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胡璉十八歲因家貧而入黃埔軍校四期班。曾任蔣介石嫡系部隊第十八軍軍長,第十二兵團副司令。胡璉在國民黨軍十八軍從少尉排長乾起,歷經北伐、中原會戰、江西剿共、抗戰諸役,因戰功顯赫而不斷耀升直至十八軍中將軍長。三十七歲己名列國民黨軍一流將領之序。黃埔軍校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二十師排、連長。1928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總部警衛二團連長、第十一師營附、營長。1932年,起任第十八軍特務營營長、特務團團長、第十一師第六十六團團長。1937年起,任第六十七師第一一九旅旅長、第十一師副師長。1941年3月,任預備第九師師長。一九四二年任第十一師師長。1943年10月,任第十八軍副軍長,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高級參謀。1944年8月,任第十八軍軍長。1946年,任整編第十八軍軍長兼整十一師師長。1947年8月,升兼第十二兵團副司令,9月22日晉為陸軍中將。1949年1月,任閩浙贛邊區司令官,2月任第二編練司令,6月任第十二兵團司令,10月任金門防衛司令。1954年6月,任第一軍團司令官。1957年7月,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任金門防衛司令。1957年8月,任陸軍副總司令。1964年,任駐越南大使。1972年12月,晉升陸軍一級上將。1974年,退役。1977年6月22日,病逝於台北,享年70歲。
抗戰時期

1937年初,淞滬會戰爆發後,胡所在的陳誠任軍長的十八軍第十一師第六十六團開赴上海,1937年8月率部參加淞滬會戰。胡團奉命守衛上海北面羅店地區。日軍以羅店為突破口,派飛機轟炸、大炮轟擊六十六團陣地,施放煙幕彈,以坦克掩護步兵衝擊。胡璉組織敢死隊,用集束手榴彈炸坦克,又組織機槍火力網封鎖日軍前進通道。有時組織部隊主動出擊與敵人進行肉搏戰,以殺傷敵人。有時一晝夜打退敵人十幾次進攻,頑強地堅守了陣地。淞滬會戰後,胡璉升任第六十七師步兵第一一九旅旅長。第二年胡璉隨部挺進蘇南開展游擊戰,重創敵寇。其部四零一團團長邱行湘直搗潥陽、宜興一帶,直逼蘇浙邊境張渚諸地,使日寇滬寧鐵路交通受威脅。1938年6月,胡璉司令部設在九華山,他親自到前沿陣地了解情況,發現日寇在江岸各地修碉堡,並有重兵把守。他為了配合海軍特種部隊在長江布雷,將沿線據點中的敵人引開。一天胡璉指揮部隊突然向敵人據點發動攻擊,迫使敵人放鬆對沿江的巡邏。扮成“船夫”“漁民”的海軍特種部隊乘機在江面布下水雷。一天夜晚,胡璉又派出一支部隊向敵人碉堡突擊,日寇摸不清中國軍隊的虛實,不敢出擊,海軍特

解放戰爭
1946年5月,18軍整編為11師,胡璉任師長。在解放戰爭中,率該師參加進攻蘇北魯南解放區,參加圍攻中原解放軍。他率領的整編第11師一直充當著救火隊的任務,哪裡有難便被投入哪個戰場。1946年9月,定陶戰役後,國民黨軍繼續向晉冀魯豫解放區進犯,占山東菏澤城。接著,國民黨軍第5軍和整編第11師分別進至巨野以西龍固集地區和巨野以南的章縫集地區。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三、六、七縱隊及冀魯豫軍區獨立旅於10月3日發起巨野戰役,以1個縱隊扼制第5軍於龍固集以西地區,集中3個縱隊殲滅突擊於章縫集地區的第11師11旅。激戰至7日上午,章縫集守軍3000餘人除200人逃脫外,全部被殲滅。與此同時,國民黨軍第5軍被扼阻於龍固集以西地區,斃傷其2000餘人。下午,第5軍和整編第11師分別向西和西南方向退卻,逐漸靠攏,晉冀魯豫野戰軍遂結束戰役。是役,斃傷俘國民黨軍5300餘人。
