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戈·普里曼茨

胡戈·普里曼茨

胡戈·普利曼茨於1914年2月16日生於Backnang,1943年1月28日被授予一枚橡葉騎士十字勳章,當時他還只是個軍士長,職務是排長。1996年3月18日在福爾特逝世,最終的軍銜是中尉。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胡戈·普利曼茨於1914年2月16日生於Backnang,他於1942年9月19日因自己的45輛累積戰果而獲頒騎士勳章,軍銜由下士越級晉升軍士長。之後的1943年1月,他又在連續激戰中將個人戰果提高到60輛。因此他於1943年1月28日獲頒橡葉騎士十字勳章,成為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名非軍官戰鬥員。因為這項榮譽一般僅授予軍官,所以他在獲得6天之後晉升少尉,他的炮手希莫內克下士、駕駛員布勞恩代理下士和裝填手克迪一等兵都在2月4日獲得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

胡戈·普里曼茨 胡戈·普里曼茨

為了軍官團的面子,絕不能讓一名士兵獲得橡樹葉,因此雖然在1月28日就發出了通知,胡戈卻在晉升少尉之後的2月4日才被允許到狼穴見希特勒並受勛,但是他毅然佩戴著軍士長肩章前往!所以在2月4日拍攝的宣傳照片上,他還是以“獲頒橡樹葉的軍士長”形象出現。

他在1943年2月1日晉升少尉的同時就被指定為“布爾克突擊炮軍校”的教官,受勛後他就前往赴任並一直乾到1945年2月。之後他象很多老教員一樣披掛上陣,進行著絕望的搏鬥,但他活到了二戰後,最終的軍銜是中尉。他於1996年3月18日在福爾特永眠。

作戰經歷

戰火下的拯救 戰火下的拯救

胡戈·普利曼茨下士作為第667突擊炮營(後為第667旅)第2連第2排排長在前線迎擊一場蘇軍攻勢,在連續惡戰了四天之後,他的StugIII突擊炮已經取得了許多戰績。他為掩護配屬師團的側翼而戰,但最後一天時所有炮彈都用完了。蘇軍坦克和步兵出現在了側後方,形勢危急……他下令立即後撤,可不久面前就出現了另一輛因為履帶損壞而無法行動的StugIII突擊炮。蘇聯人逼近了,普利曼茨下士縱身跳出自己的座車,在彈雨下用拖纜連線住兩輛突擊炮,硬是把兩輛車都帶回了自己的戰線。1942年9月15日,胡戈·普里曼茨帶領著兩輛StugIII突擊炮在一個孤立地域作戰。在蘇軍猛攻之下,他們快頂不住了,聽聽胡戈自己的描述吧:“……俄國人想從此地通過。重炮的炮火一陣猛似一陣,我們躲在戰壕中等待著風暴的結束。硝煙剛剛散開一點,我們就發現第一輛俄國坦克已經穿過了預設陣地,可是我們還要爬回突擊炮上……”他沒有提到的是當天他的突擊炮一共擊毀了24輛蘇軍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一個戰果就是那輛已經突破預設陣地的T-34,而且只用了一發炮彈,但對付有些坦克時最多要用上17發炮彈。

作戰風格

榮譽授予 榮譽授予

胡戈·普利曼茨下士的作戰風格極其瘋狂:憑藉他的快速反應、靈活戰術和鋼鐵一般的意志,他會讓他的對手一直進入到白刃戰的距離內才開火。他取得最高戰績的座車已經被確認為3號突擊炮F型,戰術編號“4”,畫有紅色帶,由於是冬季白色塗裝,因此炮身上的死亡圈是紅黑兩色相間,活象是毒蜘蛛的腹部,很是可怕。

