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美國彭博通訊社總裁、紐約市長]

彭博[美國彭博通訊社總裁、紐約市長]

麥可·布隆伯格,1981年,他創辦了布隆伯格新聞公司(彭博新聞社)。2001年,他成為美國紐約市長,在這個位置上呆到2014年。在一次的採訪中,他笑稱在自己去世後,《紐約時報》肯定會以大篇幅來刊登他的訃告。他就是已年過七旬的紐約市長麥可·布隆伯格。在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除了來自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候選人外,億萬富翁布隆伯格也在“助興”,並且成為一股徹底攪動大選行情的第三派力量。儘管布隆伯格曾經是共和黨人,但他決定自費十億美元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並讓各方將其視為勁敵。2018年重新註冊成為美國民主黨成員。 他是“世界之都”紐約的管理者;他的個人財富高達400多億美元;他掌控著全世界最重要財經訊息的流動。他的人生令人驚訝和艷羨。他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之一——麥可·布隆伯格。 2016年2月24日,麥可·布隆伯格以2400億元個人財富在《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名列第十。 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創始人麥可·布隆伯格發起2018年創新經濟論壇。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早期經歷

麥可·布隆伯格 麥可·布隆伯格

麥可·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1942年2月14日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1),猶太人後裔。

1959年,17歲就進入於著名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讀。大學期間,曾做過為人泊車等兼職。

1966年獲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所羅門兄弟公司任股票交易員。

1972年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很快他又接手該公司的股票、貿易、銷售業務,以及信息系統。

創立彭博

1981年該公司所羅門兄弟公司被菲布羅公司購入後,由於他的性格率直,容易得罪人,而被突然解僱,他得到了1000萬美元的遣散費。隨後在美林公司同意入股30%的情況下,他用這筆錢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布隆伯格信息公司(2)1990年他又開辦了布隆伯格經濟新聞社(彭博資訊)。後又開設了布隆伯格電台、電視台、網站等。2001年11月當選為紐約市第108任市長,2002年1月1日就職。2005年11月再次當選紐約市市長。2009年11月,第三次當選紐約市市長。

彭博[美國彭博通訊社總裁、紐約市長] 彭博[美國彭博通訊社總裁、紐約市長]

追溯Bloomberg的成長經歷,就好像是一個美國夢的標準樣本。主人公出生於美國麻省一個平民家庭(1),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對信息和技術有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大學時代,他在霍普金斯大學拿下了工科學士學位。隨後他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拿到了MBA證書。懷揣著兩本畢業證書的布隆伯格進入了華爾街一流的投資公司——SalomonBrother公司。這位20歲出頭的年青人,從最為基礎的手工核帳做起,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他以勤奮和執著的工作態度,以敏銳和富有遠見的商業頭腦,在第6年時成為了SalomonBrother公司的合伙人。這樣的成績對於任何一個年青人來說都是足以驕傲的資本了。然而,Bloomberg好像沒有絲毫的滿足,此後9年他繼續埋頭工作。直到1981年SalomonBrother公司出現了一場內部紛爭,Bloomberg被掃地出門,他經營了15年的夢想被突如其來的衝擊撞碎了。離開公司的翌日清晨,Bloomberg拉開衣櫥準備換上西裝去公司上班時,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被公司拋棄了,他絕望地蹲在地上,萬念俱灰。在別人看來,一個40歲的成功者,在他人生即將走向巔峰的時刻,卻被人從高處一把推了下來,這種痛苦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其他人恐怕是難以想像的。

