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閣

彌勒菩薩雕像身軀偉岸,雙足開立於兩朵青蓮上,高七·三米。 彌勒菩薩面目慈祥,頭戴佛冠,上身內著襯胸,外穿天衣,下著齊足長裙。 編纂於乾隆十三年(西元一八八四年)的《隆興寺志》記載,此彌勒菩薩為「宋河漂木佛,系獨木雕鐫」。

簡介

在河北省正定縣隆興寺大悲閣前東側,有一座二層建築名喚慈氏閣。該閣外觀為單檐歇山頂,青瓦中心,綠琉璃瓦剪邊,下層前出抱廈,上層出平座走廓。內部梁架結構採用減柱造法,簡潔明朗。檐柱採用永定柱造法,即∶底層半拱和平座半拱分別於地平立柱承托,平座柱和底柱相依並列,上層柱仍然插於平座斗拱上。

特色

閣內供奉一尊宋代獨木雕制的彌勒菩薩。彌勒是古印度語,意譯為慈氏,是他的姓,名叫阿逸多,意譯為無能勝,合起來就是大慈大悲無人能勝。
彌勒菩薩雕像身軀偉岸,雙足開立於兩朵青蓮上,高七·三米。雖不及承德普寧寺的木質觀音菩薩和北京雍和宮彌勒木像大,但雕制時間卻比二者早了六百多年。
彌勒菩薩面目慈祥,頭戴佛冠,上身內著襯胸,外穿天衣,下著齊足長裙。右手上屈於胸前,掌心向外,左手下垂,其形為諸天說法狀。菩薩身後為輪廓奇特精美的舉身大背光,通高九·九米。背光主題紋飾為雕制的卷草紋,內飾花卉,外鏤火焰。整個雕像金碧輝煌,光彩奪目。

歷史

編纂於乾隆十三年(西元一八八四年)的《隆興寺志》記載,此彌勒菩薩為「宋河漂木佛,系獨木雕鐫」。另外,寺內三通石碑均記述北宋開寶四年(西元九七一年)修大悲閣的木料自五台山順滹沱河漂至鎮州(今正定),擇其最大者雕制了彌勒菩薩像
一九九九年,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根據《梁思成文集》載錄的早期《隆興寺慈氏閣彌勒立像》照片進行修補,恢復了原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