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酒

詩中的新豐酒,就是古代丹陽產的酒。

梁武帝記載曲阿酒的傳說

丹陽黃酒在古代亦稱曲阿酒,因其質地晶瑩,鮮甜醇香,風格獨異而名聲遠播。翻開《辭源》可找到“曲阿酒”一條,它引出兩部書的記載,其一為宋初樂史的《太平寰宇記》稱:“丹徒有高驪山,傳雲,昔高驪國女來此,東海神乘船致酒禮聘之,女不肯,海神拔船覆酒,流入曲阿湖,故曲阿酒美也。”這段文字為曲阿酒美找到了神奇的“根據”。儘管是神話,卻充分反映了曲阿酒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那么這一美麗的傳說何時開始流傳的呢?

這難以考證,但從文獻資料可知,最早記載這一傳說的不是樂史,而是更早梁代開國皇帝蕭衍(464-549),字叔達,南蘭陵(今丹陽市東北)人,他博學多通,富文武才幹,於公元502年在建康稱帝,開創梁朝,史稱梁武帝。他是南朝時期在位最長,政局最穩定的皇帝。大同十年(544)三月,年已八十一歲的蕭衍率一班官員浩浩蕩蕩東行,經句容,過丹徒,來到闊別五十餘年的故鄉蘭陵,拜謁其父梁文帝的建陵(在今丹陽市三城巷北)以及其妻郗皇后的修陵。他感慨萬千,作《還舊鄉》詩。嗣後,又在皇基寺設法會,詔賜蘭陵老少位一階。又駕幸京口北固樓,將北固山改名“北顧”山,遊了京口後,又回到蘭陵,宴鄉里故老及所經近縣迎候者,少長數千人,各賞錢二千。四月,車駕回到建康。

梁武帝這次故鄉行,除作《還舊鄉》詩外,還特地寫了一篇《輿駕東行記》以記其事。在文中他寫道:“(丹徒)有覆船山,酒罌山,南次高驪山。”傳云:“昔有高驪國女來,東海神乘船致酒,禮聘之。女不肯,海神拔船覆酒,流入曲阿,故曲阿酒美也。”

很顯然,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中的故事就源於此文。在《梁武帝集》,《至順鎮江志》,《全梁文》等書中均載有此文。由此可知,美麗的曲阿酒傳說早在1450多年前就有了,那么梁武帝又如何獲知這一傳說的呢?無法考證,抑或是這位博學多才的皇帝自編的也難說。無庸置疑,梁武帝對曲阿酒是非常鍾情的。
 作者 盧政 丹陽市歷史研究會會員

琥珀之光源於丹陽

作者:譚宇明、韓文杰 來源:《中國酒業》雜誌2007年第10期 日期:2007-11-14
黃酒,中華之瑰寶,有五千多年歷史,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遺產,與法國的葡萄酒、德國的啤酒並稱世界三大古老酒種。黃酒的製造,是我們中華民族祖先對人類在科學文化、生產發展方面早期作出的重大貢獻之一。它是以大米、小麥為原料,經麥曲和酒母邊糖化邊發酵製成的一種釀造酒。早在商周時代,中國人就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黃酒發源於古時的吳越之地,也就是現在的浙江和江蘇地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黃酒產量約占中國酒類飲品產量的6%,產銷量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較著名的有:江蘇丹陽“封缸酒”、浙江“會稽山”、“塔牌”、“古越龍山”紹興酒、上海地區的“金楓”、“石庫門”、“和酒”等海派黃酒。本文著重講
的是丹陽黃酒。

品質中的丹陽黃酒
海內甜酒,珍品諸多,丹陽酒何以能獨占一枝?探其奧妙,全在於米好水佳,製作精細。丹陽酒以糯米為原料,而地處濕潤江南的丹陽,水土氣候得天獨厚,盛產粒粒賽珍珠的優質糯米,自古就有“酒米出三陽,丹陽為最良”的美譽。好米制佳釀,平添了丹陽酒之真精神。為釀造丹陽黃酒、封缸酒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該廠在優質基酒的投料上,精打精算,選用優質糯米,嚴格按傳統工藝精心組織生產,原酒質量均達到優級水平,產品在市場歷次抽查中均保持100%合格。丹陽釀造業繼承和發揚了“古遺六法”的傳統工藝,並結合自身的條件,創造出了一套獨特的、傳統的釀酒方法,使它能在酒林中“出類拔萃”。丹陽所產的黃酒、封缸酒營養豐富、鮮甜醇香,堪稱中國黃酒中的精品。丹田觀音山有海內聞名的“天下第四泉”——玉乳泉, 水質優良。大詩人陸游品嘗清泉後曾贊曰:“名列水品;色類牛乳,甘冷冰齒。”用此如玉似乳的泉水釀酒,這酒哪有不醇不甘不爽不美之理?
丹陽酒的釀造工藝獨具一格,它特製純種小曲和自製麥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傳統工藝精工釀造而成。如此之絕,真可謂“天地為爐,造化為工,智慧為媒”了,怎能不為丹陽美酒贏來無限風光呢?

