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角

總角

總角,漢語辭彙。 拼音:zǒng jiǎo 釋義: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髮型。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後代稱兒童時代。

基本信息

詞目

總角

拼音

zǒng jiǎo

基本解釋

1. [a child’s hair twisted in a knot]∶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髮紮成髻

2. [childhood]∶童年時期,幼年

總角之交

總角聞道,白首無成。——晉· 陶潛《榮木》

詳細解釋

1、古時兒童束髮為兩結,向上分開,形狀如角,故稱總角。

《詩·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鄭玄 箋:“總角,聚兩髦也。” 孔穎達 疏:“總角聚兩髦,言總聚其髦以為兩角也。”

《陳書·韓子高傳》:“ 子高 年十六,為總角,容貌美麗,狀似婦人。”

宋 蘇軾 《被酒獨行》詩之二:“總角 黎 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

《紅樓夢》第三回:“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廝,都垂手侍立。”

王闓運 《皇中憲大夫侯官陳君墓志銘》:“君孝思純穆,神情淵靜,總角之年,研精六藝。”

2、借指童年。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孫)策令曰:“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晉 陶潛 《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晉乾寶《搜神記》卷十八:“ 華 (張華)見其總角風流,潔白如玉,舉動容止,顧盼生姿,雅重之。”

南朝 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夷甫 時總角,姿才秀異。”

唐 劉知幾 《史通·自敘》:“故始在總角,讀 班 謝 兩《漢》,便怪前書不應有古今人表,後書宜為 更始 立紀。”

清劉大櫆 《祭族長嗣宗先生文》:“我始總角,翁猶壯年。”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莫逆之交不足恃矣,然總角之交,應非泛泛也。”

概述

總角 總角

總角:古代未成年的人把頭髮紮成髻。借指童年時期。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齊風·甫田》“婉兮孌兮。總角丱兮”。

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幼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指九歲以下的孩子,代指幼年。潘岳《藉田賦》:

“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朝鮮民族中,稱未成年的男子為“總角(총각總角)”,可以翻譯為“小伙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