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自貿區(英語:FreeTradeZone)亦稱自由貿易港區或者自由經濟區,是指在主權國家或者地區的關境以外,劃出特定的區域,準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實質上是採取自由港政策的關稅隔離區,狹義僅指提供區內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貨物的進口豁免關稅的地區,類似於出口加工區。廣義還包括自由港和轉口貿易區,是經濟特區的一種。
背景
2015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好、管理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體制機制,並開展若干新的試點。”一場以自貿區為支點的改革大幕,即將全面開啟。原本就對自貿區春心萌動的各大省市,得到“尚方寶劍”後士氣大振,悉數在全國兩會上“拉票”,趕搭自貿區班車。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有天津、廣東、重慶、成都、福建、河南、甘肅、安徽、陝西、大連、廣西、武漢、蘇州、西安、舟山等26個省市紛紛表態,將申報自貿區。其中,天津、廣東等地略占先機,相關方案已經完成了部委間的第一輪徵求意見。
專家看法
專家認為,進一步擴大自貿區的試點範圍,對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大有裨益。參與設計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的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建議,國家應儘快選擇合適的中心城市,再設立若干自貿試驗區,“中國這么大,不可能一個地方的經驗,在全國到處都能適合,未來自貿區肯定不止上海一個。”
中國自貿區戰略相關研究的核心參與者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隆國強說,不同地區有不同優勢,每個地區在國家發展戰略中肩負的使命不同,就需要在不同地區,設計不同的特殊園區來進行試驗,“圍繞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可以做很多試驗,千萬不要錯誤地認為,所有試驗都要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它也不可能承擔這樣的任務。”
隆國強指出,在全國設立自貿區不能“一刀切”,園區之間應避免照搬全抄,各地可提煉不同優勢,並根據各自不同的發展階段,並聯繫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角度,細化與設計相關政策,“目前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從全局高度為不同的地方,設計不同的試驗區。”
自貿區熱中,也有冷思考。有專家就直言,各地申請自貿區,一方面反映改革熱情高漲,另一方面也說明,有些地方想靠政策拉動經濟的思維仍然沒有完全轉變。王新奎亦擔憂,勇於推進改革雖是好事,但若引導不力、一哄而上,就可能重蹈“跑馬圈地要優惠特殊政策、招商引資拉國民生產總值”的老路。
“如果你要跑馬圈地,上基礎設施,要優惠政策,搞招商引資,那對不起,現在你還是不要搞,這點中央態度很明確,如果只是在比拼你的政策比我特殊,我的政策比你特殊,這樣也沒有意義,”王新奎建議,自貿區建設應避免形成過度競爭、功能重複、政策分割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