然而,優秀的領導者都具有這樣的品格,即在行動中表現出一種非凡的勇氣和對團隊自信的承諾。Bloomberg用公司給他的1000萬美元的補償金開始了他第二次的創業歷程。(2 他非常冷靜地分析了自己的優勢所在。他認為全球經濟包括美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型時期,人們對於資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服務業的比重也變得越來越大,計算機的使用將所有的信息電子化,而後通過網路以最為簡便的方式傳輸給用戶,這將是人類經濟生活的一項巨大的變革和發展的趨勢。Bloomberg認為在這樣的轉型時期,正是需要自己這樣的即懂得證券和投資又懂得計算機套用的人才。於是他把自己的新公司定位成一家用新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資訊服務的公司,命名為:創新市場系統公司。這家公司即為後來Bloomberg集團公司的前身。習慣了做大筆業務的Bloomberg,如今感到了做小本生意的舉步維艱。為了能夠生存下來,他與公司的開創者們每天長時間的在電腦前工作,這使他們的眼睛異常疲勞,於是大家想出了一個既省時又經濟的辦法,在每個工作人員的辦公桌上放一個魚缸。一旦眼睛疲勞了他們就看上一會兒水裡舒緩游弋的金魚,這樣可以使自己儘快地緩解疲勞。在這樣充滿壓力的日子裡,Bloomberg常常感到夢想是如此地充滿誘惑而又是如此地遙遠。

有位法國著名作家說過:所有努力絕不落空。1982年,新公司由於銷售數據終端機的成功,Bloomberg得到了大公司MerrillLynch美林證券的垂青,他們非常看好這家小公司的市場價值和團隊價值。MerrillLynch美林證券用3000萬美元購買了Bloomberg的30%的股份(2)。這時,Bloomberg長出了一口氣,藉助大公司的資源來實現他夢想的計畫終於踏實了第一步。務實的公司此後10年,均以令人驚異的40%的年增長率高速成長。

從政經歷

2014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任命布隆伯格為其城市和氣候變化問題特使 。

2016年3月7日宣布:不會以無黨派候選人身份參加今年的總統選舉。

布隆伯格在2001年放棄民主黨籍,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並以共和黨人的身份贏得了紐約市市長的職位。2007年又以不想“嚴格遵守任何特定的政治意識形態”為由脫離共和黨,作為獨立人士在2009年贏得了第三個紐約市市長任期。 2018年3月5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任命前紐約市長麥可·布隆伯格為聯合國秘書長氣候行動特使 。10月10日,麥可·布隆伯格重新登記為民主黨人。媒體猜測他可能尋求競選總統 。

布隆伯格的政治立場漸漸轉向中間偏自由派,疏遠共和黨所持保守派立場,倡導墮胎權和槍械管控。 布隆伯格的中間派政治立場很可能會與民主黨當前略激進的立場產生些許摩擦,包括他對監管華爾街的看法,以及他在擔任市長期間通過允許警察攔截盤查民眾的政策。而且在2020年,他將年滿78歲——比歷屆當選的總統都要年長。

布隆伯格作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強烈批判者,已承諾投入一億美元的資金幫助民主黨在下月的中期選舉中贏得眾議院(投入8000萬美元)和參議院(投入2000萬美元)。據《紐約時報》報導,預計這筆支出將使他在2018年成為美國最大的政治捐款人。

布隆伯格於2002年主政紐約市。時值9⋅11事件造成的衝擊仍在發酵,紐約的經濟與公共財政面臨崩潰的壓力,市民對於未來的信心嚴重不足。

但在短短几年裡,布隆伯格創造了數萬個工作崗位,把6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轉化為數十億美元的財政盈餘,將紐約打造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布隆伯格與施瓦辛格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布隆伯格與施瓦辛格

布隆伯格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著名大報都訂閱它所提供的財經新聞,全球700多家電台都採用它的廣播稿。公司在全世界的1600多位記者每天要為450家報紙提供超過4000條的新聞報導。其電視業務迅速發展,用8種語言通過11家電視網24小時向全球2億觀眾播放金融與市場信息。

2004年,布隆伯格公司在金融數據市場銷售收入首次超過具有150年歷史的、世界上最大的資訊公司路透集團。在全球的大公司訂戶數量達到25萬之多。

多年來,布隆伯格一直懷著一個從政夢想——2001年初,布隆伯格角逐紐約市長。他組建了一流的競選團隊,憑藉自己的傳媒背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電話、電子郵件狂拉選票。為得到市長一職,布隆伯格曾揚言,“願以年薪1美元為公眾服務”。面對紐約市長19.5萬美元的年薪,這位大富豪顯得毫不在意。他動用布隆伯格公司的股權,在自掏腰包砸出了6900萬美元的競選資金之後,於2002年1月1日就任紐約第108任市長。