前進中的丹陽黃酒
黃酒、封缸酒作為丹陽特產之一,曾經創造了無比的輝煌。丹陽黃酒廠作為生產丹陽黃酒的骨幹企業,肩負著將丹陽黃酒發揚光大的重任,為了將這一特色產業做大,打出品牌,丹陽市市委、市政府對丹陽酒廠進行了改制,以激發其發展活力,並實施了退城進區戰略,增強其發展潛力。據丹陽酒廠廠長許朝中介紹,目前,他們已經在原前艾境內規劃建設新廠區,力求鳳凰涅磐,打造出一個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黃酒、封缸酒生產基地。新廠區規劃占地面積120餘畝,分三期實施,全部工程預計2008年4月年完成,屆時酒廠年產量可達2萬噸,銷售超億元,其中一期占地60畝的廠房規劃已經設計完成,預計下半年開工。
為了打造黃酒文化,該廠不僅在申報“中華老字號”工程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計畫讓新廠房體現傳統文明和現代融合的建築特色,恢復一條古代黃酒生產線,展示傳統技藝,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通過開展特色產業旅遊來擴大丹陽黃酒、封缸酒知名度,做靚“丹陽名片”。
作為全國甜型黃酒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和重要的規模企業,丹陽酒廠創建於1958年,其獨特的地理、氣候、歷史等優勢,為旦陽牌封缸酒、丹陽黃酒、老陳酒在全國眾多黃酒品牌中奠定了自已獨特的地位。如旦陽牌封缸酒,在我國黃酒界中一直位居重要地位,它是採用本地特產優質糯米,用千年傳統工藝結合當代先進技術精釀而成,長期封缸陳釀,顏色棕紅,琥珀光澤,酒氣芳馥,酒味醇厚,鮮甜爽口,曾獲國家銀質獎和金杯獎、首屆中國黃酒節特等獎、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和全國黃酒名牌產品獎等;而丹陽黃酒則被稱為我國最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名牌甜型黃酒之一,色橙黃,香氣濃郁,鮮甜香美,營養豐富,曾獲1908年國際南洋勸業會頭等獎,1996年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老陳酒則色橙紅,有獨特的醇香和曲香,飲時鮮甜香美,醇和爽適,曾獲首屆中國黃酒節一等獎,全國黃酒名牌產品獎和第三屆美國國際酒博覽會金獎。這一切充分表明,丹陽黃酒廠的歷史文化榮譽深厚豐富。

丹陽黃酒廠在近50年發展歷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尤其在近20年市場大潮中,經歷了潮起潮落。作為國內最有名的甜型黃酒生產基地之一的丹陽黃酒廠,自上世紀80年代初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到80年代末更是達到一個巔峰,在行業內引人注目,產品質量水平在全國評比中名列前茅,無論在產量、效益和地位上,均保持江蘇酒業“老大”的地位。可惜90年代以後,由於企業多元化投資等決策戰略上的不當,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並且為企業酒業的發展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在近10年的時間裡企業停滯不前,度日如年。
進入新世紀,具有豐富生產和管理經驗的許朝中臨危受命,挑起了丹陽黃酒廠廠長這副重擔,他大刀闊斧搞改革,堅持生存、穩定、發展的主題,帶領職工腳踏實地,以使“旦陽”這塊我國黃酒業的歷史名牌得以保存延續和圖謀發展。在5年左右時間裡,許朝中帶領下的丹陽黃酒廠不辱使命,創造了一系列亮點:在積極償還歷史債務的情況下,該廠發奮圖強,與時俱進,使企業品牌、文化都得到了發揚光大,這期間,丹陽黃酒被認定為“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旦陽”牌封缸酒、黃酒、老陳酒被評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旦陽”牌註冊商標榮獲“江蘇省著名商標”;丹陽黃酒系列產品通過國家定量包裝商品計量免檢評審,企業順利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目前,我們企業已順利完成改制,已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將加倍努力抓住機遇再鑄企業輝煌,讓旦陽牌黃酒綻放光彩。”對企業今後的發展前景,廠長許朝中動情地講道。

許朝中告訴記者:“作為生產地方名產的老牌企業,在如今終端制勝的時代,我們已形成了一批老的經銷商網路及諸多固定消費群體,在與經銷商的合作中,我們已形成了“以質取勝, 以誠相待,以情感人”的情感經營理念,與經銷商形成了一種利益共同體,使廣大經銷商願意經銷“旦陽”牌系列黃酒產品,目前,我們也正在積級開拓外地市場,尋求新的經銷模式”。

過硬的產品質量,良好的社會形象,品牌的美譽度及市場影響力是我廠產品占據終端市場的制勝法寶,目前我廠的主打產品是“旦陽”牌封缸酒、丹陽黃酒及老陳酒。丹陽黃酒是我國八大黃酒之一,可以與加強葡萄酒相媲美,曾經有人拿其讓中外評酒師品鑑,結果受到很好的評價,看來丹陽黃酒具有很好的出口潛質。

琥珀之光源丹陽,丹陽黃酒千里香,希望丹陽黃酒能成為世界共享的美酒!

