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嘯

翰嘯

高連奎,中國知名經濟學家[1] ,先後提出“平衡經濟學原理”,“新福利社會”理論,“精準調控”理論等重大理論論述 。

個人簡介

實名高連奎,近年最活躍的青年學者之一,80後學者的代表人物。北京睿庫社科研究院特邀研究員、草根智庫專家委員會委員、搜狐財經和鳳凰財經專欄作家、和訊網特約財經評論員、江西文學網文學顧問以及部分企業特約戰略專家,“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理論創始人。對政治學及經濟學研究有獨特興趣,陸續發表財經及歷史類評論近百萬字,文章及觀點被各大媒體廣泛轉載,2006年,在聯合早報網發表的《美新財長上台,中國應高度關注》一文,成功預測到華爾街金融危機,2010年完成學術著作《中國大形勢》一書。

另外翰嘯在中國改革網、中國改革論壇網、共識網、選舉與治理網等高端智庫網站以及21世紀網、中國經營網、金融界、鳳凰網財經頻道等專業財經網站都設有個人學術專欄。

翰嘯文章及觀點可見於《理財》雜誌、《法制與社會》雜誌、《財智領袖》雜誌、《中國財經報》、《投資者報》、《新快報》、《南方都市報》、《江蘇商報》等媒體,先後接受過《證券日報》、《金融新觀察報》、《北方周末報》、《新周報》、《河北青年報》、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鳳凰網、和訊網等媒體的專訪或採訪。

研究領域

理論經濟學、巨觀經濟、比較制度分析、社會保障學等。

學術宗旨

對於我們這個飽受物資貧乏之苦的民族來說,追求經濟發展是合情合理的,而同樣現實的是我們在思想文化領域還沒有一個能與我們這個泱泱大國地位相稱的獨立學統。這種遲緩的進程在世界各大文明民族的社會轉型時期是不多見的,破壞多於建設,情感多於理性,我們的思想文化總是處於一種“無根”的狀態。且不說這種思想文化的貧困已經並將繼續給社會經濟和技術進步帶來怎樣不利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個民族普遍的缺乏理論教化、思想表現和自我意識,那么它在人類文明史上只是一個得過且過的過客,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存在。因此致力于思想文化建設也將我們所有學者的責任。

代表作品

書 名:中國大形勢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號:9787121119880

頁 碼:320頁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內容介紹:

為什麼中國一直經濟高速增長,與已開發國家還有那么大差距?為什麼中國人工資那么低?為什麼在中國資產百萬仍不能算作富裕?為什麼中國的白領不能成長為中產階級?中國未來是繼續高速增長,還是進入低速增長期?如何才能破解民生難題?近日,著名青年學者高連奎的首部著作《中國大形勢》由電子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本書創造性的以國際視野為基礎,跨越歷史、經濟、政治、社會、人文等多學科,對當前的中國形勢進行了系統而又透徹,全面而又精闢的分析,並提出了將“提高勞動生產率”作為經濟發展首要目標及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等一系列切實可行的主張。 自2010年年初起,這本書的部分書稿就開始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國內外很多學者給予此書極高的評價。鍾慶認為本書是生存經濟學的開山之作,白益民認為本書是一部真正的經世濟民之作,知名經濟學家侯若石認為本書符合經濟規律扎紮實實的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轉型指明了方向。

一本要描寫當今中國的書,它的內容大致有三個方面,有些側重於描述,如《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有的側重於評論,如《奇蹟的黃昏》;有的側重於建言,如這本《中國大形勢》。本書可以算是近年中國非常具建設性的作品。作者在書中提出的“中國不需要暴力革命而需要學術革命,中國應該建立自己獨立的學統”等觀點都是難得的真知灼見。另外作者指出了中國崛起面臨的十大風險,五大陷阱,保衛中國經濟安全的上中下三策,以及如何破解民生三大難題等都極具現實意義。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建設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的學術建議,如果這一社會模式能夠成行,它成為繼美國自由資本主義模式和北歐福利資本主義模式後的第三種發展模式,也是真正的中國模式。如果書中所提的建議能否實行,中國經濟將少走很多彎路,而且中國民眾的生存成本將至少被降低50%以上。

