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解剖變異有一定關係。即末端迴腸與乙狀結腸均具有過長的系膜,其一端以牢固地固定在後腹膜上,這就造成了一段腸管易於旋轉活動的條件,由於翻身和腸腔大量積物的重力作用,可使一腸管纏繞於另一腸管,造成互相扭結,且愈扭愈緊,不能自行復位,嚴重者可出現絞窄性腸梗阻。
臨床表現
具有一般腸扭轉腸梗阻的臨床表現,起病急驟、發展迅速。患者中下腹有陣發性劇烈絞痛、腹脹,排便、排氣停止。中期以後可出現噁心、嘔吐,嘔吐物為胃腸內容物。如出現絞窄時則上述症狀加劇,甚或壞死穿孔,出現瀰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和體液電解質紊亂的症狀與體徵。
檢查
檢查見腹部膨隆或有腸型,腹部壓痛,以病變部位為重。叩診和聽診有鼓音,早期可聞及高調腸鳴音和氣過水聲,中期以後腸鳴音減退或消失。直腸指檢常發現直腸壺腹內糞便缺如。當出現絞窄或穿孔時,則可呈現腹膜刺激征。
X線檢查可見乙狀結腸與小腸表現為擴大膨脹的結腸襻位於右下腹部,而左側腹部則是一組脹大的小腸影像。
診斷
凡急性腸梗阻患者均應考慮有本徵的可能性,X線檢查可證實診斷。
鑑別診斷
需與腸套疊、機械性腸梗阻、糞便嵌塞、腫瘤等進行鑑別。
治療
由於腸扭轉有復發傾向,且易造成絞窄和壞死,出現瀰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和嚴重的代謝紊亂而死亡。因此,一經確診,應及早手術治療。
預後
無併發症的本徵患者,在24小時內行手術治療者,死亡率約為1%,而伴有腸壞疽的死亡率則可高達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