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牛肉絲

胡蘿蔔牛肉絲

胡蘿蔔牛肉絲是一道以牛肉和蘿蔔為主要食材製作而成的美食,屬於家常菜。該菜品具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等功效。

烹飪方法

主料:

牛肉(瘦)300克 芹菜50克 胡蘿蔔50克

調料:

豆瓣20克 鹽2克 味素1克 植物油20克 香油1克 花椒粉1克

牛肉洗淨,切粗絲; 芹菜洗淨,切段;

胡蘿蔔洗淨,切絲;

豆瓣剁細;

鍋內倒油燒熱,下牛肉絲小火煸炒片刻,加入豆瓣、芹菜、胡蘿蔔絲煸至紅色;

調入鹽、味素、香油炒勻,起鍋盛盤,撒上花椒粉即可。

主料介紹

牛肉是中國人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營養分析

牛肉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水牛肉能安胎補神,黃牛肉能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壯骨。

胡蘿蔔:維生素B10.02~0.04毫克,維生素B20.04~0.05毫克,維生素C12毫克,熱量150.7千焦,另含果膠、澱粉、無機鹽和多種胺基酸。各類品種中尤以深橘紅色胡蘿蔔素含量最高,各種胡蘿蔔所含能量在79.5乾焦~1339.8千焦之間。胡蘿蔔是一種質脆味美、營養豐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參”之稱。胡蘿蔔富含糖類、脂肪、揮髮油、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花青素、鈣、鐵等營養成分。

美國科學家研究證實:每天吃兩根胡蘿蔔,可使血中膽固醇降低10%~20%;每天吃三根胡蘿蔔,有助於預防心臟疾病和腫瘤。中醫認為胡蘿蔔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補肝明目、清熱解毒、壯陽補腎、透疹、降氣止咳等功效,可用於腸胃不適、便秘、夜盲症(維生素A的作用)、性功能低下、麻疹、百日咳、小兒營養不良等症狀。胡蘿蔔富含維生素,並有輕微而持續發汗的作用,可刺激皮膚的新陳代謝,增進血液循環,從而使皮膚細嫩光滑,膚色紅潤,對美容健膚有獨到的作用。同時,胡蘿蔔也適宜於皮膚乾燥、粗糙,或患毛髮苔蘚、黑頭粉刺、角化型濕疹者食用。

功用:補肝明目,清熱解毒。胡蘿蔔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對於眼部滋養有很大的幫助,能有效的減少黑眼圈的形成

成分:可食用部分達97%。每l00g中含能量180kj、水分87.4g、蛋白質1.4g、脂肪0.2g、膳食纖維1.3g、碳水化合物8.9g、胡蘿蔔素4010μg、視黃醇當量668μg、硫胺素0.04mg、核黃素0.04mg、尼克酸0.2mg和維生素C16mg;鉀193mg、鈉25.1mg、鈣32mg、鎂7mg、錳0.07mg、鋅0.14mg,銅0.03mg、磷16mg和硒2.8μg。藥用成分有咖啡酸和沒食子酸等。

注意事項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適宜於生長發育、術後、病後調養的人、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黃目眩之人食用;

感染性疾病、肝病、腎病的人慎食;黃牛肉為發物,患瘡疥濕疹、痘痧、瘙癢者慎用。

製作指導

烹飪時放一個山楂、一塊橘皮或一點茶葉,牛肉易爛;

清燉牛肉能較好地保存營養成分;

牛肉煮濃汁喝可治因胃虛弱引起的慢性腹瀉;

煮老牛肉的前一天晚上把牛肉塗上一層芥末,第二天用冷水沖洗乾淨後下鍋煮,煮時再放點酒、醋,這樣處理之後老牛肉容易煮爛,而且肉質變嫩,色佳味美,香氣撲鼻;

紅燒牛肉時,加少許雪裡蕻,肉味鮮美;

牛肉的纖維組織較粗,結締組織又較多,應橫切,將長纖維切斷,不能順著纖維組織切,否則不僅沒法入味,還嚼不爛;

牛肉受風吹後易變黑,進而變質,因此要注意保管。

食療作用

牛肉 牛肉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牛肉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功效。

老年人將牛肉與仙人掌同食,可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

牛肉加紅棗燉服,則有助肌肉生長和促傷口癒合之功效。

醫書記載

《雷公泡製藥性解》說:“黃牛肉,主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骨壯筋。”

《羅氏會約醫鏡》記載:“牛肉,安中補脾,養胃益氣。”

菜餚特色

新鮮牛肉有光澤,紅色均勻稍暗,脂肪為潔白或淡黃色,外表微乾或有風乾膜,不粘手,彈性好,有鮮肉味。老牛肉色深紅,質粗;嫩牛肉色淺紅,質堅而細,富有彈性。

有人認為當牛肉開始腐爛時的味道最為鮮美。其實這是極為荒唐的說法。雖然在屠宰後的內熟成時期比其他肉類久,但卻因為到店鋪陳設之前,已經完全熟成,而可放在家中的日期只有三四天,整塊肉則以一周為限。同時為了防止氧化而變質,應置於冰櫃保存。

一周吃一次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應少食為妙,否則會增加體內膽固醇和脂肪的積累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