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2009年由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纂委員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臨淄是齊國故都、齊文化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都是幾千年來在臨淄這片熱土上生生不息的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臨淄人民世代相承的文化精粹。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建立了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料室、遺產資料庫和珍貴實物展廳,編輯了《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彙編》,分兩批公布了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80項,系統梳理匯總了2400多條線索、416個重點項目。其中,蹴鞠、孟姜女傳說、閣子裡芯子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目錄

序言

民間文學

姜太公的故事

齊桓公的故事

晏嬰的故事

田穰苴依法治軍

田單大擺火牛陣

魯仲連箭書退燕兵

遄台賽馬

孫臏智擒龐涓

孔子在齊聞《韶》

及瓜而代

陶朱公的故事

鄒陽上書訴冤情

王煽殉國

田橫殉國

終軍請纓

太史秉筆直書

江革孝母

馮諼買“義”

神醫扁鵲

無鹽娘娘

才女太史君

宿瘤

義繼母守諾舍親

緹縈救父

臨淄的由來

稷下學宮與百家爭鳴

臨淄八景

兔丘村的由來

愚公山的傳說

仉行莊的來歷

韓信嶺的由來

孟姜女的傳說

公冶長的傳說

齊王埋在三山口

公泉峪的傳說

灰姑娘的傳說

金山與太倉公的傳說

馬蓮台的傳說

鳳凰山的傳說

天堂寨的傳說

白馬關的傳說

石鼓的傳說

爐姑的傳說

準提閣的傳說

披甲庵的傳說

金山的傳說

元和寺石羊的傳說

蔣八缸的傳說

金召的傳說

九仙莊的傳說

燕石窪的傳說

矮槐樹的傳說

空心碌碡的傳說

杜康釀酒劉伶醉

“掫”的故事

半截褥套

傻女婿

火龍單

九頭老妖

貔狐子娘

狗熊不認鐵瓢

是貓就辟

人心無足蛇吞相

方言

諺語

歇後語

對聯

民謠

謎語

民俗

服飾習俗

飲食習俗

住房習俗

社交習俗

節日習俗

婚姻習俗

祭祀習俗

宗教信仰習俗

人生禮俗

廟會習俗

閣子裡芯子

傳統技藝

臨淄花邊工藝

崖頭大鼓製作工藝

四官撐凳製作工藝

大夫掄花

柁子製作工藝

北高陽泥塑玩具

韶院鐵花

王青葦席

華藝墜琴製作工藝

臨淄錫器

鳶鷹啄蝶風箏

韶院鑄造工藝

大武風匣製作工藝

西召口彩扎工藝

金嶺燒餅

金嶺醬牛肉

金嶺清真蜜食

趙氏餚雞

田旺粽子

土法制“引子

香面子製作工藝

周氏香油製作工藝

傳統知識

最早的學生守則

最早的紀念幣

最早的病歷

最早的水利著作

最早的氣功學理論

魯菜的起源

最早的商標

最早的職業教育

傳統音樂

齊《韶》

器樂

民間鼓譜

民間小調

臨淄民歌

民間器樂曲

傳統舞蹈

踩寸子

督府芯子

李家莊舞龍

楊王舞龍

堯王舞龍、舞獅

徐家圈舞獅

大薄舞獅

呈羔高蹺

金南高蹺

雪宮舞龍

淄河舞龍

傳統美術

臨淄刺繡

香坊板筆畫

南仇手工扎花

臨淄烙畫

臨淄磚雕藝術

南王根雕藝術

臨淄黑陶製作工藝

臨淄剪紙藝術

傳統戲劇

鷓鴣戲

八仙戲

督府四平腔

梧台東路梆子

傳統呂劇唱段

民間戲曲曲牌

傳統醫藥

土橋王氏醫術

古城膏藥

徐氏正骨

皇城李氏中醫

扈氏鼻炎藥膏

王氏小兒驚風、咳喘

治療醫術

戴氏口瘡治療醫術

邵氏中耳炎治療醫術

張氏關節炎、淤瘤

治療醫術

徐氏風濕病治療醫術

遊藝 傳統體育

傳統遊戲

九曲黃河燈迷陣

傀儡遊戲

傳統體育

曲藝

曲藝藝術的起源

附錄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後記

前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保持文化的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這一重要意義,已為各級領導、專家學者以及廣大人民民眾所認同。而是否有這樣的認識,是否有這樣的文化自覺,對於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之延續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臨淄是齊國故都、齊文化的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都是幾千年來在臨淄這片熱土上生生不息的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臨淄人民世代相承的文化精粹。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建立了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資料室、遺產資料庫和珍貴實物展廳,編輯了《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彙編》,分兩批公布了臨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80項,系統梳理匯總了2400多條線索、416個重點項目。其中,蹴鞠、孟姜女傳說、閣子裡芯子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精彩書摘

太公途遇

姜太公幫助文王、武王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周朝,成為周朝的大功臣。雖然他不是姬姓王族,卻有滅商興周的首功。東方的齊地是戰略要地,又是魚米鹽鐵富足之鄉,還有東夷萊國時時進犯,周天子便封姜太公為齊侯,讓他到淄水邊的營丘建立齊國。

姜太公率領人馬,辭別天子,出了周都鎬京,向東方齊地行進。太公一行來到離齊地不遠的一座山下,由於連日行軍,人困馬乏,見天色已晚,並且已經離齊地不遠,便下令就地紮營,埋鍋造飯,歇息一宿,明日再到營丘就任。

等隨從們都歇息以後,姜太公走出營帳觀察地形,見山腳下有一個小山村,信步走了過去。剛走到村頭,忽聽到柳樹下有兩位老者在閒談。太公沒有打擾,想轉身離去,但聽到兩位老者的談話,又不由地站住了腳。一位老者說:“老哥,你聽說了嗎?村外駐紮的軍隊是去齊地的,那為首的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滅商興周的姜子牙姜太公。”另一位老者說:“我看不像,姜太公雄才大略,怎會在離齊地半日路途之地安營夜宿,毫無建國緊迫之感呢!”第一位老者說:“這有什麼?休息一夜,明日不就輕鬆到達營丘了嗎?”第二位老者說:“你想不到,姜太公不可能想不到,東邊東夷萊侯早有奪取營丘的心思,聽說姜太公來這裡上任,肯定要前來爭奪營丘。用兵之道最重要的是抓住機會,機不可失,兵貴神速。難道姜太公不懂這些嗎?我看,這個人絕對不是姜太公。”姜太公聽了老者的對話,大吃一驚,心中暗道:“若不是聽見老者的話語,我姜尚就誤了上任建國的大事!”於是馬上飛跑回到營寨,急令全軍兵將立即披掛,火速向營丘飛奔。黎明時刻,姜太公的軍隊到達營丘東面的淄河西岸,只見對面萊侯的軍隊已經渡水到了河中央。萊侯的兵將在齊腰的水中走得很慢。姜太公急令弓箭手朝水中放箭,把河裡的萊侯兵將射死了大半,其餘的也退了回去。看著自己丟盔卸甲的士兵,萊侯仰天長嘆:“昨晚快馬來報,說姜子牙還在百里之外安營歇息,沒想到天還沒亮就到了跟前,傳說姜子牙是天神,真是不假,看來營丘這塊地盤我是得不到了,真是天不助我!”於是率領軍隊退走了。姜太公進入營丘,安排就緒。想起自己的草率,他自責道:“我一生謹慎,一時麻痹大意,險些誤了大事。多虧兩位老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