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狀鄉位於濮陽縣城東南20公里處,轄55個行政村,62個自然村,49518人,轄區面積66平方公里,耕地70706畝。截止2007年10月底,全鄉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7億元,工業生產總值完成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評為“糧食直補工作先進鄉鎮”,2006年被評為市級“五好黨委”,連續多年榮獲縣級“文明鄉鎮”、效能建設“先進鄉鎮”、綜合治理工作“模範鄉鎮”等稱號。
![胡狀鄉](/img/1/0ba/nBnauM3XxMDN2QTO1MzNzYDOyITM1kDOxgjMwADMwAzMxAzLzc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歷史介紹
胡狀鄉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據傳宋朝時,胡氏為紀念狀元胡迪,取名胡狀。鄉內交通便利,通訊設施完善,106國道貫穿南北,濮白路、子白路2條縣級公路縱橫交錯,實行了村村通油路,處京九、京廣鐵路大動脈中間,外銷渠道暢通;境內有移動通訊基站3個,全鄉實現了通訊無盲區。
經濟發展
胡狀鄉資源豐富。地處中原油田腹地,油電資源豐富,生產場地充裕,境內有油田三級單位4個,油田占地4000畝,臨時占地3000畝,油氣水井445眼;聯合站1座,注水站18座,計量站22座,高壓線路7條,長42公里,油、氣、水管線630餘條,長達260公里。
![胡狀鄉](/img/9/0f1/nBnauM3X0EzMxEzM3MzNzYDOyITM1kDOxgjMwADMwAzMxAzLzc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胡狀鄉經濟發展區域布局合理,形成了北部種植區、中部工業區、南部養殖區,既充分利用了油田優勢,也發揮了地方特色。全鄉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便利,是高效農業開發基地。優質麥種植5萬畝,年產糧食5000萬公斤;種植棉花2萬畝,其中瓜棉套種1萬畝;優質雜果面積達到4000畝。形成了以谷馬羨、黃村、董樓、薛店、尚占等12個村為主的生豬養殖基地,有大中型養豬場7個,養豬大戶80多戶,年出欄生豬5萬頭。以雷莊、安村、黃村等村為主的家禽養殖基地,雞、鴨、鵝總存欄量達到10萬隻。鄉鎮企業發展勁頭強勁,招商引資數額居全縣前列。2007年新上項目—富陽植物油有限公司投入資金1200萬元,新上玉米油加工處理生產線兩條,可日加工成品油70噸,年產值2.1億元。2007年,從浙江引進了防盜門加工技術,投資500萬元建成騰龍防盜門業有限公司,已全面投入生產,可日加工防盜門30個,年可實現產值3000萬元,完成利稅190萬元。目前在建項目--河南省元康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日加工50噸植物油,現已完成投資500萬元,投入正常生產;2008年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1.3億元,利稅600萬元。
工農興鎮
黨委、政府大力推行“工業興鎮”戰略,按照“加大宣傳轉觀念,股份投資擴規模,最佳化結構建基地,突出重點抓招商”的總體思路,大抓民營工業,走出了一條以股份合作制為主體發展企業的好路子,被譽為“慶祖模式”在全市推廣。全鎮共有工業企業92家,固定資產達2.8億元,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9家,100萬元以上的53家,安置農村勞動力8000人,年產值5億元。形成了造紙、棉紡織兩大支柱產業,已成為濮陽市最大的再生紙生產基地和民營棉紡織業生產基地。共擁有5家大型再生紙企業,總資產6000萬元,年產量10萬噸,年利稅800萬元,安置農村勞動力1300人;建成棉紡織企業6家,生產規模達到5萬錠,年產值1億多元,利稅1500萬元,安置農村勞動力和下崗職工1500人。
農業產業化之路
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以培育龍頭企業發展特色產業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建成養豬、養雞、優質棉、優質麥、優質稻名優蔬菜等6大農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東瓜西菜中間糧”的產業格局。培育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1家,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專業村28個,全鎮年出欄生豬10萬頭,肉雞120萬隻,有9800多個農戶參與了農業產業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