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醫對本病一般統稱為腰腿痛,或稱股腿風、股骨風,屬於痹症的範疇,西醫統稱為坐骨神經痛,事實以上稱為,都顯得籠統,不利於療效的提高。臨床上所見的腰腿痛病例,以梨狀肌損傷綜合症,占其中絕大部分,其次以腰椎間盤突出症,但有時兩者同時存在,本文介紹腰腿痛梨狀肌損傷綜合症。為了進一步認識本病,以便提高療效,筆者在臨床上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弄清椎間盤與坐骨神經根,梨狀肌與坐骨神經乾的內在聯繫,從而制訂出腰腿痛吊瘀療法,用之於臨床,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扼要介紹如下,請同道斧正。病名概念
人們由於負重、挫閃、扭傷、摔傷、風寒濕邪的刺激,導致梨狀肌撕裂,局部痙攣,充血水腫,肥厚,引起局部瘀血以及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刺激和壓迫坐骨神經,引起臀部疼痛,即稱之為梨狀肌損傷綜合症。
臨床症狀
本病臀腿疼痛劇烈,或為酸疼,嚴重者呈刀割樣或跳膿樣疼痛,小腿後外側有放射性疼痛,並伴有麻木感,患肢自覺變短,跛行,呈強迫體位,走路身體半屈曲,鴨步移行步態,嚴重病例可有陰囊睪丸抽痛,咳嗽大小便增加腹壓時疼痛加劇。
病因病機
本病的發病原因,大致為肩挑或扛抬重物,或勞動時體位不正及摔傷,以致梨狀肌挫閃扭傷,形成瘀血壓迫和刺激坐骨神經,從而導致臀部疼痛。現分述如下:
1、梨狀肌損傷:人們每當下蹲起立時,下肢突然過度外旋或雨天不慎打滑摔倒,即可導致梨狀肌扭曲損傷,扛抬重物下肢外旋時,可使梨狀肌肌腱破裂,梨狀肌痙攣收縮,刺激和壓迫坐骨神經,以致臀腿疼痛。
2、風寒濕邪的侵襲:患者感受風寒或居處潮濕,致使脈絡痹阻,經脈失濡,以致梨狀肌退化形成慢性炎症,刺激和壓迫坐骨神經,亦可引起臀腿疼痛。
疾病診斷
大部分梨狀肌綜合症病人有扛抬重物,挫閃扭傷和勞累受涼史,梨狀肌部位有明顯壓痛,腰部壓痛和叩擊痛,棘突無偏歪,腰部抬高試驗可以(-),或在60°以內(+),超過60°反而為(-),但要注意相當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合併梨狀肌綜合症。典型病例在梨狀肌部位可觸到條索狀隆起,局部鈍厚,或呈瀰漫性鈍厚,慢性梨狀肌綜合症則出現梨狀肌鬆軟萎縮,與下列疾病相鑑別。
1、腰椎間盤突出症:每發生於20~40歲的青壯年,引起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因素為外傷,以下腰部疼痛伴一側下肢疼痛為主要特點,可有腰部脊柱偏歪,在L4、5或L5、S1棘突旁有明顯壓痛,受壓的坐骨神經由臀部向下呈放射性疼痛,極少向腰部放射。
2、腰部小關節紊亂:起因突然無明顯外傷史,很少出現坐骨神經痛,如因靠近神經根的小關節周圍發生炎症局部水腫時,則可影響神經根,此時在腰後伸動作時,可以出現放射性坐骨神經痛。
3、腰椎結核:本病發病緩慢,進行性加重,無間歇期,腰腿扣擊痛在棘突,無放射痛,血沉快,x線片錐體邊緣有缺損,或有寒性膿影。
4、椎管狹窄症:本症分間歇性跛行型椎管狹窄和坐骨神經痛椎管狹窄症,前者不能久站和走長路,走久則會出現下肢麻木無力,休息下蹲後好轉;後者有長期下腰痛病史,臨床症狀有腿痛伴麻木,每在下蹲或躺臥後恢復,多為兩側,或左右交替出現,直腿抬高試驗均為陰性。
治療措施
以舒筋活絡,活血化瘀,解痙鎮痛,促進局部炎腫消散為治療原則。
遠古的吊瘀療法是傳統中醫學中治療梨狀肌損傷綜合症的一種方法。
吊瘀療法則遵循傳統醫學的基本醫理,採用中藥活血劑“吊瘀療法”,通過特製的器械,配合恩師精心研製的“中藥活血劑”經過敲擊所產生的溫熱刺激使毛孔開放,全身出汗,將全身皮膚毛孔打開,讓體內“邪毒”隨汗排出體外,在由下至上循環的途徑上,“中藥活血劑”經汗腺輸入皮下組織,滲透入穴位,瞬間即可將積聚多年的毒素提至體表,也就是出瘀,吊瘀敲擊時所出現的“瘀塊”經手法散瘀後,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將其化解,通過汗腺、尿液等途徑排出體外。所以患者回去後,要多喝溫熱的白開水,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強療效。快速出瘀,使得神經不受瘀血的壓迫及病邪之氣直接外排,以最快捷的方式疏通經絡,這正是吊瘀療效立竿見影的主要原因。經過幾次的治療將埋藏於深處的積聚物徹底清除,恢復病變部位的肌體和人體機體功能。看似簡單的敲擊可刺激末梢神經,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抵制反應能力,使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各臟腑、肢體的細胞得到充足的養分,活力增強,使病變組織得到迅速的修復。吊養氣血,強筋壯骨,通暢經絡,使腿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更強,血液循環暢通,以起松解韌帶,消腫退腫,起到活血化瘀,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症和水腫,復元受損神經。
預後
本症主要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在治療上需採用綜合療法。如拖延日久出現局部肌肉萎縮,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