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聖母大教堂

俄羅斯聖母大教堂

莫斯科聖母大教堂,也叫聖瓦西里大教堂。位於莫斯科,在克里姆林宮牆外,紅場與莫斯科河之間,號稱世界八大奇景之一,通常視之為俄羅斯橫跨歐洲及亞洲獨特位置的象徵。1555-1561年為紀念喀山公國和阿斯特拉罕合併於俄羅斯而建造的。它由9座教堂組成,中央教堂高47米,上部是一座富有民族風格的帳篷頂,頂端裝飾著一個小穹頂,四周的8座教堂也都冠有一座蔥頭狀的穹頂,有螺鏇型、菱形等形狀,花紋凹凸不同,顏色各異,以金色和綠色為主,雜以黃色和紅色,仿佛一簇升騰跳躍的火焰。教堂內的平頂天花板上,飾有17-18世紀造型生動的壁畫。教堂現為歷史博物館分館。

歷史由來

這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託,為紀念其對喀山汗國的征服而於1555年至1561年之間建造的。1588年,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沙皇在該建築中一位俄羅斯東正教聖人聖瓦西里之墓東上方添置了一個小型多穹頂教堂。此後,該教堂就被人們普遍稱為“聖瓦西里教堂”。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位於紅場東南部,對面則是克林姆林宮的斯巴斯卡亞塔。

教堂雖不巨大,卻在一個地基上集合了九間禮堂。該教堂的設計跟隨了同時代的穹頂教堂風格,尤其是科洛緬斯科耶的耶穌升天教堂(1530年)和季亞科沃的施洗約翰斬首教堂(1547年)。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前的小花園中有一座銅雕塑,用來紀念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俄國空位時期集結志願軍(“第二民軍”)抵禦波蘭侵略軍的愛國者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維奇·波扎爾斯基和庫茲馬·米寧。這座雕塑是1818年由著名雕塑家И.П.馬爾托斯完成的,最初被放置在紅場中央,蘇聯政府認為該雕塑阻礙了閱兵儀式上軍隊的行進,於1936年將其移至教堂前。

聖瓦西里主教座堂最初的構想是建造一群小禮堂,每一個禮堂代表一個聖人,寓意每到一個聖人的節日,沙皇就打贏一場戰鬥。但中間的一個單獨的塔將所有空間整合成了一個教堂。傳說伊凡四世對這所教堂如此滿意,以至他命人將該教堂的建築師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弄瞎,以阻止他為其他人設計出同樣美麗的建築。

有人推測撒馬爾罕的帖木兒紀念碑或喀山的科沙里夫清真寺的一些元素被運用於聖瓦西里教堂。因為這座清真寺是喀山汗國的主要象徵,然而最初這座清真寺的形態無人知曉。

建築特色

聖巴西利亞大教堂。這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傘形教堂,

聖巴西利亞大教堂

像羅馬教皇的圓形帽,又似印第安人的茅屋。圖為露出地面部分的建築,只是大教堂的屋頂,弧形的柱子是屋脊,整個教堂大廳是建在地下的。該教堂有9個不同的房間,每間都有其獨特的穹頂。

教堂人物

伊凡雷帝是俄國歷史上第一位沙皇,在位期間,嚴酷、殘暴、殺人如麻,

伊凡雷帝

威如雷霆,於是得了個“雷帝”的稱謂。他於1547年正式登基,便採用古羅馬“凱撒”的崇高稱號,宣布自己是“沙皇”。執政早年,便在行政、法律、財政、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改革,鞏固沙皇專制的中央集權。到了1565年,為了摧毀領主的分立主義勢力,他雷厲風行地推行了皇帝直轄制。一時,直轄風暴席捲京城,五個顯赫貴族被斬首,遭貶黜鎮壓者多達萬人。對外,則打開通往東西方的道路。為奪取波羅的海出口,進行長達25年的立沃尼亞戰爭。為控制伏爾加河流域,征服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另外,他還使諾蓋汗國、西伯利亞汗國臣服莫斯科,使北高加索許多民族歸併於俄國。

