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寧縣第一中學

肅寧縣第一中學,成立於1952年,位於肅寧縣。

基本信息

位置

肅寧縣位於華北平原腹地,京九鐵路和神黃鐵路交叉的黃金十字地段,境內鐵路、公路交織如網,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土肥水美,物產豐富,“鴨梨之鄉”久盛名,“中國裘皮之都”享譽中外。

位處燕趙之地的肅寧,歷史悠久,名流碩彥,代不乏人。從隋唐興科舉到清末廢科舉,歷代皇朝點出的狀元300多名,而肅寧縣就出了2名文狀元和一名武狀元。另有武榜眼一名,武探花一名;文武進士34名,文武舉人118名。貢生秀才不計其數,堪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肅寧籍清代末科狀元劉春霖稱頌肅寧為“儒文俠武,燕趙遺風”。

歷史

河北肅寧縣第一中學自1952年建校起,就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時光荏苒,河北省肅寧第一中學度過了52個春秋。52年的風風雨雨,崢嶸歲月,鋪設起前進的道路,留下她輝煌的足跡。

1952年暑假,肅寧縣按滄州專員公署的決定籌建一所初級中學。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在肅寧城內后街舊文廟的廢址上建成。10月開學,始招4個班,220名學生。校名定為“肅寧縣初級中學”。

1954年拆除破舊房屋,建立新校舍,學校已有12個教學班,學生人數已達644人,教職工55人。

1955年,學校改名為河北省肅寧縣初級中學。

1958年,開設了高中部,招升高中班2個,附設3個師範班,此時學校已有國中12個班,高中2個班,師範3個班,學生人數已逾千人,教職工已達63人,學校名稱改為河北肅寧中學。

1958年 11月學校名稱由“河北肅寧中學”改稱為“河間縣第二中學”。

大躍進時期,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期間,雖然遭遇了三年自然災害,但全校師生在黨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領導方針,排除干擾,克服困難,開創了從1954年到1965年肅寧一中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教學全部停止,校園面積縮減,學校占地面積僅剩60餘畝。1967年,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校名改為“肅寧中學革命委員會”。1970年,肅寧中學成立綜合技術學校。

1971年恢復高中招生,1974年恢復國中招生。在“五·七”指示的引導下,辦起了農業、機電、人醫、會計、師資培訓班,開辦了元件廠,設定了電機修配和橡膠帶、墊車間。1975年,學校改名為“肅寧縣五·七大學”,辦多種專業短訓班,為社會培養了不少的有用之才。

1977年.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撥亂反正,學校的教學秩序得以恢復。1979年,學校停辦專業班,並恢復了“河北肅寧中學”的名稱。各種規章制度逐步得以完善。1986年5月,河北肅寧中學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1989年學校班級建制迅速擴展,學生人數達1382人,教師愛崗敬業,學生勤奮刻苦,迎來了肅寧一中又一個春天。

1990年,學校停辦國中, 12個高中班,學生804人,教職工114人,學校名稱改為“河北省肅寧縣第一中學”。

“科教興國”戰略使教育事業高速發展,為改善辦學條件,迎接學生高峰到來,1982年至2002年學校先後建起兩座教學樓、三幢宿舍樓,一座試驗樓和其他一些教育教學設施,擴大了教育規模。但因為學校占地面積狹窄,且地處鬧市區,學校發展受到制約。2003年,肅寧縣委、縣政府批准肅寧一中另建新校。

90年代,肅寧一中抓住爭創全國千所示範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機遇,努力拚搏,開拓進取,勇於創新,迎來建校史上的再度輝煌。學校管理、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質量都達到了省級一流水平。1987年至2004年,肅寧一中有13名學生先後被清華、北大錄取。1999年被中央教科所命名為國家“九五”課題“優秀實驗學校”。2000年,被省教委命名為“河北省示範性重點中學”,多次得到滄州市教委、縣政府的嘉獎,被命名為“教育質量先進學校”。

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肅寧一中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我們本著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厲再創新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