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求學生涯
胡日恆1920年5月20日生於浙江省寧海縣。
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43-1946年為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導師吳大猷先生)併兼職聯大物理系半日助教。1946年西南聯合大學解體並遷回北方後,留南開大學任教員。1948年10月公派自費赴美留學,先就讀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系研究生院,後轉化學系研究生院學習。1951年底獲哲學博士學位,並留該校化學系莊斯頓(Johnston,H.L.)實驗室從事低溫熱化學研究,先後任助理研究員、課題組長。1956年初回國,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從事化學熱力學和熱化學研究,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套用性科研
胡日恆關注研究工作與國家發展重大任務相結合。1958年化學所建立物理化學研究室,胡日恆任室主任。結合國家“兩彈一星”的研製,胡日恆領導開展了推進劑的熱化學、熱物理及燃燒反應動力學研究,建立起國內第一個熱化學實驗室及燃燒反應動力學實驗室。其中推進劑熱值的研究一直進行到70年代中期,為火箭燃料的研製提供了大量的準確數據。1961年,為配合核材料的研製與生產,領導組建原子能熱化學組,完成從儀器研製、樣品製備到氟化鈾等熱力學性質的測定和研究。1965年,又進行了燒蝕材料和核彈材料的熱物理的研究,建立起低、高溫熱容及熱導測量設備。由於這些研究成果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86年國家級特別獎。80年代,隨著我國石油工業的興起,從“六五”開始胡日恆就參與石油開發方面的研究和人員的培養,而後又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科技重點攻關項目,其中石油能源開採中的化學熱力學研究獲得1991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科研究
胡日恆在進行大量套用性研究的同時,強調學科前沿發展和學科基礎研究。
胡日恆領導開展了燃燒量熱學和熱化學鍵能、溶液理論、生物化學熱力學、超臨界流體相平衡、界面和表面化學熱力學等多方面熱力學、熱化學基礎研究,許多工作在國內具有開創性。例如在燃燒量熱學和熱化學鍵能研究中,測定了含C、H、O、N、S、Cl等元素的量熱參考物質的標準燃燒熱,結果與國際推薦值一致。對苯甲酸和噻蒽熱值的測定被國際同行Cox和Pilcher在《Thermochemistry of 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專著中詳細引述,作為中國熱化學研究水平的標誌。使用熱化學鍵能和分子力學方法研究了分子內環的張力、異構能與太陽能的儲存、分子內靜電相互作用的模式、分子熱力學性能的預示等。他在國內外刊物上共發表論文100多篇,推動了我國化學熱力學學科的迅速發展。
儀器研發
胡日恆在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視儀器設備的研製,並在使用中堅持不斷改進,提高儀器水平。
胡日恆領導研製了一批精密量熱儀器,精密度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燃燒熱量計的研製經歷了精密度誤差為1%、0.1%、0.007%到0.003%多個發展階段,使用過貝克曼、熱電堆、鉑電阻、熱敏電阻、石英各類型溫度計,在電能標定中研製了多種計時裝置和穩壓電源,研製了不鏽鋼、襯鉑、襯鉭以及微型的氧彈,解決固、液、氣不同樣品的提純、分析和封裝,含不同元素化合物的燃燒和產物分析等燃燒量熱學的各類問題。“精密轉動彈熱量計的研製”、“示差掃描熱量計”分別獲得中國科學院1985年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87年科技進步三等獎。即使在普遍進口儀器的今天,自己動手研製儀器仍是這個實驗室的特長和傳統。
人才培育
胡日恆關心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養。
1960年胡日恆受柳大綱所長委託,創建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化學系。他主持制定教學計畫,調集化學所部分研究人員參與授課和幫助建立實驗室。他編寫了量子化學講義並親自講授,培養了一批教學人員。在所內他盡力培訓在職研究人員,並從1961年起開始指導研究生。改革開放以後,被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胡日恆既具備物理專業的深厚基礎,又擅長實驗研究,深受同事及青年學子的敬重。他嚴於律己,為人謙遜,安於簡樸生活,但對工作要求甚高,精益求精。他對年輕科研人員特別重視勤奮的素質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既嚴格要求細心指導,又常讓他們獨立承擔課題,在實踐中鍛鍊成長。此外,他還與國外廣泛開展交流合作,推薦一批人員出國進修深造,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化學熱力學和熱化學研究的骨幹力量。
