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關節鼠](/img/0/2be/nBnauM3X3UDM1UzM1QzM5QzNzMTMzQjN4UTOzMTNwAzMxAzL0M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簡介
“關節鼠”,指關節里游離體在人的關節里像老鼠一樣游竄不定,引起疼痛和關節交鎖等症狀。如關節受傷,骨端表面的關節軟骨贅也有可能脫落掉在關節腔內成為小“老鼠”。有的是關節滑膜軟骨瘤,吸收關節液的營養,慢慢生長,成為光滑白胖的大“老鼠”。它們常常出現在人體膝、肘和肩等大關節里。“老鼠”大部分呈不規則的球形,小的直徑一毫米左右,大的可達幾厘米,少則一個,多則幾百個。平常,“老鼠”又可以滑因側窩,症狀減退或消失。當“老鼠”跑到關節靠近體表的地方時,病人自己也能摸到。關節鼠都是良性的,吃藥、打針不能消失,一般必須手術治療取出這些“老鼠”。
病因
![關節鼠](/img/7/a02/nBnauM3X2UDN0UzN1cTO0czNzMTMwAjM2IDNwADMwAzMxAzL3k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形成“關節鼠(游離體)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剝脫性骨軟骨炎:因其關節內軟骨脫落,逐漸形成游離體;
②骨性關節炎:由於關節內骨贅外傷、老化而脫落,長期在關節內游離磨擦而形成游離體;
③關節內軟骨或骨質骨折後,碎塊長期游離而形成;
④部分滑膜骨軟骨瘤病,但較少見。
由於膝關節內游離體的出現,常可造成患者行走或運動時打軟腿,或關節在某一位置時被其卡住,而出現疼痛,不能活動,醫學上稱其為關節絞鎖現象。當改變體位後上屬現象會立即消失,當有些游離體稍大一些的游離到關節前側(膝眼)時,病人可觸及移動的小骨塊,用力按壓時,可跑到它處。出現上述情況時拍膝關節正側位X線片,即可確診。
對其游離體的治療,唯一的方法就是手術取出,藥物則無能為力,手術後一般無後遺症。
症狀
1.膝關節內疼痛,活動時加重,有時可使病人跌倒。反覆出現膝關節突然鎖住,不能伸直和屈曲。稍活動膝關節後,常出現彈響,隨後症狀消失。發作後,關節可腫脹、積液。
2.每次發作時疼痛部位常不相同,病人常能發現時隱時現之關節鼠,可為單個,亦可為數個。
3.有時在膝關節表淺處可摸及關節鼠。膝關節活動可受限。並可出現股四頭肌萎縮。
4.病程長者,可出現骨性關節炎。
治療方法
關節鼠治療的唯一方法是手術摘除,保守治療無濟於事。術前在透視下,將游離體設法推擠至關節面而後摘除。術中若游離體逃遁或隱現有數個游離體時,可採用高壓採煤式沖洗法,耐心反覆衝擊游離體以摘除之。關節鏡在臨床套用後,可不切開關節,在鏡下摘除游離體,手術創傷小,操作準確,較之原來的手術有很大進步。
需要注意的是,關節鼠經常反覆擠壓在關節面之間,勢必損傷軟骨,導致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因此,一旦有關節內游離體,應儘早將其摘除。
治療原則
1.手術摘除關節內游離體:可在膝關節鏡下或切開關節施行。帶關節面軟骨的骨軟骨碎片宜儘可能復位固定。
2.同時治療原發病。
用藥原則
1.術後要用抗生素和支持、對症治療。可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抗生素。
2.術中出血多或體質較差者,要輸血或人體白蛋白。
預防常識
關節鼠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關節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的碎片脫落而成為游離體留於關節內而引起的。因此,對原有膝部外傷或關節疾病史的病人,一旦出現有關節交鎖、彈響,並反覆發作者,應考慮有關節鼠發生,及時到醫院就醫,以便及早診斷和治療,不要把其當成“風濕”等病來治療,否則將既浪費錢財,又延誤病情,增加痛苦,導致骨性關節炎併發症的發生,關節功能將部分或完全喪失。切記:愈早手術摘除游離體,療效愈好,功能恢復愈完全。膝關節鏡檢查不但能明確診斷,而且還能協助摘除游離體,達到治療的目的。這種方法損傷小,恢復快,療效佳,是值得推薦的。
疾病案例
![關節鼠](/img/2/a82/nBnauM3XwAzN4IzMxYDM1czNzMTMwAjM2IDNwADMwAzMxAzL2A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70歲的金某在一次走路時感到右膝關節如同被卡住一般,右腿動彈不得,過一段時間又好了,但經常反覆,讓他痛苦不堪。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骨科檢查時,醫生髮現其右膝關節前後有十餘個被稱為關節鼠的組織碎片,是導致其經常變跛的元兇。日前,醫生採用關節鏡將關節鼠一一擒獲。
無影燈下,骨科陳廖斌教授在金某膝關節“膝眼”處打兩個5毫米的小洞,將直徑4毫米、由光導纖維和透鏡組成的關節鏡插入關節內,將關節擴張並注水,從監視器中可以看到注了水的關節如同海底世界,處於游離狀態的關節鼠清晰可見。主刀醫生將精巧的操作器械從另一小孔中插入關節腔,將致病的關節鼠一個個捉了出來,一個多小時竟然從金某關節內取出15個關節鼠。術後金某又行走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