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732年,喬治·華盛頓生於美國維吉尼亞的威克弗爾德莊園。他是一位富有的種植園主之子。父親奧古斯丁·華盛頓於他11歲時去世,給喬治·華盛頓等七個孩子和妻子瑪麗·鮑爾·華盛頓留下了一筆遺產。 幼年的華盛頓接受了相當於國小程度的教育。他未能學習古典課程。 在母親的嚴格管教下,他掌握了土地測量、牲畜飼養等技術,學會用自己的技能去掙錢。
1751年,19歲的他進行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國旅行,不幸感染了天花,卻也由此獲得了對天花的免疫力。 次年,華盛頓繼承了另一筆可觀的財產,包括哥哥的維農山莊。
法印戰爭
1753年,華盛頓在22歲的時候,無意間成為了法國印第安人戰爭(French and Indian War)的導火線之一。這一年,法國人開始在當時屬於維吉尼亞州領土的俄亥俄谷地(Ohio Country)建立許多堡壘,這是法國人的戰略之一。法國人得到當地原住民的支持,試圖阻止英國人繼續向西擴張他們在美州的殖民地,並阻擋殖民地內的英國軍隊。維吉尼亞州的總督是羅伯特·丁威迪(Robert Dinwiddie),當時擔任少校的華盛頓替他向法國指揮官遞交了最後通牒書,要求法國人離開。華盛頓將過程透露給當地的報紙,而他也因此成為傳奇人物。但法國人拒絕撤離,因此英國要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1754年,剛升遷中校的華盛頓受丁威迪派遣率領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前往俄亥俄谷地攻擊法國人。華盛頓率領軍隊伏擊了一隊由法裔加拿大人組成的偵查隊,在短暫的戰鬥後,華盛頓的印第安人盟友Tanacharison族人殺害了法國指揮官Ensign Jumonville,接著華盛頓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為Fort Necessity的堡壘,但在數量更多的法軍和其他印第安人部隊進攻下,這座堡壘很快便被攻陷,他也被迫投降。投降時華盛頓簽下一份承認他“刺殺”了法軍指揮官Jumonville的文書(因為這份文書用法文寫成,華盛頓根本看不懂),而這份文書導致了國際間的事變,成為法國印第安人戰爭的起因之一。這場戰爭也是七年戰爭的一部分。華盛頓稍後被法國人假釋,在同意一年之內不返回俄亥俄谷地後被釋放。
1755年,一直渴望加入英國軍隊(當時殖民地的居民都對此不感興趣)的華盛頓終於等到機會。當時英軍發動遠征,試著重新奪回俄亥俄谷地。遠征行動在莫農加希拉河戰役(Battle of the Monongahela)中遭受災難性結果。華盛頓的外衣被四發子彈擊穿,但他仍毫髮無傷,同時他冷靜的在炮火中組織軍隊撤退。在維吉尼亞州,華盛頓成了英雄人物,雖然戰爭的重心已經轉移到別處,他繼續領導了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好幾年。
1758年,他隨著John Forbes將軍展開另一次遠征,成功地將法軍驅離了Duquesne堡壘。參與英法七年戰爭對華盛頓有重要意義。華盛頓日後統率大陸軍隊,正是緣於他在英法七年戰爭中曾在英軍服役取得了一些軍事經驗和威望。
1759年,華盛頓辭去了軍職。因為最初軍事生涯的目標是希望成為正規的英軍軍官—而不僅是殖民地民兵的軍官。但他一直未獲升遷。隨後他與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結婚,她是一名已經育有兩個小孩的富有寡婦。華盛頓和她一起扶養這兩個小孩:約翰·帕克·卡斯蒂斯和馬莎·帕克·卡斯蒂斯,稍後他還扶養了她的兩名孫子女,但華盛頓從沒有自己血親的小孩。新婚後他們搬到弗農山居住,過著紳士階級農夫和蓄奴主的生活。華盛頓在隨後的十五年中經營自己的家產,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他並當選了維吉尼亞當地的下議院議員,任職長達15年。華盛頓曾主張在英國統治下北美自治。希望破滅後極力反對英國殖民統治,主張實現民族獨立。
獨立戰爭
1774年,華盛頓被選為維吉尼亞州的代表前往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由於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政府關閉了波士頓港,而且廢除了麻薩諸塞州的立法和司法權利。殖民地在1775年4月於列剋星頓和康科特與英軍開戰後,1776年,華盛頓穿著軍服出席第二屆大陸會議——他是唯一一個這么做的代表,這樣做表示了他希望帶領維吉尼亞民兵參戰的意願。麻薩諸塞州的代表約翰·亞當斯推薦他擔任所有殖民地的總指揮官,並稱他擁有"擔任軍官的才能...極大的天份和普遍的特質"。這是因為亞當斯了解到,確保南方的殖民地能與北部殖民地合作順利組成大陸軍團的最好方法,便是推薦一個南方殖民地人士擔任總指揮官。
1776年6月15日,華盛頓經由大會選舉無異議支持成為了總指揮官。他不是一位主張獨立的先驅者,但是1775年6月的第二屆大陸會議卻一致推選他來統率大陸部隊,指揮美國獨立戰爭。除了約翰·亞當斯等人的支持外,華盛頓的個人魅力、個人威望和個人品質同樣對他脫穎而出發揮了巨大作用。他軍事經驗豐富,家產萬貫(1774年他被選為維吉尼亞的一位代表去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時,就已經成為美國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聞名遐邇;他外貌英俊,體魄健壯(身高6英尺2英寸,約188cm),指揮才能卓越,尤其他那堅韌不拔的性格使他成為統帥的理所當然的人選。雖然很捨不得離開心愛的維吉尼亞家園,華盛頓還是接受了指揮官職位,並宣稱:"我不認為我能勝任這個指揮官的光榮職位,但我會以最大的誠意接受職位。"他並宣稱除了必要的開支外,不須付給他任何額外報酬。就這樣,華盛頓於7月3日在麻薩諸塞州的劍橋擔任了全殖民地軍隊的總指揮官。