丹陽酒文化及淵源探略

盧 政
丹陽是中國著名的美酒產地,從古至今一直以盛產鮮甜醇香的黃酒而聞名於世。丹陽黃酒中的優質品種封缸酒,老陳酒,老酒曾多次榮獲國際,國家,部,省名優稱號,被稱為黃酒中的驕子,酒林一絕,飲譽天下
丹陽酒的歷史源遠流長,僅文獻記載已有1700多年了。如若從境內出土的文物來考證,則早在三、四千年前,丹陽這方水土中的先民已有釀造技術了,酒成了先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這么悠久的酒文化史,在中國諸多名酒行列中並不多見。

文化遺址考古發現
丹陽地處江南,在“金三角”蘇錫常和“銀三角”寧鎮揚之間。京杭大運河,滬寧鐵路,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在境內貫穿而過,素有“吳越之門戶,七省之咽喉”之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近些年來,丹陽地區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頗為世人矚目。已發掘的史前遺址有城南的鳳凰山遺址最下層,丹陽火車站附近的王家山遺址等;青銅時代的有城南鳳凰山遺址,司徒鎮的青銅器群,訪仙青銅器墓,以及眾多的土墩墓。這些考古資料充分顯示出丹陽古文化遺存極其豐富、密集。早在6000年前,丹陽已具有相當發達的史前文化,歸屬為以太湖為中心的馬家浜文化。鳳凰山出土的腰沿釜以及扁方足鼎,大喇叭形圈足豆等眾多文物證明,馬家浜文化最西界不只是抵常州圩墩及金壇北渚盪遺址,而是要延伸到寧鎮丘陵地區的東端。也就是說,丹陽已成為這一文化區域的最西界標。
1983年在城東火車站附近的王家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歸屬為良渚文化,距今約4——5千年。精雕細琢的石鉞,石,石鏃,琳浪滿目的陶製飲食具,展現了一幅上古時代的風情畫。在多件杯狀飲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黑衣陶寬把杯,造型別致,紋飾古樸,堪稱佳作。據專家推測,黑衣陶寬把杯極有可能是上古時的酒器。
1976年冬,在司徒磚瓦廠出土了一批西周青銅器,有尊、簋、鼎、盤、瓿等26件。數量之多,價值之高,在東南地區實為罕見。其中四隻尊和一隻瓿是古代酒器。尤其是那隻碩大的青銅鳳紋尊,紋飾精美,造型典雅,鑄技絕倫,被考古學家譽為“吳地飛鳳”,飲譽海內外。尊是古代的一種容酒器,盛行於商代和西周,據專家考證,司徒鎮出土的四隻青銅尊均為實用過的器具,且是本地區所鑄造,其時代和安徽屯溪墓葬的時代相近,相當於中原西周晚期,即公元前854——771年。無獨有偶,1984年冬,在訪仙駱駝四方山也出土了一批青銅器,其中也有兩件酒具,一件是青銅方卣,一件是獸面紋尊。鑑定其時代為“西周晚期”,與司徒的相同。獸面紋尊以雷紋為底,以饕餮為主紋,是本地區仿青銅器製品,為目前江蘇地區所僅見。
1996年,在丹陽開發區煤氣工程工地,又出土了一批青銅器,鑑定其時代為“戰國晚期”。其中有一件引人注目的酒具——青銅壺。其高0.52米,圍長1.12米,造型優美,紋飾清晰,鑄造工藝水平極高,是蘇南地區較罕見的大型青銅壺。
從以上所述的出土酒器來論,丹陽早在西周時期已有相當規模的酒文化活動了。若從黑陶把杯時代來論,酒文化史可上溯至新石器時期。1995年出版的《酒文化》一書指出:“大約在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的早期,我們的祖先就已開始了穀物釀酒的劃時代創造”。丹陽酒文化究竟可上溯到什麼年代?這只能有待於發現更新的證據來考證了。

