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座興隆寺,本詞條主要介紹以下興隆寺。=
黑龍江興隆寺
興隆寺又名南大廟。在牡丹江寧安縣渤海鎮西南,建於康熙初年,是一組清代寺院建築、舊址為渤海時期寺廟,渤海政權滅之後,寺毀剎滅,但大石佛等猶存,故稱石佛寺。今存馬殿、關帝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等五殿。原有禪堂、配殿、鐘鼓二樓、今皆不存。寺廟介紹
興隆寺建築規模宏偉,清初,在中央大街東側的一座寺廟遺址上重新建寺,稱為“興隆寺”,俗稱“南大廟”。寺廟四周用玄武岩石築起圍牆,庭院中有三百多年樹齡的古榆,樹高葉茂。後又新植鑽天楊、垂柳等。庭院蔭郁蒼翠,綠草職茵,綴以砂石小徑,顯得格外幽雅。
興隆寺的五得廟宅,原是金代建立的石佛寺,元明時損壞,清初天聰元年在舊址重新修建。五殿均為木製斗拱結構,朱欄迴廊,雕樑畫棟。鑲嵌在屋檐上的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金碧輝煌。
目前,這裡已經成立黑龍江省渤海博物館。在五重殿內將分展出解放以來出土的歷史文物及元、明、清數百年間的青花瓷器和一九七五年四月出土的“舍利函”。
寺廟布局
興隆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寺院,距今已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這座寺院始建於唐代渤海國三代王大欽茂(737─793)時期,是上京城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占地數十餘畝,其大宏寶殿3間,高一丈余,殿內供奉伽蘭祖師、文殊、普腎、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神像。明正德元年重修,1945年平毀。金代和清代都在原址重建,金代名謂“石佛寺”,清代叫“興隆寺”。
興隆寺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寺院。在這裡不僅能看到清代古建築群的全貌,還能幸運地目睹寺內三大國寶,唐代渤海國時期遺存下來的大型石雕藝術品─石佛造像,石燈幢、石龜,還能看到其他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珍貴文物。
興隆寺外院西邊有一排高大的石碑。其中有乾隆皇帝為他的老師立的石碑、清朝抗俄將領薩布素為他父親立的石碑,碑文都是滿、漢文字對照,是很有價值的碑刻。最南邊的是公元1924年立的《創修寧安縣誌碑記》 ,它是考察現代地方史的寶貴資料。石碑下面的龜趺,也都是清代的龜趺,它們的造型渾圓,與烏龜十分相象。但這座上面沒有石碑的龜趺,卻是龍首龜身,造型稜角突出,與清代龜趺明顯不同。它是渤海時期的石雕,是珍貴的渤海文物。它身上的石碑早已丟失,至今沒發現。
興隆寺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五重殿宇,
第一殿,叫馬殿,殿內供奉著關聖的兩匹神馬,馬的旁邊各有一個馬童。
第三殿是四大天王殿,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和大肚彌勒佛。
四殿前這個鐵鼎,也稱香爐,是清代宣統三年(1911年)在寧安的山東籍各商號捐資鑄造的,鐵鼎是由蓋、腹、足三部分組成。這個鐵鼎,造型美觀、鑄工精細、反映了清末時期的冶煉,雕刻藝術,鼎文筆鋒流暢,文學華朴,是一尊具有極高價值藝術品。第四殿是大雄寶殿,是興隆寺古建築群的代表作。大雄寶殿為單檐九脊歇山式、四邊過廊、全木斗拱建築,全殿沒用一根釘子、斗拱相接相卡,雕樑畫棟,建築十分宏偉壯觀。是黑龍江省獨有的一處斗拱建築。