1776年,華盛頓進攻波士頓,利用稍早在提康德羅加堡壘所奪取的火炮陣地,得以俯瞰整個波士頓港,最後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困,不費一兵一卒將英軍逐出了波士頓。這次勝利加速了美國的獨立,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 英軍指揮官威廉·何奧(William Howe)下令英軍撤回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華盛頓接著率領軍隊前往紐約市,預期英軍將發動攻勢。擁有壓倒性軍力的英軍於8月展開了攻勢,而華盛頓所率領的撤退行動卻相當笨拙,幾乎全軍覆沒。他也在8月22日輸掉了長島戰役(Battle of Long Island),不過得以撤退大多數的軍隊回到大陸。在接下來他又輸掉了幾次戰役,使得軍隊倉卒混亂的撤離了新澤西州,此時美國革命的未來岌岌可危。
1776年12月25日的晚上,華盛頓重整旗鼓。在這場特倫頓戰役(Battle ofTrenton)中,他在嚴寒的聖誕之夜藉助漁民的幫助領導不足三千人的美軍偷渡浮凍的德拉瓦河,突襲黑森僱傭軍(Hessian)的兵營,英方守軍或死或傷或被俘,大陸軍只有六人傷亡。隨後,華盛頓又指揮大陸軍趁英方援軍未到,襲擊了普林斯頓,再獲全勝。他接著在1777年1月2日的晚上向查理斯·康沃利斯(Charles Cornwallis)率領的英軍發動突襲,這些奇襲振奮了支持獨立的殖民地陣營的士氣。
1777年夏天,英軍發動了三路並進的攻勢,一路由約翰·伯戈因(John Burgoyne)率領從加拿大向南進攻,一路由威廉·何奧率領攻擊當時殖民地的首都費城。而華盛頓撤往南方,卻在9月11日的布蘭迪萬河戰役(Battle of Brandywine)中遭受慘敗。為了擊退英軍而發動的日耳曼敦戰役(Battle of Germantown)則因為濃霧和軍隊的混亂而告失敗。儘管大陸軍於薩拉托加戰役(Battle of Saratoga)中擊敗了伯戈因率領的入侵英軍,華盛頓和他的軍隊只得撤迴環境惡劣的佛吉谷(Valley Forge)艱難地度過冬天。1777年至1778年的冬天,是大陸軍戰況及士氣最惡劣的時刻(政治上的革命運動也是),大陸軍遭受了極大的戰損並處於惡劣的生活環境。但華盛頓依然堅定著指揮軍隊,並持續向後方的殖民地大會要求更多補給,使大陸軍能克服寒冷的冬天,逐漸恢復士氣。1778年2月時一名曾服役於普魯士軍參謀部的軍官弗里德里希·馮·施托伊本(Friedrich von Steuben)前來佛吉谷,自願幫忙訓練華盛頓軍隊,以使他們能在戰場上能和英軍相較量。施托伊本在佛吉谷的訓練改進了戰術和作戰紀律,大幅增進了殖民地軍的戰力,成為了殖民地軍得以擺脫烏合之眾狀態的分水嶺。在佛吉谷的訓練告一段落時,華盛頓的軍隊已經煥然一新了。
1778年6月28日,在蒙茅斯戰役(Battle of Monmouth)中華盛頓率軍攻擊從費城前往紐約的英軍,與英軍打成平手,但英軍分裂殖民地政府的企圖於是失敗了。再加上1777年薩拉托加戰役的勝利,情勢逐漸好轉,英軍顯然無法攻克整個新國家,因此法國決定正式與美國結盟。
1779年,在有利形勢下,華盛頓進行了對印第安人的行動。他命令五分之一的大陸軍展開沙利文遠征(Sullivan Expedition),對那些與英軍結了盟且常攻擊美軍前線堡壘的易洛魁聯盟的6個部落的其中4個發動攻勢。並沒有戰鬥發生,不過大陸軍至少摧毀了40個易洛魁村莊,使這些印地安人被迫永遠離開美國,遷徙至加拿大。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因為大量的印第安人幫助英國人,華盛頓對印第安人展開了血腥的報復,拉開了印第安人大屠殺的帷幕。
1780年,英軍最後一次地試著分離殖民地,這次英軍集中於南方地區。華盛頓的軍隊並沒有直接攻擊他們,而是前往駐紮位於紐約的西點(West Point)軍事基地。
1781年,美軍以及法國陸軍和海軍一同包圍了康沃利斯(又譯康利華)在約克敦的軍隊,華盛頓迅速前往南方,於10月17日接掌指揮美軍和法軍,繼續圍城戰鬥直到10月17日康沃利斯投降,10月19日,他接過了康沃利斯的投降寶劍。儘管英軍仍在紐約市和其他地點活動直到1783年,這場戰役即約克鎮大捷成了獨立戰爭最後一場主要的戰鬥。
1783年,隨著《巴黎條約》(1783年)的簽署,英國承認了美國的獨立。華盛頓解散了他的軍隊,並在新澤西州的洛基山(Rocky Hill)向追隨了他多年的士兵們發表了精彩的告別演說。當華盛頓離開軍隊時,他在大陸軍團里的最終頭銜是“將軍和總司令”。幾天后,英國人從紐約市撤退,華盛頓和殖民地政府重回城市。
交出軍權
1783年12月4日,華盛頓在紐約市發表了正式的告別演說。同年的12月23日,他向邦聯議會(Congress ofthe Confederation)辭去了他在軍隊里總司令的職務,邦聯議會稍後並在馬里蘭州安那波利斯的議院召開了會議。這對於新生國家而言是相當重要的過程,建立了由平民選出的官員而不是由軍人來組織政府的先例,避免了軍國主義政權的出現。華盛頓堅信唯有人民擁有對國家的主權,沒有人可以在美國借著軍事力量或只因為他出身貴族而奪取政權。
1783年,聖誕節前夕那天的傍晚華盛頓抵達家門。自從1775年因戰爭離開心愛的家園後,他都沒有機會返家過。在門口歡迎他的是他之前曾向其許諾過會在8年內返家的妻子,以及4個已經能夠走路的孫子女——全都在他離家的這段時間出生。
開國定製
1787年,華盛頓主持了在費城舉行的制憲會議。他並沒有參與討論,但他的威望維持了會議的領導能力,並讓代表團能專注於討論上。在會議後他的威望使得包括維吉尼亞州議會在內的許多人相信這個會議的成果,從而支持了美國憲法——1787年憲法。雖然他的思想對於美國憲法本身影響不大,但是他的支持者和他的名望對各州批准這部憲法卻起了重大的作用。當時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反對新憲法,如果沒有華盛頓的支持,新憲法就不可能被採納。制憲會議結束後,華盛頓第二次退隱。
