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抗聯團長耿殿君
耿殿君,出生於1903年,原籍山東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後闖關東到了湯原黑金河金礦當工人。歷任抗日聯軍第六軍軍部留守團團長、六軍教導隊副官、並任臨時參謀長。
1932結識了抗日青年高吉良,從而開始革命生涯,並擔任反日救國會通訊員。後到湯原地主耿子修家做僱工。湯原游擊隊建立之後,同高吉良一起發動民眾參軍,給部隊籌集給養,做後勤保障工作。
1934年馮治綱建立太平川抗日根據地,把耿叫到部隊做後勤工作。1936年,湯原民眾反日游擊總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六軍。6月,六軍擴編為8個團,耿任留守團長。負責部隊後勤供給和保障。同時負責後方醫院、修械所、被服廠。雖叫留守團,但總共也沒幾個人,里里外外全靠他張羅。那時部隊條件艱苦,每到一地他就收集東西,凡有用的都揀回來,有一次繳獲戰利品,他看到一個戲匣子(留聲機),便像寶貝一樣撿了回來,別人都不解,撿這個東西何用,他卻說:“用處可大了,我們被服廠有幾個女戰士,她們還要靠他吊嗓子呢”。後來這個戲匣子派上了大用場,成為戰士們學習抗日歌曲的絕好工具。他也因此被戰友們親切地稱為“耿破爛”。
1937年抗聯第六軍為粉碎敵人討伐計畫,在軍長戴洪賓的帶領下西征。任六軍十一團團長。同張光迪的三軍六師在綏稜八道林子會師。後參加攻打葉家窩棚戰鬥,未獲成功,造成了20多名戰士犧牲,40多人負傷,耿負責傷員救治工作。在綏稜境內大仙堂一帶療傷,其間擊退了偽山林警察討伐隊的襲擊。
1938年在北滿抗聯總司令張壽籛(李兆麟)的率領下,耿隨北滿抗聯西征隊90多人西征。12月12日,部隊到達湯原王把頭“碓營”,耿帶了30多名戰士襲擊了日本開拓團。繳獲糧食200斤,牛40頭,馬37匹何部分糧食彈藥。為部隊補充了營養和物資。12月29日,張壽籛率西征部隊到達綏稜境內。部隊精疲力乏,缺衣少藥,張派耿殿君率一支部隊到八道林子與抗聯六軍三師後方聯繫。三師師長王明貴得知後立即集中30匹馬,馱著糧食送往西征隊營地。
1939年2月24日,張壽籛到後方醫院對耿殿君的工作大加讚揚,聽取了六軍參謀長馮治綱從訥河一帶回到軍部的匯報,同意開闢訥嫩新區,派耿殿君等有地方經驗的同志到訥河發展抗日組織。耿經過十幾天行軍同十二團來到訥河紮下根。9月下旬,張壽籛把耿殿君調到十二團任團長,同政治部主任王均一起率十二團在訥河活動。隨後耿南渡訥漠爾河,襲擊日本開拓團,繳獲戰馬100餘匹,部隊部分成為騎兵。又攻下訥河九井偽警察署,繳獲步槍10餘支。與偽軍孫強部激戰,耿腿部受傷。
戰後,耿殿君與王鈞率六軍教導隊、十二團、訥河人民抗日先鋒隊不斷擴大游擊範圍,以克山、克東、依安、拜泉為主。攻克多個警察署,繳獲百餘槍枝。11月下旬,十二團在德都鳳凰山與偽騎兵二十二團及訥河日偽討伐隊遭遇。耿指揮部隊將日軍30餘名騎兵分割為兩部分,分別殲滅。敵派六架飛機在空中助戰,是役,日軍大佐、中佐1名,少佐3名被擊斃。繳獲輕機槍50挺,手槍步槍百餘支。
1939年12月20日在克東縣乾豐鎮宏升村張信屯與日偽軍的戰鬥中,為掩護八團撤退英勇犧牲。
抗聯李敏回憶
李敏,抗聯老戰士,原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她在《梧桐河抗聯紅色記憶李敏回憶錄》中寫道:1939年9月,抗聯二支隊攻克訥河後。馮治鋼到後方基地養傷,9月下旬,為加強十二團領導力量,李兆麟把做地方工作的耿殿君調到六軍二師十二團任團長,同政治部主任王鈞一起率領抗聯十二團在訥河一帶進行游擊活動。
