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資訊公司
美國彭博資訊公司(Bloomberg) 全球領先的數據、新聞和分析的供應商
美國彭博資訊公司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bloomberg.com/
公司簡介
BLOOMBERG PROFESSIONAL(R)(彭博專業)服務及彭博的媒體服務整合在一個平台上為全球各地的公司、新聞機構、金融和法律專業人士提供實時行情、金融市場歷史數據、價格、交易信息、新聞和通訊工具。彭博的媒體服務包括在全球擁有130家新聞分社和2,000名新聞專業人員的彭博新聞社 (BLOOMBERG NEWS(R))、每天24小時以7種語言在全球通過10個不同的頻道播放財經新聞的彭博電視台 (BLOOMBERG TELEVISION(R)) 以及在全球範圍內在 XM、Sirius 及 WorldSpace 衛星電台和紐約 WBBR 1130AM 提供即時新聞的彭博電台 (BLOOMBERG RADIO(SM)。另外,彭博還出版了針對專業投資人士的 BLOOMBERG MARKETS(R) 雜誌和 BLOOMBERG PRESS(R) 書籍。
彭博公司的創始人布隆伯格是個傳奇式人物,在他創造了彭博資訊公司這一全球資訊業大王的同時,2001年他決定競選美國紐約市市長職位,並一舉成功,於2002年1月1日正式就任紐約第108任市長。
關於彭博
Bloomberg公司成立於1981年,中文譯名“彭博集團”,是現任紐約市市長 Michael R. Bloomberg創建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家金融資訊公司。經過Bloomberg本人和他領導的團隊的努力,20多年的時間,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無人可以小視的第一金融資訊帝國。追溯Bloomberg的成長經歷,就好像是一個美國夢的標準樣本。主人公出生於美國麻省一個平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對信息和技術有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大學時代,他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拿下了工科學士學位。隨後他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拿到了MBA證書。懷揣著兩本畢業證書的Bloomberg進入了華爾街一流的投資公司——Salomon Brother公司。這位20歲出頭的年青人,從最為基礎的手工核帳做起,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他以勤奮和執著的工作態度,以敏銳和富有遠見的商業頭腦,在第6年時成為了Salomon Brother公司的合伙人。這樣的成績對於任何一個年青人來說都是足以驕傲的資本了。然而,Bloomberg好像沒有絲毫的滿足,此後9年他繼續埋頭工作。直到1981年Salomon Brother公司出現了一場內部紛爭,Bloomberg被掃地出門,他經營了15年的夢想被突如其來的衝擊撞碎了。離開公司的翌日清晨, Bloomberg拉開衣櫥準備換上西裝去公司上班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公司拋棄了,他絕望地蹲在地上,萬念具灰。在別人看來,一個40歲的成功者,在他人生即將走向巔峰的時刻,卻被人從高處一把推了下來,這種痛苦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其他人恐怕是難以想見的。
然而,優秀的領導者都具有這樣的品格,即在行動中表現出一種非凡的勇氣和對團隊自信的承諾。Bloomberg用公司給他的1000萬美元的補償金開始了他第二次的創業歷程。他非常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的優勢所在。他認為全球經濟包括美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型時期,人們對於資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服務業的比重也變得越來越大,計算機的使用將所有的信息電子化,而後通過網路以最為簡便的方式傳輸給用戶,這將是人類經濟生活的一項巨大的變革和發展的趨勢。Bloomberg認為在這樣的轉型時期,正是需要自己這樣的即懂得證券和投資又懂得計算機套用的人才。於是他把自己的新公司定位成一家用新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資訊服務的公司,命名為:創新市場系統公司。這家公司即為後來 Bloomberg集團公司的前身。習慣了做大筆業務的Bloomberg,如今感到了做小本生意的舉步維艱。為了能夠生存下來,他與公司的開創者們每天長時間的在電腦前工作,這使他們的眼睛異常疲勞,於是大家想出了一個即省時又經濟的辦法,在每個工作人員的辦公桌上放一個魚缸。一旦眼睛疲勞了他們就看上一會兒水裡舒緩游弋的金魚,這樣可以使自己儘快地緩解疲勞。在這樣充滿壓力的日子裡,Bloomberg常常感到夢想是如此地充滿誘惑而又是如此地遙遠。
有位法國著名作家說過:所有努力絕不落空。1982年,新公司由於銷售數據終端機的成功,Bloomberg得到了大公司Merrill Lynch美林證券的垂青,他們非常看好這家小公司的市場價值和團隊價值。Merrill Lynch 美林證券用3000萬美元購買了Bloomberg的30%的股份。這時,Bloomberg長出了一口氣,藉助大公司的資源來實現他夢想的計畫終於踏實了第一步。務實的公司此後10年,均以令人驚異的40%的年增長率高速成長。