相關資料

騎士鐵十字勳章

騎士十字勳章 騎士十字勳章

鐵十字於1813年3月10日由普魯士國王弗雷德里希—威廉3世設立,創立當初只是將鐵十字作為一種臨時性的勳章,以授予在對抗拿破崙的戰爭中立功的人員。當時的鐵十字一共有3級--2級,1級和大鐵十字,它們被授予各個不同的社會階層,而當時的普魯士又是社會階級觀念很重的。這種無社會階級區別的授予方式使得鐵十字區別於當時由皇室頒發的任何勳章。鐵十字被認為無論將軍或士兵,只要對戰爭的結果有影響或者在自己的職責領域作出貢獻就可以被授予。這種在當時應該算稀奇的授予規定和標準使得鐵十字成為一種民主的勳章,即所有社會階級都可以獲得的一種勳章。1939年9月1日隨著德國坦克開進波蘭國境,AdolfHitler重新設立了鐵十字勳章,並在原來的3級基礎上增加了騎士級鐵十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時的勳章已經背離了當年辛克爾設計時的初衷,成為了專制的一種推動工具。

鐵十字勳章中的騎士十字勳章是一種非常高的榮譽,在某些情況下相當於美國的榮譽勳章。相對於個人英雄行為的表彰,有時它會被授予一個部隊的指揮官以作為對整個部隊英勇行為的表彰。騎士十字勳章也會授予外籍人員,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共有43名外籍人員受勛。

騎士十字勳章於1939年9月1日正式頒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方所頒發的最重要的勳章之一。此前,騎士鐵十字勳章的勳章系統並不存在。希特勒的目的是借騎士鐵十字勳章來填補過去德國勳章系統中,最高榮譽勳章只頒給符合“戰功彪柄”與“效忠皇室”這兩項條件的高級軍事統帥,而許多高、中、與下級軍事人員側無可能獲受此榮勛的鴻溝。而胡戈·普里曼茨卻是是個例外,成就了“橡葉軍士長”的傳奇。

關於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39年9月1日凌晨,波德戰爭爆發,德國軍隊利用夜幕的掩護,在2300多架飛機的支援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波德戰爭和在遠東的中國抗日戰爭的打響,意味著一場世界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當航空兵和裝甲部隊結合起來時,全世界第一次領教了“閃電戰”是怎么回事。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雖然英國和法國之前已經保證會確保波蘭的安全,但是波蘭的抗戰並沒有得到英法兩國任何有效的軍事支持,而是實行所謂的“靜坐戰”,企圖禍水東引(東指的是蘇聯)。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最終波蘭的軍隊還是被裝備精良的德軍擊潰。9月6日,波蘭政府逃離華沙。9月17日,華沙保衛戰開始,幾乎在同一天,蘇聯紅軍進入波蘭東部。9月27日,德軍占領華沙,波蘭在復國20年後,又一次消失了。

雖然東線戰事形勢千變萬化,可是西線的法德邊界卻毫無動靜,英法等國違背了自己許下的“如果德國膽敢入侵波蘭,英法聯軍將直搗魯爾谷地”的諾言,雖然屯重兵於國門,卻躲在鋼筋水泥的工事後面,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唐·吉訶德式的小國抵抗著強大鄰國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予以形式上的譴責而已。從1939年9月1日戰爭爆發開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國才和英法爆發正式衝突。最終二戰在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士共同努力艱苦鬥爭下取得了抗戰勝利,粉碎了法西斯的侵略。

硫磺島升起星條旗 硫磺島升起星條旗

二戰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戰爭所帶來的血腥殺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壞,長久的反映在戰後人類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戰爭的結果使得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個極權國家被打倒;兩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法國被削弱;美國大發戰爭橫財,躍居世界頭號強國地位,蘇聯成為唯一可以在軍事上抗衡美國的國家,戰前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國際格局被以美蘇為中心的雅爾達體系所取代;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中國等一批歐亞國家相繼建立了效法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的範圍由一個國家擴展為一個陣營;印度等殖民地利用其宗主國在大戰中被削弱的機會實現了獨立的戰後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戰爭結果所帶來的。在軍事領域,戰爭發展了現代軍事技術,並產生了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進行作戰的主要方式,同時,戰略轟炸也成為一種直接影響戰爭結局的重要軍事手段,戰爭後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戰爭並體現了其巨大的殺傷力。二戰的結果充分證明,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戰爭的勝負與交戰雙方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人員素質有著直接的關係。二戰也對軍事武器的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雷達,噴氣戰鬥機,火箭及飛彈,電子計算機,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戰爭中投入使用並發揮了重大作用。而這些軍事領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戰後人類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