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國首任總統,他並於1793年連任。他根據憲法和助手漢密尓頓的建議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組織機構精幹的聯邦政府,頒布司法條例,成立聯邦最高法院。他在許多問題上傾向於聯邦黨人的主張,但力求在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民主黨)之間保持平衡。他既支持漢密爾頓關於成立國家銀行的計畫,確立國家信用;又批准T.傑斐遜所支持的公共土地法案,奠定了西部自由土地制度的基礎。
1794年11月4日,華盛頓派出首席法官J.傑伊與英國談判,簽訂《傑伊條約》,這是出於緩和同英國的矛盾的目的,但因在某些方面有損於美國利益,遭到麥迪遜等共和黨人的反對。 華盛頓未曾加入任何黨派,也不讚賞政黨政治,但他後期的政治立場明顯轉到了聯邦黨一邊,要求擴大聯邦權威,這更引起了麥迪遜、傑弗遜等人的反對。
退休離世
1797年3月,在兩屆任期結束後,華盛頓自願地放棄權力不再續任。之後他便第三次恢復平民生活,隱退在弗農山莊園。
1798年,由於戰爭逼近,為了警告法國,華盛頓被新總統約翰·亞當斯任命為美國陸軍的中將(在當時這是軍中最高的軍銜了)。這只是象徵性的任命,華盛頓並沒有真的服役。
1799年,華盛頓染上了感冒,引起嚴重的發燒和喉嚨痛,並惡化為喉頭炎和肺炎。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去世。遺體葬在弗農山當地。
為政舉措
建立美國
1775年至1781年,華盛頓領導大陸軍與強大的英國軍隊作戰。在這場獨立戰爭中,華盛頓選擇了正確的戰略,如同古羅馬將軍費比烏斯·馬克西姆斯(Fabius Maximus)在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戰略(費邊戰略),持續的拖延敵人將能使英國人如同當年的漢尼拔一樣,"攻到了門外"但卻"不得其門而入"。很快英國人將會了解到繼續作戰只是浪費資源,他們只能追擊美軍進行混戰,卻無法徹底捕捉到美軍的主力。
與此同時,華盛頓伺機出擊。1776年他不費一兵一卒便收復了波士頓,儘管在隨後的紐約戰役和長島戰役中他戰敗了,但他不屈不撓堅持鬥爭,在1776年末和1777年初先後奇襲特倫頓和普林斯頓,均獲全勝。1777年10月,他麾下的霍雷肖·蓋茨和本尼迪克特·阿諾德等率領北美大陸軍在薩拉托加將柏高英率領的5000英軍包圍並俘虜,美國獨立戰爭出現轉折。最後在1781年,華盛頓親自率領大陸軍將康華利(又譯查爾斯·康沃利斯)將軍所率的英軍圍在約克鎮。在美法聯軍的進攻下,1781年10月,康華利將軍和7000名英軍向美軍投降。這次勝利是華盛頓戎馬生涯最輝煌的時刻,也標誌著北美戰場上戰爭的結束——北美人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戰場上的勝利加速了美國的獨立,例如收復波士頓促使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然而華盛頓並非只知戰爭的赳赳武夫。他正確地了解到這場戰爭將會經由外交途逕取得勝利,而不是靠著士兵們。 約克鎮大捷後又過來了兩年,經過外交談判,英國終於承認美國獨立,居功至偉的華盛頓選擇退隱。
然而,新生的美國面臨重重困難。作為一個邦聯國家,美利堅合眾國只是由13個州組成的鬆散聯盟。1786年的謝司起義終於震動了統治集團,他們不約而同地認識到強化中央權力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就這樣,1787年華盛頓再次出山,作為制憲會議主席主持制定了《聯邦憲法》,確立了一個真正的全國政府,此前《邦聯條例》下的鬆散聯盟終於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
創立政體
• 組建內閣
1789年,華盛頓的卓越功勳使他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4月30日,華盛頓在美國當時的臨時首都紐約宣誓就職。經過八年戰爭和八年政治動亂的美國,問題成山,困難重重,聯邦政府必須創建它自己的機構。華盛頓使自由派和保守派在內閣中保持了平衡,使全國各地區、各政治集團的利益在政府中都能得到均衡反映。
在內閣中,華盛頓特別依靠才智超群、精明能幹的漢密爾頓。漢密爾頓積極大膽地提出了一系列恢復經濟、發展工業和貿易、穩定信用的雄心勃勃的計畫。在華盛頓的支持和干預下付諸實施的有:償債基金法,由聯邦政府償還戰時公私債務;銀行法,依照英國的英格蘭銀行為樣板,在美國建立全國性的合眾國銀行,以鞏固國家信用,穩定貨幣,活躍國民經濟。 還有國產稅法、鑄帛法及噸船稅法等等。他還在第一任期內確立了總統否決權制度,完善了總統制。
華盛頓第一任期比較平靜且功績顯著。他使美利堅合眾國的各政府機構建立起來,政府工作走上正軌,並取得了很大成績。在華盛頓進入第二任期時,內閣意見分歧,黨爭加劇,作為內閣主要成員的傑斐遜和漢密爾頓都提出了辭呈。
• 完善司法
在華盛頓第一任期內,以人權法案聞名的憲法前十條修正案被批准生效。根據1789年的司法法,美國政府的第三個部門——最高法院建立起來,紐約州的保守派約翰·傑伊被華盛頓任命為首席法官。
身為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任命了幾乎全數的最高法院法官,同樣的數量只有被任期長達4任(1933年—1945年)的羅斯福達到過。這樣,最高法院形成,再加上第一屆國會的產生,美國的聯邦制共和政體真正確立起來。
華盛頓時期美國重要公職人員名單 | ||
職務 | 姓名及就職時間 | |
總統 | 喬治·華盛頓(1789) | |
副總統 | 約翰·亞當斯(1789) | |