大雄寶殿是寺院中的主殿,是供奉釋迦牟尼和他的弟子的佛殿,在興隆寺的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橫三世佛,居中的是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藥師佛,右邊是西方阿彌陀佛。
在五殿前的石雕作品就是舉世聞名的寺內三大國寶之一的石燈幢。是唐代渤海國遺留下來的大型石雕藝術品,又稱石燈塔,它的外形似塔似亭,簡稱石燈、石塔。石燈幢全高6米,由12節組成,共用大小石材40餘塊,大致分四個部分,即塔蓋、塔室、中柱石和塔基。以其組成節塊劃分,分為剎頂、相輪、塔蓋、塔室、仰蓮托、中柱石、覆蓮盤、塔基座、底石十二部分。這座石燈幢的石料是本地的玄武岩,又叫火成岩,也就是火山爆發時的岩漿凝固後形成的岩石。石燈幢從雕刻藝術和建築藝術來說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具有典型的唐代雕刻和建築藝術風格,又有渤海國粗獷豪放的鮮明特點,是盛唐文化和渤海文化相結合的範例,也是渤海文化的象徵。石燈幢雖經一千二百餘年的嚴冬酷暑、風雨剝蝕以及戰火考驗,仍安然地保存下來,實屬不易,令人讚嘆。它是中國僅存的幢類石雕藝術品。
三聖殿是興隆寺的第五重殿,殿里有第三件國寶——大石佛。這尊居中而坐的大石佛,是渤海時期遺留下來的石佛造像,佛像高三米,面目安祥,細眉鳳眼、大耳垂肩、袒胸露懷、身披袈裟、體態端莊、兩腿盤坐在蓮花座上,是佛主釋迦牟尼的造像,這尊石佛和石燈幢為同一時期的,可謂是千年石佛。
常慧法師
長春百國興隆寺位於城郊,可以說這是中國乃至世界都極為少見的念佛道場。淨空老法師親筆所題的“長春百國興隆寺念佛堂”牌匾,懸掛在念佛堂窗外的牆上。那裡的念佛同修們敬依淨空老法師的教誨,依一部無量壽經,精進念佛聽經,遵照《淨宗學會修行守則》去修行。堅持二十四小時晝夜念佛,如今已有四個年頭了。淨空老法師在講席上經常讚嘆的長春百國興隆寺住持常慧法師,每天都帶領同修們精進念佛。道場異常殊勝,發生了許許多多很不可思議的感應!
常慧法師日中一食,夜不倒單。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已有很深的念佛功夫。老法師曾盛讚她能上上品往生!2001年,她成功地閉般舟三昧關不坐不臥不眠共九旬,不思議之境界令凡人難以置信!她胎里素,12歲出家,沒上過學,不識字。可是,這次出關後,卻可以讀誦《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感應。末學幾年來經常到長春百國興隆寺做義工,親近這個道場,親近她老人家。
據末學觀察,她行住坐臥以及為信眾開示,日常一切所作所為,心中佛號始終不斷。常慧法師已經達到六根接觸六塵而心不隨境轉的程度。至於她老人家本地的風光,我們凡夫根本無法測知。長春百國興隆寺的僧眾很莊嚴很和睦,共修六和敬。魔強法弱的如今,這樣和合的僧團已極為罕見了!道場是八小時繞念佛號,八小時聽經,按照老法師對澳洲淨宗學院學僧的要求去做。各地的念佛同修們聞聽這樣清淨的道場後,紛紛到這裡來念佛或參學。據了解,已有二十餘個省市地區的同修們先後到這裡來念佛。長春百國興隆寺所興建的“彌陀村”,第一期工程已經竣工。等建成時,“彌陀村”念佛堂將會容納上千人繞佛聽經。那時,想要專辦死生大事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的念佛同修們,將會有一個極好極適合修行的場所!想要精進念佛專修專念一生成就的同修們,長春百國興隆寺非常值得您去參訪!
日常生活
3:00分打板起床3:20分到念佛堂繞佛.
5:20分早齋
8:10分水果
上午時間繞佛、聽經、拜佛150個.
11:00分午齋
12:00分午休
1:00分打板起床
1:20分繞佛
2:30分誦《無量壽經》
3:40分繞佛,聽經,拜佛150個.