雖然貴為市長,布隆伯格卻不坐專車,也沒有自己的辦公室,他每天都坐捷運回家。在擁擠的車廂里,布隆伯格經常找不到座位,只能站半個小時。起初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在“作秀”,但布隆伯格表示,乘捷運既省錢,又可緩解市中心交通擁堵,還是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而且他可以了解交通部門的工作情況,化解“9·11”後市民對捷運安全的憂慮,可謂一舉多得。後來紐約民眾對此也欣然接受。

布隆伯格還下令減少特權車。2004年2月20日,他下令將255輛政府用車的警燈和警鈴拆除,只保留73輛“特權車”。此後,紐約市約有78%的市政車輛被除去警燈和警鈴,不再享有特權。

社會活動

在社會問題上,布隆伯格是“自由主義者”,與此同時,他還是個經驗非常豐富的成功企業家與地方官,因此他一旦加入總統大選,很可能要從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面吸收眾多選票。由於布隆伯格財大氣粗,因此他在籌劃競選工作時遊刃有餘,克服其他候選人可能面臨的窘境:十億美元的競選經費足以讓他創造奇蹟。

布隆伯格除了擔任紐約市長外,更是以其自己名字命名的布隆伯格通訊社(中文亦翻譯為彭博通訊社)老闆,私人財產高達55億美元以上。布隆伯格通訊社在國際金融信息市場上擁有33%的份額,幾乎是剛剛合併的路透社和加拿大湯姆森集團的總和。另外,布隆伯格在擔任紐約市長期間政績也不錯,因此擁有較高民望,這是其參選總統的有力保證。

根據美國總統參選人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提出的財產申報,共和黨參選人朱利安尼過去16個月收入高達1610萬美元,這些收入主要來自演講;民主黨參選人愛德華茲收入高達125萬美元,民主黨參議員歐巴馬的資產則遠較其他參選人少,朱利安尼資產總值接近4000萬美元,愛德華茲夫婦的資產高達2950萬美元。

從歷史上看,由於美國選民“習慣現有體系”,獨立候選人得票率普遍不高,其最好成績是商人皮洛特在1992年創造的19%的得票率。雖然第三方候選人扮演的多為“攪局者”,但是卻仍能決定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誰是最後的勝利者。布隆伯格的顧問們已經開始向皮洛特去討教了。

從清貧到富裕

麥可·布隆伯格 麥可·布隆伯格

布隆伯格出生於1942年,在麻薩諸塞州梅德福一個並不寬裕的家庭長大,父親是一家牛奶公司的書記員。從一開始,他就是個成績優異的學生,在進入頂尖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之前,他就贏得了鷹軍獎章,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他又成為第一位進入聯誼會的猶太人。在他離家上學期間,他的父親威廉過世了;他的母親夏洛特在做了多年家庭主婦後重新出來工作(直到現在布隆伯格仍每天早上給母親打電話)。早在青少年時期,布隆伯格就對信息和技術有了極為濃厚的興趣,周末常去當地博物館聽各種講座,暑假還去電子公司打工。大學時代,靠在停車場幫人泊車和助學貸款交學費,布隆伯格在霍普金斯大學拿下了工科學士學位。隨後,他又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拿到了MBA證書。

獲得哈佛商學院碩士學位後,他供職於紐約的所羅門兄弟公司,他在那裡迅速明白了如何依靠華爾街的薪資來享受快樂的單身生活。他在1997年的自傳《BloombergbyBloomberg》中寫到,他曾經“在每座城市都有女友,去過所有的度假勝地滑雪,在所有四星級餐廳吃飯,從未錯過一部百老匯戲劇”。在企業獲得成功後,布隆伯格享受著鑽石王老五的身份。他與前妻友好離婚,育有兩個已成年的女兒。儘管他在個人生活上多姿多彩,但朋友們說,他從未忘記過他父親關於慈善的教育。

30歲時,他就已經成了華爾街大宗股票交易的超級明星,被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各家權威報紙競相採訪過。據說在這位紐約市長的辦公室牆上,至今還掛著當年《紐約時報》對他採訪的大篇幅報導,被精心地用鏡框鑲嵌著,報紙上的他年輕、意氣風發。