1939年9月28日,李兆麟視察訥河,在姜家粉房與二師十二團團長耿殿君等見面,這時十二團有100多人。隨後,耿殿君率部南渡訥謨爾河,攻下了訥河縣九井偽警察分署,繳獲步槍十餘支。向訥河轉移時,耿殿君率部在訥河縣東三馬架屯與龍江省一支敵偽討伐隊交戰三小時,戰鬥取得勝利,繳獲敵人機槍1架,馬蓋槍11支,手槍2支。次日,十二團與偽軍孫強部隊又交戰,李兆麟帶領軍部去援助,戰鬥相當激烈,耿殿君腿部受傷。之後,耿殿君、王鈞率六軍教導隊、十二團和訥河人民抗日先鋒隊不斷擴大游擊活動範圍,以克山、克東、依安、拜泉縣為主,牽著敵人在山裡山外轉圈子。僅11月上旬就攻克了依安縣冷家店警察署、拜泉縣長春鎮警察署和馬溝警察署,共繳獲槍百餘支,改善了部隊的裝備。
11月下旬,十二團行至德都縣境內的鳳凰山一帶,與偽軍騎兵二十二團和訥河縣日偽“討伐隊”遭遇。在花園展開激戰,俘虜偽軍一個班,擊斃日本軍官一名,戰鬥更為激烈。耿殿君指揮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日軍30餘名騎兵分割為兩部分,分別殲滅,敵人派6架飛機在空中助戰,也未能挽救其失敗的慘局。
耿殿君率領十二團經北安北越過北黑路,與抗聯三軍八團會合。自從打下訥河後,八團就到北安一帶的山裡活動,戰士們的衣服都已經破爛不堪。他們見十二團服裝整齊劃一,又是清一色的新槍、壯馬,子彈充足,非常羨慕,要求同十二團一起活動。耿殿君決定把槍枝彈藥衣服馬匹補充給八團一部分,然後從山裡出發向訥河轉移,行軍中八團和十二團輪換打前站。
1939年12月19日晚,八團走在前面,由於他們缺乏平原活動的經驗,加上地形不熟,夜行軍變成了劃大圈子,整整一夜沒走到預定點。天亮時到了拜泉和克山的路上,耿殿君知道白天不便行動,命令部隊到溝子東崗上宿營。
八團住在東崗頂上的張信屯的一個大院,十二團住在東邊的蔡家屯,兩處相隔兩里多路。中午,八團哨兵陳明發現公路上從拜泉方向來了五、六輛汽車,在王小班店停下來,攏火取暖、烤槍,準備戰鬥的樣子,便向團長姜福榮報告。姜福榮問耿殿君走不走,耿殿君認為部隊一動就會處於敵人的追擊之中,更加被動,說:“不走,敵人來了就打。”當時十二團和八團都是騎兵,敵人見張信屯裡有許多馬,便包抄過來,占據場院,並用擲彈筒、機槍封鎖住八團所在大院的大門,使八團的戰士們沖不出去,只能在院子裡還擊。八團團長姜福榮在指揮戰鬥中壯烈犧牲,趙敬夫在院裡指揮戰鬥。
耿殿君見八團被圍在院子裡十分危險,立即指揮部隊從2里多遠的蔡家屯向張信屯衝過去,把敵人打退,奪下了場院。為了讓八團的戰士立即突圍,耿殿君大聲地喊:“八團往出撤!八團往出撤!”他的喊聲引起敵人的注意,一排子彈打過來,耿殿君倒在血泊中。王鈞見耿殿君倒下,立即指揮部隊繼續掩護八軍突圍,八團終於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耿殿君、姜福榮等犧牲後,被埋到一個大坑裡,第二天,日偽軍又將耿殿君和姜福榮的頭顱割下來,拿到訥河等地示眾,以恫嚇人民。抗日英雄,抗聯優秀的指揮員耿殿君就是這樣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為了人民獲得解放和自由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摘自綏化地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任希貴同志,緬懷耿殿君同志的文章)
耿殿君團長就這樣走了,我到部隊不久就認識他,我們被服廠所需要的一切東西都是他給籌備,親自送上山。……耿團長不管有多大的事,總是樂樂呵呵的,不管做了多少新軍裝,他自己總是穿著一套破爛軍裝,難怪大家叫他“耿破爛”,他那樂觀、向上的精神我永遠也忘不了。