彭博總部
我們被引領著進入了公司的前廳。它的的前廳雖然不像普華公司的前廳那樣寬大,但是高度卻有近8米左右,一律是淺褐色大理石的牆面和地面。繞過前台,是一條近百米的長廊,同樣是由淺褐色大理石鋪就的牆面和地面,只是寬寬的長廊右手緊靠牆邊擺放著長長的一組現代裝置藝術品。這組作品是由幾十個一人高、一米半寬的看上去類似中國根雕的木質原料製成。可是當你走近作品時,你會發現它與根雕完全不同,它的每一件作品是由幾百塊粗糙的條木粘合而成。在近百米沒有任何裝飾品的石質牆面的對比下,一種被凝聚在一起的、最為原始的夢想的力量,衝擊著每一個從作品前走過的人。
乘坐電梯,我們被帶到了Bloomberg公司的培訓樓層。沿著走廊走過一間間培訓教室的時候,我們好奇地發現每間教室朝向走廊的一面完部是通透的玻璃。這樣所有從走廊經過的人,只要你隨意地向教室里瞥一下,你的目光就能直視無礙地看到教室里培訓的內容和培訓人員的學習狀態。我們的嚮導,一位睿智明清的美國青年向我們解釋說,透明度是公司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Bloomberg先生在邀請目前世界上最高建築——吉隆坡雙子大廈的設計者來設計Bloomberg大廈的時候,就要求設計中一定要體現透澈的理念。所以,你們不僅在這一層可以感受到公司的透明度,即使在其他樓層的所有房間和所有工作崗位你們同樣可以感受到公司的這種理念。任何一家未經挫折而能夠成長的企業,都是不足相信的神話。Bloomberg的發展歷程也絕非是一帆風順的。1994年,在那個看似如常的炎熱的夏季里,公司的高層預感到了一場風暴即將來臨。由於美聯儲的加息政策導致華爾街股票市場大幅滑坡。許多公司紛紛地裁員,華爾街的金融業務量出現急劇下跌的狀況。這一切直接影響了以金融資訊服務為主要業務的Bloomberg,他們連續13 年快速前進的腳步被止住了。支持公司現金流的數據終端機銷售每個月都在下降,公司內外出現了“紅旗到底能夠打多久”的質疑。有些人認為這家金融資訊服務商已經走過了他們發展的頂峰,他們只能面對每月下降的數字而沒有再成長的希望。
對於這次公司航船擱淺的救援,Bloomberg又一次顯示了他領袖的品格。他堅信自己的夢想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他果斷地決定,公司上下必須堅持自己的核心業務,也就是儘可能多地增加數據終端機的銷售,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增加現金流。這個過後看似簡單的決策,在當時卻是極其不易的。因為公司那時已經不是單一的業務方向,Bloomberg已經開展了很多其他的資訊服務,像雜誌和媒體等等。然而Bloomberg本人認為,在這樣的緊要關頭,再去分心顧及其他純屬浪費時間,他的執著影響了所有的追隨者。在Bloomberg邏輯的引導下,公司終於賣出了數量驚人的數據終端機。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如同重新補充的燃料一般,被擱淺的航船又開回了它原定的航線。
在一間培訓教室里,公司一位臨時負責接待的女士向我們介紹了Bloomberg公司的經營理念、發展歷程和主營業務。介紹剛一結束,這位女士就歉意地說,自己要馬上回去工作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項目都很緊張,我們沒有部門的主管,只有臨時的項目負責人,項目一旦落實到人,你就必須要加班加點地工作。如果這個項目一完成,項目負責人就自動取消了。這樣即可以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也可以降低各部門之間的交流成本。
走出培訓教室,那位美國青年開始引導我們參觀Bloomberg大廈的主要功能區。在公司的休息大廳里,我們看到了頭頂挑空的牆面上三面環繞著的巨大的電子螢幕。其中一面螢幕顯示著時間、天氣等信息,另外兩面則顯示著新聞和財經等信息。每個螢幕的圖象背景都是動態的,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大廳的一邊擺放著豐盛的自助餐、水果和各種飲品。嚮導介紹說,因為公司24小時為合作者提供服務,所以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會24小時輪班工作。公司為了讓大家節省更多的時間來休息或是工作,所以免費為所有員工提供這些自助餐、水果和飲品。
今天,Bloomberg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了集新聞、數據和數據分析為一體的全球性多媒體集團公司。它的互動式金融資訊網路,每日24小時為126個國家的260000多名專業人士提供服務。公司提出了一定要比任何競爭對手提前15分鐘為合作者提供服務的經營理念。為了這個理念,公司在全世界有1600多位記者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Bloomberg每天要為350家報紙提供超過 4000條的新聞報導。公司的電視業務,目前用7種語言通過10家電視網24小時地向全球2億觀眾播放金融與市場信息。2004年4月26日,世界上多家媒體公布,Bloomberg的金融數據市場收入額已經超過了排名第一的路透集團。就在這一天,也許Bloomberg會在心裡告訴自己:這就是20幾年前我重新建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