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寶街

聚寶街

聚寶街,位於泉州舊城區南部,宋元時代,泉州對外貿易興盛,剌桐港對外交通貿易極其發達,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聚集在這條街上與華人交易各種金銀珠寶、瓷器等商品,故取名聚寶街。意為匯聚四面八方的奇珍異寶。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聚寶街聚寶街
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有著千年的海交史,在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唐代,泉州與揚州廣州、交州並稱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是中國與亞、非地區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曾以”刺桐港”聞名於世界。數以萬計的外國商人、水手、使節和傳教士等,遠涉重洋來到泉州從事經商貿易和宗教文化活動,泉州古城頓時成為”市井十洲人”的國際繁華都市。聚寶街一帶也就成了中外商人云集交易的場所。宋代泉州港“風檣鱗集,舶計驟增”,出現了漲海聲中萬國商一的盛況,對外貿易空前繁榮。

元代,泉州海外貿易登達頂峰,搿刺桐港成為“梯航萬國”、舶商雲集的世界大港,與埃及的亞力山大港並駕齊驅,享有“東方第一大港”的盛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與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貿易額超過廣州,在泉州海外交通史上開闢了光輝燦爛的黃金時代。聚寶街正是這段輝煌歷史的真實記載。

在聚寶街的南端,有個地方名稱叫“車橋頭”,此處是刺桐港與陸地連線的交通要道,為方便中外商貨起卸吐納,解決運輸繁忙狀況,特架設有一橋,車可從橋上通過,故取名車橋頭。從這個名稱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經商貿易的繁榮景象。

史書記載

聚寶街聚寶街
據《宋會要》記載。北宋時海外貨物輸入泉州的有10多種。到了南宋,據《雲麓浸鈔》載:入口貨單又增加到30多種。這些貨物,開始時多數是供統治階級享用的奢侈品,如香料、象牙、玳瑁、犀角、珍珠等。隨著貿易往來的增加,生產和生活資料也源源而來,其中有來自菲律賓的貝紗和吉貝布,來自高麗的人參、銀、銅、水銀和綾布,還有來自日本的大杉。解為枋板。以巨艦運至吾泉貿易。

從泉州輸出的商品,據《諸番志》所載,除瓷器和絲綢(包括綢、纈絹、錦緞、綾、羅)等傳統出口貨物外,品種不斷增加。輸往加里曼丹的貨物,有米酒、粗鹽、網墜、烏鉛,輸往菲律賓等地的貨物有鐵鼎、鐵針、絹傘、藤籠等。這些產品的輸出,深受海外各國人民的喜愛。據記載,中國商船隊每次到加里曼丹,回國時渤泥王都要釃酒椎牛祖席,為中國客人餞行。

據文獻記載,當時的政府從市舶所收的稅金,相當可觀。南宋建炎二年至紹興四年(公元1128年一1134年)的七年問,泉州市舶所得稅金,總數達二百萬緡(一緡等於一千錢)。所以,南宋時泉州太守真德秀曾經這樣說過:“惟泉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番舶也。”

當時,泉州對外貿易最集中的地方,是瀕臨晉江的聚寶街。全街集中了番貨遠物、異寶珍玩,故名。那些來泉州做生意的番船,常順潮水由後渚港進入晉江,經鱘埔、法石、溜濱一直到順濟橋下碼頭停泊,然後用小船把貨物經由圓通港載到車橋頭起卸、就近在聚寶街交易。有的小船還進入五堡溪(破腹溝)到三堡,過水門關直接在市舶司的倉庫裝卸貨物。現在,這裡遺蹟尚存,可以領略當年泉州對外貿易的概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