生平經歷
抗日
耿殿君,出生於山東省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後隨家逃荒到如今的黑龍江省肇東市務農。
1932年3月投身抗日大業,由東北抗聯第三軍軍長夏雲傑介紹入黨,受李兆麟將軍直接領導。
1933年黨組織派他去肇源組織抗日隊伍,因害怕被大股匪幫吃掉,在李兆麟和宋子文的主持下,耿殿君和其他12人在肇州縣新福鄉永安村孫萬全家結拜成了把兄弟,向外報號“大省”直至“十三省”。其中,耿殿君報號“三省”,他的弟弟耿殿臣(抗聯烈士,1940年8月犧牲於肇東縣周嶺窩棚)報號“五省”。
在赴白家墳工作之前,他於1940年12月22日指揮了薄荷台大捷,日軍指揮官渡邊正雄用望遠鏡瞭望時被耿殿君擊中頭部,三天后一命嗚呼。這一仗後,耿殿君就從抗日的一線戰場上徹底消失了,誰也不知道他的下落。
耿殿君烈士曾在三肇地區創建了一家被服廠,解決了抗聯部隊的後勤供應問題。 那時,由於棉衣有限,要先供應作戰部隊,儘管是被服廠的主任,耿殿君從來捨不得穿新棉衣。同志們看他的衣服太破了,於是強行給他定做了一件。可是新衣沒穿兩天,他看到前線回來的戰士棉衣破了,又把自己的新棉衣主動換給了別人。由此,他得了一個“耿破爛”的外號。
被捕
1941年4月的一天,耿殿君焦急地等待著聯絡員趙景海的歸來。一會兒,趙景海滿頭大汗地跑了進來,並帶來了一個壞訊息,負責向游擊區遞送情報的聯絡站已經被破壞,聯絡人被捕。耿殿君一拳砸在桌子上,這意味著他們與黨的聯絡中斷了。
然而,他們不知道一個更大的危險正悄然向他們靠近。很快,門外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後,響起了用槍托砸門的聲音。原來,日本兵尾隨而至。面對一陣緊似一陣的砸門聲,耿殿君顯得異常鎮定。他讓妻子把兩個被嚇得哇哇直哭的女兒領到屋裡去,然後,把趙景海藏進了鍋台里。
日本鬼子闖進屋裡之後,東翻西找,見到東西就砸,異常囂張。眼看著趙景海藏身的地點就要暴露,大義凜然的耿殿君做出了英勇的決定:自己把敵人引開,保護戰友和家人。他聲稱自己撿到一把槍藏到了柴火堆里,日本鬼子不敢靠前,耿殿君斥責日軍膽小如鼠。日本鬼子用槍逼著耿殿君將槍枝取出後將其帶走。日本兵走後,趙景海從鍋台里鑽出來,耿殿君的妻子焦淑清帶著兩個小女兒來到院子裡,兩個孩子不住地哭喊著。後來,趙景海也在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
犧牲
同年末,耿殿君在黨組織營救他出獄的前夕,被日軍送到位於哈爾濱的731部隊用於細菌實驗而殘害致死,連屍體都沒有留下。由於他們的報號,加之耿殿君的真實身份很少暴露,所以後人對他投身的事業不了解,誤認為他是土匪,一直沒有給予烈士稱號。
2000年11月,耿殿君被國家民政部門追認為革命烈士。同年,張桂芳在父親戰鬥的地方肇東先進村籌建東北抗聯烈士紀念館,2002年9月,紀念館正式開館。
耿殿君女兒
張桂芳,1939年出生於黑龍江省肇源白家墳村。1957年進入哈爾濱體育學院中專部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又在職讀完本科課程,1965年大學畢業後,到遼寧師範大學體育系任教,1995年退休。 張桂芳從16歲起頑強地踏上追尋父親真實身份的漫長之旅,歷時38年,親歷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湖南和廣州等省市,行程數萬里,調查走訪知情人近百次,終於查出父親的真實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