結束正是開始

不過,風華正茂的布隆伯格恐怕做夢都沒有想到過,事業蒸蒸日上的自己竟然會有一天被自己所熱愛的所羅門公司掃地出門。

1981年,因所羅門公司內部紛爭,布隆伯格被無情甚至帶有侮辱性地解僱了,結束了他長達15年的“所羅門生涯”。從1966年進入公司到被解僱,他每周6天每天12小時地勤懇工作,換來的卻是一張解聘書。不過,15年也沒有白乾,他得到了一筆1000萬美元的一次性遣散費和一些可兌換證券,他名下的淨資產增加了一倍。正是這筆巨額遣散費,成就了日後的布隆伯格帝國。

“失業後”的布隆伯格並沒有垂頭喪氣,不放過任何機會的他馬上對當時的市場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分析。當時,市場上缺少的是人們能夠對有用證券信息進行選擇,並通過簡便易用的軟體對其進行分析的工具。於是,看準機會的布隆伯格就用這筆錢創建了一家證券信息資訊公司——“創新市場系統公司”,這也是布隆伯格新聞公司的前身。這個系統不僅更加先進和完善,而且實用,價格也只有當時人們花費的幾分之一。後來布隆伯格乾脆以自己的姓氏作為新公司的名字。

1982年,也就是布隆伯格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布隆伯格用自己當年在所羅門公司積累的客戶資源迎來了第一個大客戶——美林證券。同年,布隆伯格公司在美林公司安裝了20台數據終端,為美林公司提供財經資訊服務。布隆伯格也藉此在自己的新公司——布隆伯格新聞公司中占據了3/4的股份。

堵車費的提出者

徵收交通擁堵費計畫由紐約市長麥可·布隆伯格提出,旨在減少市區污染,緩解交通壓力,使人們更多使用公共運輸工具出行。徵收的擁堵費將用於改善公共運輸系統。布隆伯格希望能在一年內開始實施這一計畫。

先前報導中公布的提案內容包括,從早6時至晚6時,紐約市曼哈頓區60街以南到華爾街商圈路段將加征擁堵費,收費標準為轎車每天8美元,卡車每天21美元,計程車多收1美元附加費。上述路段居民的車庫免稅優惠將被取消。

美聯社報導,如果徵收擁堵費計畫4月7日前能在紐約州議會通過,紐約市還可獲得美國聯邦政府3.54億美元的交通運輸補助。紐約曼哈頓外其他地區的議員對這一計畫頗有異議。

年薪只有1美元

布隆伯格是現任紐約市市長,也是金融信息提供商彭博社的創始人。他通過彭博社出售財經信息和終端,如今已是身家過億,所以他只要1美元作為市長的年薪。另外,他每天乘坐捷運上班。

身份:紐約市長財富:180億美元

紐約市長、“彭博社”創始人麥可·布隆伯格的名字出現在承諾捐獻過半財產的富豪名單上一點不令人意外,這位擁有180億美元身家的富豪向來熱心慈善,在美國《慈善紀事》公布的2009年50大慈善家排行榜中,他以年度捐款2.54億美元的佳績位列慈善榜第4位。

作為對蓋茨和巴菲特發起的“捐贈承諾”行動的回響,布隆伯格寫下了一紙承諾書:“我非常急切地做出這個承諾,要在未來數年裡把我幾乎所有的淨資產捐出,或者留給我的基金會。”

他說:“我一直認為,我們最應該做好的事情是,給子孫們留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不是留給他們多少財富。你的慈善行為將比你的遺囑更讓他們受益。”

當了9年紐約市長,布隆伯格一直拿著象徵性的1美元年薪。而前首次捐出4700萬美元後,他卻開始對慈善“上癮”——每年他的公司都會公布一張明細單,上面寫明當年接受其捐款的慈善機構和捐款數額,這個數字一直在以千萬數量級增長。

2012年12月18日,布隆伯格出演電視劇Gossipgirl第六季第十集finalepisode,雖然短短几秒鐘,卻為這部電視劇增色不少。

2013年4月28日,布隆伯格出演Thegoodwife第四季第二十二集。

財經資訊傳播的革命者

彭博的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創新市場系統公司”,這個直接又奔放的名稱十分符合布隆伯格的性格,也模糊地交代了企業的努力方向——使用計算機手段改變證券數據等金融業務信息的蒐集、分析和傳播。布隆伯格創立這家公司的背景是:一,自己被為之服務了15年之久的投資機構所羅門兄弟公司掃地出門;二,華爾街仍然在使用十分原始的方法做生意。