歷史文獻記載
丹陽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商周時屬朱方,戰國時名雲陽,秦初改名曲阿,此後曾多次易名,有鳳美,雲州,簡州等,丹陽是唐天寶元年始用,一直沿用至今。
丹陽歷史上曾發跡過三代帝王(孫吳、蕭齊、蕭梁),亦是齊梁兩代帝王的故里。境內尚存11處齊梁陵墓石刻,有天祿、麒麟、辟邪等神獸石刻二十餘只,均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燦爛的歷史文化孕育了燦爛的酒文化,在歷史典籍以及古代名人的詩文中可以見到大量的丹陽酒的蹤影。
丹陽地處江南魚米之鄉,春秋時屬於吳國,著名的吳季札墓就在境內延陵西邊的九里鎮。史籍中常將江南稱為吳地。如《三國志·吳主傳》載:“權將如吳,親射虎於亭。”這個吳地夌亭就在今丹陽呂城鎮南的虎落村。《楚辭》中有不少美酒的記載,如:瑤漿,椒漿,凍飲等,其中還有一種美酒稱為“吳醴”,就是吳地(今江蘇南部)產的,說明在戰國時代,江南已有名酒“吳醴”了。
在正史中,丹陽酒最早的記載見於《魏書·劉藻傳》:“後車駕南伐,以藻為征虜將軍,督統高聰等四軍為東道別將,辭於洛水之南。高祖曰:‘與卿石頭相見’,藻對曰:‘臣雖才非古人,庶亦不留賊虜而遺陛下,輒當釃曲阿之酒以待百官’。高祖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東數石賜卿’”。這段文字寫的是公元497年的事,說明當時曲阿美酒不僅僅在南朝聞名,在北朝也很知名,連皇帝將軍們也津津樂道。宋初大理評事吳淑《事類賦》中有:“亦云曲阿既釃,邯鄲被圍”句,即出於此典。
在另一部正史《南史》中也記載了一個有關曲阿酒的故事:梁武帝第六子蕭綸素有野心,因覬覦皇位對父皇怨恨至極,曾在草莽間伏兵刺殺武帝。事不成,又出新招,他知武帝愛喝曲阿酒,就采“曲阿酒百器”,投以毒藥,獻進宮內。誰知武帝沒喝,將酒賜給了侍人,侍人“飲之而斃“,武帝這才發覺蕭綸的用心,嚴加防範,避過了一劫。這一故事說明曲阿酒在南朝皇室里曾被用來進行殘酷的權力鬥爭。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當時曲阿酒是皇宮中常用的美酒。
晉代人桓溫曾云:“京口酒可飲,兵可用”。謝元度曾蒞此鎮,與親舊書稱:“京口酒美可飲”。《至順鎮江志》引《輿地誌》稱:“京口出酒,號曰京清,埒於曲阿”。又云:“曲阿出名酒,淳烈,後湖水所釀也”。後湖,即曲阿後湖,今名練湖,是古代丹陽風景秀美的去處。歷代名人遊歷丹陽時,都喜歡到練湖泛舟一游。《太平寰宇記》引《語林》云:“晉太傅褚裒游於湖中,狂風忽起,船欲傾。褚公已醉,乃云:“此舫人皆無可招天譴者,惟孫興公多塵垢,正當擲於水以厭天災耳!”褚裒,字季野,東晉康獻皇后之父,少有“簡貴之風”,官到征北大將軍,曾長期鎮守京口。他與丹陽有不解之緣,其後裔有一支居于丹陽里莊西褚村,唐初出過宰相褚遂良。《語林》由晉人裴啟所撰,成書於晉隆和(公元362)年間。褚裒在曲阿後湖醉酒的記載是迄今所知的丹陽最早的酒事記載。《光緒丹陽縣誌》亦載:“練湖湖心有墩,齊梁君臣每宴集於此,觴詠之餘,垂諸載籍”。可見練湖在南朝時曾是帝王們宴集觴詠之處。
如果說《魏書》中提到的曲阿酒是丹陽酒在正史中最早的記載,那么在苻秦時期王嘉寫的《拾遺記》中提到的雲陽美酒,則是迄今所知的丹陽酒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拾遺記》載:“漢武帝恩懷往者李夫人,不可復得。親侍者覺帝容色愁悲,乃進洪梁之酒。南人受此釀法,今言云陽出美酒,兩聲相亂矣。”《拾遺記》的內容“文起羲炎已來,事訖西晉之未,五運因循,十有四代。”作者王嘉所處的苻秦時期(公元351——394)相當於東晉穆帝與孝武帝時期。他在北方而知道南方的雲陽出美酒,可見雲陽酒的知名度有多高。饒有趣味的是,王嘉認為雲陽美酒是受北方的“洪梁酒”釀法製成的,很帶有偏見,因為江南早在戰國時代已有名酒“吳醴”了。從這段文字分析,在三國時期,雲陽酒已相當醇美了。《辭源》稱:“雲陽,三國吳縣,即戰國楚雲陽邑,今江蘇丹陽縣治”。《三國志·吳書》載:“(嘉禾)三年,詔復曲阿為雲陽”。到了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又改雲陽為曲阿。雲陽作為南方的縣名用了47年。從復曲阿名到作者所處的時代並不遠,北方人乃沿稱“雲陽”是很自然的事。
雲陽出美酒還有一條資料可以佐證。晉人張勃著《吳錄》三十卷,其中有“若下酒”的記載:“長城(今浙江長興)有若溪,南曰上若,北曰下若,村人取若下水以釀酒,醇美勝雲陽”。該書內容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史跡雜記。這段文字是說用“若下水”釀出的酒美,美到什麼程度呢?比雲陽酒還好。可見三國時雲陽酒是普遍承認的好酒了。
唐代,段成式著《酉陽雜俎》二十卷,其中卷七為酒食,先記述飲食掌故,次列一百餘味美食之名,曲阿酒被列為“天下名餚佳酒”之列。段成式字柯古,臨淄人。官至太常寺卿。其詩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學問博洽,是晚唐頗有影響的學者。很顯然,曲阿酒在唐代還是極負盛名的佳酒。
宋代,著作佐郎樂史所編的《太平寰宇記》,記載了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丹徒有高驪山,傳雲,高驪國女來此,東海神乘船致酒禮聘之,女不肯,海神撥船覆酒入曲阿湖,故曲阿酒美也”。高驪山在丹徒西南,主峰海撥425米,其北則有十里長山,均屬寧鎮山脈。西晉時陳敏據江東,務修耕織,令弟陳諧遏馬林溪以溉雲陽,納高驪,長山八十四派水匯集而成曲阿湖。這一傳說,為曲阿酒為什麼醇美找到了神奇的“根據”。
有關這一傳說,《至順鎮江志》也有記載:“覆船山,在本縣(丹徒)西南五十里,一名酒罌山”。“梁武帝《輿駕東行記》有覆船山,酒罌山,高驪山。傳雲,昔高驪國女來此,東海神乘船致酒聘之,女不肯,海神撥船覆酒,流入曲阿,故酒美也。”由此看來,這一傳說並不是樂史時代才有,而是在梁武帝時代已流傳。可惜梁武帝的《輿駕東行記》早已亡佚,此傳真正起源已難考證,但這一美麗的傳說,至少反映了古代曲阿酒味美的事實。
元明兩代,丹陽酒在文人墨客的詩詞中經常提到,但未見載於文獻。從薩都剌的詩中可知,元代的丹陽酒曾作為貢品獻入宮廷,故有“宮酒”之名。
在清代,丹陽酒又有百花酒,百花老陳之稱。徐珂的《清稗類鈔》載:“百花酒,吳中土產,有福真、元燒二種,味皆甜熟不可飲。惟常鎮間有百花酒,甜而有勁,頗能出紹興酒之陽,以間道以制勝”。常鎮是指常州與鎮江一帶,丹陽位於常鎮中間。《古酒大觀》稱:“常州百花酒,以丹陽所產為佳,至今不失舊統,產量尤豐”。可見,在清代,丹陽的百花酒是非常有名的,產量豐盛。《丹陽縣續志》載:“百花酒,俗傳京口百花即此。清周玉瓚詩:‘湖裡山神撥酒時,曲阿酒好古來知’”。百花酒在清末曾大放異彩,1908年獲巴拿馬評酒會金質獎;1910年獲南洋勸業會頭等獎,同治九年,鎮江府以“百花酒”貢獻給皇帝,得到讚揚,故此酒又有“貢酒”之名。