重要內閣成員 | 漢密爾頓,傑弗遜,麥迪遜,亨利·諾克斯 | |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 約翰·傑伊(1789) ,約翰·拉特利奇(1795),奧利弗·埃爾斯沃思(1796) | |
最高法院大法官 | 詹姆斯·威爾遜(1789),約翰·拉特利奇、威廉·庫欣、約翰·布萊爾、詹姆斯·艾爾戴爾(均1790),托馬斯·詹森(1792),威廉·佩特森(1793),塞繆爾·蔡斯(1796) |
• 鞏固聯邦
在華盛頓任內,一些州加入了聯邦,從而使聯邦製得到推廣。這些州及加入時間為:北卡羅萊那州(1789);羅德島州(1790);佛蒙特州(1791);肯塔基州(1792);田納西州(1796)。
外交政策
1793年4月,英法開啟戰端,華盛頓採取了中立政
策,從而受到親法派的攻擊,親法的首領傑斐遜辭去了國務卿職務。華盛頓的中立政策在國際上,不僅為法國所憤憤不滿,而且受到英國的挑戰。美英關係急劇惡化,國會已作戰爭準備,而華盛頓的目標則是避免同英國的一場戰爭。1794年4月,華盛頓派親英派主要成員,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約翰·傑伊為特使,赴英交涉。同年11月,簽訂了《傑伊條約》。《傑伊條約》緩和了美英關係,保全了和平,保證了美國西部領土的完整,並為美國向西擴張奠定了基礎。此外,他還簽署宣言,宣布“嚴守中立”政策,從而避免美國介入歐洲戰事之中。簽署法案
簽署《1789年司法條例》(Judiciary Act of 1789)也稱“1789年憲法”,是一部確立了聯邦法院和最高法院制度的法律。
簽署《美國印第安交流法》(Indian Intercourse Acts),規定內布拉斯加州的大平原區(Great Plains)為印地安人的土地,1790年生效。
簽署《暫時住所法》(Residence Act of 1790),將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作為聯邦政府暫時的首都。
簽署《銀行法》(Bank Act of 1791),頒發許可證給北美銀行,使之成為了第一家近代的私營商業銀行。
簽署《1792年鑄幣法》(Coinage Act of 1792),規定了美國的硬幣鑄幣標準。
簽署《逃亡奴隸法》(Fugitive Slave Act of 1793),調解賓夕法尼亞和維吉尼亞兩州間為了一件綁架案而導致的法律糾紛。
簽署《海軍法》(Naval Act of 1794),創立了美國海軍。
簽署《1796年土地法令》,這是在自己任期的最後時刻完成的。
和平交接
華盛頓在其第二任期將滿時,決意不再接受要他擔任第三屆總統的要求。1796年9月17日,華盛頓發表了他的著名的《告別辭》,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政治經驗,向他的同胞提出了明智的諄諄忠告。他呼籲全國要保持團結,珍視聯邦,遵守聯邦法律、服從選舉結果。他反對以一個黨派的意志來代替國家所代表的意志,他警告說,黨爭將導致國家的分裂。他告誡他的同胞們,要與一切國家自由友好和睦相處,以正直、公正的感情來對待一切國家。他堅定地指出,我們的“真正的政策是避免與國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結盟,只能信託暫時的結盟以應付特別緊急的情況。” 華盛頓的這些告誡,後來也成為美國歷代統治者在對外政策上所奉行的圭臬,對美國後來的政治生活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
1797年3月4日,華盛頓向他的繼任者約翰·亞當斯和平移交了權力,從而在這個新國度里,創立了有條不紊地和平移交最高權力的範例, 並由以後歷屆去職總統所信守。他選擇和平地讓出總統職位給約翰·亞當斯。開啟了美國總統任期一般不超過兩屆的先例。華盛頓為未來的美國樹立了許多的先例,這個總統不超過2任的先例被看作是華盛頓對美國十分重要的影響。
美國有一位華盛頓這樣德才兼備的人作為第一任總統是幸運的。翻開南美和非洲各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以民主憲法為伊始的新國家,墮落成為軍事專制國家也是易如反掌。華盛頓是一位堅定的領袖,他保持了國家的統一,但是卻無永遠把持政權的野心,既不想做國王,又不想當獨裁者。他開創了主動讓權的先例──一個至今美國仍然奉行的先例。
人物評價
總評
華盛頓是資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統帥,美利堅合眾國的奠基人。
首先,作為獨立戰爭中的軍事領袖,率領美軍與英軍進行了艱苦的戰鬥,實現了美國的獨立。第二,作為立憲會議主席,領導制定了美國的根本大法——1787年憲法。第三,作為美國首任總統,建立和完善民主法製成立最高法院 ,創立合眾國銀行,統一貨幣建立稅制,鼓勵發展民族工業 ,使新生的美國步入正軌。他也被許多人稱為美國的國父,並被視為美國的創立者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也在全世界成為一個典型的仁慈建國者的形象。美國人談到他時總是稱他為美國的國父。
名人評價
前國會議員亨利·李(Harry Lee):他是一個公民,他是戰爭中的第一人,也是和平時代的第一人,也是他的同胞們心目中的第一人。