21:00分回向
21:30分休息
七里店村興隆寺
興隆寺位於河北省永年縣臨關鎮七里店村,唐朝慰遲敬德所建,一九九○年續法法師主持重修,現存山門殿、大雄寶殿、祖師殿等建築,珍藏《大藏經》一部。現任住持續法法師,八十餘歲,河北省邯鄲人,一九九○年出家,師從慧性法師,畢業於上海圓明講堂,兼任河北省佛教協會理事,邯鄲市佛教協會會長,永年縣佛教協會會長。監院無畏法師,四十餘歲,永年縣人,一九八五年出家,師從續法法師。
寺址∶河北省永年縣臨 關鎮七里店村
彪村興隆寺
興隆寺位於井陘縣吳家窯鄉彪村,又名鴻門寺,現存主要建築有正殿、東西廂房及千佛塔。正殿坐北朝南,單檐懸山布瓦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高約6米,建在高0.6米的石砌台基上。東西配房各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硬山布瓦頂。
千佛塔建於金代,為樓閣式磚塔,平面八角形,高15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為石砌方形,塔身分三層,皆為磚仿木結構,設有塔心室,南面設門,余各壁做千佛龕,檐下施磚雕斗拱,二層下施有平座,二層塔身及塔檐作法與一層相同。三層及塔剎為後修配,塔記憶體石佛五尊、殘碑一通。
白水興隆
白水興隆寺位於房山區西北6公里歇山崗。白水寺又名興隆寺,俗稱大佛寺,始建年代不詳。
由於年久失修,僅存無梁殿l座和3尊石雕佛像。大殿坐北朝南,重檐房殿頂,磚石結構。殿內有3尊花崗岩石雕站像,中為釋迦牟尼,高5.8米,與臥佛寺大銅佛不相上下,螺發,無高肉髻,兩耳垂肩,身著袈裟,腳踏橢圓形蓮花座。兩旁為阿難、伽葉二協侍。白水寺石佛是北京保存最大的石佛像。
正定縣興隆寺
興隆寺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城內,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興寺正門高高矗立著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大匾,很是好認.還有門口有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纏人,寺廟內現已經沒有出家人,是否請香在於自己,在於心誠.。
隆興寺的主體建築是大悲閣。五檐三層,高33米。閣內正矗立著高大銅佛鑄像,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正定大菩薩。隆興寺的北側有榮國府,當是為拍攝電視劇《紅樓夢》而建。
隆興寺內包括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興寺的正門剪票處,供奉彌勒菩薩,天王殿門上懸有康熙皇帝手書“敕建隆興寺”金字牌匾。走過天王殿,就是原來六師殿的遺蹟。轉輪藏格,轉輪藏格始建於北宋,這座轉輪藏格直徑為7米,分為藏座藏身藏頂三部分,中間設一根10.8米的木軸上下貫穿。
慈化格、毗盧殿,“毗盧”是梵文“毗盧遮那”之略稱,意思是“光明遍照”。毗盧佛是釋迦牟尼得法身佛,這尊毗盧佛象高6.72米,三層蓮座的千葉蓮瓣上均鑄有一座式小佛,形成“千佛繞毗盧”的格局。另有三層四面佛,總計12尊,每尊毗盧佛都頭戴五佛冠,整尊佛像上總計大小佛像1072尊,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堪稱海內外孤例。從北面抱廈走出,穿過牌樓門,便可看見戒壇。走出戒壇,便可看到東側的慈氏閣。在慈氏閣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彌勒佛。在慈氏閣北面,是“龍藏寺碑”。御碑亭後便是整座隆興寺的
主體建築大悲閣。
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駐蹕,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可見當年這裡晨鐘暮鼓,鐘磬齊鳴,香菸繚繞,“南無”聲聲的歷史盛況。
楚雄興隆寺
興隆寺位於雲南省楚雄市雲泉路,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法德大師率眾弟子創建,定名為“守吉寺”。定吉寺先建大雄寶殿五間,於次年(1379年)落成,內塑三佛世,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左國阿彌陀佛,右為藥師佛。大殿落成後,法德大師邀請附近各大寺院長老三十多人舉行開光儀式。傳說在開光典禮時,高說在師認為“定吉寺”地名不是太好,而法德大師與的皇帝曾有多年交往,皇帝曾有安徽“皇覺寺”出家,建議法德大師到朝廷拜見皇上,求賜寺名。於是法德大師去求見皇上,明太祖念與法德大師在皇覺寺的交往,優待法德大師,賜寺名“興隆禪寺”,意思是興隆昌盛,還賜給黃金一千二百兩,綢緞十六匹,玉花瓶一對,並封法德為開山祖師。時間是1384年。
法德大師返回雲南後,擇吉日於乙丑年(1385年)臘月初八將皇上御賜“興隆禪寺”匾懸於新建寺門之上。
“文革”期間興隆寺曾用於辦學校,1987年恢復為寺院使用,現已基本恢復原貌。占地五十餘畝,僧人三十多人,現在興隆寺的建築主要有照壁、山門、彌勒殿、觀音殿、三聖殿、大雄寶殿、祖師殿等,布局合理,結構完整。寺內有碑刻13塊,塔林20座,重要文物有玉佛、古鐘、石碑等。法德大師為興隆寺的第一代方丈,有僧徒一百多人。
興隆寺現任方丈清緣法師,43歲,雲南大理人,任州政協委員,兼任楚雄市政協委員,鹿城鎮人大代表,雲南省佛教協會理事,楚雄市佛教協會會長,現任監院清福法師,32歲,雲南楚雄人,兼任楚雄市佛教協會秘書長,市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