丹陽酒與詩
酒與詩的關係可謂親密無間,當我們閱讀古人的詩歌時,似乎到處可聞到那撲鼻的陣陣醇香。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最古老的詩集《詩經》就有詩酒結伴同行的記錄。歷代詩人,其中有許多知名的大詩人,暢飲丹陽酒後,都寫下過不朽的詩句。
迄今所見最早提到丹陽酒的詩是梁元帝的《登江州百花亭懷荊楚》,詩云:
 極目才千里, 何由望楚津。 落花灑行路, 垂楊拂砌塵。
 柳絮飄晴雪, 荷珠漾水銀。 試酌新豐酒, 遙勸陽台人。
詩中的新豐酒,就是古代丹陽產的酒。新豐,在丹陽城以北,瀕臨曲阿古運河,歷史上以產“新豐美酒”著稱。這首詩是梁元帝在江州刺史期間,因懷念以前的情人李桃兒而寫的。
對丹陽“新豐酒”的鐘情,唐代大詩人李白可謂至極。公元756年,李白隨永王李璘東巡,曾一度客居丹陽。這位“酒仙”暢飲新豐酒後,讚嘆不已,留下了許多讚美的詩篇,如:
南國新豐酒, 東山小妓歌。 對君君不樂, 花月余愁何。
——《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四首
 情人道來竟不來, 何人共醉新豐酒。
——《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君歌楊判兒, 妾勸新豐酒。
——《楊判兒》
 李白在丹陽喝新豐酒還不過癮,還將新豐酒用船載到浙江去喝,他在詩中寫道:
 多沽新豐醁, 滿載剡溪船
——《敘舊贈江陰宰陸周》
“醁”,美酒也。剡溪,即今浙江曹娥江上游剡溪。李白對新豐酒的痴迷程度可見一斑。
相傳李白到丹陽後,除了遊歷練湖,去九里憑弔吳季子墓以及去橫山拜訪隱士周惟長外,還到南蘭陵蕭氏故里(今丹陽東北一帶)謁覽齊梁帝陵石刻,尋訪蕭氏帝王后裔,好客的蕭家主人將丹陽美酒捧出款待李白,李白飲後詩興大發,贈詩一首: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客中行》
“琥珀光”是丹陽黃酒特徵之一。《中國名酒志》描述丹陽封缸酒:“酒液琥珀色至棕紅色而明亮,香氣醇濃……。”李白用“玉碗盛來琥珀光”來描述丹陽酒的色澤,確是神來之筆,充分體現了他詩藝的高超。
唐代另一個詩人陳存,途徑丹陽時,對新豐酒也讚不絕口,他在《丹陽作》中云:
暫入新豐市, 猶聞舊酒香。 抱琴沽一醉, 盡日臥垂陽。
讀到這首詩,似乎可以看到一個愛喝酒的古代書生,在酒香四飄的新豐鎮上抱琴醉臥的情景。
唐代樂城尉張子容也愛喝新豐酒,在《九日陪潤州邵使君登北固山》一詩中,他寫下這樣的詩句:
新豐舊酒美, 況是菊花朝。
到了宋代,新豐酒市還很興盛,這在陸游的《入蜀記》中有記載:“過新豐,小憩。李太白詩云:‘南國新豐酒,東山小妓歌’。又唐人詩云:‘再入新豐市,猶聞舊酒香’皆謂此。至今居民市肆頗盛”。宋人汪莘有一首《新豐市》,內有“通過新豐沽酒樓,不領濯足故鄉疇”之句,說明宋代新豐酒市的確很盛,很為人樂道。
談到丹陽酒詩,不能不提到元代的一位大詩人,他就是薩都剌。薩都剌,字天錫,回族雁門(今山西代縣)人,元泰定四年進士,歷官鎮江錄事達魯花赤,翰林國史院應奉文字,燕南憲司照磨等。他喜游山水名勝,工於詩文,其詩風清新俊逸且豪放奇崛,在元代獨樹一幟,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薩都剌在鎮江任職僅三年,然而對丹陽的山山水水,古寺名廟卻流連忘返,一往情深。尤其對丹陽酒更是情有獨鍾,嗜愛難捨。這在他留下的許多詩文中可以領略到。如他在《春日過丹陽石仲宅會茅山道士石山輝》中寫道:
杏花一夜雨聲寒, 酒醒丹陽幾日還。
詩人在素有“南朝遺風”的丹陽暢飲美酒,暫時忘卻人世間的煩惱憂愁,不亦樂乎!在另一首膾炙人口的《練湖曲》中,他寫道:
望湖樓上遠茫茫, 鳥飛不盡青天長。 丹陽使者坐白日, 小吏開瓮宮酒香。
倚闌半醉風吹醒, 萬頃湖光落天影。
這裡,丹陽城畔練湖的旖旎景色躍然紙上,詩人與使者們在湖光水色中開瓮共飲的悠閒神情似乎可見。值得一提的是,元代丹陽酒曾作為貢品列為宮酒之說在此得到佐證。
薩都剌鍾情丹陽酒也可以從劉崧《槎翁集·讀薩天錫集》詩句中體會到:“參軍情勝丹陽酒,御史聲華白玉詩。”參軍是指薩都剌,因為他曾任過京口錄事參軍之職,故在多首詩中自稱參軍。