美國著名學者,作家麥克·哈特(Michael H. Hart):與當時的其他美國領袖如托馬斯·傑弗遜、詹姆斯·麥迪遜、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等相比,喬治·華盛頓缺乏創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無論在戰爭還是和平期間,他在行政領導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他任何政治運動都不會達到目的。對美國的形成,麥迪遜的貢獻是重大的,而華盛頓的貢獻幾乎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既然喬治·華盛頓大體上可以和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凱撒相媲美。如果說把華盛頓排得略低了一點兒(喬治·華盛頓在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名27名),那主要是因為他比奧古斯都領導的時間要短得多,還有許多其他人如班傑明·富蘭克林、托馬斯·傑弗遜和詹姆斯·麥迪遜對美國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華盛頓比亞歷山大大帝和拿破崙這樣的人物排得高些,因為他的功勞比起他們的來說是更加不可磨滅的。
晚清名臣、學者徐繼畲: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美利堅合眾國之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美國畫家吉爾伯特·斯圖爾特:假如他出生在森林裡,他會是部落里最兇猛的那一個。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保羅·詹森:由於他扮演了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學者們則將他和亞伯拉罕·林肯並列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在美國線上於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四位。
研究美國早期歷史的專家約瑟夫·J·埃利斯:在我看來,與華盛頓相比,班傑明·富蘭克林更聰明;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更有才華;托馬斯·傑弗遜的學識更為精深;詹姆斯·麥迪遜在政治上更為精明。但這些傑出人物卻一直肯定華盛頓是他們中最為傑出的。在偉人的紀念館中,建國之父們經常被神化、被利用,而華盛頓卻被公認為國父之父,即所有這些人的先驅者。這是為何?......我試著尋找答案——它就隱藏在那個傑出競爭者輩出的年代裡最具雄心、最堅定、最強有力的那位人物的性格當中。
個人生活
與父母
在大量的通信中,華盛頓只有三次明確提到父親,此後只是隱約涉及。至於他的瑪麗·鮑爾·華盛頓,我們知道她是一個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的婦女,高壽,一直活到華盛頓當選總統,但她從未對兒子的公共成就表示過讚揚或欣慰。他們的關係在華盛頓的後半生是疏遠的,在其童年和青春期則仍是一個謎。
婚姻生活
• 與寡婦結婚
1759年1月6日,26歲的華盛頓與27歲的寡婦瑪莎·丹德里奇(又名瑪莎·華盛頓)在女方的家中——位於威廉斯堡西北部的帕門基河上的懷特莊園——結婚。 當時的瑪莎已有兩個孩子。1731年6月21日,瑪莎生於維吉尼亞州的新肯特縣,是種植園主約翰·丹德里奇和弗朗西絲·瓊斯·丹德里奇的女兒。瑪莎是一個身材矮小、面容可人的女性,雖然稱不上具有聰慧的頭腦,但是務實、腳踏實地。18歲的時候,她與丹尼爾·帕克·卡斯蒂斯——一位擁有17000英畝土地的知名種植園主——結婚,生育了四個子女,兩個夭折。1757年,她的丈夫去世時沒有留下遺囑,因此,瑪莎成為維吉尼亞州富有的理想的結婚對象。
華盛頓與瑪莎和她的丈夫以前可能相識。1758年3月,他兩次造訪了懷特莊園。當他第二次離開的時候,可能已經與瑪莎訂婚,至少她已經答應考慮他的求婚。他們的婚禮極為隆重,新郎身穿綴有紅色鑲邊和金質帶扣的藍、銀雙色禮服。牧師彼得·莫索姆宣布兩人結為夫婦,二人在懷特莊園度過了幾周的蜜月時間之後,在華盛頓的弗農山莊開始生活。
• 婚後生活
他們的婚姻比較穩定。美國獨立革命期間,瑪莎到丈夫的戰地指揮部看望丈夫,吃了不少的苦頭。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華盛頓夫婦回到了弗農山莊。1789年4月,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趕赴當時的臨時首都紐約。瑪莎也不得不再次別離家鄉。作為第一夫人,瑪莎在紐約和費城(1800年約翰·亞當斯執政時,首都遷往華盛頓)主持了許多國家事務的社交活動。生性純樸的瑪莎不喜歡都市的新生活,然而,她也無可奈何地梳起了複雜的髮式,更換新款的服裝,宴請賓客。瑪莎無法迴避社交活動,但她從不參政,她依然生活簡樸、舉止含蓄,保持一個受人愛戴的“國母”形象。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去世後,瑪莎心情抑鬱,於1802年5月22日去世。
軼事典故
砍櫻桃樹
華盛頓童年最有名的故事,非砍倒櫻桃樹莫屬。那句“父親,我不能說謊”也為許多人所耳熟能詳。但這個由帕爾森·威姆斯講述的故事完全是虛構的。真實情況是,我們對華盛頓與其父奧古斯丁·華盛頓的關係一無所知,只知道在他11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
經營農莊
華盛頓的莊園廣達8000英畝(32平方公里),如同當時其他許多農場主一樣,儘管擁有大量土地,華盛頓手上的現金卻不多,常常四處借貸。在後來他成為總統時,他甚至得借款$600元以搬家到紐約以接掌政務。退休後,他在維農山莊建立了蒸餾室,並成為了或許是當時最大的威士忌蒸餾酒製造業者,到了1798年便生產了11,000加侖的威士忌,獲得$7,500元的利潤。
軍銜變動
儘管華盛頓去世時獲得了當時最高的軍銜—三星的陸軍中將(Lieutenant General),隨著時光流逝,越來越多將軍(從格蘭特開始)獲得了和他一樣以及更高(四星以及五星)的軍銜,這看起來就像華盛頓功績不如他們一般。直到1976年國會通過法案,追封華盛頓為六星上將(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相當於蘇聯等國的大元帥軍銜),並正式宣布此為是美國最高軍銜,超過以往和未來的所有元帥(五星上將)和將軍。
