域也可以開展第三方合作,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精神和物質食糧。”以“吃喝”等接地氣的日常語言,而不是刻板的官方腔調進行外交,這不僅能夠促進兩國政府間的務實合作,更能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心靈距離。

文化外交

“舌尖外交”技巧

不久前在德國,李克強又用“吃螃蟹”來推進中德務實合作。他希望雙方要像吃螃蟹那樣,用智慧、技術和耐心抓好落實,把“螃蟹”吃乾淨,不能吃一口就算了。

這種嫻熟的外交技巧、充滿東方智慧的交流語言,包括他與領導人、民眾談笑風生的場面,不僅凸顯了個人魅力,更是中國形象最好的展示。畢竟,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除了經濟外交、政治外交,還有“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外交。

“舌尖外交”之道

身為奉“民以食為天”為傳統的大國總理,李克強深諳“舌尖外交”之道。

對於中國和義大利來說,“美食”不僅是合作的開端,更有象徵意味。倫齊總理將兩國簽署的眾多合作協定比作前菜:“義大利報紙說,兩國政府從來沒簽署過這么多協定,我說這只是前菜,更好的前景還在未來。”

李克強則補充道:“倫齊總理說這只是前菜,我不僅完全贊同,還想深化一步,這只是開胃酒,未來合作規模的‘主菜’會讓我們大家都超乎預料。”

媒體評論

這頓中西合璧的“盛宴”“食材”極為豐盛。從生態園、標準化、農業金融航空,兩國企業間簽署的合作協定金額超過100億美元,不僅領域廣泛,而且更側重於雙向投資和技術等深層次合作,而不是簡單的商品買賣。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表達的那樣,“中方願同意方以明年兩國建交45周年為契機,推動中意戰略夥伴關係在第二個十年內取得更加豐富的成果,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