伊凡雷帝是俄國歷史最殘暴的皇帝之一,他嗜殺成性,連身邊的大臣也不得不每天提心吊擔,生怕惹怒了這位暴君。然而,這位暴君卻活了54歲,於1584年去世,關於他的死,還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

建築意義

俄國在十月革命以前一直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東正教會在推行

沙皇的政治主張方面不遺餘力,沙皇在抵禦周邊國家例如立陶宛、波蘭天主教國家,土耳其、伊朗伊斯蘭教國家和蒙古等異教國家的侵擾,以及後來的對外擴張中也都是以東正教為旗幟,征服喀山亦是如此。因此可以說,征服喀山,既是政治軍事上的勝利,也是宗教上的勝利。瓦西里升天教堂的建立,標誌著莫斯科成為俄國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它是俄羅斯民族擺脫外族統治、完成統一大業,繼而逐漸走向強大、直至建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里程碑。

傳說故事

瓦西里升天教堂

這座教堂是為紀念16世紀中葉俄羅斯國家生活中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征討,戰勝和兼併喀山罕國而建的。後因曾有一個名叫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終死於該教堂而得名。“勃拉仁內”在俄語裡是仙逝。傳說在戰爭中,俄羅斯軍隊由於得到了8位聖人的幫助,戰爭才得以順利進行。為紀念這8位聖人才修建了這座教堂,8個塔樓上的8個圓頂分別代表一位聖人,而中間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則象徵著上帝的至高地位。·教堂建造完備後,為了保證不再出現同樣教堂,伊凡大帝殘酷地刺瞎了所有建築師的雙眼,伊凡大帝也因此背負了“恐怖沙皇”的罪名。

教堂圖文介紹

全景

南面的5個圓蔥頭。

北面的3個。

近景

在俄羅斯夏日炫目的陽光下,色彩絢爛的聖瓦西里大教堂很是奪人眼球。

前面的雕像

教堂前的這個是公民米寧和大公波熱爾斯基雕像,紀念這兩位反抗波蘭侵略者的民間義軍領袖。俄羅斯與波蘭的歷史十分糾結的說。

娜塔莉亞說這尊雕像原本不在這裡,據說曾在克里姆林宮內。我私下以為是否因為代表著起義和革命,在老地方顯得比較突兀,安置在用來閱兵的紅場倒是很合適。

嘿嘿,我原本以為一站一坐的姿勢是因為受傷,多想了,多想了

內部

自費100盧布可以入內參觀。氣溫30度的莫斯科天氣很好紫外線很強,曬昏頭的我們還要留下時間給古姆,就大略轉了轉,最終沒有進去。從視窗窺探了下,看到很多是裝飾的花草,倒和後來進入的幾個教堂內,東正教風格很濃的聖像壁畫不太一樣。

背面

轉到背面,還有石炮彈和鐵炮。但規格好像不怎么一致啊。

入口

這裡又是一個入口。據說聖瓦西里大教堂不分正面背面。

外觀

圓蔥頭底下是帳篷頂。
外面也懸掛有東正教的聖像壁畫。

壁畫上面是一群造型驚悚的天使……還是彩色滴翅膀……
聖瓦西里教堂並不大,略略繞了一圈,總算把8個穹頂分清楚了。紅色的像熱氣球,綠色的的像攪糖。

綠色帶紅色突起的,又像仙人球。
黃色的那隻像鳳梨……總之是以顏色和造型取勝。

周邊景色

太陽直射的地方實在曬人,但有樹蔭的地方又十分陰涼。

娜塔莉亞說,東正教和基督教有很大的不同就是重視聖像畫多過聖像雕塑。這張壁畫我就看不明白,6隻翅膀中長出一張臉,怎么看都很驚悚。宗教的奧義真是……深奧無比啊。

紅場不大,所以聖瓦西里教堂和救世主鐘樓其實是很近的鄰居。
夜晚。
夜幕下的聖瓦西里大教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