1947年7月的山東南麻戰役,胡璉判斷華野可能集中部隊攻擊比較孤立他,於是花了20多天集中在南麻修築了一系列的巧妙的防禦工事,其中有大量的子母堡。結果雖然粟裕率領華野集中了四個縱隊外加魯中軍區三個團的絕對優勢兵力攻擊胡璉,還有七縱一個縱隊負責阻援!但是在胡璉的巧妙防禦工事和頑強防守下,華野四個縱隊連續猛攻三天三夜,7月15日下午,解放軍以密集的炮轟為信號,向胡部發起進攻,整十一師陣前血流成河,傷亡慘重,而國民黨援軍或者被解放軍阻擊無法靠攏,或者因胡璉平日的霸道而故作有心無力之狀。解放軍的攻擊越來越激烈,胡璉幾近絕望,在絕望中,胡璉率領司令部全體人員焚香跪拜,企求老天爺保佑,說來也巧,就在此時一,天降大雨,這暴雨一下就是7天7夜,解放軍進攻部隊也因雨遲滯。同時陳誠接到胡璉的求救電報後,為自己起家的家底心急如焚,調兵遣將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救援胡璉。25師和64師先後增援趕到,阻援的七縱不是優勢敵人的對手,激戰一通被迫後撤。
1947年9月曹縣戰鬥,陳毅指揮所部,將據守定陶附近沙土集守軍、國民黨軍段霖茂整第五十七師包圍,於9月7日,將之全殲,繼續南進,24日與國民黨軍整第十一師在大義集、土山集一線遭遇,兩軍展開激戰。11師師長鬍璉嗅覺敏銳,馬上停止前進,進駐兩個村莊挖掘工事固守。解放軍還是老戰術,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以3、8兩縱猛攻土山集守軍18旅,4縱阻擊大義集增援。18旅堅定守住土山集,三野自與整第十一師遭遇以來,激戰數日,未有斬獲,毫不戀戰,斷然放棄攻擊,主動撤出戰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碭山、馬牧集間,越隴海鐵路南下,向皖、蘇廣大地區縱橫掃蕩,因這些地區,國民黨軍軍正規部隊都已調走,很快恢復了魯南蘇北原來的解放區。此役解放軍傷亡4413人,整編11師傷亡3500人。
奮力突圍
1948年4月至10月任第二編練司令部司令。1948年9月初,國民黨軍隊取消整編軍番號,恢復原來的軍師番號。此月,國防部授予胡璉陸軍中將銜。胡璉的整編第十八軍番號撤銷後,所屬的整編第十一師、整編第三師和整編第十師都併入新組建的第十二兵團建制。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發表由黃維任兵團司令、胡璉任副司令。胡對此大為不滿。但是,黃維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在十八軍曾是胡璉的上級,聲望比他還高,胡不得不表面恭順,背後則滿腹牢騷,不安於位。10月底,胡以父親病重和醫治牙病為由,請假離開部隊跑到武漢去了。11月初,淮海戰役揭開序幕。蔣介石命令黃維第十二兵團迅速開赴徐海淮蚌地區作戰。第十二兵團1948年11月8日由駐馬店出發向安徽前進,18日到達蒙城的渦河、北淝河一帶,即遭到中原野戰軍的進攻。25日,被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包圍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
第十二兵團被包圍後,蔣介石發現胡璉不在前線,立即電召胡到南京面談,問胡有什麼辦法能導致該兵團轉為有利態勢。胡認為這次戰役是國共兩黨的大決戰,即向蔣表示願意飛赴雙堆集;協助黃維鼓舞士氣,調整態勢。蔣極為嘉許,並指示第十二兵團:“要固守下去,苦鬥必生。”然後,蔣命令空軍用小飛機把胡璉於12月1日送到雙堆集前方。胡向黃維和軍師長傳達了蔣的指示後,馬上到各軍師陣地視察,並將兵力作了局部調整。幾天之後,中原野戰軍的攻勢更加猛烈。第十二兵團糧彈匱乏,南京空降飛機有減無增,局勢越來越嚴重。黃維決定派胡璉去南京,一則向蔣介石報告險情,催運補給,敦促救兵請示對策;二則要胡住在南京,以免和大家同歸於盡。如果第十二兵團被殲,望胡能為大家處理善後。7日,胡璉飛南京向蔣介石報告雙堆集情況。8日晚,蔣介石邀宋希濂、胡璉,蔣經國共進晚餐,並放映電影《文天祥》。蔣對宋、胡說:“這個片子很好。”暗示宋、胡為其政權“效忠”。9日,胡璉再次飛雙堆集,向黃維等傳達了蔣介石準許在危急時可以突圍的指示。
