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皇法朗

法朗法師〈507年-581年〉,《梁書》作惠朗,俗姓周,徐州沛郡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南北朝三論宗大師,因長居興皇寺說法,故人稱興皇法朗,或興皇朗。 法朗大師於梁大通二年(528年)在青州出家,遍習禪法、律、《成實論》、毗曇等。 陳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奉敕入京,住持興皇寺,在此宏揚四論〈三論與《大智度論》〉,聽眾常達千人之多。

人物

法朗法師〈507年-581年〉,《梁書》作惠朗,俗姓周,徐州沛郡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南北朝三論宗大師,因長居興皇寺說法,故人稱興皇法朗,或興皇朗。因其辯才無礙,又被人稱為“伏虎朗”。

生平

法朗大師於梁大通二年(528年)在青州出家,遍習禪法、律、《成實論》、毗曇等。後隨攝山僧詮大師學習三論、《華嚴經》、《般若經》等,與長乾慧辯、禪眾慧勇、棲霞慧布合稱僧詮門下之“四友”。
陳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奉敕入京,住持興皇寺,在此宏揚四論〈三論與《大智度論》〉,聽眾常達千人之多。此時最重要的事跡是作《山門玄義》以三論意旨評破成實宗,成實宗因此慢慢衰微,三論宗得以宏揚於江南,使三論宗義成為陳代佛教的主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