學術交流
胡日恆熱心倡導和組織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
1979年胡日恆協助黃子卿教授創建了中國化學會溶液化學、化學熱力學、熱化學及熱分析專業委員會(現改名為化學熱力學及熱分析專業委員會),先後任副組長、組長、顧問,組織召開該專業委員會兩年一次的全國論文報告會。他曾多次出訪日本、瑞典、美國、歐洲各國,建立了多種交流渠道。他與日本量熱學和熱分析學會合作,先後組織召開多屆中日聯合論文報告會。在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IUPAC)支持下召開了國際化學熱力學和量熱學大會。這些工作促進了中國學者特別是年輕科學工作者與國外的學術交流。他還先後擔任過中國化學會理事、中國化學會物理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熱分析聯合會(ICTA)理事、國際《Thermochimica Acta》雜誌編委、《物理化學學報》副主編、《化學學報》及《化學物理學報》編委、北京煙火學會名譽理事兼該學會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量和單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計量科學院顧問、西北大學熱化學研究室顧問、中國化學會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等職,對我國化學科學和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胡日恆於1996年3月31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年表
1920年5月20日 生於浙江省寧海縣。
1943年 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43-1948年 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後南開大學)任教。
1948-1956年 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系後轉化學系學習,1951年底獲哲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並留校化學系莊斯頓實驗室任助理研究員、課題組長。
1956-1996年 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北京)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物理化學研究室主任(1958-1985)、所第一屆至第五屆學術委員等職。
1960-1965年 中國科技大學近代化學系兼職教授。
1978-1982年 中國化學會理事。
1985-1989年 國際熱分析聯合會(ICTA)理事。
1984-1996年 中國《物理化學學報》副主編。
1984-1992年 國際《Thermochimica Acta》雜誌編委。
1996年3月31日 病逝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Hu J. H. , White D. , Johnston H. L. Condensed-gas calorimetry.(Ⅴ).Heat capacities,latent heats and entropies of fluorine from 13 to 85 K.;heats of transition, fusion, vaporization and vapor pressures of the liquid. J. Am.Chem.Soc. ,1953,75:5642
2 胡日恆,閻海科,耿玉蘭.轉動彈燃燒量熱計與噻蒽燃燒熱的測定.化學學報,1966,32(3):242
3 胡日恆,安緒武,談夫.精密氧彈量熱計及苯甲酸燃燒熱的測定.化學學報,1980(增刊):18
4 胡日恆,倪錫榮,戴慕仉等.溶解量熱法測定無水四氟化鈾標準生成焓.中國科學,1980(8):751
5 安緒武,張中良,胡日恆等.鍵能的研究馬尿酸、哌嗪、氮七環燃燒熱的測定.化學學報,1981,39(6):485
6 陳愛通,胡日恆.分子絡合物的鍵能研究.化學學報,1982,40(1):23
7 倪錫榮,胡日恆.生化模型化合物的熱化學研究.化學學報,1983,41 (1):45
8 談夫,胡粹青,胡日恆等.DSC研製及KNO3、Sn、Bi、Zn相變溫度和相變焓測定,物理化學學報,1987,3(2):116
9 胡日恆.反應量熱學.見: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學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209
10 He Jun, An Xu~wu,Hu Ri-heng. An Electrostatic Bond Energy Model for Enthalpies of Formation of Chloroalkanes in Gaseous States. SCIENCE IN CHINAC(Series B),1993,36(9):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