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港口新聞社”
![美國聯合通訊社](/img/6/cd4/nBnauM3XygzM2MjN4MjN2cj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zY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紐新社”
1857年,港口新聞聯合社改稱“紐約聯合新聞社”。逐漸,紐約聯合新聞社除了向自己會員服務,也開始向其他地方拓展。不過,他並不直接向各地報紙供稿,而是向各地組成的報業團體集體供稿。由於這些團體類似於紐約聯合新聞社的二級機構,所以也都冠以“聯合新聞社”的名稱,比如“費城聯合新聞社”、“南部聯合新聞社”、“西部聯合新聞社”等。其中“西部聯合新聞社”(WesternAssocationPress)(由美國中西部報業於1862年組成,總部位於芝加哥)的勢力最大,構成今天美聯社的基礎。
伊利諾伊聯合
![美國聯合通訊社](/img/1/d1f/nBnauM3XxIzM0YTMwQjN2cjM0UTMzIDM2gTM1YTNwAzMxAzL0Y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美聯社
同“港口新聞社”一樣,1848年成立的美聯社還是一家不以贏利為目的的合作社。美聯社第一任社長斯通,有一次對董事會說的很明確:“一個全國性的新聞合作組織是這樣一種機構,它屬於而且只屬於各個報紙,他不出賣新聞,不謀私利,不付股息,僅僅是各個報紙的代理人和公僕。參加者應該包括一切黨派、宗教界、經濟界和社會各界的新聞工作者,但他們對新聞事業同樣熱情積極,所採集的訊息應該嚴謹、準確、公正和完整。這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美聯社的真正崛起,在一戰前後。一戰爆發時,美聯社的訂戶僅有一百來家。一戰之後,三大通訊社壟斷局面名存實亡,美聯社隨星條旗向海外拓展。到1940年高達1400家,現代則是15000家,成為世界公認的第一大社。特獲悉林肯遇刺後,寫出了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導語之一:“華盛頓,1865年4月14日,星期五——總統今晚在劇院遭槍擊,可能已受致命傷。”
1889年,又是美聯社記者約翰·唐寧寫出了第一條六要素齊備的真正意義上的導語。新聞導語的產生,直接促成了由導語、主體、背景等構成的倒金字塔新聞文體結構的誕生,並逐漸形成了以訊息、特稿、評論構成的基本新聞文體格局。而美聯社記者在實際操作中常常將各種結構綜合運用或交叉使用,創造出更為豐富的新聞文體。美聯社的文體思維格式主要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一是以客觀求真實,這是其純客觀報導時期。1900年美聯社改組時確定了報導方針為“報導事實,不報導意見”。這是在反對“黨派報刊的黑暗年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隨後,由於社會責任論的盛行和讀者需求的變化,美聯社轉向提示“新聞背後的新聞”,即解釋報導時期。該社前總經理說:“人們變得更加挑剔了,他們要的是解釋性強的報導。”
評價
19世紀馬克·吐溫曾說:“給地球各個角落帶來光明的只有兩個:天上的太陽和地上的美聯社。”甘地對美聯社記者吉姆·米爾斯說過一句令美聯社無不得意的話:“我猜想,當我死後站在天堂之門的時候,碰到的第一個人會是名美聯社記者。”
影響
客觀性法則(objectivity),指在新聞報導中,力求客觀、中立、不帶感情色彩、不加主觀評判的一套報導原則及一系列相關手法。有學者概括:“作為一種職業意識形態,客觀性包括三項承諾:獨立(新聞該不該不受政治壓力的左右);平衡(新聞在表現上應該不偏不倚);客觀(新聞應該僅僅陳述事實,其中不能滲透主觀判斷)。”(仙托·艾英戈等《至關重要的新聞:電視與美國民意》),還有學者將它歸結為如下三項基本內涵:事實與觀點分開、不帶感情色彩、力求公正平衡。
一般認為,客觀性法則是由美聯社最先提出,並大力倡導的:“美聯社是後來稱之為‘客觀報導’的先驅。”由於美聯社是個合作組織,眾多社員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不同黨派、不同地區,利益千差萬別,口味各不相同,所以客觀報導就成了唯一選擇。
曾任美聯社總經理長達三十餘年的肯特·庫珀,一直致力於宣傳客觀性法則。他把客觀性法則解釋成“真正公平”的新聞報導,還稱客觀性法則“作為一種至善至新的道德觀念,發展於美國,奉獻於世界。”(阿特休爾《權利的媒介》)至於“美聯社之父”斯通,更是將客觀性法則具體化為“5W1H”的導語格式和倒金字塔的新聞結構,而這些都成為了新聞寫作的標準模式,風行全球。
由於美聯社的大力倡導,客觀性法則在西方被奉為職業理念。阿特休爾說:“對新聞工作者而言,聖杯應當是客觀性法則。如果他缺少這些東西,其身份就會貶低,其結果就可能使其職業遭到毀滅之災。”
換標
美國時間2012年2月23日,美聯社宣布將更換新一系列的標識系統,其中包含了對LOGO的更改,此次更換是美聯社近30年以來最為重要的一次重大改變,美聯社總裁兼執行長稱:“美聯社始終堅持在報導中保持準確,完整和獨立的承諾將永遠不會改變。”
這一識別系統是美聯標識三十年來所作出的首個重大變化。美聯社2010年進行了主品牌策略的研發和落實。
中國業務
美聯社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媒體業務,按照中國媒體的習慣,分為文字和新聞圖片兩部分。文字部分由美聯社駐中國北京的辦事處和香港的亞太區辦事處負責經營。美聯社的新聞圖片部分,由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圖庫東方IC獨家代理。該公司主要經營圖片、影像、創意元素和娛樂類明星著作權管理的專業服務,如Corbis、歐洲新聞圖片社(EPA)、瑪格南圖片社等在中國的業務均由該公司負責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