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人群
關節鏡由於創傷小,效果肯定,已逐漸替代了一些以往需要切開的手術。做關節鏡手術時不暴露關節腔,手術在液體環境中進行,對關節軟骨幹擾很小,大大縮短了術後康復時間;關節鏡不僅使病變顯示清晰,而且可以深入一些較隱匿的部位,甚至一些關節外疾患也可套用該技術,為運動創傷診治提供了良好的手段。
膝關節鏡可診斷、治療多種膝關節疾患,如半月板損傷、前後交叉韌帶斷裂、關節軟骨損傷、關節內游離體(又叫關節鼠)、骨性關節炎、各種慢性滑膜炎等疾病。患者由於運動損傷引起膝關節腫脹、疼痛、不穩或絞索等症狀時,都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是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或關節內游離體,應儘早進行關節鏡手術治療。慢性滑膜炎、早期的骨性關節炎等疾病經保守治療無效時,也可通過關節鏡來進一步診治。
全身或局部的感染性疾病(如感染引起的發熱),膝關節附近皮膚出現癤腫,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或者其他嚴重疾病,不能耐受麻醉和手術等患者不能做膝關節鏡手術。
另外,術前要注意避免膝關節附近的皮膚被蚊蟲叮咬,避免皮膚出現癤腫。術後要注意休息,遵從醫囑,按時進行康復鍛鍊。
術前準備
患者準備
手術前1天訪視患者,了解患者病史以及各種術前治療情況、檢查報告單等,了解患者身體狀況,根據患者的認知程度並針對其焦慮心理採取適當的心理護理措施,並向患者介紹手術步驟和時間,說明麻醉體位配合的重要性以及術中可以讓患者通過電視監護儀清楚看到手術過程等情況,消除其不安情緒,並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手術。手術間準備
微創手術,手術間應嚴格消毒滅菌,原則上應儘量把手術安排在潔淨手術間內,術中空氣淨化機持續空氣淨化,使室內溫度保持在22℃~25℃,相對濕度50%~60%,光線不宜過亮,以免影響影像清晰度,並定期檢查、保修空氣淨化機,減少人員流動,以減少污染幾率,防止手術切口感染,提高治癒率。器械準備
根據器械質地的不同,選擇相應的滅菌方式,原則上應儘可能的採取高壓滅菌方法。如:內鏡、鏡鞘套、管心、冷光源光纜、攝像機光纜、刨削刀手柄、刨削刀打磨器、膠管等,應選擇用2%的甲醛薰蒸消毒,而關節鏡常規器械包、探針、半月板剝離子、籃鉗(左彎、中彎、右彎)、套針、刮匙、進水管針、髓核鉗等進行高壓滅菌。常規準備一次性灌洗器、吸引管、吸引頭、導水管、手術膜、彈力繃帶、棉脂、下肢止血帶、止血儀、吸引器裝置等。
灌洗液準備
常採用複方林格溶液或生理鹽水。
手術配合
麻醉方式
一般採用硬膜外腔阻滯麻醉或腰麻兩種麻醉方式。
手術體位
取平臥位,並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下肢可伸直或屈曲;術者位於患側,以利於變換關節位置及對膝關節的屈伸、鏇轉。雙上肢外展,建立靜脈輸液,監測血壓、血氧飽和度,便於麻醉觀察,確保手術安全順利進行。
配合步驟
(1)在患肢大腿根部上氣壓止血帶,常規消毒鋪巾,患肢套一次性腳套,台面最頂層鋪上一次性無菌C-臂套,以確保手術台面不被浸濕污染。
(2)正確連線、調節關節鏡攝像系統和灌注系統,內鏡、攝像頭、攝像機轉換器接頭、監視器冷光源、光導纖維束等光纜,以及灌注器通道等裝置,按手術所需的器械先後、有秩序的擺放在器械檯面上。
(3)根據手術部位的需要,選擇恰當入路。髕骨入路3個: ①前內側入路:於內側囊上1cm髕腱旁1cm處切一小口,將穿刺針置入關節腔。 ②外上入路:於股四頭肌腱外側、髕骨旁上方、上角各2.5cm處切一小口,插入套針,連線灌水輸液瓶。 ③前外側入路:於外側關節線上1cm髕腱旁1cm處切一小口,插入關節鏡套針。插入鏡鞘,置入關節鏡,打開灌注系統沖洗關節腔,使術野清晰。(4)在關節鏡下根據手術需要另加切口,並移動肢體的髕上囊、髕骨關節、髁間窩、內側間隙、外側間隙、外側隱窩和內側隱窩的順序檢查,並根據術中的需要做粘連松解、活體組織取出,根據鏡檢結果確定手術方式,以及選擇相對應的器械。
注意事項
(1)膝關節鏡手術於關節內進行,關節內感染將嚴重影響關節功能,所以應當從各個方面加以控制,嚴格掌握手術指征及患者自身情況。如局部有炎症或感染灶、全身感染性疾病以及自身存在的其他易感因素,須控制後再行手術。
(2)根據患者情況,放置引流管,防止術後關節積液以及短期內關節腫脹。
(3)術前浸泡的手術刀剪、熏蒸的關節鏡器械套用生理鹽水沖洗乾淨後方可使用。
(4)巡迴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添加灌注液,以免空氣進入關節囊內,影響手術視野效果,術中儘可能保證患者舒適,減輕痛苦。
(5)為確保手術能夠順利進行,應加強關節鏡器械的保養工作,做好清潔處理。
(6)纖維光纜避免折曲,內徑應>10cm,開冷光源時應由弱到強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