一個國家需要先知先覺的學者,也需要戰略思想家。個人往往受制於知識體系的不完整,了解一個國家的變遷史,了解民族、國家、經濟等等其實很多人感覺很茫然。作者在這裡給我們呈現了一幅巨大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上思路清晰,讓人從戰略上去了解我們以前想要了解而無從得源的知識。《中國大形勢》知識含量極大,雖然開頭是162個令人震撼的“天問”,而書中所解答的問題要遠遠超出這些“中國之問”,書中對近百個關係中國形勢與命運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梳理,並都給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其中對中國文明對西方文明的四大貢獻,金融危機的八大根源,世界經濟五大敗局,中國經濟形勢的十大誤判、世界中產階級社會四大模式等都是給出了非常精闢的分析, 這是一部兼具歷史性與現實性的學術大作,為每一個想成就事業,貢獻價值的人來說都是必讀,因為一個人首先要有戰略的眼光,才會有細節的突破。

上世紀70年代及以前,我們照搬蘇聯,80年代我們學習新加坡,90年代我們羨慕阿根廷,本世紀前十年我們又模仿美國,偶像相繼倒下,今後十年我們一定要走出自己的模式。本書是是一本展現中華民族從輝煌到衰落以及如何實現復興的全景式著作,你最關心,最想了解的中國問題在本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其他作品

論文:《平衡經濟學原理》、《世界政治的變遷與發展》、《論低生存成本型社會》

文章:《中國需要國民收入的“多倍增”計畫》、《深圳:新改革時代的落伍者》、《中國民主從哪裡開 始?》、《中國人為何勤勞而不富有——我們需要一場勞動生產率革命》、《中國需要大思想》、《中國經濟的十大危機》、《中國發展的五大陷阱》、《西方政黨分贓制對經濟的危害有多大》、《創富於民與均富於民要並重》、《新五蠹掏空中國》等。

學術貢獻

1、平衡經濟學原理

市場是由商品構成的,而各個商品是存在根本性區別的,西方經濟學對這種區別的研究並不深入,而是將其簡單的分為公共產品和非公共產品。而平衡經濟學則認為不同產品最根本的區別是生產難度係數的不同。市場交換不可能永遠發生在難度係數相同的產品之間,他們絕大部分都發生在難度係數不同的產品之間。而生產難度係數比較低的產品在市場供應中往往表現為過剩,而高生產難度係數的產品則表現為短缺。這是因為低難度係數的產品在發生短缺時,可以在價格槓桿的作用下促進生產從而滿足需求,而高難度係數的產品則對價格機制表現的不敏感,甚至是出現無人供應的情況。因此如果要解決這一矛盾就需要政府的合理介入。比如在很多開發中國家,很多產品由於難度係數過高無人供應,而政府又不介入則導致很多產品供應不足,經濟發展裹布不前。

平衡經濟學原理認為經濟關係歸根結底是交換關係,而經濟平衡也根本的表現為交換的平衡,而由於各種商品其難度係數不同導致的供應不同,因此從根本上存在著交換不平衡的現象,這也就成為經濟危機的根源。經濟危機表面上是表現為難度係數較低產品的過剩性危機,但其實質則是難度係數較高產品的供應不足造成的,因此要想避免經濟危機則需要從提高難度係數較高產品供應入手。這就需要政府從不同程度進行引導,扶持,必要時進行介入。

平衡經濟學既反對古典自由主義堅持“自由放任”原則將政府定位為“守夜人”角色,也反對新自由主義主張“有規則的自由”而將政府定位為“裁判員”的角色。平衡經濟學認為政府應該是“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的角色都應該具備。比如開發中國家在發展初期興辦國有企業則屬於教練員的角色,而政府為市場制定規則則屬於裁判員的角色,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則屬於運動員的角色,多個角色都不可偏廢。但政府介入市場必須視需要而定,不能過多的攬責。