12日,中原、華東野戰軍對第十二兵團發起總攻。15日,黃維突圍的命令下達後,所部爭先恐後亂成一團,結果除少數漏網者外,悉數被殲。胡璉因害怕當俘虜,在突圍前向醫務人員要了大量安眠藥,準備在不能脫身時,服藥自殺。胡後來乘戰車衝出了重圍,遇到第十八軍未被包圍的騎兵。不久,他跑到了南京。
最後一戰
1949年2月,胡璉被南京國防部任命為第二編練司令部司令,負責收集從長江以北潰敗逃至江南的官兵,並補充新兵。第二編練司令部設在江西南城,得到當時的江西省主席方天的許多幫助。不久,便成立、重建和督練第十八軍和第十軍,由高魁元、劉廉一分別任軍長。是年4月,解放軍渡江戰役打響後,代總統李宗仁要胡璉率部進駐大庾嶺,胡對李的命令陽奉陰違,按兵不動,暗中接受蔣介石的遙控指揮;5月中旬,南城解放,第二編練司令部改編為第十二兵團,胡璉任司令。1949年7月,國軍第十二兵團根據胡璉總司令“縱深防禦、移動防禦”的原則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轉移。
分兵兩路南下,成功擺脫了南下大軍圍殲第十二兵團的企圖,於7月14日從江西進入廣東興寧,在石馬鎮稍事休整,接著進入梅縣。在石馬休整期間,兵團總司令胡璉曾在辛亥革命元老、孫中山粵軍總司令部參議何子淵故居光裕廬坐鎮指揮部隊,後因電話線路遭游擊隊破壞而撤離石馬。7月14日亦是《中央軍委關於圍殲胡璉密令電報》發出的第一天。
9月初,胡璉兵團撤往潮汕,期間在潮汕、普寧地區大量抓捕青壯年男子(抓壯丁)以補充死傷潰散的軍隊,旋從海路駐防金門。10月25日,胡璉第十二兵團與李良榮第二十二兵團,在金門西北角的古寧頭村,擊潰一萬多登入金門的解放軍,俘虜約五千人,取得金門戰役的勝利。同年冬,胡璉被委任為福建省主席兼第十二兵團司令。1950年初,第十二兵團改為金門防衛軍,胡璉任司令兼福建省主席及福建人民反共救國軍總指揮。
1951年,胡璉在金門成立“福建省游擊隊”,後改名為“福建省反共救國軍”,他任總指揮。他曾派遣小股特務潛入福建省,試圖進入戴雲山區進行反共游擊活動。但不到一個星期,大陸軍民便將這些特務一網打盡。
晚年歲月

重要戰役
北伐戰爭、蔣桂戰爭、蔣馮戰爭、中原大戰、對中央蘇區的第三、四、五次“圍剿”、淞滬會戰、湘北會戰、棗宜會戰、雪峰山會戰、進攻蘇北魯南解放區、參加圍攻中原解放軍、進攻山東解放區、南麻戰役、曹縣戰鬥、淮海戰役等。
歷史文獻

胡漣將軍與日寇決戰前的祭天誓詞:陸軍第十一師師長鬍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飲,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尤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此誓。——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此為胡漣將軍在展開石牌保衛戰前一日的祭天誓詞,亦為遺囑。五月二十八日日軍即開始進攻石牌,此役,國軍以15萬人面對日軍20萬人的進攻,連日血戰,最終擊退日軍,粉碎了日軍占領石牌進而威脅重慶的戰略企圖。
個人評價
胡璉在戰場上的表現確比其同僚們略高一籌,他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絕比黃百韜多。台灣史籍廣泛傳引所謂毛澤東給前線部隊的一封親筆函稱:“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
勳章失竊
台灣“刑事局”2012年5月8日晚間證實,失竊的前金防部司令官胡璉將軍獲頒的青天白日勳章,已由中國大陸北京公安尋獲,並妥善保管,北京公安並在一列由廈門開往哈爾濱的火車上逮捕竊嫌。“刑事局”表示,現北京公安已妥善保存證物,同時台方也會將掌握的監視影帶等犯罪事證送交北京公安,並儘快取回這枚青天白日勳章。31日,勳章交由“中華民國刑事局”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