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職場上的競爭與角逐,不僅是能力之戰,也是心理之戰。有些人才華橫溢卻不能笑傲職場,有些人稍遇挫折就灰心喪氣,這些都是心理因素的困惑所致,在職場上摸爬滾打,須堤防職場“心病”纏身。現代人的健康標準不再僅是四肢是否健全、生理是否正常,還要看心理是否健康。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競技狀態,是無法實現職業理想的。隨著就業壓力的日益增大,就業方面的心理疾患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種類
1、年齡恐慌症
許多用人單位招聘時甚至要求受聘者年齡在30歲以下,而人才市場每年又有更多的新人湧入,於是有的年輕人也開始擔心自己變老。越是這樣,精神越緊張,心理年齡便在不知不覺中真的變老了。這些人常感覺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經常處在焦慮、煩躁、無聊和無助的狀態中,自感活得很累。
心理對策:“年齡恐慌症”是一個心理現象,也是一個社會現象。應該堅信,社會上現存的這種不客觀、不科學的“唯年齡論”,總有一天會為之改觀。如果不想坐等到那一天,就改變自己吧,放鬆心情,多學知識,自我“充電”,這是最重要的。只要努力,你一定會迎來人生事業上的第二個春天。
2、職業迷茫症
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至少有四個時期容易陷入“認不清發展道路”的迷茫之中:第一個時期是14-22歲,這個階段的人承擔著學生與求職者的雙重角色。主要的疑問是:我是誰?我能做什麼?迷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和社會經驗。
第二個時期是22-28歲,這個階段的人已進入工作領域,逐漸了解社會,建立了初步的人際關係網。工作一段時間後,開始重新衡量身邊的一切,如工作環境、職業種類、待遇等與自己的“職業夢想”是否匹配。主要疑問是:理想與現實不相符,我是否要重新選擇?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的發展目標與單位的現狀、提供的機會等不一致。
第三個時期是28-35歲,這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人已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其才能得到了一定的發揮,正為提升或進入其他職業領域打基礎。主要的疑問是:為什麼這么多年我一直無所成就。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挫折及對目前工作的不滿。
第四個時期是35-45歲,這個階段的人開始重新衡量所從事事業的價值,是容易發生職業生涯危機的階段。其主要疑問是:接下去的歲月我應該做些什麼?之所以迷茫,是因為有了豐富人生閱歷的他們,對人生的有限與世事的無常有著較深刻的領悟,所以對將來何去何從難以貿然決定。
心理對策: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目標和需求,在職業遇到迷茫時,弄明白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麼非常重要。這需要冷靜的分析和對自己、對形勢的客觀判斷,還要有克服暫時困難、爭取美好未來的勇氣、信心與決心。
病因
白領中較普遍存在焦慮症狀、抑鬱症狀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當壓力超過一個人的承受範圍時,人的承受能力就受到了考驗。可在壓力面前,有的人出現了心理問題,有的人卻安然無恙。決定一個人現有狀況的因素有很多,但大體主要有三個方面。生物因素
這和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有關係,如果一個人的性格生來就是小心的、敏感的,那么這種小心、敏感就會增加其焦慮、抑鬱的狀態。因為敏感型人格的特點就是對什麼事想得多,容易把事情複雜化、擴大化。想得越多、越複雜,感受到的和所要承受的壓力都會相應地增大。
心理因素
有的人是比較豁達的、樂觀的、積極的,這種思維方式是從後天的經驗中歷練出來的看問題的方式、方法,這樣的人就不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社會因素
這和社會的大背景有關係。過去,大家在一起吃大鍋飯,乾好乾壞都一樣。現在不同了,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一天有很多事情等著你去做,不僅要求你把事情做完,更要求你把事情做好。當一個人沒有太大的能力承受壓力時,他可能就開始自責、自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