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株高約12~20公分,
莖枝細密。.莖上部葉較小成披針形,近基部的葉稍大,成廣匙形,葉互生。花頂生或腋出,花冠先端五裂, 下3裂片較大,形似蝴蝶展翅,花色有紅、桃紅、紫、紫藍、白等色。 可以入藥。
地理分布
原產於南非洲
,中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亦廣泛分布。
生長習性
需要在長日照、低溫環境下才會開花。耐寒力不強,忌酷熱,喜富含腐殖質輕鬆的壤土。
栽培技術
要注意翠蝶花的種子細小,所以播種時可混入一些細砂再行播種,或先育苗至
本葉6~8枚時移入盆中或花壇栽培;並使用細孔之噴壺澆水,力道千萬不可過猛,以防種子流失。1-3月播種,7月以後開花;8-10月播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在22攝氏度溫度下播種後20天可以發芽。一般普遍用作盆栽與吊盆植物或與其它花卉混合種植。植株生長緩慢,種子非常細小,發芽時不需復蓋。對高溫不適應,12-15攝氏度氣溫下生長較好。播種後65可以開花。一般每穴播8-12粒種子。
幼苗期注意鬆土除草。栽種後施1次稀人糞尿;夏季收穫後追施1次畜糞或硫酸銨、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遇乾旱季要灌從,經濟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生長。 在定植的同時要加入長效肥,之後每隔三周左右再追肥,尤其在花期來臨前,要補充比較多的磷肥,以利開花。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主治
毒蛇咬傷;癰腫疔瘡;扁桃體炎;濕疹;足癬;跌打損傷;濕熱黃疸;闌尾炎;腸炎;腎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種癌症。
治療方法
1、治寒齁氣喘及瘧疾寒熱:山梗菜、雄黃各10克。搗泥,碗內復之,待青色,以飯丸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鹽湯下。(《壽域神方》)
2、治毒蛇咬傷:一山梗菜浸燒酒搽之。(《嶺南草藥志》)二鮮山梗菜50~100克,搗爛絞汁,加甜酒50克調服,服後蓋被入睡,以便出微汗。毒重的-天服兩次。並用搗爛的鮮山梗菜敷於傷口周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3、治疔瘡,一切陽性腫毒:鮮山梗菜適量,加食鹽數粒同搗爛,敷患處,有黃水滲出,漸愈。(《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園藝價值
特有的藍色花品種是春季花壇花的一個重要品種。開花時整株呈現膨脹的圓形,
植株幾乎被花朵占滿,適合花壇、盆栽 、吊盆及庭園造景,在歐美廣受家庭喜愛。
文獻記載
1、《本草綱目》:治蛇虺傷,搗汁飲,以滓圍塗之。
2、《生草藥性備要》:敷瘡,消腫毒。
3、《嶺南採藥錄》:治魚口便毒,跌打傷瘀痛,惡瘡,火瘡,搗敷之。
4、《中國藥植志》:治血吸蟲病腹水。
5、《福建民間草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6、《陸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兒驚風,雙單乳蛾,漆瘡,外傷出血,皮膚疥癬,蛇蜂蠍傷等。
7、《南寧市藥物志》:消腫解毒。治疳積和疔瘡初起。
8、《中國藥植圖鑑》:煎服治風濕性神經痛,頭暈。
一兩年生草花
科屬 | 植物名 |
唇形科 | 一串紅 | 華鼠尾草 | 紫蘇 | 鼠尾草 | 齒葉薰衣草 | 貝殼花 | 一串紫 | 一串黃 | 一串白 | 薰衣草 |
龍膽科 | 洋桔梗 | 紫芳草 |
菊科 | 向日葵 | 牛蒡 | 麥桿菊 | 蒼耳 | 波斯菊 | 勳章菊 | 小麗花 | 萬壽菊 | 天人菊| 矢車菊 | 千里光 | 美蘭菊 | 麥稈菊 |
時鐘花科 | 時鐘花 | 黃時鐘花 |
毛莨科 | 歐洲銀蓮花 | 黑種草 | 大花飛燕草 | 千鳥草 |
玄參科 | 毛地黃 | 吊鐘柳 | 夏堇 | 蒲包花| 龍面花 |
石蒜科 | 六出花 |
錦葵科 | 黃蜀葵 | 冬葵 | 蜀葵 |
傘形花科 | 旱芹 |
大麻科 | 大麻 |
車前科 | 大車前 | 車前 |
茄科 | 矮牽牛 | 花菸草 | 觀賞椒 | 觀賞茄 | 乳茄 |
禾本科 | 薏苡 |
爵床科 | 翠蘆莉 | 鳥尾花 |
白花菜科 | 醉蝶花 |
爵床科 | 鳥尾花 |
姜科 | 姜花 |
藜科 | 地膚 |
山梗菜科 | 六倍利 |
紫茉莉科 | 紫茉莉 |
十字花科 | 紫羅蘭 | 羽衣甘藍| 香雪球 |
柳葉菜科 | 月見草 |
罌粟科 | 虞美人 |
大戟科 | 銀邊翠 |
莧科 | 三色莧 | 千日紅 |
豆科 | 香豌豆| 跳舞草 |
堇菜科 | 三色堇 |
馬鞭草科 | 美女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