2、低成本生存社會理論

生產力提高,經濟發展在改善民眾生活的同時,最大的負面影響就是民眾生存成本的增加,當代世界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民眾普遍面臨著生存難題。這種生存難題除了分配不公、保障不足之外更多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民眾生存所必須的產品就越多。面對生存難題人們習慣於迷信收入的增長,但是收入的增長並一定給民眾帶來幸福感,因為在收入增長的同時,民眾的生存成本也在增加,甚至增加的更快。因此降低民眾的生存成本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現實也要求將人們從生存成本高昂之苦中解脫出來,

要想民眾生活幸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民眾有錢,而讓民眾有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提高民眾的收入;另外一種是降低商品的價格,從而變相的提高民眾的購買力,而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採取的第二種方式。民眾的消費可以分為生存性消費,享受型消費和奢侈型消費三大類,一般低收入群體的消費以生存性消費為主,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以享受型消費為主,而高收入群體的消費是以奢侈型消費為主。建立低生產成本社會就是降低生存型消費品的價格,以滿足民眾對生存必須品的需求,從而達到降低生存成本、緩解民眾生存壓力之目的社會模式。

當然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會,既需要政府,也需要市場,確切的說是要政府利用市場手段來建立,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建立。在《中國大形勢》對建立“低成本生存社會”提出了“完善消費稅徵收制度,根據商品的消費層次進行徵稅”、 “合理布局工作區及居住生活區”“建立統一的專門的生存保障型產品供銷體系及相應制度”、 “適當保存一些廉價的商業及生活模式”、“控制好級差地租”等一系列主張。

低生存成本社會社會不同於北歐的福利社會模式,北歐福利國家在建立社會福利制度的同時又加大了物價水平,客觀上加大了人們的生存成本,而且福利社會永遠不可能照顧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低生存成本社會模式能夠在人們的工資水平保持固定不變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生活必須品的價格,則相當於變相的提高了民眾的購買力,可以大大舒緩民眾的生存壓力。對普通民眾來說,低生存成本就是最大的福利“低生存成本型社會”也就是這樣一種從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減輕民眾生存負擔的社會模式。

3、經濟國防學概念

迄今為止,國家間的財富轉移,先後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軍事掠奪,對外貿易,跨國投資和金融交易,目前跨國投資是國家間財富轉移的主要形式,而金融交易則是實現國家間財富轉移的最危險形式,經濟國防學是以國防的視角來研究經濟問題,與傳統的軍事國防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避免國家的財富損失。在現代社會,各國聯繫越來越緊密,發生傳統戰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經濟戰爭則成為跨國財富轉移的核心形式,因此經濟國防學是比傳統的軍事國防學更現實,也更重要。目前中國的標準學科分類中尚沒有這個學科,應該迅速建立起來。

經濟國防學與傳統學科國防經濟學是截然不同的。國防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為工具對傳統國防進行研究,其研究對象是核擴散、資源爭奪、環境外部性、種族衝突以及恐怖主義等問題,而經濟國防學的研究對象則是國際貿易、跨國投資以及跨國金融交易,世界匯率及利率政策的平衡等問題,因此兩者完全不同。經濟國防學概念的提出是基於全球一體化以來的現實需要。阿根廷經濟危機、東南亞經濟危機,日本經濟泡沫破裂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注重經濟國防釀成的惡果。

經濟國防學的概念最早在《中國大形勢》一書中提出,但這一命題則自古有之,春秋時期“種桑亡國”的例子則是對經濟國防學最好的案例。近代由鄭觀應最早提出康有為進行完善的“商戰”理論則是中國近代對經濟國防學的研究記載。在當代郎鹹平、白益民、張宏良、宋鴻兵、劉軍洛、時寒冰等學者的研究也都帶有經濟國防學的成分。

經典語錄

1. 資產階級革命換來的只是政黨分贓的無邊貪慾;

2. 中華文明影響西方是歷史的主流,西方文明影響中國是歷史的回流;

3. 中國老子是西方經濟學的思想教父;

4. 中國某些人盲目崇拜西方不是因為他們了解了西方,相反是因為他們對西方了解的太少所致;

5. 華爾街金融危機的商業根源是高利貸的不可持續性;

6. 計畫經濟養懶人,市場經濟養壞人;

