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仲雲

馮仲雲

馮仲雲,江蘇武進人。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著名將領。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曾任中共東北反日總會黨團書記,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秘書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政治部主任兼珠河中心縣委宣傳部部長,中共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政治部主任、第三路軍政委[詞語]。建國後,歷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北京圖書館館長,水利部、水利電力部副部長兼華東水利學院院長,曾當選為“八大”代表和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馮仲雲傳馮仲雲傳
馮仲雲(1908-1968)又名馮群。江蘇武進人。1923年春考入杭州蕙蘭中學,1925年參加回響上海五卅運動的示威遊行。1926年9月畢業考入北京清華大學數學系。1927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堅持秘密的地下鬥爭。1928年3月任中共清華大學支部書記。1930年2月調任中共北平市委幹事,主辦文藝刊物《展望》。4月下旬被反動當局逮捕,在獄中受盡酷刑,嚴守機密,9月底越獄逃出。10月赴哈爾濱任商船學校數學教授,併到省立第一中學兼課。1931年5月任中共哈爾濱江北區委宣傳部部長,九一八事變後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32年任中共滿洲反日總會黨團書記。同年10月任中共滿洲省委駐松花江下游代表,領導開展抗日武裝鬥爭,成立了湯原抗日游擊隊。1933年夏任中共滿洲省委南滿巡視員,前往海龍、磐石等地傳達黨中央“一·二六”指示,建立反日統一戰線。7月回哈爾濱任中共滿洲省委秘書長,以自己的家作為省委秘書處辦公和省委會議場所。1934年被派到綏芬河布置國際交通站並巡視牡丹江等地黨的工作。1935年1月同趙尚志領導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任政治部主任(未設政委),深入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積極開展反日統戰工作,教育爭取祁明山率部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4月兼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宣傳部部長,參與領導建立珠河抗日游擊根據地。

1930年馮仲雲自國立清華大學畢業照圖1930年馮仲雲自國立清華大學畢業照圖

1936年2月部隊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仍任政治部主任。9月成立中共北滿臨時省委,被選為書記,領導恢復和發展各地黨的組織,加強黨對抗聯第三、第六軍及其他抗日武裝的領導。1937年6月末改任省委宣傳部部長。1938年秋抗聯主力西征後,率留守部隊在小興安嶺密林深處堅持鬥爭。1939年5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成立,任政治委員。1940年9月率第三、第九支隊襲占克山縣城獲勝。1942年7月任中共東北黨委員會委員,率主力轉入蘇聯境內整訓,任東北抗聯教導旅情報科科長兼政治教員。1945年8月率部分抗聯幹部隨蘇聯紅軍到瀋陽,任中共瀋陽地區委員會書記兼瀋陽蘇軍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協助八路軍進駐瀋陽。1946年4月任松江省政府主席,參與領導土地改革、發展工農業生產,支援東北解放戰爭。

1949年5月兼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北京圖書館館長,國務院水利部副部長兼華東水利學院院長,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等職。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1968年3月17日不幸病逝。1977年11月黨中央為他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

1952年馮仲雲任北京圖書館長,對圖書館事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其所保留的新善本(包括老解放區的革命文獻、革命領導人手稿名人手稿)至今仍是國圖的瑰寶。
1954年至1968年馮仲雲在水利電力部任副部長,任內為新中國的水電業解決過許多重大科研課題,培育下大批英才。
1968年由於長期為革命奔波,積勞成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又受到迫害,於1968年3月17日逝世,終年60歲。