明清兩代,丹陽的酒肆也是相當興盛的,尤其練湖周邊,酒肆林立,飲客喜至。在許多文人的詩中可以領略到當時的情景。明代人吉梁的《練湖漁舟》云:
萬頃吞天光,一舟渺蓮葉。載酒覓釣儔,醉弄波心月。
這首詩講的是詩人帶著酒,乘著船,在萬頃碧波的練湖中尋找朋友,邊垂釣,邊喝酒,直至醉在船上的事。
明代另一個文人姜士昌在《泛曲阿後湖》中道:
 葉舟凌渺漫, 杯酒娛清輝。 素練浮光塋, 遙青綴景微。
 天空鴻影潔, 歲冥漁人稀。 莫昔尊前醉, 雲霞願不違。
清代人姜志珏遊歷練湖後,作《練湖春泛》一詩,其中有“春光翠奪堤邊柳,綠酒杯傾水面天。”“行逢村岸因沽酒,傍卻魚舟便割鮮”的詩句。說明在清代載酒泛舟練湖,及是文人雅士們的樂事。清代杭州人吳錫麒游練湖時,也題《練湖》一首,頗有特色:
 春水環三面, 人家住竹溪。 舟師下帆去, 沽酒練塘西。
康熙進士李孚青是清代頗有影響的才子,官編修時年僅十六歲。他遊歷丹陽後,作《丹陽》一詩,前四句為:
 陳跡荒涼暮笛哀, 曲阿城畔遠煙升。 酒醺北府隨潮至, 路轉東吳入畫來。
北府,即丹陽縣府署,位於古城北側,故有“北府”之稱,詩中描繪了清初丹陽城“陳跡荒涼”的景象,卻也道出了“酒醺北府”的奇特情景。讀到此詩,似乎可以聞到曲阿城裡醺人的酒香味。
道光進士周玉瓚作有《練湖竹枝詞》,其中有一首專寫酒,他寫道:
湖裡山神潑酒時, 曲阿酒好古來知。 春郊一路東風暖, 試向湖頭問酒旗。
所謂酒旗,就是酒帘,酒家以布綴竿,懸於門首。詩人在春光明媚之際,來到風景秀麗的練湖邊尋訪酒家開懷暢飲,不亦樂乎!作者特彆強調,“曲阿酒好古來知”。
有關丹陽酒的詩太多了,舉不勝舉。而最能反映丹陽黃酒特點的要數以下一聯詩:
 味輕花上露, 色似洞中春。
這是一聯品味很高的讚美詩句,將丹陽酒的色與味藝術化描述出了,可謂格高調逸。這聯詩是誰寫的呢?1957年8月6日新華日報載有署名殷野森的《丹陽酒》一文,首先提到這聯詩,但未點明作者是誰。抑或是古人所作?抑或是殷野森自作?由於缺乏證據,至今尚不能定論。
酒與詩自古就是連理締結,相從相隨,酒以詩傳,詩以酒傳,古人們這些酒詩將在燦爛的丹陽酒文化中永遠熠熠閃光。
淳樸的飲酒鄉俗
丹陽出產美酒,丹陽人也愛喝酒。自古以來,民間就有著濃郁而淳樸的飲酒風俗。過去丹陽的酒坊大都是前店後坊式,小規模經營,許多民戶亦自家釀酒,供自用或饋贈親友。城鄉酒肆林立,邑人飲酒成習,且極富特色。喝酒的名目極其繁多,常見的有結婚酒、生日酒、祝壽酒、團圓酒、滿月酒、百露酒、上樑酒、喬遷酒、接風酒、餞行酒、廟會酒,開工酒、了工酒、調解酒,謝情酒、喪事酒以及各種各樣的賀事慶典酒。一般地說,丹陽人遇到大事以及親朋好友聚會時,總會坐下來喝杯酒,以酒行禮,以酒待客,以酒祝福,以酒慶賀。
從《至順鎮江志》以及《光緒丹陽縣誌》等方誌中,可以了解一些邑人古代歲月飲酒習俗,現簡述如下:
除夕,人家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圍坐飲酒,謂之守歲酒。家長散錢於家人,謂之守歲錢。
元旦,黎明祭天,案設水卮一,茗卮三,供菜碗五,糕饅團各若干,送神後齋食一日。
初二,子夜祀玄壇,俗稱敬利市,商肆尤重之。祭品用茗卮三,酒卮及蔬果盤各五,豕首,雄雞,鯉魚各一,盛以木盤,曰“三牲”。糕饅團各若干,主人率屬跪拜如儀。酒三巡,送神焚紙寶。鑼鼓爆竹聲通宵達旦。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舉行鄉飲大典於明倫堂,有大賓,有介賓,必鄉之達尊。有司具柬敦請。
夏至節,農家最注重蒔秧。蒔畢,田主具饌飼傭工,或鄰朋目相醵飲,謂之洗泥。蘇東坡有詩:“多買黃封作洗泥”。
端午節,掛天師象,貼靈符。或掛鍾馗像。是日食粽,飲菖蒲酒
八月十五,團圓節,食月餅,親戚轉相饋遺。是夕,家家置酒宴樂,夜深沒香案,陳果品,拜月宮。
九月九日,重陽節,食糕,是日相招登高飲酒賞菊。
十月初一,為小春。(歲時事要,十月天和暖似春,花木重開,故曰小春)。都圖舉鄉飲酒禮,如元宵煮糕團食之。
除以上外,平時值祖先誕日,忌日,清明,七月望,二分,二至,均有家祭,至家祠之族祭則於二分日行之。祭品用時饌,茶灑,羹飯,無定數。