前者讓布隆伯格足夠熟悉華爾街,也讓他擁有了可供大膽創業的資本——被所羅門兄弟公司清退時,他獲得了1000萬美元作為補償。後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尚未發掘的市場。在自傳中,布隆伯格這樣描述當時的狀況:“華爾街上的大多數公司在1981年基本上還是沿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我剛開始做職員時的那種老方法:一群人用2號鉛筆把那么多無聊的交易員憑感覺做出的猜測記錄下來,如果有什麼東西能夠即時顯示政府債券是否比公司債券升值得更快,聰明的投資者就能勝過平庸者。還能讓擁有這種東西的人相對於那些沒有的人處於巨大的競爭優勢。”

當時,甚至連美聯儲都還在用人力傳遞那些要緊的有關債券價格和收益的信息,既低效且容易產生誤差。

於是,布隆伯格決定製造一種能夠讓投資者“處於巨大的競爭優勢”的產品,並將它賣給所有需要的人。1981年年底,他招募了最初的4名員工,一切從一間不到10平米的臨時辦公室開始。他從自己的資金中取出30萬美元存入公司賬戶作為啟動資金,15年後,創新市場系統公司的資產超過了10億美元。

布隆伯格的經驗、眼界和信心讓彭博終端機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當時雖然市場上沒有同類競爭產品,但是使用計算機對證券信息處理和分析的行為已經在一些大型銀行和投資機構中進行。但是,這些系統普遍過於陽春白雪,“只有博士才會用”。而布隆伯格的想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設計並生產出一種相似的產品,讓不是數學家的人也會使用。

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一直延續到彭博今天的產品里,制式獨特、擁有許多鮮明色彩按鈕的鍵盤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布隆伯格考慮到大多數華爾街人都不懂通用計算機語言,所以從開始就決定棄用通用型鍵盤。取消掉“Tab”、“Ctrl”和“Alt”,把“Enter”鍵換成了“GO”。功能鍵都用英語標示。

在提供了一段時間資訊類服務之後,布隆伯格的公司還沒有生產出真正成型的產品。但是很快,他在華爾街積累起來的點滴名聲帶來了第一台終端機的購買者——這就是之後許多年與彭博關係甚深的著名證券企業:美林公司。

美林公司曾經想自建系統,當時布隆伯格參與到了這場討論之中。結果美林的技術人員說可以在六個月後開始這項工作。布隆伯格抓住機會,聲稱自己可以在六個月後交出成品——實際的情況是他手頭還什麼也沒有。

事實證明,這個交付期限還是太緊迫了,布隆伯格的團隊雖然完成了產品,但是並未消除掉所有的bug,但幸運的是,當他們拿著樣品給美林公司演示的時候,那個bug並沒有出來搗亂。

在有了第一筆銷售收入後,彭博終端機的發展突飛猛進。除去搶占市場先機的商業嗅覺發揮了重要作用外,人才的聘用和選拔,對服務的渴求以及對數據蒐集技巧的重視,讓彭博幾乎沒有碰到過十分麻煩的對手。企業發展到這一步,布隆伯格將目光瞄準了新聞業。

他發現,當時幾乎沒有一家通訊社或者有足夠影響力的媒體專業而嚴肅地對待財經資訊,而彭博終端機又天然地擁有新聞媒介的屬性。在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使用自己手中掌握的20世紀最尖端技術來挑戰新聞業這個世界上最傳統的行業之一。

挑戰的結果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彭博社——全球最大財經資訊社。這家1990年才創立的新聞社在自己專長的領域甚至讓擁有150多年歷史的路透社也望塵莫及。在007系列電影《明日帝國》里,反派是一個在全世界各地都擁有龐大記者隊伍和傳播渠道的媒體大亨,通過製造、傳播、操控信息來獲取巨大的利益。這個角色的原型被認為是新聞集團的擁有者默多克。但是考慮到財經新聞的特殊性,布隆伯格似乎更配得上這個殊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