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夥伴關係

戰略夥伴關係

戰略夥伴關係建立在相互尊重、發展共同利益、開展合作的基礎上,這是中國最基本的準則。戰略夥伴關係不是戰略協作關係,區別在於後者在雙邊關係具體化後需要有後續活動,這就有類似於同盟性質了。但這兩種關係沒有親疏之別,只是後者會加劇國家間的信任感。2016年3月28日至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捷克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決定將中捷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

基本信息

歷史

戰略夥伴關係戰略夥伴關係
戰略夥伴關係最早在冷戰後俄美簽訂的《俄美夥伴和友好關係憲章》里提出,最終這種寄希望於西方的願望落空,俄羅斯國內民族主義力量上升,提出恢復大國戰略。

1996年4月,葉爾欽訪華,提出與中國建立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1997年4月,江澤民訪俄,中俄雙方發表《關於多極世界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聲明》,從而帶動新的三角關係。

1997年10月,柯林頓政府時期確立的對華全面接觸政策,使得“中美共同致力於建立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與歐盟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建設性夥伴關係,同法國、英國建立起全面夥伴關係,同東協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關係,與日本建立了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係,與中亞各國、加拿大墨西哥和韓國也都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

1997年下半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上半年印巴次大陸的核競賽,使中國與美國及西方大國的合作領域進一步擴大。

2003年5月底 胡錦濤主席首次出訪,即選擇俄羅斯,充實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還樹立了“互信、互利、平等、協|”的新安全觀。

2003年6月初 胡錦濤主席在南。北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與小布希總統在致力於建立建設性合作關係取得重要共識。

2003年6月下旬,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中印關係原則和全面合作宣言》這一綱領性檔案,確立發展中印關係的目標和指導原則。

2003年10月31日,中歐領導人在北京舉行第六次會晤。此前雙方均發表對對方的政策檔案,這是中國首次就一個地區發表政策檔案。

2015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在伊斯蘭瑪巴德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關於建立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2015年10月22日,習近平跟卡梅倫進行首輪會談之後舉行聯合記者會,宣布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16年3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布拉格同捷克總統澤曼舉行會談。兩國元首一致同意,將中捷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推動中捷關係。

關係

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

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中美)

面向21世紀的戰略夥伴關係(中日)

面向21世紀的全面夥伴關係(中法)

邁向21世紀的重要夥伴關係(中德)

全球性的戰略夥伴關係(中英)

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歐盟、南非

戰略夥伴關係(中國阿聯,中國土庫曼斯坦)

意義

這種關係的確定客觀體現了中國和捷克關係的現狀,一方面確認雙方屬於夥伴關係,以後會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會把對方作為戰略優先來考慮。戰略關係主要指中捷關係具有地區性,在中國和中東歐、中國和歐盟地區中具有戰略性意義。

有了戰略夥伴關係的定位,這份聯合聲明將作為捷克政界的長期共識。由於捷克國內政治比較複雜,有了夥伴關係的定位作為一個成文檔案,以後無論是哪一屆捷克政治領導人,都應該尊重中捷雙方達成的共識,確保今後中捷關係處於長期穩定的發展狀態。

戰略夥伴關係的確認,意味著中國在中東歐地區多了一個值得信賴的夥伴,對於中國進一步開拓和16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有很大的好處。同時,還意味著雙方政府間的往來和相應級別磋商會進一步增加,雙方在很多雙邊事務上有一個協調政策的渠道和機會。

不僅對雙邊關係有好處,而且對於發展和中東歐國家也有好處。此外,中國希望今後和歐盟發展關係來共同促進中歐關係的全面發展,以後涉及到“16+1”的合作,以及中國和歐盟合作,中捷雙方都可以加強進一步協調溝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