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聖瓦西里大教堂](/img/5/60a/nBnauM3X2UDM1MDOxATM5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xk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這座舉世聞名的聖母帲幪教堂是為慶祝對喀山汗國的勝利遵照伊凡雷帝和都主教馬卡里之命由俄羅斯建築師波斯特尼克和巴爾馬設計修建。1555年動工,1561年完成。她是莫斯科的象徵。甚至有人說,莫斯科就是聖瓦西里大教堂,聖瓦西里大教堂就是莫斯科。
結構
教堂為兩層建築:底層;第二層是由內外多條走廊將九個禮拜堂統一而成的一個和諧整體。底層——內走廊下由厚磚牆分隔成的副禮拜堂和房間構成了教堂眾禮拜堂的基座。八個相對於教堂面積來說並不大的塔狀圓頂分布在中央第九個圓頂——波克洛夫斯基周圍。她占地面積最大(104m2 ),而且從底邊算起最高(47.5m2)。其中四個禮拜堂高度為21——24m,被標定為光明的一面——南面:“聖徒尼古拉伊-維里科列斯基”,東面:“聖三一”,西面:“通向耶路撒冷的天國之門”,北面:“神聖的受難者科普里昂和尤斯基那”。在她們之間呈對角線分布高度略低的禮拜堂(12——15m)。教堂各禮拜堂的落成同宗教節日聯繫在一起,在這些日子裡發生了對喀山進軍的最重要勝利。中央的禮拜堂建成是為紀念對遠征喀山的開始,當時恰逢1552年10月1日的聖母帲幪節。
1588年波克洛夫斯基教堂旁邊位於分離的走廊東北部分在莫斯科狂人聖瓦西里墓之上出現了以他命名的禮拜堂。與波克洛夫斯基教堂僅在建堂節開放不同,聖瓦西里禮拜堂每日開放。這樣出現了民間對教堂的稱呼——聖瓦西里大教堂。
歷史
聖瓦西里大教堂於1553-1554年為紀念伊凡四世戰勝喀山汗國而建(由7個木製小教堂組成),並於公元1555年—公元1561年奉命改建為9個石制教堂,造型別致,多奇異雕刻,主台柱高57米,為當時莫斯科最高建築。1967~1969年,教堂圓頂表面的鐵板由政府出資改為銅板,同時頂部十字架和鏤花檐板重新鍍金。這項工程繁複浩大,僅為覆蓋幾個圓頂就耗費一毫米厚的銅板約30噸。1980年正門和外部迴廊得以復原。瓦西里升天教堂歷史上僅有很少時間使用過,現為俄羅斯國立歷史博物館分館,作為建築文物供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