丹陽酒與米、水、曲
俗話說:“米是酒中肉,水是酒之血,曲是酒中骨”。釀造丹陽黃酒的米、水、曲自有丹陽的獨特之處,同樣是米,同樣是水,同樣是曲,釀出的就是風格獨特的丹陽酒。
丹陽黃酒用的米,是本地產的優質糯米。舊縣誌中稱丹陽產糯有廿三種。《乾隆丹陽縣誌》載:“糯稻,性粘凝,宜酒,為種二十有三。唯邑東南鄉近古荊城地,數十里糯米尤佳。賈稱:酒米出三陽,丹陽尤最良。”《光緒丹陽縣誌》稱:“糯稻,祟明紹興釀酒用之,亦名酒米。又有烏殼稻,俱不多出。”“麻筋糯,粒長而粘軟,煮之長徑寸,又名長腰米。”丹陽民間也稱,在丹陽南鄉盛產優質糯米,有小紅糯,桂花黃糯,香江糯,晚花糯等品種。按釀酒師來分,有“七孔糯”和“九孔糯”之分。以丹金交界區所產的“九孔糯”最良。“九孔糯”的含意是釀酒時,米粒有九個孔出酒。在清代,每到收稻穀時,大批紹興商賈來此爭購“九孔糯”,用船載入浙江釀酒。
 《光緒丹陽縣誌》還載:“黍,俗謂白者為仙粟,黑者為糯粟。糯者味佳可釀酒,天旱始種子”。
丹陽古代還出產一種“珍珠粟”,又名御米粟,在唐代時作為潤州的貢品獻進宮廷使用。
根據現代科學方法測定,丹陽所產的優質糯米含有多種胺基酸,生物鹼,維生素B,維生素C以及胰島蛋白酶等多種營養物質,因而所釀出的黃酒含有十八種胺基酸,其中包括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
好酒離不開好水。丹陽酒美與丹陽的優良水質不無關係。尤其在古代,水處理技術極不發達,天然水源的品質對酒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玉乳泉,是古代釀造丹陽酒的優質水源之一。歷代名人對此泉盛讚不已。唐代茶聖陸羽評天下佳水時,將玉乳泉列為第十一;唐代另一品泉專家劉伯芻將玉乳泉評為第四,故玉乳泉有“天下第四泉”之稱。繼陸羽,劉伯芻之後,唐代狀元張又新也進行了鑒泉品水活動。他將劉伯芻品評過的七等名泉佳水都盛瓶於舟中,逐一品嘗比較,認為“誠如其說也”。宋代大詩人陸游的《入蜀記》中,對玉乳泉也作過記載:“十六日,發雲陽,汲玉乳井水。井在道旁觀音寺,名列《水品》,色類牛乳,甘冷熨齒。井額陳文忠所作,堆玉八分也”。到了明代,品泉專家徐獻忠在《水品全秩》中,繼續將玉乳泉列為“天下名泉佳水”。至今,玉乳泉井以及石井圈尚存,是丹陽重要的文物古蹟之一。
曲阿湖水也是古代丹陽釀酒的重要水源。用該湖水釀出的酒美,古人歸結為兩大傳說。第一,東海神潑酒之說,即《太平寰宇記》所云:“丹徒有高驪山,傳雲,昔高驪女來此,東海神乘船致酒娉之,女不肯,海神撥般覆酒,流入曲阿湖,故曲阿酒美也”。第二,關公劈井之說:相傳鎮江古有美酒井,張飛路過時,貪饞痛飲,大醉。關羽見此,怕軍士飲酒誤事,搶刀劈井,頓時井破酒涌,滿街儘是,遂成酒海街,美酒沿漕河淌進曲阿湖,人們取之釀酒,遂得曲阿美酒。這兩種傳說美麗而動人,反映了人們對曲阿美酒的喜愛,但並未真正道出曲阿湖水釀酒好的原因。
根據史籍記載,曲阿湖納丹徒諸山八十四脈水形成,周迴四十里,碧波萬頃。到了唐代,始有練湖,練塘之稱。唐代中期,由刺史韋損主修,“增理故塘,繚而合之,廣湖八十里”,擴大了湖面,加大了蓄水量,增置了斗門,成了江南名湖。此後歷代多次疏修,保持著它的風貌特色。對於練湖的水質,古代缺乏化驗手段,無法用理化指標描述。按《太平寰宇記》載:“(練湖)上承丹徒高驪,長山馬林溪諸水,色白味甘”。所謂“色白”,即清湛也;“味甘”,有甜味也!這正是釀酒所需的好水源。
曲是酒中骨。酒麴是用穀物製成的糖化及發酵劑,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早在殷商時代,我國已成熟地用麴櫱釀酒了。商王武丁講:“若作酒醴,爾惟麴櫱。”自此至今幾千年來,制曲和用曲釀酒的複式發酵法,一直是我國頗具民族風格的穀物釀酒技術的源泉。
丹陽黃酒釀造用曲分為小曲和塊曲兩種。小曲又稱酒藥,是南方獨特優異的釀酒製劑,主要用作糖化發酵。晉代人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中對小曲的製作方法有祥盡記載,表明早在晉代,我國已有高超的小曲釀製技術了。小曲中的菌類複雜而豐富,其中根霉、毛黴菌起糖化作用,酵母菌起發酵作用。小曲是丹陽黃酒中最重要的接種劑。
塊曲,又稱麥曲,是用小麥為原料,在適當的水分和溫度條件下,培養繁殖糖化菌而製成的黃酒糖化劑,它不僅給黃酒的釀酒提供了各種需要的酶,而且在制曲過程中,麥曲內積累的微生物代謝產物,亦給黃酒以獨特的風味。丹陽黃酒獨特的風味與所用的麥曲有著非常重要的內在關係,尤其是香味的形成。