借書未還
華盛頓在1789年10月5日,向當時“曼哈頓”唯一的一座圖書館借了一本“國家法”,這本書是有關國際關係的論文集,另外,還有一本是英國下議院的辯論紀錄。華盛頓本人並沒有在借閱欄簽名,而是由他的助理信手在借書人欄表上寫下“總統”。依照規定,這兩本書應在一個月後歸還,但是兩本書遲遲不見蹤影,不知去向,而這件事在220年後被紐約一名圖書管理員發現。
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經過220年,這兩本書的罰金已經增加到30萬美元,合人民幣180多萬元。不過,紐約圖書館表示,他們不會追繳這筆罰金,只是希望這兩本書能夠歸還。
親屬成員
家世
• 祖先:約翰·華盛頓,1657年從英國來到北美,玩弄法律條文,將印第安人騙出了他們的領地,有“拔城者”之稱。
• 父親:奧古斯丁·華盛頓。
• 母親:瑪麗·鮑爾·華盛頓,奧古斯丁·華盛頓的第二任妻子。
兄弟
• 異母兄長:勞倫斯·華盛頓 ,在華盛頓20歲時死於肺結核,使華盛頓繼承了芒特弗農莊園 。
• 弟弟:查爾斯·華盛頓,華盛頓唯一的弟弟。華盛頓在遺囑中將富蘭克林送給自己的蘋果木手杖贈與他,但查爾斯先於華盛頓去世。
妻子
瑪莎·華盛頓:維吉尼亞的富有寡婦,與華盛頓未有生育。華盛頓沒有親生子女。
後代
繼子:傑基 ,瑪莎與前夫的兒子,1781年在約克鎮的一次行軍里發燒過世。
繼女:帕齊,罹患癲癇,1773年便離開人世,年僅十七歲。
侄子:布希洛德·華盛頓,在華盛頓晚年得到最高法院的任命,華盛頓在遺囑中將全部手稿交給他。
繼孫:喬治·華盛頓·帕克·卡斯蒂斯,傑基之子。
人物爭議
統帥能力
應該指出的是,華盛頓的戰術並無特殊之處,既無開創性、也對軍事歷史毫無影響, 而且他在許多次戰役中都犯下大錯。但他仍被捧為戰爭英雄,這引發了一些爭議。
支持他的人們認為,由於他所主張的革命概念,美軍也在戰爭中存活並持續戰鬥,使得美國得以維持獨立持續至今。華盛頓一直躲開與英軍直接的衝突,避免了美軍決定性的戰敗或投降。他相當了解美軍的弱點並且也限制了他們進行過於冒險的行動,並利用他勇敢的人格激勵軍隊,使他們能撐過漫長而艱難的戰爭。同時,他不止擁有勇敢這一種美德。在整個戰爭期間,他忠誠效勞,分文不取,廉潔奉公,堪稱楷模。
在必要的時候,華盛頓會採取強力措施以維繫軍隊,例如1781年新澤西的一支部隊譁變後,他出動六百人的部隊將其包圍,並處死了兩位兵變首領,;但在其他的時候,他則靠著戰鬥的的勝利來振奮軍心、民心,例如他所指揮的特倫敦-普林斯頓聯合戰役。這次戰役對北美廣大的人民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影響——原本似乎是一項失敗的事業,現在卻絕處逢生。
誠然,他決非是一位軍事天才,當然也決不能與亞歷山大和凱撒一類的將軍相提並論。他的成功看似是由於同他對壘的英軍將領的出人意料的無能,另一半才是由於他自己的才能。儘管如此,人們也許記得,當美軍將領遭遇慘敗時,華盛頓雖然也小有失利,但他堅持作戰,終於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儘管有爭議,但華盛頓無愧於六星上將的軍銜和軍事家的稱號。
奴隸主人
華盛頓是獨立、民主、自由的象徵,他同時又是奴隸主。這兩面都是真實的,甚至可以說密不可分。
• 早年蓄奴
華盛頓11歲那年便從父親的遺產中繼承了10名奴隸。此後,他繼續購買奴隸——其中有直接從奴隸市場購買的,也有在旁系親屬死亡後收購過來的。1759年,在富有的寡婦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嫁給華盛頓之後,他們豢養奴役的人數達到了頂峰。華盛頓的新妻子為弗農山莊帶來了80多名奴隸。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前夕,有將近150個靈魂被算作華盛頓夫婦的私有財產。
• 堅持蓄奴
在隨後的歲月中,他成為了奴隸制度的捍衛者。1775年4月,美國獨立戰爭打響兩天之後,喬治·華盛頓在維吉尼亞州的一個城鎮登出一則廣告,懸賞捉拿10個逃亡奴隸。包括兩名黑人奴隸;和八名白人奴隸。1789年,華盛頓成為美國首任總統,這名成為總統的種植園主不但準許黑奴制度的存在,自己也使用了大量的奴隸。為了維持自己的財富、生活方式和名聲,華盛頓需要奴隸們為他勞動。
• 反省悔改
需要指出的是,華盛頓對奴隸制的存廢問題進行過認真思考。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曾嘗試過脫離吃人的奴隸制。最終,1799年,他在遺囑中說:“假如我妻子死去,我希望我自己全權擁有的奴隸均獲得自由......因此,我反對以任何理由將我所擁有的奴隸出售或運送到外國。並且我嚴肅而強烈地要求我的遺囑執行人......明白,有關奴隸的這些條款,以及以後他就這些條款做出的任何嚴肅修改,都應該不遺餘力地、毫無藉口地、及時地得到執行。”所有年老體弱的奴隸“生前都應該由我的繼承人供養,過上舒適的生活。”幼年的奴隸也應該被撫養直至成年(25歲),並被教會讀寫和“掌握某種有用的技能”。
這樣,經歷了30多年,華盛頓終於明確了廢除奴隸制的觀點。實際上,他是“維吉尼亞王朝”中唯一一位將傑弗遜在《獨立宣言》中提出的解放奴隸的名句付諸實踐的傑出政治家。
死因爭議
• 情景
1799年12月12日,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1732.2-1799.12.14)在臨終前最後一篇日記上寫道:晨起降雪,厚3英寸,東北風,氣溫華氏30度。上午10時雪止。下午4時天睛。夜間氣溫華氏28度。
12月12日上午,華盛頓騎馬巡視莊園,偶染微恙,兩天后便因咽痛、聲嘶、呼吸困難在極度痛苦中溘然逝世,年僅67歲。究竟是什麼病在短短兩天之內就奪去了華盛頓的生命呢?