人物事跡

馮仲雲(1908-1968),武進橫林鎮余巷人。1926年秋考入清華大學,期間研讀馬列著作,接觸共產黨人。翌年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腥風血雨中,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任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1930年2月調北京市委工作。10月,到哈爾濱從事秘密活動。1931年5月,任中共江北區宣傳部長。“九·一八”事變後,任全滿反日總會黨組書記兼滿洲省委少數民族委員會負責人,積極進行反日活動。翌年去湯源,和湯源中心縣委的負責人一起,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三軍湯源游擊隊,奠定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的基礎。1934年春,到綏芬河安城,布置國際交通站;到牡丹江、安達、朱江等地巡視,以省委代表身份,加強對哈爾濱地區抗日武裝的領導。1935年1月,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馮仲雲任政治部主任兼朱江縣委宣傳部長,實際負責縣委全面工作。抗聯第三軍主力轉移,開闢新的根據地,他率領第三軍、青年義勇軍各一部,堅持在珠河、葦河一帶進行了艱苦的鬥爭。7月回到哈爾濱,任中共滿洲省委秘書長,主持省委機關報《東北民眾報》、黨的理論刊物《滿洲紅旗》的編輯出版工作。
1936年9月,成立中共北滿臨時省委,他被選為臨時省委書記,黨的建設、武裝鬥爭和民眾工作都取得了成績。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開展,他經常穿越敵人封鎖線,到抗聯三、六軍各師、團視察,還率領部隊活動在小興安嶺的深山密林中,進行艱苦頑強的鬥爭。1939年5月,以抗聯三、六、九、十一軍為基礎,成立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張壽綴任總指揮,他任政委,縱橫馳騁於黑嫩平原上,給敵人以沉重打擊。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在滿洲兵力增至百萬,對東北抗日聯軍進行“毀滅性的掃蕩”。第二年7月,南滿、吉東、北滿三個省委合併,統一組成中共東北委員會,為委員。後來,抗聯被迫轉移到中蘇邊境整訓,把基幹部隊合併為“蘇聯紅軍國際獨立旅”,任政治教員。

(圖)革命老人參加馮仲雲追悼會革命老人參加馮仲雲追悼會

抗日戰爭勝利後,被派往瀋陽、哈爾濱等地工作。1946年4月,任松花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1953年6月任北京圖書館館長。1954年9月,任水利部副部長兼華東水利學院院長和中國水利學會負責人。1955年9月,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八一勳章”。1958年,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在發展水電事業、造就人材、改進工程技術等方面發揮了卓越的領導才能。

馮仲雲曾被選為中共“八大”代表和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於長期為革命奔波,積勞成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又受到迫害,於1968年3月 17日逝世,終年60歲。

人物年表

1908年馮仲雲出生於江蘇武進縣余巷鎮一個小職員的家庭。

1923年考入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的前身——私立蕙蘭中學,同年因反對曹錕賄選受到同學擁護。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他和一些進步學生一起,衝破學校當局的阻撓,走上街頭,參加反帝示威遊行,控訴英日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工人的暴行。

1926年考入清華大學數學系,成為當年曾經發現培養華羅庚的熊慶來教授唯一的學生。

1927年5月,馮仲雲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清華大學黨支部書記

1929年,馮仲雲因參加黨的集會被駐防北京的閻錫山部逮捕。在獄中受盡磨難,曾經在刑場陪綁;但這些磨難不但沒有消沉他的革命鬥志,反而使他更加堅定地走上了革命之路。

馮仲雲夫婦馮仲雲夫婦

1931年,馮仲雲把遠在江南的妻子薛雯接到身邊,引導年僅18歲的妻子走上革命的道路,以革命事業為起點的愛情,也深深地紮根在他們心中。

1932年,馮仲雲奉黨的委派出任全滿反日總會黨組書記。次年任滿洲省委秘書長。同年與愛妻薛雯別離,直到十二年後,夫妻才重獲團圓。

1932年10月,馮仲雲作為滿洲省委巡視員去湯原。

1933年11月省委秘書處由馬家溝河溝街搬到小戎街2號。

1934年叛徒的出賣使得哈爾濱不能再呆下去。馮仲雲去了抗日游擊隊,薛文則帶著兩個孩子回到江蘇的老家。

1936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八一宣言》精神,黨命令東北人民革命軍及抗日武裝部隊統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原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馮仲雲任政治部主任。

(圖)馮仲雲同志墓碑悼念活動馮仲雲同志墓碑悼念活動

1937年,在北滿省委會議上因被指責折中、調和、撤消了他北滿省委書記職務,改任省委宣傳部長。

1939年,馮仲雲以省委宣傳部長的身份到下江指導工作。

1942年,在中共東北委員會的指導下,將三個路軍合併為東北抗聯野營教導旅,馮仲雲任旅情報科長兼政治教員。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全國抗戰勝利。

1945年,回到東北的馮仲雲立即通過組織關係尋找妻兒。

1949年,馮仲雲出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在他的努力下,許多烈士遺孤得到了最妥善的安置和最好的教育。

1952年,馮仲雲任北京圖書館長,對圖書館事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其所保留的新善本(包括老解放區的革命文獻、革命領導人手稿名人手稿)至今仍是國圖的瑰寶。

1954年至1968年馮仲雲在水利電力部任副部長,任內為新中國的水電業解決過許多重大科研課題,培育下大批英才。

1968年被迫害至死。

人物評價

1977年,黨中央為馮仲雲平反昭雪,對他的光輝一生作了充分肯定和公正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