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遄台又叫歇馬台、戲馬台。關於這個名稱的來歷,一種說法是,先秦齊國時這裡是進入都城的最後一個驛站。信使來到這裡,要進行適當的休息,故有歇馬台之稱;另一種說法是,當年齊王經常和那些貴族、大臣們在這裡賽馬,故稱
戲馬台。傳說台下平地是齊國的賽馬場,孫臏指導田忌賽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
里。
歷史典故
《左傳》有“齊侯至自田,晏子侍於遄台”的記載,與《晏子春秋》載“晏子與景公在遄台辯‘和’、‘同’”二字之異,乃同一事。還傳為齊國戰馬集結之處,又說齊威王與田忌賽馬之地。
田忌賽馬
戰國時期的某年,大將田忌和齊威王在此賽馬(實際上是賽馬車)。往年比賽,田忌每次都輸得狼狽不堪,下的賭注也被威王悉數拿走。而這次比賽,田忌卻贏了。原來,他使用了孫臏提出的方法,用下等馬對付威王的上等馬,用上等馬對付威王的中等馬,用中等馬對付威王的下等馬。結果田忌以2:1獲勝。這場賽馬使孫臏受到齊威王的賞識和重用。他幫助齊國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使齊國一躍而成為戰國之雄。
晏子與齊景公辯和與同的故事
歷史上有名的晏子與齊景公辯和與同的故事,也發生在遄台。《晏子春秋》記載,齊景公與晏子在遄台聊天。景公認為他和梁丘據關係最和諧,晏子卻說他們只是相同而已,算不上和諧。晏子向景公舉了做羹湯、演奏音樂的例子,認為好湯必須是水裡加上各種調料和魚肉;和諧的音樂必須由各種樂器、樂音相互配合產生的。同樣的道理,和諧的君臣關係並不是君說什麼臣子只是隨聲附和,而是君認為可行的,臣子指出其中的不可行;國君認為不可行的,而臣子指出其中可行的。這就是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