據史料記載,1799年12月14日凌晨2-3點鐘,華盛頓從睡夢中醒來,自覺呼吸困難和吞咽疼痛。黎明時分,華盛頓讓夫人Martha喚來了他的老友兼秘書Tobias Lear,請Lear為他放血約250毫升(放血是當時治療各種疾病的常用方法)。上午10時,James Craik醫師(70歲)和Gustavus Brown醫師(52歲)相繼趕來,檢查完病人之後,初步診斷為扁桃體周圍膿腫。經第二次放血,病情毫無改善。兩位醫師遂邀請Elisha Cullen Dick醫師(32歲)前來會診。在等候期間,這兩位醫師沒有貿然採取切開引流的方法,而是第三次為華盛頓放血。下午3時,Dick醫師趕到。會診時Dick曾大膽提出為華盛頓施行氣管造口術,但是未能形成決議。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三位醫師決定第四次為病人放血。在短短的21小時內,華盛頓共放血四次,總血達2000毫升之多。放血之後,華盛頓的身體已極為衰弱,儘管如此,病人仍執意採取坐位,而不願意靜靜地躺在床上。晚8時,華盛頓已不能服藥,每次吞咽均幾乎窒息。晚10時左右,病情似有緩解,10點29分,喬治·華盛頓停止了呼吸,三位醫師站在床旁束手無策。
• 推測
關於華盛頓的死因曾有過種種推測,如白喉、膜性格魯布、急性喉炎、扁桃體周圍膿腫、路德維希氏咽峽炎、急性會厭炎等。格魯布常見於兒童,通常無吞咽困難,而且在華盛頓的整個病程中,從未提到有犬吠樣咳嗽,因此這一疾病的可能性不大。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華盛頓亦不可能死於扁挑體周圍膿腫,理由如下:
(1)在21小時內,扁桃體周圍膿腫不至於形成全完性呼吸道阻塞;
(2)三位醫師曾相繼檢查病人,均未證實咽部有局限性膿腫。回顧華盛頓的病情,明顯具有以下特點:發病急驟、吞咽困難、咽痛、發音含混不清、呼吸道阻塞、煩躁、死前短暫症狀緩解,這些症狀和體徵符合一種耳鼻喉科急症--急性會厭炎。
華盛頓死於1799年,當時喉鏡尚未問世,如果套用間接喉鏡檢查,也許可以做出正確診斷,但是,間接喉鏡檢查對急性會厭炎有一定的危險性,有可能致死。假如當時採納Dick醫師的意見,及時施行氣管造口術,則有可能挽救華盛頓的生命,但如果這位偉人在手術過程中死亡,那么醫師們就要淪為千古罪人了。
後世紀念
肖像紀念
在今天,華盛頓的臉龐和肖像通常被作為美國的國際象徵標誌之一,並也成為了旗幟和國璽的圖像。或許最普遍的就是1美元的鈔票和25美分硬幣上他的肖像了,在1美元鈔票上所用的華盛頓肖像是由吉爾伯特·斯圖爾特(Gilbert Stuart)所畫的,這幅肖像同時也是早期美國藝術的重要作品。
·華盛頓和西奧多·羅斯福、托馬斯·傑斐遜、亞伯拉罕·林肯4位總統一起被卡爾文·柯立芝所選上,他們的臉龐被刻在拉什莫爾山的巨大石壁上,成為美國最知名的雕像群之一,也是美國的象徵。其中,開國總統華盛頓的半身雕像列在第一位。他目光銳利,凝視前方,若有所思。
命名紀念
·地名
美國的首都以華盛頓為名(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對於聯邦政府哥倫比亞特區的建立有極大關聯,也是他挑選了白宮的位置。此後,根據傑弗遜的提議,新都建設的“大小事宜均由華盛頓全權辦理”。 因此後來又建立了華盛頓紀念碑以紀念他,紀念碑也成了華盛頓特區最著名而醒目的地標之一。·
連線新澤西州和紐約市的橋樑(於紐約市曼哈頓與紐澤西州李堡之間)也被命名為喬治·華盛頓大橋。緊鄰太平洋的華盛頓州則成為美國唯一一個以總統為名的州。
·軍艦名
美國海軍歷年來的軍艦也有三艘陸續以華盛頓為名,包括屬於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的二號即華盛頓號戰列艦以及仍在服役的一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其他
華盛頓也在遺囑中捐贈了一部分資金,以在波托馬克河邊的首都建立一所大學,而這所大學後來便命名為喬治·華盛頓大學來紀念他。·一種棕櫚科屬的樹木學名被取名為華盛頓葵(Washingtonia)。
軍人出身的美國總統
美國實行總統制,從開國總統華盛頓到現任總統歐巴馬,總計44屆,縱觀美國歷屆總統,可以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竟然有三成曾在軍隊服役。 | ||||||
---|---|---|---|---|---|---|
喬治·華盛頓 | 詹姆斯·門羅 | 切斯特·艾倫·阿瑟 | 拉瑟福德·海斯 | 隆納·雷根 | 威廉·麥金萊 |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蘭特 |
