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開發
在二戰中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陸軍在反坦克作戰上奉行“打了就跑”的戰術原則。這種原則在二戰中美國研製的坦克殲擊車上得到充分的體現。無論是較早的M6型輪式37毫米火炮運載車,還是隨後的“奧圖斯”106毫米自行無坐力炮,都以小型、輕量、火力強而著稱。這種觀點的延續,導致了M18坦克殲擊車的誕生。1941年12月,美國軍方有人建議,研製一種新型的坦克殲擊車,以裝甲薄、速度快為特點,採用敞開式炮塔,以獲得良好的觀察條件,“防護力要靠良好的機動性來保證”。由於37毫米火炮的威力明顯不足,最初決定選用57毫米火炮,但很快改為選用76毫米火炮。研製的代號為T70式76毫米火炮運載車,美國陸軍很快就訂購了6輛樣車。由於研製工作進展順利,美國軍方對這種坦克殲擊車充滿了信心,1943年1月便訂購了1000輛。T70的戰鬥全重達到了19噸,後來又進行了一些改進,包括去掉前機槍,減少1名乘員,加寬履頻寬度以及提高在鬆軟地面的通過性等。1944年2月,T70被正式命名為M18坦克殲擊車。M18的設計最大速度達到88千米/小時。說它是“二戰中跑得最快的(履帶式)坦克殲擊車”一點也不過分。
M18坦克殲擊車由通用汽車公司比古分公司生產,不到一年間共生產了2507輛。到了1944年底,美軍認識到“用坦克來打坦克”可能是更好的辦法。不過,由於M18的良好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深得美國大兵的喜愛。二戰後不久,M18便從美軍的裝備編制中消失。剩下的M18提供給其他國家,主要是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軍隊。
譯名趣事
由於美國大兵十分喜愛M18坦克殲擊車,美軍第601坦克殲擊車營的大兵給它起了個“希爾卡特”(Hellcat)的愛稱。Helleat的原意是“來自地獄的貓”,美國俚語的意思是“巫婆、潑婦”。當然,美國大兵給M18起這個名字,帶有調侃的意思,並沒有惡意。想不到的是,這個Hellcat反而叫開了。Hellcat在譯成中文時,考慮到“巫婆、潑婦”很不好聽,一般按音譯為“希爾卡特”坦克殲擊車。順便說一句,在美國俚語中,美國大兵稱坦克為Hellbuggy,直譯就成了“地獄臭蟲”了。當然,這也是調侃之作,也沒有惡意。
戰術使用
美軍裝備的M18坦克殲擊車編入坦克殲擊車營,配屬給坦克師和步兵師,主要採取“打了就跑”和設伏的戰術來攻擊德軍坦克。但是,對付步兵的能力較弱,僅用1挺高平兩用高射機槍顯得火力不足,於是,有的美軍Ml8坦克殲擊車營又在炮塔上加裝了“第二機槍”和“第三機槍”。為了增強防護力,美國大兵將備用履帶板或負重輪等裝在炮塔和車體的四周,並且部分戰車在敞開的炮塔頂部加裝裝甲蓋板。後期生產的M18,還在戰鬥室加裝了暖風機。這些都受到美國大兵的歡迎。美軍的M18坦克殲擊車營參加了盟軍在義大利和歐洲西線的戰鬥,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是,由於美軍反坦克作戰的指導思想上的變化,M18的作用很快便被M3/M4中型坦克所取代。二戰的最後期,M18隻能執行輔助的反坦克作戰任務。二戰美國將M18提供給阿根廷、奧地利、委內瑞拉、韓國、西德、荷蘭、希臘、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國。值得一提的是,在1993年的波赫戰爭中,南聯盟的軍隊還在使用M18坦克殲擊車,服役期長達半個世紀。
在二戰後期,為了增強M18的火力,美國軍方打算將M36坦克殲擊車的炮塔及90毫米火炮移植到M18上。但是,由於炮塔座圈直徑的不同,再加上M18的車體較低,改裝時還要將M36的炮塔吊籃上移5毫米,改裝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改裝工作總算於1945年6月完成。隨後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了緊張的行駛試驗和射擊試驗。這種改裝的坦克殲擊車沒有命名,人們常稱它為“超級希爾卡特”。由於二戰很快結束,這種“超級希爾卡特”未能批量生產。