7. 創新就是爭第一;

8. 小政府主義不等於無政府主義;

9. 政府如果鼓勵儲蓄和投資,則國家發展後勁十足,而如果鼓勵信貸和消費,則遺患無窮

10. 虛假的消費能力必然帶來企業產能過剩;

11. 美國戰勝蘇聯是蠻族的勝利;

12. 如果一個制度不是以改善民生為目的,或是其結果沒有改善民生,那這種制度無論標榜自己多么文明也是野蠻的;

13. 政治上的不穩定,必然導致經濟政策上的愚蠢、偷懶與短視;

14. 偉大的經濟理論一般都誕生於經濟危機時期。

15. 思想上要開放,但是市場絕對不能盲目開放,思想上封閉的民族必然落後,而將市場拱手讓人的國家是自取滅亡;

16. 一個國家一旦實行了多黨制,特別是極端多黨制,國家在經濟政策上也就表現出政客經濟的特徵;

17.政客經濟六大特徵:喜歡靠舉債發展經濟;喜歡高匯率;喜歡享受泡沫式繁榮;喜歡低利率、喜歡激進的改革和不重視勞動生存率的提高;

18. 以就業為標準,中國城市化已經進入尾聲;

19. 比較優勢思想讓中國主動放棄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機遇;

20. 政府放任經濟比干預經濟的危害更大;

21. 為市場制定遊戲規則是政府的天職;

22. “GDP=勞動生產率*勞動人數”;

23. 工業是撬動經濟的槓桿,自動化是這個槓桿的支點;

24. 憂患派學者是中國的脊樑,安樂派學者中國最大的敵人;

25. 世界早已經進入了金融經濟時代,這是繼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之後,資本主義發展出的又一新階段;

26. 中國大形勢:經濟虛好,民生實壞;

27. 市場經濟下,市場就是國土,市場的淪陷就是國家的淪陷;

28. 低生存成本就是最大的社會福利;

29. 中國需要是“監督式”民主,而非“選舉式”民主;

30. 中國需要一場勞動生產率革命;

31. 郎鹹平研究的不是陰謀論是經濟國防學;

32. 福利社會解決的是生老病死的問題,而低生存成本型社會解決的是衣食住行的問題;

33. 中國不需要暴力革命,中國需要學術革命;

34. 儲蓄率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抵禦經濟風險能力的主要標誌;

35. 財富握在窮人手裡,則可以形成消費,而如果掌握在富人手裡,那大部分形成儲蓄和投機;

36. 市場經濟的無序性必然導致民眾生活的不穩定,而民眾生活的不穩定,必須由政府的社會保障制度來彌補;

37. 自由資本主義由唯利是圖者控制的經濟,壟斷資本主義是由野心家控制的經濟,金融資本主義完全是由賭徒控制的經濟;

38. 金融經濟時代,“投機”是社會的頭號危害;

39. 對於一個國家,觀念的落後比技術的落後更可怕;

40. “以兵滅國,國亡而民存,以商滅國,民亡而國隨”,真正點透了商戰的本質;

41. 我們不反對真正的“藏富於民”,而是反對打著“藏富於民”的幌子,行“藏富於精英”之實。

42. 任何投機行為的最終受害者都是那些最後的接盤者和那些真正需求這些商品的人;

43. 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可能出現中產階級社會;

44. 有保障、沒有生存壓力的生活才是民眾獲得中產階級認同的前提條件;

45. 低收入群體的消費以生存性消費為主,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以享受型消費為主,而高收入群體的消費是以奢侈型消費為主;

46. 當代的中國有達爾文時代的競爭,有魯迅時代的麻木,有馬克吐溫時代的冷漠,還有馬克思時代的剝削;

47. 對中國轉型之痛感受最深的就是80後一代人;

48. 要改變中國安樂派學者的思想,就像讓女人學會站在男人的角度去看問題一樣的難;

49. 華爾街金融危機是玩火自焚,美國受的是內傷;

50. 國家間的財富轉移,先後經歷了四個階段,分別是軍事掠奪,對外貿易,跨國投資和金融交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