安德魯·傑克遜 |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 班傑明·哈里遜 | 詹姆斯·加菲爾德 | 布希[喬治·沃克·布希] |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 | 扎卡里·泰勒 |
美國總統
任次 | 任職時間 | 總統姓名 | 所屬黨派 | 備註 |
1 | 1789~1797年 | 喬治·華盛頓 | ||
2 | 1797~1800年 | 約翰·亞當斯 | 聯邦黨 | |
3 | 1801~1808年 | 托瑪斯·傑弗遜 | 民主共和黨 | 即美國民主黨的前身 |
4 | 1809~1816年 | 詹姆斯·麥迪遜 | 民主共和黨 | 即美國民主黨的前身 |
5 | 1817~1824年 | 詹姆斯·門羅 | 民主共和黨 | 即美國民主黨的前身 |
6 | 1825~1828年 | 約翰·昆西·亞當斯 | 民主共和黨 | 即美國民主黨的前身 |
7 | 1829~1836年 | 安德魯·傑克遜 | 美國民主黨 | |
8 | 1837~1840年 | 馬丁·范布倫 | 美國民主黨 | |
9 | 1841年 | 威廉·哈里森 | 輝格黨 | 1841年4月病死,由副總統泰勒繼任。 |
10 | 1841~1844年 | 約翰·泰勒 | 輝格黨 | |
11 | 1845~1848年 | 詹姆斯·波爾克 | 美國民主黨 | |
12 | 1849~1850年 | 扎卡里·泰勒 | 輝格黨 | 1850年7月病死,由副總統菲爾莫爾繼任。 |
13 | 1850~1852年 | 米勒德·菲爾莫爾 | 輝格黨 | |
14 | 1853~1856年 | 富蘭克林·皮爾斯 | 美國民主黨 | |
15 | 1857~1860年 | 詹姆斯·布坎南 | 美國民主黨 | |
16 | 1861~1865年 | 亞伯拉罕·林肯 | 美國共和黨 | 1865年4月遇刺身亡,由副總統詹森繼任。 |
17 | 1865~1868年 | 安德魯·詹森 | 美國共和黨 | |
18 | 1869~1876年 | 尤里塞斯·格蘭特 | 美國共和黨 | |
19 | 1877~1880年 | 拉瑟福德·海斯 | 美國共和黨 | |
20 | 1881年 | 詹姆斯·加菲爾德 | 美國共和黨 | 1881年9月遇刺身亡,由副總統阿瑟繼任。 |
21 | 1881~1884年 | 切斯特·阿瑟 | 美國共和黨 | |
22 | 1885~1888年 | 格羅弗·克利夫蘭 | 美國民主黨 | |
23 | 1889~1892年 | 班傑明·哈里森 | 美國共和黨 | 是1841年任總統的威廉·哈里森的孫子。 |
24 | 1893~1896年 | 格羅弗·克利夫蘭 | 美國民主黨 | |
25 | 1897~1901年 | 威廉·麥金萊 | 美國共和黨 | 1901年9月遇刺身亡,由副總統羅斯福繼任。 |
26 | 1901~1908年 | 西奧多·羅斯福 | 美國共和黨 | |
27 | 1909~1912年 | 威廉·塔夫脫 | 美國共和黨 | |
28 | 1913~1920年 | 伍德羅·威爾遜 | 美國民主黨 | |
29 | 1921~1923年 | 沃倫·哈定 | 美國共和黨 | 1923年8月病死,由副總統柯立芝繼任。 |
30 | 1923~1928年 | 卡爾文·柯立芝 | 美國共和黨 | |
31 | 1929~1932年 | 赫伯特·胡佛 | 美國共和黨 | |
32 | 1933~1945年 | 富蘭克林·羅斯福 | 美國民主黨 | 1945年4月病死,由副總統杜魯門繼任。 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遠親。 |
33 | 1945~1952年 | 哈利·S·杜魯門 | 美國民主黨 | |
34 | 1953~1961年 | 德懷特·艾森豪 | 美國共和黨 | |
35 | 1961~1963年 | 約翰·甘迺迪 | 美國民主黨 | 1963年11月遇刺身亡,由副總統詹森繼任。 |
36 | 1963~1968年 | 林登·詹森 | 美國民主黨 | |
37 | 1969~1974年 | 理察·尼克森 | 美國共和黨 | 1974年8月因水門事件辭職。 |
38 | 1974~1976年 | 傑拉爾德·福特 | 美國共和黨 | 尼克森因水門事件辭職後,福特繼任為總統。 |
39 | 1977~1980年 | 吉米·卡特 | 美國民主黨 | |
40 | 1981~1988年 | 隆納·雷根 | 美國共和黨 | |
41 | 1989~1992年 | 喬治·布希 | 美國共和黨 | |
42 | 1993~2000年 | 比爾·柯林頓 | 美國民主黨 | |
43 | 2001~2008年 | 喬治·沃克·布希 | 美國共和黨 | 是第41屆總統喬治·布希之子。 |
44 | 2009~2016年 | 歐巴馬 | 美國民主黨 | 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