變形車型
M18的最主要的變型車為M39多用途車,研製代號為T41和T41E1,前者為火炮牽引車型,後者為指揮、偵察車型。其中,T41於1944年11月定型為M39多用途車,到1945年3月,共生產了649輛。不過,這些車輛都是由M18坦克殲擊車返廠改裝的。改裝的步驟為去掉炮塔及火炮,加裝護欄及圍板等,新裝了兩條長凳,可乘坐8名載員,另有駕駛員和副駕駛員兩名乘員。車內可裝42發76毫米反坦克炮彈。T41El僅改裝10輛,增裝了無線電台等,未能定型,曾用於歐洲戰場。從外觀上看,M39很像二戰後期英軍廣泛使用的“袋鼠”裝甲輸送車。M39也確實在二戰後期起到了裝甲輸送車的作用。M39多用途車的總體布置為:車體前部是傳動裝置和駕駛室,車體後部是發動機室,車體中部是敞式載員室,發動機功率400馬力,最大速度9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50千米,車載l挺12.7毫米高射機槍。性能特點
主要武器為1門M1式76毫米反坦克炮。這種反坦克炮又細分為M1A1、M1A1C、M1A2三種型號,其中的後兩者有雙氣室炮口制退器,身管長為55倍口徑。炮彈的彈藥基數為45發。所用的彈種有:被帽穿甲彈、穿甲彈、高速穿甲彈、榴彈、煙幕彈、黃磷彈、照明彈。發射高速穿甲彈時,可以在1000米的距離內擊穿二戰時多數重型坦克的裝甲。輔助武器為1挺M2式12.7毫米高射機槍,彈藥基數為840發。由於炮塔是敞開式的,高射機槍安裝在炮塔頂部左側的支架和小座圈上,由車長操縱射擊。
動力裝置為大陸R975C1型9缸星型風冷汽油機,這是一種由航空發動機改裝的動力裝置,最大功率400馬力。單位功率達到了23.5馬力/噸的高水平,這也是它能達到80千米/小時的最大速度的原因。採用星型發動機,是二戰中美國坦克的特點之一。其優點是可以利用現成的航空發動機技術,體積小,結構緊湊,單位功率高,缺點是發動機的高度較高,給總體布置帶來一定困難。發動機對燃料的品質要求較高,必須是辛烷值80號以上的汽油,這在二戰時期已經是很奢華的了。此外,風冷發動機的熱負荷較高,對於大功率發動機不太適合。到了中期,又換裝了改進型的C4型,最大功率提高到460馬力,使戰車的設計最大速度提高到88千米/小時的驚人高速度。不過,由於動力損失、路面及履帶強度上的限制,在阿伯丁試驗場的實車行駛試驗中,只達到61.2千米/小時的最大速度。即使如此,在二戰中,它也是速度相當快的自行火炮了。車上有左右兩個燃油箱,燃油量為625升(165加侖)。其變速箱有3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
行動部分採用扭桿式彈簧懸掛裝置,每側有5箇中等直徑的負重輪、4個托帶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履帶為T69(鋼製履帶)或T85El(掛膠履帶)式,端部連線的雙銷式履帶。最大行程為161千米,最大爬坡度為30度,最大越壕寬1.88米,過垂直牆高0.91米。總的來看,單就機動性和火力來講,Ml8坦克殲擊車是一種相當不錯的戰車。
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焊接和螺接棍合結構,裝甲板的厚度較薄,最厚的炮塔正面裝甲也只有25.4毫米,其餘部位的裝甲厚度多數為12.7毫米,最薄的底裝甲只有4.8毫米。即使是7.62毫米穿甲彈,在適當距離也能擊穿除炮塔前裝甲以外的各部位裝甲。上支履帶的前部和後部有護板,可起到部分側裙板的作用。由於防護性太差,成為M18坦克殲擊車往往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原因之一。
性能參數
戰鬥全重17700kg車長6.65m
車寬2.87m
車高2.57m
最大速度公路/越野:80/n.a.km/h
最大行程公路/越野:161/n.a.km
乘員5人
火力裝備76mmGunM1A1/M1A2;1x.50caliberMGHBM2(AA)
彈藥76mm:45發;MGHBM2:800發
裝甲5-25mm
爬坡度31度
通過垂直牆高0.91m
越壕寬1.86m
涉水深1.2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