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耀州瓷的燒制源於東晉,勃興於宋。今存宋德應候碑詳細記載了耀州窯的燒制盛況。黃堡鎮是當時最早燒制瓷器的地方。其初創之際,以燒制黑色瓷為主,兼造少量青瓷。唐代已能燒造精美的三彩器皿、藝術陳列和建築琉璃構件。1984年到1986年,考古專家在此地發現了唐三彩燒造地。五代時期,青瓷獲得長足發展,成為“貢瓷”。宋代燒造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各地窯場競相仿製,從而最終形成了以黃堡鎮為中心西到甘肅、東括河南、南達秦嶺南的龐大耀州窯系,成為北方青瓷藝術的傑出代表。
唐宋時期,耀州瓷通過海路絲綢之路,遠銷東亞、西亞、東南亞、東非等地,在許多國家的考古發掘中已獲得了印證。
耀州瓷系列極為豐富,發現的很多瓷器堪稱稀世珍寶,尤其是黑瓷塔式罐、唐三彩龍頭構件、青釉雕花倒流壺等,可謂無價之寶。
北宋末期,金兵南犯,宋室南遷,黃河流域遭受嚴重破壞,黃堡鎮亦難逃劫難。至明孝宗弘治年間(公元1488~公元1506年),十里窯場淪為荒丘瓦礫,隨之銷聲匿跡。
黃堡鎮瓷失傳後,繼起者為立地坡、上店、陳爐各鎮。
館藏文物
耀州窯以黃堡鎮為代表,包括立地坡、上店村、玉華宮及陳爐鎮等窯在內。黃堡鎮在宋代隸屬耀州,所以我國文獻記載中,把這裡的瓷窯統稱“耀州窯”,所燒瓷器叫“耀州瓷”。耀州窯以燒制青瓷著稱於世,在我國南北兩大青瓷窯系中,耀州窯代表著北方青瓷藝術的最高成就。耀州瓷釉色蒼翠、深沉、透亮,如冰似玉,造型古樸莊重,紋飾富麗多姿,構圖嚴謹生動。其釉色、造型及紋飾格調一致,和諧完美,使人感到風清骨俊,遍體光華。那粗獷流暢的線條則恰似一曲剛烈、豪邁的秦腔旋律。與南方青瓷清脆明麗、滋潤豐盈的風格迥然有別,各具特色。
立地坡
立地坡,在銅川東南20餘公里處。燒制史始於宋初,元初開始燒制瓷器,至清康熙雍正時(公元1662年~公元1736年),瓷業達到鼎盛。立地坡所燒造的大缸大盆頗有名氣。史載製品“每器可容粟三百石有奇”。今仍有元時一大盆存於村中,可供4人坐於其中打牌。如此大器可謂陶冶巨擘。立地坡的琉璃製品亦令人叫絕。琉璃瓦以銅為著色劑在氧化環境中燒制,這一技術今天仍是陶瓷界的一大攻關難題,近年才獲得突破。
上店村
上店村與立地坡僅一村之隔,從元代開始燒制瓷器。1959年考古專家在此地發現12枚檢測燒窯火候用的火標。這說明耀州工匠在元代已掌握了檢測燒窯火候的有效方法,因此被載入了《中國陶瓷史》一書之中。
陳爐鎮,位於銅川市東南15公里處,明代這裡因“爐山不夜”而被列入同官(銅川舊稱)八景之一。被譽為東方古陶瓷之鄉。陳爐瓷業開創於南宋末年,至明代達到頂峰。陳爐瓷器以粗瓷為大宗,但最值得陳爐人驕傲的莫過於仿宋代耀州青瓷。在第60屆廣交會上(1986年10月),名噪天下。香港《大公報》稱其“粗獷豪放,鄉土氣濃郁”。
耀州窯博物館建成後,為遊人展現了耀州窯遺址、唐三彩遺址、陳爐瓷城歷史的輝煌。在這裡遊人還可自己動手製作喜愛的瓷器,及大地提高了遊客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