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腸易激綜合徵

老年人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是FGIDs中最具代表性和常見的疾病之一。老年人腸易激綜合徵的症狀:便秘、 腸脹氣、 腹部不適、 腹痛、 腹瀉、 腹脹、 黏液便、 排便不盡感。

基本信息

概述

腸易激綜合徵(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是FGIDs中最具代表性和常見的疾病之一。

病因

(一)發病原因
1.胃腸道動力紊亂
IBS患者小腸消化間期移行性複合運動異常,周期明顯縮短,空腸出現較多離散的叢集收縮波,且腹痛發作者中68%與之有關,這些變化在應激和睡眠中更為明顯,另外,腹瀉型IBS患者小腸,結腸轉運時間增快,而便秘型患者則明顯減慢,上述變化與IBS的症狀關係尚不明確。
2.內臟感覺異常
內臟敏感性增高是IBS的重要病理生理機制,也是IBS的生物學標誌之一,研究發現IBS患者多數具有對管腔(直腸)擴張感覺過敏的臨床特徵,其平均痛覺閾值下降,直腸擴張後的不適程度增強或有異常的內臟-軀體放射痛,提示脊髓水平對內臟感覺信號處理的異常。
3.精神因素
心理應激對胃腸道功能有顯著影響,它在IBS症狀的誘發,加重和持續化中起重要作用,心理社會因素對IBS的影響可表現為:對胃腸生理的作用,對疾病的體驗,疾病行為和疾病後果的影響,對行為干預指征的影響,嚴重的負性生活事件在IBS患者中具有更高的發生率,胃腸門診中相當部分患者伴有心理障礙,其中以焦慮,抑鬱為主。
4.腸道感染
部分IBS患者在發病前有腸道感染史,在由各種病原,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胃腸炎患者中20%~25%在急性感染後發生腸功能紊亂,有10%可發展為感染後IBS,腸道感染可對腸黏膜上皮屏障和腸道黏膜免疫系統產生影響,導致腸功能紊亂,誘發IBS,肥大細胞是腸道黏膜組織中最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腸道炎症時,肥大細胞受到抗原刺激而脫顆粒,其介質可直接作用於平滑肌細胞或分泌細胞,也可能首先興奮其周圍的神經細胞,再由後者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5.其他
部分IBS患者的症狀與食物有關,可加重其症狀,食物中的纖維發酵可能是過多氣體產生的原因,此外,腸道菌群的紊亂可能也是產生症狀的原因之一。
(二)發病機制
IBS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礎是胃腸動力紊亂和內臟感覺異常,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不清,近年來已注意到腸道急性感染後可引起IBS,另外心理社會因素與IBS的發病也有密切關係,因此,IBS可能是由於某些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單一因素。

症狀

老年人腸易激綜合徵的症狀:
便秘腸脹氣腹部不適腹痛腹瀉腹脹黏液便排便不盡感
1.症狀
IBS起病隱匿,症狀反覆並遷延,但患者全身情況基本不受影響,其症狀無特異性,所有症狀皆可見於器質性胃腸病,典型症狀為與排便異常(形狀/次數)相關的腹痛,腹脹,根據主要症狀分為:腹瀉主導型;便秘主導型;腹瀉便秘交替型,精神,飲食,寒冷等因素可誘使症狀復發或加重。
(1)腹痛:是IBS的主要症狀,伴有大便次數或形狀的異常,腹痛多於排便後緩解,部分病人易在進食後出現,腹痛可發生於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瀰漫性,疼痛性質多樣,程度各異,但不會進行性加重,極少於睡眠中發作。
(2)腹瀉:
①持續性或間歇性腹瀉,糞量少,呈糊狀,含大量黏液,但無血液,鏡檢大致正常;
②禁食72h後症狀消失;
③夜間不出現,有別於器質性疾患;
④約1/4患者可因進食誘發;
⑤不少患者有腹瀉與便秘交替現象。
(3)便秘:排便困難,大便乾結,量少,可帶較多黏液,便秘可間斷或與腹瀉相交替,常伴排便不盡感,早期多為間斷性,後期持續存在,甚至長期依賴瀉藥。
(4)腹脹:白天較重,尤其在午後,夜間睡眠後減輕,腹圍一般並不增大。
(5)非結腸源性症狀和胃腸外症狀:近半數患者有胃灼熱,早飽,噁心,嘔吐等上胃腸道症狀,疲乏,背痛,頭痛,心悸,呼吸不暢,尿頻,尿急,性功能障礙等胃腸外表現較器質性腸病顯著多見,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異常表現,如焦慮,抑鬱,緊張,多疑,敵意等。
2.體徵
通常無陽性發現,部分患者有多汗,脈快,血壓高等自主神經失調錶現,有時可於腹部觸及乙狀結腸曲或痛性腸襻,行乙狀結腸鏡檢時極易感到腹痛,對注氣反應敏感,以上現象對診斷有提示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