丹陽酒名探源
丹陽酒,作為中國南方的一種傳統名產,歷史上曾有過許多名稱,究其來源,甚是有趣,現簡介如下:
曲阿酒 曲阿是丹陽古名,因而有此酒名。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稱:“曲阿縣,本曰云陽,秦始皇以其地有天子氣,鑿北岡以敗其勢,截直道使阿曲,改曰曲阿縣。漢因之,吳復為雲陽,晉復為曲阿,梁改為蘭陵,隋復為曲阿,唐改丹陽,即今江蘇丹陽縣治。”曲阿酒在正史《魏書》、《北史》、《南史》以及《酉陽雜俎》、《太平寰宇記》中都有記載。
雲陽酒 雲陽也是丹陽古名,因而有此酒名。戰國時楚在此置雲陽驛,後又設雲陽邑。秦漢設曲阿縣,三國吳復名雲陽縣。雲陽酒在《拾遺記》、《吳錄》、《輿地誌》中有記載。

新豐酒 由“曲阿新豐塘”得名。《晉書·張闓傳》:“張闓,字敬緒,丹陽人。出補金陵內史,在郡甚有威惠。時所部四縣並以旱失田,闓乃立曲阿新豐塘,溉田八百餘頃,每歲豐稔。葛洪為其頌。”梁元帝、李白、張子容、陳存、陸游等在詩文中都提到新豐酒。

蘭陵酒 由南蘭陵縣得名。《隋書·地理志》載:“曲阿,有武進縣,梁改蘭陵,開皇九年併入。”這個蘭陵縣在今丹陽東北一帶,經歷了梁陳二代,存在了87年。開皇九年回歸曲阿。李白有“蘭陵美酒鬱金香”的詩句。
貢酒、宮酒 在南北朝以及元,清時期,丹陽酒曾作為貢品用於朝廷及皇宮,故有貢酒、宮酒之名。見《南史》以及薩都剌的詩。

玉乳漿、玉乳春 “漿”與“春”,酒之代名也。均因玉乳泉得名。唐人劉伯芻評玉乳泉為天下第四泉,取此泉水釀出的酒即為玉乳漿、玉乳春。陸游《入蜀記》中有玉乳泉的記載。

狀元紅 一說是丹陽酒所用壇外表塗紅色而得名;一說是丹陽黃酒的顏色呈紅色而得名。如老陳酒的顏色為:“色橙紅,清沏晶瑩”;封缸酒的顏色為:“酒液琥珀色至棕紅色而明亮。”

百花酒 清代始見此名,並非采百花所釀,而是因丹陽黃酒的特徵得名。丹陽黃酒開壇滔倒時,液面會形成許多微小的氣泡,俗稱酒花,故稱百花酒。過去黃酒的質量優劣常用勺子在酒液上“打花”來判斷。

黃 封 因封裝特點得名。以前丹陽黃酒用黃泥封壇,利於酒的老熟,提高香氣。蘇東坡生前多次來常州鎮江一帶,最後病卒常州。他特別愛喝黃封。其詩曰:“為我取黃封,新拆官泥赤。”“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黃封在南方也泛指美酒。

老陳酒 因工藝得名。丹陽黃酒經多年陳釀即得老陳酒,且愈陳愈醇,愈陳愈香。

沉香酒 因風味得名。丹陽黃酒經多年陳釀貯存後,一旦開壇,醇香撲鼻,甘冽爽口,越陳越香。“陳”與“沉”同音,故有沉香酒之名。

封缸酒 因工藝得名。此酒為丹陽黃酒中最優良的一種,因需長期封缸陳釀而成,故名封缸酒。

老 酒 丹陽黃酒越陳越香,“陳”,老也。故丹陽黃酒最普遍的稱呼就是老酒。宋代范成大《食罷書字》詩曰:“捫腹蠻茶快,扶頭老酒中。”他自注云:“老酒,數年酒,南人珍之。”可見老酒之名在宋代已流行。
參考文獻(略)
作者簡介: 盧政,本會會員,我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發現》雜誌社副理事長,
鎮江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市民間文學藝術家協會理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